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通用11篇)

校園3.1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通用11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通用11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早在九年級的時候,胡老師就要求我們讀完這三本書。但是很懶,看着厚厚的那三本,就沒有看。

終於在大一,我重新把這書撿了回來,耐心的看,沒想到不到一個星期就看完了。根本沒想象中的那麼艱難。或許真的是情節引人入勝,讓我手不釋卷了吧?

這本書把我帶進了一個從未涉足的世界。那裏有漫天的黃沙,有一孔孔的窯洞,有戴着白毛巾的農民,有嘹亮的信天游,有陝北大漢在田裏勞作的黝黑的背,有叫“貓蛋狗蛋”孩子們嬉笑的聲音。

我自小生活在江南的濛濛煙雨中,見慣了小橋流水人家,白牆黑瓦的小巷和日月清明的山川,聽慣了燕子在樑間的呢喃和軟軟的越劇。這種景色,讓江南人細膩而柔軟的心,一下子也變得豪氣沖天,粗獷而霸氣,只願那滾滾的黃沙,吹起我獵獵的旌旗,策馬揚鞭,為紅顏拼取一生的腸碎。

以前,一説到黃土高原,腦海中常常浮現的是《父親》那幅油畫。年老的父親臉上的皺紋比田裏的水溝還深,手上端的一碗茶早已經渾濁的不見了顏色。鎖着的眉頭,苦澀的嘴角,好像身上負馱着三千載的沉重。讓人為貧窮中掙扎的人們默默心酸。我的心裏,陝北的人們只有一種表情,那種嚴肅而沉重的表情。

但是在《平凡的世界》中,我發現那裏的人們也是會笑的。雖然也被生活的重擔壓彎了脊樑,但他們沒有一味地把頭地下,臣服於生活的苦難。即使負載了千年的沉重,他們還是會看向蔚藍的星空,他們還是會渴望地平線,看看世界的那頭。什麼都壓不倒他們,因為生活環境再惡劣也摧毀不了他們對明天的渴望,打敗不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平凡的世界》又讓我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因為那貧瘠的土地一樣也能盛開人性美好的蓮花。村裏每個人都像榕樹,雖然表面獨立但是“葉相觸在雲裏,根緊握在地中。”每個人都相融成一個集體,不為任何利益的相互扶持着對方。你們家沒糧了就吃我的,我們家沒鋪子睡覺了,就來你們家。羈遊他鄉的遊人啊,別害怕,外面沒地方睡了,就在屋子裏湊合一宿吧。在我們的思維定式中,總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揣度他人,但是這不存在於集體化年代的黃土高坡。它和《邊城》都充分表現了那個年代的“風景美,風情美和人情美”。反觀城市這座冷漠的鋼鐵森林,老人摔倒了不敢扶,掉在地上的錢包不敢撿,城市生活讓我們的心也變得和混凝土一樣的堅硬而冷漠。

在這本書中,我喜歡少安的責任心。以第三的成績畢業,卻為了拉扯弟弟妹妹,毅然從農。但是我也痛恨他的不勇敢,放棄了潤葉純真而美好的感情。甚至,毀了潤葉一輩子的幸福。但是,他們在一起了又如何呢?社會地位相差如此大,為了抗爭宿命,他們是應該上演瓊瑤式的苦情戲還是《孔雀東南飛》呢?人總是不能脱離社會而活吧?在龐大的生活面前,我們只能向他低頭。而命運相似的少平呢?或許作者不想上演另外一個悲劇,也許曉霞的死就是最美好的結局。最美好的愛情一放入社會,就會變得千瘡百孔,這樣,不如把最美的東西撕裂,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其實,在這本書裏,我挺佩服玉亭,這個有些堂吉訶德式的配角。為了革命的理想,他能夠忍受物質生活的貧瘠。即使破落的連煙草都買不起,即使鞋都對他開口笑了,他還是能堅持風雨無阻的每天去閲覽室看《人民日報》。雖然他傻,但是我覺得這種理想主義者也值得我們的尊敬。現在又有多少人能像他那麼純粹的堅持自己的理想呢?這讓我想到了錢鍾書,板凳坐得十年冷,潛心於學問,終於《管錐篇》問世,文采燦爛若星斗,博聞強識,引章據點,學問之深,讓行家都難以理解。還有傅斯年,陳寅恪,李濟,王國維,章太炎,梁啟超國學,考古學,人類學,社會學他們研究的都是現今人們嗤之以鼻的學科,但是他們樂在其中,不醉心於功名利祿,嚴謹治學,成為一代大師。懷念那個“囊括大典,網羅眾家,思想自由,兼容幷包”的燕園,懷念那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

