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老子道德經的觀後感範文

校園1.5W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春秋時期老子所作的哲學著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道德經觀後感,僅供參考。

關於老子道德經的觀後感範文
  道德經觀後感篇一

《道德經》是祖國的文化精髓,一直以來都想親近它,瞭解老子這位哲人的思想世界,但是,每次讀完第一段就失去了信心。沒事在網上漫遊,無意中看到了台灣教授空海《道德經》視頻,一種好奇,走了進去,只能説第一次系統的瞭解了道德經的內涵!

他讓我知道“道”就是宇宙本體,它無處不在,我就生在道中,卻渾然不知,道在擁抱着我,我是道的一分子,正是道給天地母親的無限能量,我和萬物的生命才會生機勃勃;他很詳細的解讀了:道有什麼特徵:它供給大地萬物不斷的能量卻從不自傲,用陽光雨露滋潤萬物成長,卻不限制他們的自由,在“道”裏萬物如此的平等自由,“道”給你所認為的好人和壞人同樣的陽光雨露,他特別地強調了水的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所惡,故幾於道矣,這是怎樣的一種胸徑啊!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引導我去看無字的天書:人們播種的秧苗,它的炫就是隻播下一顆種子,施肥、澆水、陽光、雨露,萬物生長過程的90%都由道來完成,人們的勞作只有整個生長起的10%,可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啊!這樣,當我們吃到可口的食物、水果、蔬菜等等一切時,我們怎能不感謝我們的天地母親?怎能不感恩你周圍的親人、同事、可愛的孩子們,這是道給你的人生舞台,在與他們的相處中,你的生命才會豐富多彩,人生才會不寂寞。

我似乎懂得了生命從何而來?又會走向哪裏?今後當我走在湖邊會用另一個思維去看美景,會把每種花、沒根草都看成大地母親的傑作和賜福給我們的生命禮讚!同時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智慧的生活!

  道德經觀後感篇二

放假前,媽媽經常對我説 : “ 你知道老子嗎?他可是道家代表人物 ,是他提出清 靜 無為的思想,對於戰國時期的紛亂時局起了中和的作用。《道德經》分道篇和德篇,共 81章五千言。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關令尹喜請他著的書。老子寫的《道德經》充滿了智慧,更深深影響着中華兩千多年曆史的發展。直到現在,老子的思想仍然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他啟迪了很多迷惘的心靈,現在,老子已經被稱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還把老子看成神仙,在北魏時 , 老子還被尊為太上老君。老子都這麼厲害,那《道德經》就更別説了,所以啊,你有空一定要好好地讀一讀 "。於是我今年一放假,就開始讀了。

讀完《道德經》之後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八章《治水》, ” 上善治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 潚 ,予善信, 正 善治,事善能, 蹱 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一章, 老子是把水比作有了德行的人。水的特性和作用有三種:(一 )柔。 (二)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滋潤萬物並不與大自然相爭,相鬥。老子認為最好的人格也要有這樣的心態和行為 ,就像《德道經》裏説的“處眾人之所惡”一樣,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他願意去;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他願意做。他能儘量多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且不會和別人爭奪名利,這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思想。

當我剛讀完這一章的解釋時,我就有和老子一樣的的.想法。我覺得有道德的人和水一樣:水清澈透明,有道德的人虛靜誠默;水施捨於萬物,有道德的人常常施捨還不求回報 ……

我今後要做一個德行高尚的人,比如:同學之間要包容 ; 鬧矛盾時要知謙讓;生活中多為別人着想;做事謙虛、謹慎、真誠、不能虛偽 ……

《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培養我們道德品格和心靈,開發智慧的一本書,大家有空也要讀一讀喲!

