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

校園1.7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1

昨天,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

書中的小主人公安利柯是一個剛上三年級的學生,出生在一個衣食無憂的知識分子家庭。他學習勤奮努力,待人誠摯友善。安利柯的父親是位工程師,家裏的條件也算小康,他的父母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教導安利柯要幫助窮人和有困難的的人。

安利柯的身邊有着一羣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同學。安利柯最敬佩的同學是卡隆,這個火車司機的兒子具有高尚的心靈,面對被欺負的弱小者他常常會挺身相助。畢業時,安利柯和他的同學們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自己的老師和校長,心中充滿了無限眷戀和感激之情,父親也特意帶他乘火車去探望自己44年前的國小老師,給他上了一堂“尊敬師長”的好課。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二年級的學生洛貝諦,為救一個最低班的國小生,他的腳被馬車壓在底下,骨頭都壓碎了,從而自己身處險境。看了這個故事,我對洛貝諦的敬佩油然而生他可以為了一個跟自己毫無關係的人而受傷,這種勇氣是很多人所不能及的,這種勇氣是我們缺乏的,這種勇氣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懂得了要多多幫助那些有困難的人和需要幫助的人,把愛傳遞下去。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2

代羅西是班級中學習最好的學生,不但學習是班級中的第一名,在各項品質上代羅西任然是班級同學和老師的驕傲,他樂意幫助別人,尤其是班級中最應該幫助的弱小的學生和窮人家的子弟。代羅西是所有學生的楷模和家長最為推崇的學生的榜樣。

斯戴第雖然天資不是很聰明,但是憑着一股拼勁卻總使自己的成績不斷進步,當別人在班級打鬧時他總能亂中求靜,使自己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他去的成績也對別的孩子來説也是一種教育,同樣他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成績也得到了丘林羣眾的肯定,得到了丘林政府的表彰。

還有那個鐵匠的兒子,父親由於長期處於貧窮狀態,揹負着生活的沉重壓力,經常借酒澆愁,對兒子的學習從來都不過問,還總因酗酒對孩子又打又罵,從不過問孩子的學習,有時甚至把孩子的學習用品扔在地上用腳踏,但是小鐵匠非常努力,也非常熱愛自己的父親,從來都沒有對父親怨恨過,學生對於小鐵匠的遭遇也非常同情,當同學們對小鐵匠的父親提出批評的時候,小鐵匠卻處處維護着他的父親,由於孩子的努力,他的成績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這時做父親的鐵匠才開始對自己的孩子引起重視,想一想以前對不起兒子的事,自己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這樣小鐵匠從此得到了父愛,從此父親也打起了生活的勇氣,為了孩子要好好的活下去。

讓人難忘的還有那位賣炭着的兒子,家裏只有母親,父親在很遙遠的地方當兵,他擔起了家裏生活的重擔,在家裏,只要有時間,他就幫助買炭的顧客做着做那,只有等閒暇的時候自己才能抽空進行學習,但是這個孩子很陽光,並不抱怨自己的處境和學習條件,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呀。

愛力柯認為,這些同學都是自己學習的榜樣,自己有優越的學習條件,但是並不像以上這些同學努力,從而起到了對自己的教育。

愛力柯的父母常常會讓愛力柯邀請同學們到家了做客,讓同學們在一起度過一天快樂的時光,尤其是家境貧寒的同學,讓這些同學感受到社會對於他們的關愛。也經常帶子女去同學家,給同學們帶一點兒禮品,讓子女對這些同學親近。這樣對子女性格,人品等個像素質的培養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丘林的人民也很淳樸,他們對學校的一切都非常關心,學校的老師和學生暑假遭受了不幸和發生了疾病,他們都會主動的前去看望,人人都處在愛的環境了裏。

丘林政府也倡導着一種學習的氛圍,不但對學校學生的學習重視,對成年人的教育和學習也非常倡導,他們會在每一個節日的時候,對學習方面做出成績的市民和學生進行大力表彰,從而可以看出丘林地區的人民是多麼的熱愛和倡導學習呀。

