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幼兒園讀後感(精選20篇)

校園1.15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讀後感(精選20篇)

幼兒園讀後感 篇1

看了《第一天上幼兒園》,我發現小恐龍貝兒不想上幼兒園,因為她任認為老師會很兇,而且那也沒有她的朋友。而她的哥哥很想上幼兒園,因為奧斯卡上了兩年的幼兒園了,所以他知道幼兒園的樂趣。吃早飯時奧斯卡告訴貝兒:“我會把我的朋友介紹給你,有熊布魯諾、倉鼠戴奧、狐狸莉莎。”然後貝兒決定上幼兒園。河馬老師一邊歡迎新同學,一邊跟家長説話,然後老師讓其他同學帶貝兒參觀一下幼兒園。媽媽説五點接他們。參觀完他們吃午飯。下午他們一起玩球。對了,貝兒在學校有一個特別的標誌,就是微笑太陽。他們玩得很開心 ,完全沒有感覺到一分一秒過去了,五點媽媽來接他們。貝兒問老師:“我明天可以再來嗎?”老師説:“可以。”回答到家,爸爸問:“在幼兒園裏好嗎?”貝兒説:“太好了,和我今天早上想的完全相反,老師很好,同伴們都是我的朋友。”奧斯卡、爸爸、媽媽都笑了,貝兒也笑了。

看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把握送到老師身邊。幼兒園有許多朋友。我最好的兩個朋友是宇航和陳紅哲。我們三個組成了一個小隊,下了課,我們常常在一起玩。對了我忘説小隊排名了。陳紅哲老大,宇航老二,我就是老三,因為我長得最矮這就是我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很開心,也很愛上幼兒園。

幼兒園讀後感 篇2

今天我有幸閲讀了《讓寶寶愛上幼兒園》這本書,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園長寫的一本關於寶寶入園問題的一本書。這是一本涵蓋寶寶家長從寶寶入園到幼兒園畢業所能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答案的“錦囊妙計集”。

它不僅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書,這本書裏支撐每一個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兒童觀、兒童教育觀是更值得我們熟讀和深思的。 作為母親,我體驗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樣的甜蜜和滿足,也體驗到了一樣的困惑和掙扎。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長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園時,寶寶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頭髮不肯放開的拉扯、用噙滿淚水的雙眼盯着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媽媽”的請求以及在個別家長交談中流露出的“該送”還是“不該送”的內心糾結、一天好幾個電話打給我背後的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揪心、幾乎什麼也不想幹只要可以在幼兒園的某一個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內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令人心酸。此時的我,既要擔負起引導幼兒儘快的度過入園焦慮期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責任,又要做好家長工作,隨機的解決家長提出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幫助家長緩解比幼兒還要焦慮的心態。經過不懈的努力,幼兒適應了幼兒園,可每一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針對每一個個體都會有需要我們解決的不同問題。這使我們絞盡腦汁,在這本書裏讓我們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長解答問題的對策。

幼兒園讀後感 篇3

閲讀幼兒園課程指南我有很多感慨,讀後感想如下:

1、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學前教育課程改革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於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要注重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能的發展創造機會;要以素質教育的啟蒙為核心,為所有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團體、個人展示幼兒素質教育的方向和途徑。調整和改變當前學前教育課程過於強調學科要求、缺乏整合、教師中心的傾向,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與教育個別化的時代要求,樹立“迴歸本真崇尚自然 快樂體驗 和諧發展”的課程理念,遵循“讓每一位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的原則,構建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徵的課程體系。

2、通過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羣、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課程的具體培養目標是:

(1)初步瞭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衞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幼兒園讀後感 篇4

有幸拜讀了陳鶴琴的《怎樣做幼稚園教師》,一邊讀書我也一邊對這個從事了三年的幼教職業產生了新的認識。書本開篇就説:“教師是最偉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匠,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所負的任務是非常艱鉅的。”看到這句話我很感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許多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認為幼兒園老師不過是帶帶小孩子,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對我們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精髓是“活教育”。按他自己的説法,“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而“死的教育”就是“書本主義的教育”。在我看來,“活教育”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我在工作時也嘗試着“活教育”的實踐。我非常強調班上的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嘴巴”。學前兒童大部分還處於動作思維階段,通過鍛鍊動作能力來提高思維能力,同時促進語言的發展。比如,讓幼兒進行開鎖遊戲,先讓他們自己動手嘗試,孩子們一邊嘗試開鎖,一邊思考:怎樣把鑰匙插入鑰匙孔;怎樣開鎖;怎樣轉動鑰匙??嘗試之後,引導孩子們將自己的發現用語言總結出來,之後再次操作。第二次操作時,孩子們的多餘動作明顯減少,開鎖時間減少了許多。