反觀現在的人們,一窩蜂的學經濟,貿易,金融凡是跟錢沾點邊的都贏得人們的廣泛的追捧。但現在,中國學界能稱得上大師的能有幾個?為何只有在戰火連天的民國,貧困而危險重重的戰爭年代才能誕生讓世界為之矚目的大師?難道真的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詩便工”?中國學界什麼時候才能再出現一隻領頭羊?我不希冀一羣,一隻就夠了。但是,現在的處境卻是“大師遠去再無大師”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史詩般的筆觸,講述了中國70-80年代社會在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下,黃土地上雙水村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故事。

孫少平為何選擇離開磚窯。孫少平在孫少安開磚窯、實現生產責任制需要勞動力、家庭條件好轉的情況下仍堅定的離開雙水村前往黃原城做小工,我非常的不理解孫少平的選擇,因為眼看着家庭的生活將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安安分分的待在雙水村務農和孫少安一起燒轉,日子也會過得不錯,但他為了所謂的精神追求,把繁重的農活扔給父兄,自己到城裏做工,而且也無一技之長,只能幹最重的活,拿最少的錢,居無定所像乞丐一般,我覺得非常的不“划算”。但後面從孫少平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可理解性,孫少平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農門子弟,在高中時期雖然學校忙於搞“運動”,孫少平學到的東西非常有限,但他通過讀課外書及田曉霞的影響,整個人的思維遨遊在大千世界裏,在雙水村教書時期他也堅持着讀書和田曉霞的聯繫,人雖在雙水心卻在外,他註定不會留在雙水安心的做農民。但他又沒能考上大學,也無技能,也沒靠譜的城市親戚,找不到體面的工作,只能去東大橋攬工,打短工。經過一段時間磋磨,從外表看孫少平和普通攬工人沒什麼不同,穿着破爛,皮膚黝黑但他同時又保持了一股讀書人的氣節,得罪舅舅提醒曹書記石頭有血,對曹書記多給的錢堅決不要,下雨天不出工別人呼呼大睡他卻堅持讀書,還有到電影院看《王子復仇記》,這一切又使他區別於其他農民工。

作為一個“為官者”的態度。説實話田福軍在工作上真的是一個很完美的人,有自己的信仰,也能實事求是的工作,更可貴的是身上沒有一點“官架子”,經常到基層調研,我印象很深的一次調研是他還在原西做常委時到一個公社去調研,去的都是最偏遠的地方,有些地方連公社幹部都不清楚甚至都沒去過,他一個人到這些地方去查看農民的實際生產生活情況,還有一次就是他初上任為黃原行政專員,看到老百姓擠公交艱難不已,親自帶着一羣市領導體驗坐公交以督促改善黃原的公交及城市面貌。田福軍身上有一種真正的從骨子裏散發出來的愛民情懷,我想這同他的出生是分不開的,他也是來自一個農民的家庭,也許天賦異稟,還有後天的努力,他讀了大學而且還是中國人民大學,他的農村生活和他的大學生活造就了他完善的人格,我想若是孫少平或孫少安也讀了大學估計也會像他一般吧。對窮苦大眾的感同身受應該是每一個“為官者”都應該具備的品格吧。

做一個出色的“煤礦工人”。孫少平如願的成為了煤炭工人,在他成為正式的煤炭工人前也有一點小插曲,也許是太過於重視這次機會,孫少平在體檢時血壓過高,雖然還能再複查一次但孫少平還是很緊張怕複查時再出問題,那他就當不成工人,改變不了他農民的身份,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當遇到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時會不自覺的為自己設置障礙,本來不會出問題的小事就變成阻礙自己的攔路虎。孫少平找到了檢查的醫生,希望她能幫幫忙放他一馬,醫生告訴他不要緊張,若是真擔心就喝醋降血壓。最後孫少平血壓降低,成了正式的煤炭工人。剛到煤礦時孫少平和同夥比起來是寒酸的,沒有被褥,穿着破爛,而且是純粹的農家子弟,其他人基本上是幹部的子弟(因為中國的户籍制度隨母),他們看不上孫少平,但是孫少平靠着吃苦耐勞靠着勞動成為他們當中的“闊佬”,在勞動面前人人平等,人們靠着勞動贏得他人的尊重。

命運弄人,生活應該繼續。田曉霞死了,在洪災中為了救助更年輕的生命死了,她死亡後孫少平痛苦不堪,他的痛苦也讓讀者身同體會,也感到命運弄人,田曉霞如此完美無暇的女子居然紅顏薄命,她的善良和正義,巾幗不讓鬚眉,她和少平的愛情自然也無法圓滿了,但她一直活在少平的心裏,指引着少平前進。少平為緩解痛苦拼命的勞動,他的悍勁和勤勞讓他在工人裏很有威信,礦上升他為班長,他對待手下智慧又體貼,還解決了礦上秋收季節礦工出勤率低的問題,果然金子是會發亮的,一個勤勞又上進的人在哪裏都能發出耀眼的光芒。他和惠英嫂同病相憐,都失去了愛人,他沒事就去幫惠英嫂做家務,在嫂子家他感到温暖和踏實。孫少安也歷經波折後東山再起,蘭香和吳仲平的關係也被吳家所承認,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面發展。田福軍到省裏後也很快的展示出他的才能,他沒有在巨大的管理困難前退縮也沒有在喪女之痛中消沉,他不斷的解決着老百姓的切身問題,辛勤的處理着政務,他應是所有從政者的榜樣,百姓有這樣的父母官是幸運的。