通過對這篇文章的閲讀,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淨化,也是我的教育觀有一個很大的轉變,教育要對人性進行改變和完善,不應該用教師的功利來進行自己的教育,要有更加廣闊的天地進行自己的教育,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充滿愛,沒有愛的教育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因此,以後的教育人生就要不斷的捫心自問,我這種作法是對學生愛嗎?如果不是愛就不要繼續下去,一切都要從愛出發。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3

《愛的教育》,書名使我思考。愛究竟是什麼?帶着這個思考,我與一個意大利的國小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採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成長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心肺的力量。文章中的孩子們所表現的更多的是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説極力頌揚的地方,小説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後面還以第二人稱寫出了他們嘔心拉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這本小説在漫長的歲月裏,它陪伴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長,可以説,這是一本永遠不會過時的書,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保持一顆勇於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愛祖國,愛人民,同情人民的一切不幸和苦難。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就總被我們忽略。

如果説愛是一次旅遊,也許有人會有異議,但愛正是沒有盡頭的,愉快的旅遊就像生活,如果把生活看成一次服刑,人們為了某一天刑滿釋放,得到超脱而幹沉重的活兒,那麼這樣的生活必將使人痛苦厭倦,反之,把生活看成旅遊,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樣,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怎麼生活,怎麼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對生活的追求。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4

高一的時候我接觸了這本書。其實我不是一個愛看課外書的人,特別是那時候,除了課本幾乎什麼也不看。那時候上學校的心理選修課,老師規定必讀這本書,才不得已上網下了一本,應付應付吧。

既然是應付,自然是快速瀏覽。可僅過了一章,我就不得不從頭細細看起,我被主人公帶入了他的生活,我也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愛的洗禮。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完成的。原名《Coure》(意大利語的“心”)。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説,記載了國小生安利柯整整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整本書以“愛”字貫穿其中,語言平實親近,簡單樸實,描寫的都是些平凡的人物。並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出人意料的懸念,只有真摯、樸素的感情,深深地觸動人的心靈,融在字裏行間的,是人世間種種的愛,老師、父母、同學……以一個“國小生”最最純真的眼光來看周圍的世界,周圍性格迥異的人。本書貌似兒童讀物,實則不然,他值得每一個人細細體味,從中接受愛的教育。

最早的中譯本由夏丐尊先生於1923年譯出,並以“愛的教育”作為書名,沿用至今。夏老的話為這本書作了最好的詮釋:“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後來在翻譯或隨便閲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餘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醜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書中敍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為世間要如此才好。於是不覺就感激了流淚。”

《愛的教育》每行每段引起我們的思考。

首先,它的書名就讓我們不得不去想:愛是什麼?愛的力量有多大?為什麼我們無時無刻不需要愛?於是我們從書中去尋找答案。愛僅僅是一種感覺,看不見,摸不着,只能用心品味。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它使飛蛾變成蝴蝶,它使沙礫變成珍珠,它能帶來人間四月的春風,它給我們生命無盡的源泉……它相伴我們一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養料,沒有了它生命就無法誕生、發展、周而復始地延續下去……

愛是陽光、水和空氣,始終伴隨在我們身邊,充斥着周圍的每一個角落。親子之愛,高尚偉大,始於我們生活的起點;師生之愛,默默無私,像是養料滋潤心田;友人之愛,親密無間,患難之處見真情;戀人之愛,不分彼此,你我相約定百年;鄉國之愛,故土難離,永恆地伴隨一生。

當我們遇到生活中的不順,常常抱怨自己得到的愛太少,甚至因此而消沉。而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才發現這是多麼的愚昧。其實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人愛過我們,只是因為愛的確太普通,平凡,以致我們常常感受不到。在我們感受到愛的時候,也應不吝惜自己的愛,也把愛給周圍的人。現在學校號召我們無償獻血,這也正是我們給別人愛的一個機會,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就應當奉獻出這份愛,並讓它在人類中傳遞。

“愛的教育”説來容易,但做起來並非易事。因為在我們的腦海中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所以我們更應用心去尋找,體驗。