陳鶴琴先生説:“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一原則我要不斷理解、不斷實踐才會做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剛來上幼兒園時不説話,他很內向,既不喜歡和老師説話,也不喜歡和小朋友講話,我每天都和他聊天,即使他不講話,我也會講一些有趣的事給他聽。有一天他早上上學時,主動和我打招呼,説:“老師早!”我知道他在慢慢接受我,慢慢學會和老師打招呼,於是我開始用問他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告訴他可以點頭或搖頭來回答,慢慢的,他開始會説話並且也願意説了。現在的他改變了,可以主動和老師講話,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句話,我想,就是這樣體現的。不僅孩子進步了,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發,從中我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是:引發、供給、指導、欣賞。

陳鶴琴先生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的話,比如“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幼兒園讀後感 篇5

《幼兒園數學活動指導——幼兒的現實數學教育》這一書中提到了幼兒數學學習的兩點特點對我的印象尤為深刻:第一是幼兒的數學認知剛由量過渡到數;二是幼兒的數概念起源於他的動作。

分類、排序、對應、等量、相對、守恆、包含等邏輯觀念是幼兒數概念形成和理解加減法的基礎,對幼兒進行數學教育,應該先幫助幼兒建構這個基礎,再讓幼兒學習計數和加減運算,而不要把這個過程倒過來,先讓幼兒計數,把計數作為數概念的基礎,讓幼兒僅依靠計數手段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和進行加減法運算。也就是説在幼兒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先讓幼兒學習量,讓幼兒通過對量的認識逐漸向數過渡。

幼兒數學教育中的量(連續量)的大小、長短、寬窄、粗細等是有形的、可觸摸的、可比較的。幼兒可以通過直觀感知、操作、擺弄,發現其特點、規律。《指南》中也提到了這一方面:引導幼兒注意事物的形狀特徵,嘗試用表示形狀的詞來描述事物,體會描述的生動形象性和趣味性。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應遵循幼兒這一發展認知規律,首先從比大小,長短,粗細等能夠直觀感知的現象去引發幼兒的興趣,逐漸地從量轉變到數,這是一個不可缺失的部分。

幼兒的數概念起源於動作,幼兒數概念的建立,不同於幼兒對物理知識的獲得,物理知識是事物本身的屬性,幼兒可以直接從事物本身獲得,即只依靠個別物體和作用於物體的個別動作就可以獲得。如,看一下,發現顏色;聞一下,發現氣味;拍一下球,球跳起來,發現它有彈性,可以稱之為經驗抽象。數學知識不是物體本身的屬性,所反映的是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它不能從物體本身獲得,需要幼兒對一組或更多組物體採取行動,並通過一系列動作之間的協調,抽取出物體之間的數量關係,可以稱之為關係抽象。如,對連續量的認識,“大小、高矮、長短、粗細、深淺、厚薄、輕重”等,都是在對一組物體的比較中獲得的。再如,瞭解數的實際意義“四個蘋果、四枝鉛筆”,它們的共同屬性是具有相同的數“4”,則是在對蘋果和鉛筆兩組物體的比較中獲得的。

《指南》中指出,在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設計有規律的花邊圖案、創編有一定規律的動作,或者按某種規律進行搭建活動;和幼兒一起發現和體會按一定順序排列的隊形整齊有序等等,這些都是對幼兒數概念起源與動作的完美詮釋,我們幼兒的數學不是純粹的數字,而是一種由自身體驗的一個數的概念。

也就是説,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依靠的是幼兒作用於一組或幾組物體的一系列動作,並在心理上建立這種協調關係。現階段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缺乏理解事物的抽象關係的基本觀念及相應的感性經驗,他們的推理要藉助於具體形象和操作來進行。因此,幼兒不能僅靠教師的語言傳授和看教師演示理解數學知識,而要從改變客體的動作中獲得。也就是,通過作用於物體的動作來主動建構數學知識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另一個主要特點。

看了這本書裏幼兒數學學習的這些特點,對我的數學教學有很大的引導作用,只有深刻了解幼兒的發展特點,那麼在自己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會變得更加遊刃有餘,更好地去引導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有了興趣,幼兒在自己的數學學習中會變得更加主動。幼兒的數學來源於自己的生活,我們應更多地從生活中去找數學素材,幫助幼兒總結數學經驗,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才是幼兒學習數學的關鍵。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一樣,我們要做的就是幼兒的現實數學教育。

幼兒園讀後感 篇6

很長時間沒有真正靜下心來讀一本好書了,藉着這個寒假有點時間,我靜下心來,想好好讀讀這本《幼兒園數學教育》,也許是因為從小喜歡數學的原因,在幼兒園工作這麼多年,我一直非常喜歡教授,雖然數學教育非常的枯燥。

我在讀了閲讀了《幼兒園數學教育》這本書書後使我感受很深,這本書為“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為新教師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為老教師提供各種有益的指導方法和案例;為任何有意於自身提高的教師提供了素材。這些建議和一些觀點,對於教師來説尤為重要。數學是當前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從國小甚至幼兒園開始,直到大學畢業,都離不開數學,數學幾乎成了我們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又有多少教師真正思考過,數學教學,我們應該追求什麼?