我奮力的讀完了這本長篇鉅著,但不知是年齡大了還是對於感情沒有那麼多感受了,對於脈脈温情的故事我確實讀不太來,反而對現實主義題材的書能讀進去幾分,特別是平凡的世界裏對農村在“十三中”全會前後的思想、生活、文化、政治的相關描述讓我相見恨晚,只想説自己為什麼不早讀,通過這些對農村認識更深,農村的確是廣闊的天地,正如書中所説精人、能人多如星斗,感覺全書都很讚揚勞動,勞動能讓一個平凡人獲得尊嚴,通過勞動、堅持和奮鬥能夠改變命運。孫家從一個爛包的家到全公社甚至全縣讚揚,真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裏面也塑造了一些正面的領導幹部當然也描述了一些領導幹部的政治生活,得以讓我等小民窺見一二。在我心中這是一部最好的現實主義小説沒有之一。裏面的有些道理還值得我去細細的品味,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這些平凡人應該採用怎樣的態度去過完自己的一生。正如書中所述“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羣”這是一種低調的人生態度,不求他人關注,不求他人認同,只求默默的朝着自己目標前進,猶如那朝聖的人一樣在沙漠中朝着聖地行進。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也許我們生來平凡,但這並不代表一輩子都只能做一個平凡的人,我們可以去選擇一條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題記

經過幾個不眠之夜,我如痴如醉地讀完了路遙的小説《平凡的世界》,心中感慨萬分。小説中的畫面、故事情節在我的腦海裏久久揮之不去,它使我對人生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這部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述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説”鉅著,以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為背景。主要以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展示了普通人的曲折艱難的人生歷程,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成為“矛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作者路遙用樸實而細膩的筆調描寫了眾多的人物,人物形象真實生動,個性鮮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少平這個主人公,他是“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他雖出身貧寒,但從小心懷夢想。不甘願在小村莊裏平平凡凡度過一生,於是,他勇敢地走出山村。在沒有金錢、沒有背景的情況下想生存都困難,但孫少平毫不畏懼,他堅強、自信、樂觀,在社會最底層苦苦掙扎,勇往直前。他對苦難有着主動選擇和迎接挑戰的勇氣,甚至“熱愛自己的苦難”,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説”。在巨大的苦難面前表現出偉大的人格尊嚴,偉大的人性之美,最終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

讀了這本書,使我對生活與苦難有了更深的認識,由衷地敬佩孫少平兄弟那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屈服於命運,在惡劣的環境中能百折不撓、不懈追求的鬥志。那個平凡的世界孕育出了這樣不平凡的人,着實令人感動。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路遙為我們講述的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就應有的信仰與追求,亙古不變。當今社會,很多人心浮氣躁,心高氣傲。不想把自己定位平凡人,都想出人頭地,夢想幹一番事業。總想投機取巧,總想意外收穫,不能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幹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小事不想幹,大事幹不好,最終一事無成。還有很大一批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苦難、遇到挫折就退縮不前,一蹶不振,他們意志消沉,喪失勇氣、缺乏鬥志。他們斥責上天的不公,埋怨人生的不順,從未想到要戰勝困難、勇往直前,所以他們最終一事無成,甚至以失敗告終。他們永遠也無法取得成功!

因此,每一個心懷夢想在人生道路上奮鬥的人,都應該多看幾遍《平凡的世界》,以主人公孫少平為榜樣,做一個“平凡世界的精神鬥士”,不屈不撓、自強自立、奮鬥進取,在平凡的人生中取得不平凡的成就。正如路遙先生的一句話:“什麼是人生?人生就是永無休止的奮鬥,只有認定了目標,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度光陰,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永遠年輕。”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平凡的世界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平凡的世界》它是所有正在面對或者是已經經歷過人生困境的朋友們的一生的精神糧食,能保持一個人在人生拼搏中永不放鬆又能給在生活中茫然無所為的年輕人指明前進的方向。故事中的年輕人的情感,內心世界,都是作家作品偉大和成功基石,這本書已經在超出了小説本身的的內涵、意義和力量。特別是着重表現年輕人的生活,通過他們愛情的波折反映出新生活中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

一本那樣平凡而真實的書,只是在那個黃土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雙水村的小寨,沒有驚天動地的撕殺,只是在默默的訴説裏傾訴着融融的親情,沒有蕩氣迴腸的情節,只是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裏娓娓訴説着平凡的世界裏平凡人們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的海誓山盟,只是在把愛的種種用那陝北風情徐徐道來。