  道德經觀後感篇三

《道德經》乃是古今一奇書,細讀之後方才覺得“相知甚晚”。此書雖僅八十一章或簡言之僅八十一句話,可也句句經典傳世。其中的哲理奧妙需時時品味才不會覺得陌生。每個人讀經典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那我想説説我對《道德經》裏幾句經典的理解,也許偏執或者誤解吧。但總覺得這是幸福的事。在這個浮浮沉沉的喧囂時代若想活的灑脱需要有些“東西”來充實,不斷的給自己提供源泉動力才會持續。我們需要這樣的一抷淨土苦苦修行!需簡言述“道”字。這裏只作為是自然萬物運行的規律。此字為中心字眼。此八十一章中有些章節我是理解的,有些偏是有別個釋義,便拿來説説。有的已深知,有的正解也便不説了。

“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此老子治國之道,然論其正確性於今日我不敢苟同。若“不尚賢”雖民不爭,然無賢能之人何以有治國良策?“不貴難得之貨”人雖無貴賤,但物什卻實是不同的。使民不盜需要的是禮、德的教誨而非不貴難得之貨也。欲亦分高雅、下 流之別。若不可見欲,人皆走肉,何如?走肉之軀定是民心不亂!後者幾句均是對上者的細解。此之無為,在當今是不能夠變通的。《道德經》裏的東西也要古為今用。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其大賢之人總是能夠在萬人危難之際現身,救人於水火而後不見神尾。此等之人乃真是佛道中的釋迦摩尼、老子也!救人而不圖回報。人所為善惡自有天地知,日後定有福祿之報。此等人也只希望修身養性安樂今生了,因為他們把救世濟人作為樂事去做,而不是為了功力,所以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此句我是極喜愛的。“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更是常常細品。每次讀到這句總覺得失落,不僅自己做不到,又有幾人可為?若如此,也可稱得是“活佛”在世了。無聊在家的時候總是找到一泉靜水而後痴痴地發呆,只是盯着這水就覺得心靜似如止水了。我也願意做一個利萬物而不爭的人,處眾人之所惡,為上述所寫。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鋭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字字如金,細細思量都倒是真理。此章議論絕是警示之言,無事的時候多讀讀也許就變的精通事理了。“揣而鋭之,不可長保”更是一語道的和儒家中庸之道完全詮釋。方做人外圓內方才是最恰的。其後幾句更是對中庸一詞的填補。福則濟貧,全事而退,真乃天籟般的話。需時時警心。越發覺得佩服老子的經歷和認知了。古今到底幾人可與其比?真真的五體投地了。

“三十幅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户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此句甚合辨物法。有和無到底那個作用的更大呢?實在難以辯論,有無結合虛實相彰,相互結合便是最好的理解以及對事物的極大利用。有是實形可見的,無是空靈萬物的結合。有可即用,無可無限應用!再歎老子之思。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萬物運行之理甚是如此。若古之王朝必是:起、盛、衰、亡。何人能夠逃脱的了呢?所以月未全圓花為蕾時最誘人!

“將欲與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脱餘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章令我想起一句話:予人玫瑰手有餘香。雖不是很合適,但理兒是一樣的。正可謂是欲擒故縱吧!至其中的哲學時時領悟吧!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之極。”用武之人習得如此真可是萬民的福氣。用武用人之道,真乃是道之極。謙遜、卑恭、和善,之後便為人上人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此句總是值得提起的。為政治人長以此統治民眾,遲遲也不能領悟。民本無畏,用酷刑死刑有何用?唯有教誨了才是出路的。結束生命並不是斷絕惡性的根本。為何有的人還如此愚笨!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邪!”這句是最現實的了,社會財富掌握在極少數人手裏,大多數人屬於貧且困的了,難道也只有依仗着“道”來濟世嗎?何時人之道可以損有餘而補不足。以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為友之道此句甚是。這些也都是至善至賢之人才領悟的到的。還是利用這裏面的一句話説的最恰當:天之道利而不害。

其實《道德經》裏的各句各章若是理解了便是萬福了,再用些拙詞爛字解釋反倒是玷污了此等美文。越寫越覺得笨拙了,字也越發的無力了。若是例例解説恐是説不完的了。但凡有一句話需要道出來:略懂了點《道德經》對我自己真是越發的心胸開闊,遠見世事,一定要做一個至真的自己了,至死也不違這幾十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