我想,數學教學內容首先要精簡和目的明確。一個活動三十分鐘左右,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特別是抓住活動的本質內容,就會顯得既精又簡。作為教師把握了這三個核心問題,也就找到了教學的突破口,課堂內容就相當清爽、簡潔。其實,教師若能抓住這三大問題,教學內容就一定能處理得得心應手。

教學過程要簡化。數學學習本來應該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有些教師的課堂設計使許多原來簡單的課堂變得紛繁複雜。有些教師為了"作秀",特意設計一些障礙與陷阱,搞到孩子大半天摸不着頭腦,反而降低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設計應該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

使用教學媒體要適當。其實只要我們吃透教材,把握好孩子,活動照樣可以很成功。

總之,我讀了《幼兒園數學教育》這本書,我受到很大的啟發,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努力,使自己在教學中更成熟。

幼兒園讀後感 篇7

今天,我從幼兒園又借了一本名字叫做《小恐龍幼兒園》的繪本,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讀完了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位老師帶領6個小朋友做愛心卡片獻給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臨時媽媽還有好朋友的故事。一開始,幾個小朋友都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稍有困難就找老師。後來有個小朋友發現老師實在是忙不過來,太辛苦了。於是他們想了個好主意,一起精心做一個大大的愛心卡片獻給了自己的老師。讀完之後,媽媽説,書中的小朋友們因為一些小事要吵架,雖然做錯了事,但後來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都是好孩子。

爸爸跟我説在幼兒園上學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總是依賴別人幫忙。還要學會禮讓、寬容別人,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前去幫忙。還要懂得感恩。懂得感謝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

幼兒園讀後感 篇8

很多人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其實,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才是我們幼教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在別人眼中,教師就是知識的使者,愛的化身。我也深知,要當好一名人民教師,尤其是幼兒教師,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它既要有嚴父的教誨,更要有慈母般的温柔和釣魚式的耐性,要像一個雕塑家一樣,時刻注意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然後用自己的感悟,膽大心細地去雕刻每一塊璞玉……於是,乘着《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航帆,將開啟愛和責任的延續和執着追求。

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我們“園丁”的呵護和培養,但是,有些事往往事與願違,當你滿懷期待與熱忱,可能換來的卻是一潑冷水……可這種時候,我們老師需要的正是教育的責任感和給予幼兒更多的“愛”。我們如果能夠和孩子“一同哭泣,一同歡笑”,如果在與孩子嬉笑遊戲時,我們老師能夠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玩進孩子中間,用愛心融化孩子,時時處處以孩子為重,尊重他、關心他,無疑會被他們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孩子最純真的心靈,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以愛育愛”,懂得“愛”比“罰”更有益,那麼我們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因為有愛,所以感動。

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有可能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幼兒教師由於工作的繁瑣,孩子的調皮經常會頭昏腦脹,從而引發不必要的衝動,所以我們要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幼兒教師,更要時時變換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長和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我們教師要始終抱着“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愛”的心態,在“愛”的道路上才能感染到更多的人。

現在的我,回首以往,每每看到孩子進步後的一張張甜美的笑顏,被愛呵護後的一句句真摯的喜歡,被感動後的一個個甜蜜的親吻和擁抱,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教師“愛”和“責任”對幼兒的影響,我也將本着《標準》中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的理念,繼續向“愛”出發!

幼兒園讀後感 篇9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系列教案是將儒家文化現代化的一套適合中國本土文化的學前教育教師專用教案。本教學法提倡將兒童性格養成與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相結合,在幼兒成長初期即根植中國特有的優秀文化基因。

這本書分為三個系列,四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又分多個小單元,從故事、繪本進入,加上適合學前幼兒年齡特徵的情景表演、手工、遊戲、音樂、美術、舞蹈等現代化教育手段,不呆板,不拘束,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以達到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性格及多元智能發展的效果,讓幼兒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養成仁愛、寬容、善良、執着、專注、誠信等良好品格。我想,這正是這套教案最具創新的地方,也是我們學前教育研究真正應該重視的方向。

幼兒園讀後感 篇10

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深入的去讀《幼兒園指導綱要》。這次我也就利用空隙時間把綱要仔細的讀了一遍,領悟了一邊,我的腦細胞也跟隨着我閲讀的視線,一次又一次的沖刷着,洗禮着,讓我有了更入一步的熟悉,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見解和想法 。