它描繪的是一幅愛的篇章,對親情的愛,少安與他的父親:當他在參加全縣升國中的考試中,名列第三被錄取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他面前抱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的告別了,他多麼的不情願呀,他理解父親的痛苦,爸爸不願斷送他的前程”。或許,我們的印象裏,父親總是高大與堅強的象徵,又有誰能夠明白那笑容背後的艱辛與無奈?可是少安知道,為了那個家他犧牲了太多太多,沒日沒夜的忙碌着,從來沒有自私過。他是一個多麼有情有義的男子漢啊,還有妹妹蘭香與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誼,一個平凡的環境,一個一包亂的家卻只因那相扶相攜的親情而變的富有。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們,只有平凡的才是大眾的,也才是最真切和偉大的,當人們在一遍又一遍的看青春偶像劇的時候,那些誇張的題材與情節,總會讓人感覺出“水份”來,真正的生活是平凡的。

書中少平的命運就是我們這些平凡世界裏平凡的人的生活影子,尤其是我們這些農民的子弟。不甘平凡,我們卻是如此平凡!但是,我想,不管我們的命運將如何,我們都應該像少平那樣,不管處在任何時候,任何環境,我們都不會放棄努力!不會愧對生命!“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這是作者在後記中寫的,每一個平凡的人都以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個平靜背後都有激情澎湃,無聲有時勝似有聲。

讀《平凡的世界》後,我們通常能感到自己的微不足道,那曾經的抱怨、憤世不公是多麼的幼稚。與主人公的經歷比起來,我們是多麼渺小,從國小一路走來,沒有經歷什麼挫折,而我們稱道的是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等,與少安、少平相比較我們又算什麼呢?主人公孫少安與孫少平兄弟倆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身的侷限,最終獲得生活上的成功,譜寫了一曲充滿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們揭示了人生的自強與自信、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並以一幕幕催人淚下的苦難所展現出的人物的頑強堅韌的信念告訴人們:苦難與挫折只是個軀殼,真正廣闊的生活意義在於我們對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誠與熱情中所體現的堅強的信念。

“在拼搏中的追求,不單單是結果,還有奮鬥的歷程。”這是人本質的真正的價值和意義,讓我們銘記終生。也正如史鐵生所説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夢想使你迷醉,距離就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説,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説,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的長篇鉅著。故事以寫實的手法刻畫出了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生活在黃土高原上人們的思想情感變化,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不忍釋卷;而書中最引人感動的,還是孫氏兄弟不甘為命運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自強不息的命運主旋律。

讀完這部鉅作,我很慶幸降生於這個偉大而值得自豪的國度,慶幸自己生活在蒸蒸日上、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無論我們曾經歷了多少痛苦和磨難,且還將要面對多少嚴峻考驗:也不論我們處於何種位置何種境地,我都為能服務於偉大的祖國和如此眾多的同胞而心甘情願地獻出自己畢生的精力和才智。

我們生而逢時,不僅可以目睹一幕緊接一幕的大劇,也將不可避免地要在其間扮演某種屬於自己的角色。現實生活中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逃避自己歷史性的責任。小時候總説我們80後是8.9點鐘的太陽,現在當初的朝陽已經接過建設祖國的大旗,80後成為建設祖國的中間力量。我們是平凡的,可我們不應該平庸,要有少安和少平的信念,在改革的大潮中守好初心,敢於創新,充分的體現出自我價值。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即使沒有收穫的指望,也心平氣靜地繼續耕種。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一種平靜的背後都有澎湃的激情。

我們生活在辛福的年代,沒有經歷過太多困苦、挫折,而所謂的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與孫少安、孫少平的經歷比起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平凡的世界》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説”,主人公孫少平和孫少安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己,追求生活的意義,並以一段段催人淚下的苦難歷程告訴人們:苦難是人生的墊腳石,它只會使我們更強大,只要我們相信自己!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磨練我們的書,它讓我認識到每天喊苦喊累的我們的生活並沒有那麼艱難,連孫少安和孫少平都能在那麼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堅強,努力讓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即便在這條人生的路上又很多的曲折風波,但他們始終不曾放棄對生活的信念。

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孫少安的成功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他遭受了那麼多苦難和挫折,讓人心痛。

為了擴大社員的自留地,他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因此遭到批判;為嘗試承包責任制的改革,他有遭到了縣委的嚴厲批評。

命運似乎還嫌對他的懲罰不夠,最為殘酷的考驗還在後面,在第一次擴大磚廠時,少安就像一隻折斷了翅膀的鳥一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抱頭痛哭。

無論是在愛情還是事業上,孫少安都受到了許多考驗,他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的重拾信心,他絕望過,惆悵過,但是從未放棄過,他相信,再苦再難的日子也總會過去的。

孫少平和孫少安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着生活的意義,家庭的條件限制了他們的出路,但限制不了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他們不輕易向命運妥協。