愛的教育,對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無比重要。只有學會了愛,才能懂得如何去接受,如何去愛別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能變得成熟;一個民族才能發展延續;一個國家才能繁榮富強。我們應該讓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是一本看了一生都不會後悔的書,我真心向每一位同學推薦。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5

愛就像空氣,充斥在生活的周圍,充滿了人的內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命。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僅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的境況不一,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每個人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我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不由想到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愛的故事,感受和體驗愛,學習付出愛。我想,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鬆,每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於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這種情懷已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於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包含着對於生活的追求。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6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的詩人埃.德亞米契斯寫的,作者通過多一個四年級的國小生安利柯的口吻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愛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大雪的一天,在雪地裏發生了一件可憐的故事,剛一出門,孩子們就把凍的像石頭一樣的硬雪球,相互投擲,有一個年過花甲的老爺爺正巧路過,帽子被打掉了,人也搖搖晃晃地,老人用雙手遮着臉,一個少年在旁邊喊着:“救人啊,救人啊!”原來雪球打傷了老爺爺的眼睛,小孩子被嚇得四處逃散,卡洛悲被嚇得臉色蒼白,有個路人説:“是誰打傷的?”卡隆走到卡洛悲面前説:“卡洛悲,快去道歉。”“我不是故意的。”卡洛悲説。老人被送去了醫院,卡洛悲和卡隆也跟去了,剛到病房門口,卡洛悲跑到老人跟前抱住老人的大腿跟老人道歉,老人被感動了,卡洛悲還是慚愧,就把幾個月收集的郵票全送給了老人,老人和卡洛悲玩得很開心。

我讀了《愛的教育》使我想起了還有一首歌叫《愛的奉獻》,歌詞很感人,歌詞又讓我象了20xx年汶川發生的地震。全國人民為汶川同胞捐錢,我們學校也組織了捐款活動,我們學校同學們有捐了5元、10元、20元......捐款的同學們表現的很主動,都把自己的零花錢捐出來。人民為同胞們表示哀悼,學校也舉行了哀悼會,在電視上,看到汶川變成了廢墟,解放軍叔叔在廢墟中救人,學生們在路邊為解放軍叔叔送水,人民為災區送日用品和事物。看到這,我以淚流滿面。

愛無處不在,愛像一條鏈子,永遠不會斷開,愛是偉大的,愛是無私的,每個人都有愛,真愛無疆!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7

愛是最能觸動人心的,最會使人熱淚盈眶的東西。教育是一種讓你一生難忘,從嚴厲的批評中得到的一個道理,那《愛的教育》是怎麼樣的呢?

《愛的教育》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全書由100個動人的小故事混成的,其中有愛國少年、禮物、玩雪球、78號犯人等,我最感興趣的是:小抄書匠,這篇作文的主要內容:一位國小為了減輕父親的工作負擔,就半夜三更起來幫父親抄寫賬目之類的文本。

這本書中有許多人物,如:老鐵匠、少年鼓手、卡隆、校長等,這些人都擁有着一顆善良的心,和“愛”的一面。這些書中還有許多驕傲自滿,只顧及自己的人,到最後他們各自都會受到了良心的譴責。這本書告訴我們:人的心裏要有“愛”,如果你連“愛”都丟了的話,不管你怎麼聰明,怎麼能幹,到最後都會被嫌棄、討厭,被人看不起,變成廢銅爛鐵的,所以大家要顧全大局哦!我還從爸爸媽媽的信中知道了做人要學會感恩、好好學習、要有偉大的願望等,這樣才會變成十全十美的好學生。

記住擁有一顆“愛”的心,才會變成永遠的富人!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8

《愛的教育》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也是非常著名的兒童名著,是亞米契斯花了十年的時間完成的。它告訴我們,大家一定要相互幫助,團結友愛,才能有真正的“愛”的世界,社會也會更加美好。愛如同一根紐帶把大家幸福的連接在一起,並用愛傳達愛,傳達身邊的朋友,親人,同學等。