作為擔任十年的幼兒園教師,深刻體會到:要得到孩子的喜愛,尊重。必須要學會尊重、信任孩子。要用發展,個別差異、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進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瞭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個性,從而幫助自己更好的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比如:我們一再説要“蹲下來”看幼兒,尊重幼兒,從形體語言來看,要做到蹲下來是一件不難的事。事實上,在幼兒園很多老師已經在傾聽孩子、與孩子交流、應答孩子、幫助孩子的過程中蹲下身來;而有時往往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着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老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不能真正營造了《綱要》所説的“安全、温馨的心理環境”呢?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教師要將“心也蹲下來”,“……,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給予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綱要》)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説實話,我也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再讀《綱要》,我發現我做得遠遠不夠。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細緻觀察瞭解幼兒的行為,用心地傾聽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中,教師蹲下身體傾聽孩子的聲音是將幼兒置於平等地位的基礎,是營造良好心理環境的基礎。正如巴特爾所指出的 “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像……”

其次,要做到真誠,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同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幼兒園讀後感 篇11

今天我有幸閲讀了《讓寶寶愛上幼兒園》這本書,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園長寫的一本關於寶寶入園問題的一本書,這是一本涵蓋寶寶家長從寶寶入園到幼兒園畢業所能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答案的"錦囊妙計集".它不僅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書,這本書裏支撐每一個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兒童觀、兒童教育觀是更值得我們熟讀和深思的。

作為母親,我體驗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樣的甜蜜和滿足,也體驗到了一樣的困惑和掙扎。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長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園時,寶寶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頭髮不肯放開的拉扯、用噙滿淚水的雙眼盯着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媽媽"的請求以及在個別家長交談中流露出的"該送"還是"不該送"的內心糾結、一天好幾個電話打給我背後的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揪心、幾乎什麼也不想幹只要可以在幼兒園的某一個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內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令人心酸。此時的我,既要擔負起引導幼兒儘快的度過入園焦慮期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責任,又要做好家長工作,隨機的解決家長提出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幫助家長緩解比幼兒還要焦慮的心態。經過不懈的努力,幼兒適應了幼兒園,可每一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針對每一個個體都會有需要我們解決的不同問題。這使我們絞盡腦汁,在這本書裏讓我們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長解答問題的對策。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是關於幼兒入園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的解答;下篇是關於幼兒入園後父母在孩子教養以及與幼兒園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地解答。雖然不是父母們提出的所有問題,但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上幼兒園;孩子愛玩、好動、坐不住,會不會被老師訓斥;如何激發幼兒入園的願望;孩子有病史該不該和幼兒園説;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是否可以由着孩子歇兩天再去;孩子回家後經常亂髮脾氣睡覺時還會驚醒哭鬧,是不是在幼兒園受了委屈、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後老是生病,是不是幼兒園條件差或是老師照顧的不好導致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學什麼,回來怎麼什麼也不説;孩子內向膽小,在幼兒園不愛説話怎麼辦等等,有針對性的做了解答,啟到了很好的啟迪和引導作用。

我會把我所學到的這些經驗應用到我的工作當中,使我的工作做的更加得心應手,我要找到最恰當的方式來教育寶貝;用最合適的語言來解決家長的疑問。願每一個父母都有無限愛和耐心接納孩子,願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讓寶寶愛上幼兒園吧,愛上幼兒園就是愛上集體生活,就是健康順利的步入社會。

幼兒園讀後感 篇12

寒假讀書,我選了一本《朗讀手冊》。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話卻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我以為是指導閲讀技巧的,我們這兩年正在搞閲讀教研,認為他是一本有關閲讀技巧的書。看了幾頁才明白:這是一本指導家長、老師們如何培養孩子閲讀興趣的好書。我是家長,又是教師,我的責任重大。我期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生活,我也希望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他們愛上閲讀,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學習上,卻不捨的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恰恰交給我們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大聲為孩子閲讀。下學期,我想在家長會上建議:愛孩子的父母都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每一張解釋有關閲讀中的一方面的各種問題,則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知道我們怎樣帶領孩子閲讀。他有很多的研究數據,讓我們知道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閲讀有幫助。看完整本書,收穫很多。

幼兒園讀後感 篇13

前段時間問同事借了一本《幼兒園課程》的書看看。曾在《綱要》中看到過關於課程的一些內容,但《綱要》中只提到了“新知識觀與幼兒園課程內容”並未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説明。

這次拿到書後我認真地閲讀了裏面的內容。知道了什麼是幼兒園課程,詳細的瞭解了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特別是陳鶴琴先生提出了“五指課程,陳鶴琴先生説:“五指活動的五指,是生長在兒童的手掌上的……是指要注意兒童心理和生理的發展,但是不離社會實際,領導兒童作合理的活動,予以適當的教養。“他又説:“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縮,互相聯繫……課程是整個的、連貫的,依據兒童心身的發展,五指運動在兒童生活中結成一個教育的網,有組織有系統,合理地編織在兒童的生活上。“從陳鶴琴先生的論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對幼兒教育課程的理解是非常科學合理的。他的整體教育觀、生活教育觀、教育觀原則一直指引着我們對課程思想進行深入的思考。