《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們是那麼真實,那麼善良。

然而,他們的結局卻是令人傷感的:孫少安終於幹出了點兒名堂,他的妻子卻得了癌症;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即將開花結果,可他們卻生死兩別;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的一往情深,可李向前卻殘廢了;金波的夢魂依然遊蕩在遠方的草原上,尋找着8年前遇到的藏族女子;或許只有潤生和赫紅梅的結局還算圓滿,然而他們也曾歷盡滄桑……

生活中不存在完美,而打動人的也正是這種不完美。

就像維納斯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人們更是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

因此我相信:平凡是最大的不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在今年春節的時候,我買了一套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之前看過改編的電視劇,但一直認為看書要比看電視劇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人物的外表、內心,瞭解當時那個年代的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説。以1975年到1985年間為背景,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農村城市社會生活巨大的歷史性轉變。以雙水村農民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通過複雜的社會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裏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勞動與愛情,紛繁地交織在一起,讀來更是令人蕩氣迴腸。看完這部小説,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在書中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不甘為命運的安排,在沉重的生活下不放棄自己的人生價值,拋開命運的枷鎖,自強不息創造新生活。

孫少安以一家長子的身份,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為了更好照顧這個家,放棄了自己的求學夢,放棄了自己青梅竹馬的愛情,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地過着一個真正農民的生活。這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最真實的寫照,他們有着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飽嘗生活的磨難,仍然始終懷揣夢想,嚮往光明的未來。隨着社會的轉變,勤勞致富的機遇來了,在那個年代人們大多就想着怎樣將自己家的責任田種好,能夠有飯吃、有衣穿就已經知足了,而孫少安無疑是具有一定前瞻性思維和發展眼光的。他在雙水村裏第一個建起了磚廠,並與同樣吃苦耐勞的媳婦賀秀蓮一起,帶領村裏的鄉親一起致富。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的勞動才能實現;生命裏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的勞動才能鑄就。對於小説的結尾,賀秀蓮重病的結局我還是滿懷傷感的,傷感她剛剛要過上好日子了,但卻未能享受的到。

小説中孫少平是個有志向的男孩,讀書時他是班上的困難户,由於家境貧寒,常常為了一頓飯而感到自卑。少平是一個極為普通、極為平凡的人,他的生活其實很痛苦,這在別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痛苦,他卻一直在默默地承受着。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卻超凡脱俗、從不貧瘠。畢業後他不甘於在農村而是帶着青春的夢想,激勵着自己一定要到外面“闖蕩世界”,他先在城裏做一名攬工的工人,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出賣自己力氣掙錢,由剛開始的靦腆到後來的主動攬工,處處體現了少平是一個敢於吃苦、敢於面對、敢於突破、敢於創造新生活的人。雖然最終選擇在煤礦工作,可能是他覺得那就是他體現人生價值的載體。而在當今社會,我們太需要孫少平這種甘於平凡而又超越自我的精神,大多數人(也包括我自己)都太安於現狀,不去創造,過着“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我們只有勤於學習思考,充滿激情挑戰,才能把生活中的暗淡變成輝煌,平庸變成高尚,使生命之樹向更高的方向生成。

而少平和田曉霞之間的愛情,從最初的相互愛慕發展到戀情,在整個戀愛過程中,少平都會因為各自的家庭懸殊,因為各自的社會身份,每次約會心裏都會有些不安,總認為他們之間是有距離的,但他還是被曉霞的樸實、熱情、真誠所打動。同樣,曉霞從少平身上“發現了另外一種類型的同齡人”“一個對生活有着獨特理解的人”。因此,少平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她十分欽佩的人物,使她在精神上、心靈上與孫少平貼得那樣近、那樣深。她們的愛情應該是那樣的美好,直到少平興致勃勃地去赴約時,剛剛燃起的希望火苗卻因曉霞因公殉職而熄滅時,我不禁落淚了。相約的老地點,那個景物依舊,但人卻不在了。少平剩下的只有心痛,這不是世俗的距離而是生死的無可奈何。我為少平的人生而感歎!