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一讀再讀,總感覺有一股暖流注入我的骨子裏。其中讓我最為感動的是《父親的陪護人》。講的是主人公西西洛到五十里外縣城的醫院去看望生病的父親,他錯把一個生病很嚴重的人看成自己的父親,全心全意照顧那個“父親”,整整守了六天六夜,最後發現這個人其實不是自己的父親。他雖然最後找到了自己的父親,等他父親病好了,要走的時候,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放下那個“父親”,他很想繼續看着那個父親,守着他,陪着他。待他和父親提出要求要去照顧那個陌生人時,父親點頭答應了。於是他繼續留下來照顧那個“父親”。第二天晚上他發現那個“父親”去世了。他非常傷心,臉上還掛着眼淚,拿起包袱,緩慢的走出了醫院。此刻他一定非常想念那個“父親”,若是他和自己的父親一樣健康出院該多好啊!

西西洛是一個善良,友愛,默默奉獻愛心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他的這種大愛的精神,能為別人負責任的大愛!因愛護自己生病的父親,能推及到也去愛護別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9

假期裏,我和媽媽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國小生記日記的形式寫的,日記是國小生的寶貝,因為它記錄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本書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生活狀況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態度、不同的感情與不同的處置方 法。

通過閲讀這本書,我更加深刻的認識到對爸爸、媽媽的愛,對老師的尊重,對同學的關心,對殘疾人的同情和幫助等;更加學會了如何去感恩、如何去為爸爸、媽媽分憂;更加懂得了人與人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幫助,人人都要有一顆美好的愛心。

讓我們用這顆火熱的愛心去保護、去愛護我們周圍所有的人吧!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10

我們曾學過《愛的教育》這本書中的課文,而在這個假期裏,我讀了這本書。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者亞米契斯通過國小生安利柯的日記講述了一些看似平凡但品德高尚的人的故事。

《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就拿《萬里尋母記》《畸形兒》和《聽老師講盲童》這三篇文章來説吧。《萬里尋母記》中的主人公13歲的馬爾可為了尋找因家裏缺錢而去美洲一户有錢人家去當女僕但因意外而失蹤的母親而漂洋過海,經歷重重困難,在一次又一次被告知母親不在那裏之後,終於找到了因為掛念家人而不肯接受手術的卧病在牀的母親,使母親重新擁有希望而最終得救,得到一個美好的結局。

我的家既不缺錢又沒有長時間分離,相比起馬爾可來我真是幸福啊!我曾經為了我的左眼有先天性弱視而不滿,相比起盲童們那算什麼?就算失去光明都能讀書寫字,“看”見周圍的事物,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健康的人呢?我曾經因為長得不是很高而抱怨,而這相比起畸形兒來又算什麼?相比起這些人來,我們能看、能蹦能跳,難道不應該珍惜,不應該更加努力嗎?

《愛的教育》的讀後感11

《愛的教育》這是怎樣的一本書呢?我懷着好奇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打開書本讀了起來。

這本書實際上是作者亞米契斯對兒子的日記進行改編而成。它以一個四年級男生恩裏克的口吻,講述了從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其間還包括父母為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啟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一個個感人的每月故事。整篇小説以“愛”為主題,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匯着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師生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這些愛雖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

讀完這本書,我被書中濃濃的愛的氛圍所籠住了。我不禁深刻反省自己為自己的某些行為感到內疚和羞愧。比如:當我看到可憐的乞丐向我伸出手要錢時,我無動於衷,冷冷地朝他看了一眼;當我看到一名弱小的孩子被大的孩子欺負時,我漠不關心、袖手旁觀;當媽媽生病時,我只顧自己玩,沒有一句問候、一杯熱水……我覺得自己缺少同情,對別人不夠關心,應該要努力改正缺點,試着去同情需要幫助的人,關心弱小、關心親人,在帶給別人快樂的時候,自己也該是多麼地快樂呀!

讀完此書,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愛的內涵是很豐富的,除了平常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之外,還有一種崇高的愛,那就是為民族、為國家利益而不惜犧牲生命的那種高尚的愛。這種高尚、無私的愛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永放光芒。

標籤:讀後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