讀了《幼兒園課程》後,使我能對幼兒園課程有了初步的認識和理解。路還很長,還需不斷學習、鍛鍊。我也會盡力,努力學習的。

幼兒園讀後感 篇14

“如果要你開課,你會選擇科學課嗎?”這是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章麗老師問所有參加“浙派名師”的老師們的一個問題。舉手的老師寥寥無幾。當時我也坐在下面,想舉手,但又不敢。因為這學期我們的“任務”是磨“科學課”,再加上正在學習張俊老師的著作《幼兒園科學教育》。所以我也一樣,如果不是在特定的環境裏,我也不會選科學課。為什麼呢?首先“科學”這一概念對老師們來説是嚴謹的,作為教師自身來説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而幼兒教師缺乏這種嚴謹的'科學知識,也就是這個原因常有老師一聽到要上科學課就感到恐懼。第二個原因是科學知識是抽象的,概念化的,很容易成為説教課。

四月中旬我有幸參加了“浙派名師幼兒園名師經典課堂教學藝術展”,聆聽了來自上海、寧波等各地專家老師的精彩課堂展示,尤其是最後兩節來自杭州和南京兩位專家老師的科學課,再加上俞春曉老師的精彩點評,讓我對科學課有了重新認識。下面我結合張俊老師的《幼兒園科學教育》的這本書和教案《神奇的氣球寶寶》來談談我對怎麼樣上好一節科學課一些想法。

一.內容的選定。

“選好了課題,就成功了一半。”幼兒科學教育的內容很廣,並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開展集體教學活動的,因此在設計集體教學活動的課題時,我們應考慮到以下幾點:

1.要選擇最基本的科學經驗。因為集體教學活動是要求所有幼兒都必須參與的活動,就要求其內容也必須是最基本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學知識內容。而對於那些以拓展幼兒的知識面、激發幼兒更廣泛的探索為主旨的內容,則可以放在區域活動中,或是通過其他一些形式來進行,比如閲讀科學圖書。

2.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在設計集體教學活動的課題時,還要注意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集體教學活動的內容不能一味追求新穎感,否則就不能達到激發每個幼兒的活動興趣的目的。應該選擇那些具有“適度新穎性”的,又必須和幼兒的生活經驗有相關聯繫的,並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吸收、學習新的內容。

3.要選擇適合開展集體學習活動的內容。有些內容很有趣也很重要,但不便於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比如要幼兒觀察月亮的變化。這個更合適在家庭中進行,每天作好記錄。而那些需要幼兒集中探索、共同學習、相互啟發的內容,以及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和總結讓幼兒獲得知識的內容,就比較適合設計成集體教學活動。

《神奇的氣球寶寶》選自建構式教程中班下冊,《我和空氣做遊戲》這一主題中的《氣球吃什麼》。《氣球吃什麼》這個題目就是告訴幼兒氣球是吃了空氣才變鼓的,但氣球不僅“吃”空氣會變鼓,吃沙子、水等東西都會變鼓。為了不給幼兒這種誤解,所以我把題目改成《神奇的氣球寶寶》。空氣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但能感覺到,我們又離不開空氣;氣球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玩具,我藉助氣球讓幼兒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在整個活動中,不僅讓幼兒感受到氣球是怎樣的變鼓的,而且還要幼兒瞭解氣球在生活中的作用。讓科學知識來自生活,又迴歸生活。

二.目標的設計。

目標決定教學的難易程度。活動目標的設計必須依據幼兒科學教育的總目標,並參考年齡階段的目標,是總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要儘量體現行為化和可操作性。

讓幼兒通過科學活動所應達到的學習結果,這種結果儘可能用可以觀察的行為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激發幼兒對空氣的興趣”這一目標表述方式就不夠行為化,而如果是“激發幼兒喜歡探索空氣的現象”,就可以通過幼兒外在的行為表現加以衡量。但在科學活動中有些目標是隱形的,是一種長期的、緩慢的、積累性的變化,很難在一次活動中就能表現出來的。因此,也不能絕對要求所有目標都必須行為化。

2.要結合活動的具體內容,提出有針對性的目標

幼兒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包括三大方面和若干具體內容。一次教學活動,知識實現目標漫長過程中的一小步,教師在設計活動目標時,不必也不可能把總目標的所有內容全部納入其中。而應在全面貫徹總目標的前提下,設計針對活動內容特點的目標。因為具體活動內容不同,對幼兒發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我在《神奇的氣球寶寶》這一活動中,從認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設計了目標:

認知目標:知道氣球變鼓是因為充入了空氣;初步瞭解氣球在生活中的作用。

技能目標:探索使氣球鼓起來的不同方法。

情感目標:體驗合作與成功的樂趣,並積極參與遊戲。

3.要結合幼兒的發展水平和具體特點,提出有層次性的目標。

活動目標應具有層次性,是因為幼兒的發展在不同年齡層次上呈現出明顯的年齡特點,而且即使在同一年齡層次,不同地區或班級的幼兒、同一班級的不同幼兒也因其種種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活動目標時要考慮幼兒所能達到的行為層次,並對不同的幼兒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神奇的氣球寶寶》的第二個環節是全體幼兒的操作環節,總目標是“探索使氣球鼓起來的不同方法”。在總目標的引領下,折射出兩個層次目標,分別是“幼兒自主探索使氣球鼓起來的不同方法”和“幼兒用三種不同的方法讓氣球變鼓,找出哪種方法最方便、讓氣球鼓得最快”。

幼兒園讀後感 篇15

本書是從關照幼兒需要的角度,提出了打造幼兒園魅力班級的各種策略,從第一章開始就講述了關於如何消除新生入園焦慮的策略。這對於我下學期帶小班非常有用處。

首先我瞭解到了孩子入園前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消除焦慮。記得在小區裏散步,一個阿姨看到我,就拉着她的孫女喊我,説“這就是你以後的幼兒園老師,要有禮貌,要會喊人”。當時孩子小,大人叫她喊,她就乖乖順從。過段時間看見我,孩子就不願意喊我了,並且會躲在奶奶身後,她奶奶就説“噢喲,不喊人啊,老師就不喜歡你,不讓你上學了”。當時我聽了就問她:“你是不是在家裏説什麼了,怎麼孩子不願意喊我了”,她説沒有,我繼續追問:“你有沒有説,不乖乖吃飯,老師就不要你之類的話啊”。她就笑笑。老人帶孩子就會有這類話語習慣性的講出來,説者無心,但孩子聽了就會感到害怕、排斥等情緒。我就提醒了她幾句,要像孩子介紹幼兒園的好處,比如:“老師喜歡你的,會像媽媽一樣愛你,你有什麼不高興的是都可以和老師説。”

其次,在開學之際多向家長宣傳相關知識,請家長要克服自己的焦躁情緒,保持一種良好、平和的心態。提醒家長避免將自己的不良的負面情緒傳遞給自己的孩子;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許諾,如果孩子能高高興興去幼兒園,週末可以讓他做一些平時喜歡的事情或滿足他的一些要求;走的時候能和孩子大大方方地説再見,相信老師會有辦法平息孩子的激動情緒。

最後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天天送孩子上幼兒園,放學時能按時來接。這是給家長的一些建議,但也是老師需要去與家長積極溝通,有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迅速幫助幼兒融入大集體。

作為教師如何有效應對新生入園焦慮,我支持書中所講述的四禁止:禁止對幼兒發脾氣,如:對幼兒瞪眼、不理睬、大聲吼叫。禁止拉拽孩子;禁止欺騙孩子;禁止恐嚇孩子。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帶來不安,不利於幼兒與教師形成親密依戀的關係。教師需要明確表達我們對幼兒的愛,摸摸他的額頭,抱抱他,親親他,拉拉他的小手。還有教師需學會每天對着孩子説一句“甜言蜜語”,讓孩子感受教師的愛意和關懷。

在書中有一章節還講述了“如何打造充滿魅力的如廁活動”。這是新幼兒進入幼兒園後需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家裏的如廁環境和器具都與幼兒園不同,很多幼兒都不敢上廁所,這需要家長與教師的配合,幫助幼兒適應在幼兒園放入如廁,使其不牴觸。當幼兒敢在幼兒園如廁時,我們應及時告知家長,請家長一起給予肯定和鼓勵。還有的就是,若孩子有尿褲子行為,教師應及時處理,將孩子悄悄帶離,避免尷尬,不責罵幼兒,輕柔地安慰孩子,消除孩子的畏懼心理。

看了幾個章節,找到了現階段較適合我接下來的教育教學,進行了分段閲讀,並寫了讀後感。其中還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需要我下階段去閲讀、吸收。

幼兒園讀後感 篇16

課改以來,幼兒園課程問題的研究也就擺上了我們的案頭,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省基本幼兒教材的使用框架下,摸索適合老師轉變觀念,滿足幼兒自我發展需要的課程模式,呈現了幾個階段的變化。如:從注重目標到注重過程的變化;從注重教師的教到注重幼兒的學的變化;從集中活動居多到開放活動居多的變化;從預設活動為主到生成活動的介入的變化等。這些都説明大家在創新幼兒園課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特別是幼兒園課題的一系列活動中,大家都多少對幼兒園的課程新理念有了些許收穫。但是,我們要推進幼兒園課程朝着有自我特色方向邁進時,總是感覺水平有限,難度較大!