還有孫蘭香這個小姑娘,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為家裏幹活,特別懂事。她又很聰明,學習好,一次次因為家庭困難想要輟學,但最終還是在兩個哥哥的支持和幫助下,以及自己努力打工掙錢,考上了大學。她在這套書裏雖然描述的不是很多,但也是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書中感人的地方很多,為當時那個社會的人物所感動,我經常讀着讀着就會潸然淚下。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説,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常常拷問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麼,前進的方向在哪裏,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他上了二級平台,沿着鐵路線急速地向東走去。他遠遠地看見,頭上包着紅紗巾的惠英,胸前飄着紅領巾的明明,以及脖項裏響着銅鈴鐺的小狗,正向他飛奔而來……這是這部百萬字小説的結尾,我似乎看到了少平帶着傷疤的剛毅的笑臉,以及他未來依舊平凡而艱辛的生活。少安、金波、潤葉、蘭香、潤生、孫玉厚、田福堂、雙水村、石圪節、黃原……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説實話,讀完這本書後,我鬱悶了。它在講述着一個沉重而嚴肅的問題——命運,卻沒有用任何修辭手法,不加任何粉飾,不帶一絲幽默。潤葉深愛着少安,卻不得不嫁給李向前!李向前得到潤葉的愛,代價卻是失去雙腿!無法想象,像少平這樣優秀的高中生,卻成為了一個煤礦工人?而田曉霞如花的生命,竟在洪水中逝去,和少平的愛情,也在洶湧的波濤中湮滅……社會的變革,帶來的不僅是希望、機遇與拼搏:像少安、田福軍、喬伯年;伴隨而來的還有固執、痛苦、人性的墮落:像田福堂、張有智、苗凱……理性與智慧的光,在時代的長河微弱地搖曳,將光遮住的,是自私、固執、墮落、“出身的侷限性,農民的狹隘性”……啊,平凡的世界,已使我“目不忍視,耳不忍聞”了!……“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我不甘心,我試圖從紛繁的故事與人物中找出共通之處——一種支持時代與歷史前進的力量。於是我開始仔細的思考……少安與潤葉因為愛而相聚,也因為愛而分離;命運奪去了李向前的雙腿,帶來安撫與希望的也是愛;時代可以泯滅一個優秀青年的輝煌未來,卻無法阻止他對真理和愛的追求,即使在最艱苦的時代,少平不也堅持讀書嗎?命運可以將兩個人分離,將一個人毀滅,但卻無法阻止一個煤礦工人與記者的愛……生活中固然拼搏與頹廢並存,但取得成功與人民愛戴的,不還是那些心存愛、正義和善良的人嗎?是的,有些人會頹廢,會墮落,會迷失方向。是的`,有些人,可以僥倖?不,應該相信,沒有僥倖!真理和愛雖有時看起來衰微,但卻不會隨時代的更替而改變。甘地説,“歷史上只有愛和真理才能獲勝。”至於命運中的不幸與苦難,應該是財富。就像少平在給蘭香的信中所説,“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快樂。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説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他應該使我們偉大!”

正與負本來就存在,存在於自身,存在與社會,我不懼將兩類事物陳放於眼前,因為我相信,任何明辨事理的人都會選擇前者,而選擇後者的人,終將無所作為。我所悲哀的,是不幸的人墜落於痛苦的怪圈,被愚蠢矇蔽了雙眼,不能認清自我,於仇恨與自私中隕落……故事並沒有給出一個結局,少安、少平、蘭香應該還有更精彩的經歷,但是,平凡的世界,悠悠的時間,哪裏又會有一個盡頭呢?或許,路遙把故事留給了我們,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平凡的故事,不平凡的經歷,書中的,終究不屬於你,身邊的,才可以給你創造奇蹟!我又看見了少平,遠方的天邊,朝陽從彩霞中噴薄而出,他邁着更加穩健步伐向遠方走去……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路遙傾盡畢生完成了《平凡的世界》,他帶着特有的黃土氣息,從陝北高原向我們走來。他關注黃土、關注淳樸善良的勞動人民,但也正是在這樣平凡的世界裏,他創造了不凡的奇蹟。我深知整部小説的重點不在於對女性角色的刻畫,但我依舊固執的認為:正是不同女性角色的邊緣化、輔助化,才使得整部小説更加有血有肉。因此,我選擇從女性的角度來窺視路遙以及那段“平凡”的農村歷史歲月。

田潤葉,一個知書達理、端莊賢淑的公派教師。她和孫少安是原本倆個相愛的人,但卻因家庭貧富懸殊的差別,把倆個相愛的人隔在了不同的世界裏,他們是不得已才各自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歸宿。然而,對於潤葉來説,她的熱情、她的勇敢都來自對少安的那份深愛。可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少安選擇了放棄和逃避。無奈之下,潤葉只能選擇李向前,然而沒有感情的婚禮對於潤葉來説如同葬禮。是的,愛情的破碎讓她成為一個歇斯底里的魔鬼,她開始折磨自己的同時,也折磨着她的親人。善良的破碎究其原因,是我們在感歎人生悲哀與辛酸的同時,也應在思考着,新中國的人民難道不應該自主嗎?追求自己的幸福難道有錯嗎?為什麼悲劇還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斷的上演。潤葉的破碎,我想正是某種程度上對一個時代的控訴吧。

