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古詩題西林壁讀後感悟心得體會

校園2.66W

有一首詩,同學們都很熟悉,那就是《題西林壁》。這首詩講述的是橫着看和側着看,遠看近看,俯視仰視都不一樣,只是因為自己在這座山中。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題西林壁讀後感,僅供參考。

古詩題西林壁讀後感悟心得體會

  題西林壁讀後感篇一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還記得首次讀《題西林壁》應該是在國小吧,具體是幾年級記不得了。當時雖然經過老師的細心講解,但也還是有些似懂非懂,渾渾噩噩的過來了,沒多大體會。一路風雨兼程,三年,高中三年,大學四年,參加工作一年。算算到如今已有十餘年光景,再次身臨其境,卻又感觸頗多。開弓沒有回頭箭!是目標也好,是無奈也罷,過去既已成事實,就不可能回頭了。只是以後的路還很長,大丈夫應該有所作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任何一個職業都是一個圍城,進來的想出去,還有的想擠進來!這恰恰與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謀而合。你已經站在那個高度,你當然可以説那個高度不怎麼高,可是在很多人看來,你的高度已經是高不可攀了!人生重要的是一種生活的思維方式!

  題西林壁讀後感篇二

生活是多面鏡,每一個面裏都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題西林壁》讓我如沐春雨,彷彿一下子懂得了許多。

話説宋朝年間,一日,大詩人蘇軾來到廬山。但見廬山起伏連綿,橫看是一片峻嶺,側面看則是高高的山峯。不同的角度望去,廬山呈現出各異的姿態。蘇軾頓時詩興大發,連忙寫下了《題西林壁》這首千古絕唱: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一首詩不僅僅寫到廬山的景色,還從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每一個事物都有多面性,我們看待問題時,要注意從多個方面去思考。生活中何嘗不是呢?

一位美術老師,有一天,他上課的時候,把一個楊桃放在講台上,讓學生們觀察,畫出這個楊桃。班上同學畫好以後,發現有一個同學畫的是一個五角星。大家便紛紛嘲笑他:楊桃就是楊桃,怎麼會變成五角星呢?老師卻説:“你們都到他的座位上,看一看這個楊桃。”學生們照做了,他們驚奇地發現站在這個位置上看到的`楊桃,的確像個五角星。

不可置否,楊桃有一個面和大多數學生想的一樣,但當你從另一個面看,你會發現,這一個面與另一個面並不相同,但並不分誰對誰錯。反觀我們的生活,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一個色子除了可以丟出“一”,還可以丟出“二”、“三”、“四”、“五”、“六”;

同樣對於小鳥的鳴唱,有的人覺得這是一種噪音。有的人覺得這只是普通的鳥鳴,沒什麼特別。有的人卻從中聽出了旋律,認為那是一種優美的音樂

同樣的一張紙,有的隨手丟進垃圾桶裏。有的人將紙摺疊成一架紙飛機,還有的人拿起手中的筆,在紙上寫下一段優美的文字。

可是,無論你怎麼看這同一個事物,儘管它會有其它形狀,可它還是它自己本身,不會變成另一樣事物。像廬山一樣,不管是嶺是峯,它仍是山,不會變成天空!

那麼,在生活,如果我們和別人的意見不同,不要一味堅持自己的觀點,要多接受別人的意見,他之所以與你的觀點不同,是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同,這好比一個楊桃,你從前面看,他從側面看罷了!看來看去,還是一個楊桃。

記得四年級時,有一次,班上進行辯論。説的是一個同學值日時偷懶,用幾元錢“賄賂”另一個同學幫他掃地。結果那個同學幫他把任務完成了。偷懶的那個同學還得到老師的一朵小紅花。偷懶的同學做得對不對。大家各抒己見,縱論紛紜。有的説,那個同學是對的,有的卻不同意這個同學的做法。其實,事物都有兩面性,利弊同行,掌握了這個道理,什麼事都解決了。

啊,《題西林壁》,雖不過短短几行,卻已使我受到了精神的薰陶,令我感悟良多,這首詩所折射出來的人生哲理,將激勵我,陪伴我踏上漫漫人生旅途??

簡評:古詩《題西林壁》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多少人生哲理,為後世提供不少借鑑。小作者通過讀這首古詩,抓住了“每一個事物都有多面性,我們看待問題時,要注意多個方面去思考”這一要點,展開論述,條理清晰,有理有據,層層深入。

  題西林壁讀後感篇三

這幾天,我學了一首詩,名叫——題西林壁,它是蘇軾寫的詩這首詩是描述廬山的景色,描寫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色各不相同,“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從正面看廬山像山嶺,從側面看像山峯,從遠處看,從近處看,從高處看,從低處看的景色各不相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不知道廬山的真正樣子,因為人們站在這座山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明白了看一個東西或想一件事,一定要從各方面來看,不能只單純的看一個方面,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題西林壁讀後感篇四

這個星期,趙老師教我們第五課古詩兩首,《題西林壁》就是其中一首。

當老師教完這首詩後,我發現,詩中的“不認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句詩告訴我們的哲理是:不能只從一個角度去看事物,一定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正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多少事,就是因為只從片面去看才失敗。比如:三國時期,連皇帝都沒有安息之處,有很多人建議關東軍盟主袁紹“挾天子以令討諸侯”,但他想:“如果皇帝讓他交出軍權呢?如果他們不認同皇帝呢?那我不虧大了嗎?”所以,他沒有做,但曹操卻把這個好機會抓住了。他不僅拉攏了很多人才,還讓自己的威信大大提高了呢!所以,人不能只看一面。我有一次吃桔子,我只看它的表面,大多是不好吃的,只有一個還可以。

所以,我們不能只看片面,表面,要看全面,不然就是“盲人摸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