今又認真學習了《幼兒園課程》一書,對幼兒園課程這一概念從理論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更重要的是它能幫助我梳理即將要在園內確定的遊戲化特色課程,為我園特色課程的行動研究方案提供了更準確和有力的理論依據,並可將其作為在下一步實施行動的過程中,研討培訓的支持工具。

首先,我們應該清楚任何模式的課程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在我們即將推進我們的特色課程模式時,自然就會多借鑑些我們看到的其它園成功的課程模式。因此,借鑑前我們要慎重分析利弊,擺脱純粹的“追風”學習,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結合實際修正方案,真正創造出適合我們自己幼兒園發展的課程。另外,《課程》一書中,對當前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很值得深思。這些問題均常出現在教師執教的過程中,我把這些內容複製出來,與全園老師共學習、共討論,讓大家都在學習中反思,儘可能地去琢磨如何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從而掀起教師自覺學習和提升專業素質的熱潮。

還有,接下來我園將實施生活化、遊戲化園本特色課程的探究,書中“幾種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帶給我們一些啟發,特別是活動區域如何更加生活化,和下一步我們將如何生成一些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目標”的生活、體驗。遊戲化活動對我們來説,很有借鑑價值,值得我們在實際進行中反覆閲讀,使我們的行動方案不斷合理的修正。

總之,學習就是提高,提高了認識,對理清思路多有幫助,也是對我們去實踐這些理論提出了自身水平的新挑戰。我們不僅要常常反思,也要帶領廣大教師不斷探究,以期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更具科學性的課程影響下,有更全面的和諧發展。

幼兒園讀後感 篇17

初入幼師行業的我對幼兒的管理顯得雜亂無章,有時顧得了前面的小孩,卻顧不上後面的,讓我處於茫然、忐忑的狀態。接觸了《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後,感覺找到了方向,在面對幼兒的時候也更加坦然和平靜了,這本書講述瞭如何開展幼兒園班級管理工作?如何設計合理的班級一日活動流程?如何創設有趣的、吸引幼兒的課堂環境?如何與家長溝通,分析和評價幼兒的問題行為?如何做一名成功的幼兒教師,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感?其實有的時候班級管理看上去並不是很難,只要掌握以下幾條就可以。

一、建立積極的關係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幼兒與教師在慢慢地建立積極關係。當幼兒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呵護、理解時,幼兒一般會做出積極地迴應。學會換位思考,是教師應掌握的。孩子的世界有時是很奇妙的,當他們生氣時不會像大人一樣學會冷靜處理,幼兒可能會發脾氣,以此來宣泄心中的不滿,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去不斷地引導,幫助他們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始終處於積極地狀態,保持開心、樂觀。

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心理需求,其實每個幼兒都希望自己表現得很好,能夠得到老師的肯定。當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需要自己不被打擾,他們也有着認知、情感、身體、社會方方面面的需要,當孩子出現這種需要時,老師所要保持耐心、積極、包容的態度去理解幼兒,相信幼兒可以變得更好。教師本身的樂觀積極在潛移默化中會傳遞給幼兒,讓他們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二、讓環境去説話

環境作為無形的力量,總是會時時刻刻影響你我他。同理可得,當幼兒處於積極向上,富有温馨的環境裏,他們也會做出積極的迴應,無需老師的一遍遍常規提醒。當他們處於自由散漫,嘈雜擁擠的環境裏,他們自然會變得雜亂無章。因此班級的環境需要具體到一桌一椅,讓幼兒無論是平時的生活還是學習當中讓他們感到舒適。區域活動時玩具的投放,上課時是呈半圓還是橫豎排做好,節日的佈置等等,這些都會無形中影響着孩子,這些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畢竟,孩子會先用眼睛去看。

豐富的物質環境是必不可少的,那同樣也需要舒適的精神環境。整天的呵斥批評孩子只會讓孩子們變得更加緊張,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當孩子的情緒不佳或者疲憊時,給孩子創設寬容、理解的心理環境,比如説在一定範圍內,讓孩子獨處會兒,然後再去和幼兒溝通,並給予寬容和安慰。有時會,適當地放手反而會讓幼兒得到冷處理,自身得到排解。

三、教幼兒有效的方法

每天教師會遇到幼兒各種各樣的問題,耳邊會不斷地響起"老師,誰誰怎麼我了",而這個時候老師首先要去問清楚發生了什麼,然後試着判斷幼兒自身是否能解決問題,是否可以教授給幼兒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説,幼兒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可是當發生矛盾時,他們依然會使用武力解決問題,這個時候需要老師告訴他們武力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告訴他們溝通和協商的技巧,比如輪流、合作、還讓等等,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當教師一遍遍不耐其煩地告訴幼兒時,他們會慢慢地收到影響,總的來説,就是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在幼兒園班級管理時,每天會遇到層出不窮的問題,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才能讓整個班集體更加和諧友愛。

四、尊重差異 家園合作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和家長的教育,在這當中,教師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家長,可能有的家長比較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有的家長和老師疏於溝通,有的家長可能會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和家長相處時,教師其實需要更多去傾聽,這樣才可以從家長那裏瞭解到孩子的情況,有的時候家長和教師所熟悉的是不同的情況,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