賀秀蓮,一個集中國傳統婦女美德與一身的人物。她大膽追求自己的所愛,她認定孫少安是她一生的依靠,她寧可不要彩禮錢,也心甘情願的跟隨少安。這在當時也算是女中的豪傑、以及農村罕見的創舉吧。正是這樣的描寫讓秀蓮的形象彷彿高於了一般的農村婦女。她既會悉心照顧少安家老小,任勞任怨,體現了她中國傳統女性美。她也會在少安創業失敗後對他不離不棄,成為丈夫精神上的支柱。為幫助丈夫走出低谷,她因勞累過度而患肺癌。這樣一個善良美好的姑娘就這樣破碎了,離開了。是生不逢時的社會條件導致了秀蓮命運的悲劇。但同時也正因為有秀蓮這樣的角色輔助,讓孫少安的平凡生活也增添了幾抹不尋常的色彩,從而使少安的人物形象也顯得更加豐滿,真實可感。

田曉霞,一個出身於幹部家庭的年輕姑娘,不同於農村家庭,她從小就在父親的教導下關心國家大事,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小説安排曉霞和少平成為同學,並通過講故事的情節安排讓倆個人的關係進一步密切化。正是在曉霞的引導下,少平走出低谷,開始重新審視他的生活和理想。少平曾被她獨立的思想和不同於常人的社會見解而折服,少平説“每次和她交談都使自己的頭腦多開了一扇窗。”在曉霞的幫助和引導下,才成就了孫少平不屈服於現實,勇於奮鬥的性格特點。由此可見,女性角色在小説中起着不可抹殺的重要作用,是一條無形的發展線索。其次,這樣一個熱情、勇敢的新女性選擇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她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屬於她的那份愛情童話。但悲劇性色彩就在於,路遙安排她在一次搶險中犧牲了。又是一個破碎的結局,但其中又包含着多少辛酸與苦楚。

不同的女性卻有着相同的悲劇性命運,破碎的生活,破碎的命運,讓我在同情她們的同時又用心去思考着路遙這樣安排的原因。雖是以淳樸民風為主題,但從創作背景來看不難發現,在文革的大歷史背景下,任何一個普通的人有着這樣的命運,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透過她們的遭遇,體現出傳統封建禮教對女性的壓抑和迫害,也可看出路遙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裏也處於徘徊迷茫的狀態。由此可見,小説中的不同類型的女性在幫忙輔助男性主人公成長的同時,也映射了那個時代的人物普遍命運。

後記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共有三部,但目前我只讀完了第一部,只想從另一個角度解讀路遙和《平凡的世界》,所以我選擇了從女性角度切入。

俗語有云“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要使作文的選材真正做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確實比較困難,因人與人的生活狀態,情感結構大致一致,實際經歷的事情也相似,似乎生活都差不多。但也有一句話,叫“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當一個人的思想加到那些不是新鮮事的事件上時,這件(些)事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新鮮事,因為它是你自己的。基於此,這裏給出能讓所選材料變得更加新穎獨特的兩種方法。

1、從第三、第四構思中選材

在真正的寫作中,面對一個作文題,審題完成後,開始構思,往往有一個思維過程。也就是説,會有很多想法。寫作中有句常用的話叫“拋棄第一構思”。之所以強調拋棄第一構思,是因如上所説,人們的思維結構有一些相似性,尤其對於中學生而言,生活經歷也都大致相似,常規材料是“你有我有大家有”,因此第一第二想法往往相似,很難做到新穎獨特。

因此,真正寫作時,可以試着拋開第一第二構思,從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構思中選擇材料。比如在寫母愛的時候,大部分人想到的第一構思是母親每天給自己做飯,第二個構思是母親下雨給自己送傘,這兩個構思就屬於大眾構思,很多人都寫過,再寫會顯得俗濫。但是一些作者再想想,可能就想到一些較新穎的材料,如一篇作文寫母愛,即是寫母親化名為自己的一個網友跟自己聊天,談心,以幫女兒解開心結,這樣的材料就會顯得比較新。

2、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選材

所謂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取材,即審題過後,看看是否能夠從作文題的反義角度選取材料。如一個作文題《尊重》,從正面取材一般都會選取正面描述人與人之間如何互相尊重的材料,此時單從選材的角度看,材料就不會很新。如果能夠從“尊重”的反義(如“輕視”、“鄙視”、“譏諷”等)角度選材,從材料方面就會脱穎而出。比如可以寫自己作為成績差的學生,曾經下定決心努力學習趕上其他同學,但他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漠視和嘲諷摧毀了我的信心。作者在文章結尾呼籲“尊重差生人格”、“尊重差生的進取精神”。這樣的文章在一大堆正面描寫“尊重”的文章中就容易脱穎而出,因為作者從新的角度觀照了“尊重”這個問題。使得選材非常新穎。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以孫家兩兄弟複雜的矛盾糾紛,從而反應出當時社會各個階層許許多多的普通大眾的追求、愛情、挫折、勞動、痛苦、歡樂,形象、日常生活與社會衝突互相交織在一起,展現出當代城市生活。

俗話説,“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本書中讓我最難忘的是孫少平學生時代極其艱苦的求學經歷,物質生活可以説是相當差,比其他同學的條件艱苦多了,就是在那個最好的年紀裏,他只能從學習中尋找快樂,他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沒有被生活壓倒,他選擇逃避現實,徜徉的書本的海洋中,想擺脱命運的束縛。生活條件不行,那他就通過刻苦的學習去改變命運,改變其他人對他的看法。農村出來的學生往往都比較內向,但是他們都更能吃苦,比其他人都能忍受,也都顯得成熟穩重、懂事,但是他們或多或少有那麼一些自卑,這都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出身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任何人都應該活着當下,積極面對人生,調整好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想,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能真正體會到不管何時都應該積極面對人生,奮發圖強,過不一樣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1

曾經,我讀過一本小説,它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它曾經在我最彷徨的時候給予我力量,讓我走出困境,它深深地影響了我,它徹底地改變了我。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1975年的黃土高原到處是一片貧瘠的景象,農村學生孫少平嚐嚐咀嚼着貧困帶給自己的自卑和痛苦,由於同病相憐,他和班上最貧窮的女孩郝紅梅關係密切起來。但不久紅梅疏遠了少平,原來她被班長顧養民吸引住了,少平為此痛苦過。在這之後不久,少平又認識了學識廣博的田曉霞,並深受其影響。田曉霞讀書很多,思想活躍,她經常借書給少平閲讀,從此少平能用比較廣闊的目光去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從此書開始改變着孫少平。

少平的大哥孫少安,當年由於家庭的貧窮,毅然放棄了學業,在家務農扶持着這個大家庭。少安與大隊書記的女兒田潤葉青梅竹馬,卻因地位懸殊娶了温柔賢慧的賀秀蓮。田潤葉因此嫁給了她並不喜歡的李向前,生活在無情地改變着他們的命運。

改革開放後,少安辦起了磚廠,生活也在逐步好轉。此時的孫少平已不甘心呆在雙水村,他毅然到黃原城闖天下,成為地道的攬工漢子,後來又進入煤礦成為普通的煤礦工人。勞動和讀書使他加深了對生活的理解,同時在與曉霞的交往中,他們也萌生了愛情。正當愛情甜蜜地進行着,曉霞卻犧牲在抗洪的第一線,少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少安的磚廠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磚廠瀕臨倒閉。幸好在朋友的幫助下,磚廠再次紅火起來。少安吸取教訓苦心經營,磚廠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盈利滾滾流入少安的腰包。後來在朋友的慫恿下,少安決定贊助電視台拍電視劇,少平知道後馬上阻止了他,勸他拿出錢來為村民辦實事。少安出資重修了雙水村國小,國小竣工那天,縣鄉領導親自趕來參加“落成典禮”。可是,少安的妻子秀蓮這時卻得了肺癌,同時少平也在一次事故中毀容,生活的苦難再次落到這兩兄弟身上。在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少安兩人用自己的經歷探索着人生之路。

每每想起這本書,心中便充滿着莫名的感動,尤其是那些曾經乃至現在仍然深深地影響着我的片段和章節。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孫少平特別愛讀書,當別的攬工漢因一天的勞累而呼呼大睡時,當別的攬工漢因下雨而打牌取樂時,當別的煤礦工人貪戀玩樂時,孫少平一直堅持讀書,他從不放過學習的機會,所以他才能在煤礦考試時,別人只考零分,而他卻能考滿分。讀書使他擴大了眼界,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個人修養,塑造了他那特有的氣質。當我在書中讀到這些時,我也在改變,我開始熱愛讀書,尤其讀那些名著,它們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在書的世界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因為《平凡的世界》,我養成了經常讀書的習慣,它會讓我終身受益。

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男子漢”的論述:“難道説戴個墨鏡,一臉絡腮鬍子,嘴裏叼根煙,穿一身黑風衣,就算時男子漢嗎?不是的,這只是外邊打扮,真正的男子漢應是內心堅強,有足夠勇氣面對生活中的苦難與挫折。”是啊,説的多好!當我讀到這裏時,不禁產生了共鳴。“注重鍛鍊內心的強大”,這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

書中還有一處最令我意外了。當田潤生開車在一小鎮停留時,竟遇到了郝紅梅,而且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當初郝紅梅為了改變家庭貧困,才疏遠家庭同樣貧困的孫少平而和家境優越的顧養民走在了一起。後來紅梅一時糊塗偷了手帕並被顧養民知道,於是顧養民拋棄了她。再後來她遠嫁他鄉來到這個小鎮上,可不久丈夫又死了,她只能獨自照顧孩子,艱難地生活着。當你回顧他們的學習生活時,你會發現當初上學時潤生與紅梅的生活根本沒有交集,他們甚至根本沒有説過話,然而生活最終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每每想到這個結局,我都不禁感歎生活的難以預料,我都不禁對自己以後的生活充滿期待,充滿恐慌。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實在太多了,它教會了我很多人生哲理,讓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每當遇到愛讀書的同學我都會向他們推薦這本書,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讀到這本書,能夠看到那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人生,能夠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演繹自己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