每天早上迎接孩子的時候,家長總是會報以微笑,老師從家長手裏接過孩子,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及時有效的與家長溝通,並且説清楚解決的辦法,以及後續的情況。同樣的,當孩子成長時,讓家長了解到孩子的成長和不足。總之,一切以孩子為目的,在家園共同合作下,才可以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為幼師,需要有着恆心、耐心、信心,並且要學會從工作中收穫快樂,以一顆童心去面對孩子所出現的種種狀況,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汲取着精神營養,《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150》給予了我精神上的安慰,在我初入幼師行業時指明方向。

幼兒園讀後感 篇18

這不是一本書,是篇文章,但我把它當書一樣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我看了這篇文章後,我覺得這位作者用反寫方法,突出了幼兒教師的偉大。幼兒老師雖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卻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當新生幼兒才入園時,二三直個孩子一起哭,抱完這個哄那個,哄完那個又抱這個,老師常常是騙一個,哄一個,抱一個,拉一個後頭還跟着好幾個!要是遇到幾個感情脆弱的家長,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長。於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場面那傢伙那整個一人間練獄啊!哭還算小事,現在的孩子普遍奧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鬧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兒園,所以老師身上留點小傷那是常事。”就從這點上,就看出了幼兒老師的不同一般。

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覺得這作者真的寫出了老師的心裏話,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幾篇後,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兒老師的不簡單!我做為一名普通幼兒教師感到真幸福。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偉大,因為我看到了我們的高尚,因為我看到了我們幼兒老師在人家眼裏的不同。雖沒有國小老師、中學老師、大學老師那麼的高級,但我們卻能把一個不懂事的孩兒學會懂事,未來的才子們都是從我們手中開始起步的!

讀一本好書,會讓人覺得格外的舒暢,於是在暑假期間我拜讀了《幼兒園教師治班之道》,讀過後發現原來所謂的治班之道真是包羅萬象,什麼“以正治班、以柔治班、剛柔並舉”等等,真的令人耳目一新。

《幼兒園教師治班之道》分為上下兩編,共十章。上編圍繞着幼兒教師治班的角色定位、理念確立、情感因素、基本原則和理想狀態等五個方面引發幼兒教師對治班的理性思考。上編內容在引導幼兒教師定位自己的角色,即讓幼兒教師對作為班級管理者的自己以及應具備的決定班級各項工作並有完成工作的能力產生認同感;指導幼兒教師明確生活管理、教學管理、家園管理等班級管理工作中的任務與職責。下編圍繞着幼兒教師治班的實踐行動提出了多種策略,並圍繞着這些策略指出了各種具體的方法。讓我在書中有了更多的領悟。

治班要用“心”,而孩子更是班級的核心。作為一個好的幼兒園教師不僅能上好課,還要善於管理班級。工作中,我們接觸的人很多,孩子,家長,同事以及領導。對待家長要做到貼心,對待同事要做到放心,對待領導要做到交心,對待我們的孩子要做到用心。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關愛每一個孩子,對他們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呵護,用真誠的心去愛他們。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所以,既然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些,保持最初職業的熱情,平等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甚至每一個人。在即將到來的新學期裏,我將擔任小一班的班主任,對於班級管理,我更有了理論和實踐雙重的認識,希望我可以適應自己的新角色,把班級管理的有聲有色,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讓孩子能感受的到我對他的關心、在乎。讓他們覺得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遊戲。

擺正自己的心態,相信我的每一天都會過的充實,快樂,並不斷取得進步。

幼兒園讀後感 篇19

為了更好的組織和實施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我們全園老師都認真閲讀、學習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是一本指導我工作的教科書,也是指引我們走好幼兒教育道路的方向盤。

首先,新的《綱要》總則中的第五條所提到的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利,身心的發展,保教並重,關心個別差異,促進個性的發展,體現了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待幼兒是客觀的。《綱要》中制定了五大領域的內容,目標是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指導思想,並啟發教師正確實施。

其次,《綱要》中指出,幼兒同伴羣體及幼兒園教師集體也是寶貴的教育資源。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環境,老師的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所以,我們努力要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的、和諧的、安全的、自由的環境,讓幼兒自由自在地在這環境中生活、遊戲、學習、發展。《綱要》還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師要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的確,家長的作用也是不小的,我們要認真做好家長的工作,取得他們的信任,得到他們的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此外,教育在幼兒時期是很重要的。幼兒的發展應該是多樣性的,不拘一格,有個性的。幼兒的認識、理解,感受以及活動方式等主體性表面需要受到尊重。因此我們應該在各方面給他們發揮與施展空間,創造各種條件與環境,為幼兒培養和教育做好前期工作,充分發掘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活力,讓他們在起跑階段打好基礎,因此幼兒園教育內容應該是全面性的,各領域內容相應參透的,能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

最後, 作為幼兒教師應平等對待每一個幼兒,尊重和關心幼兒,教師應從領導者的位置上走下來,蹲下身,帶着一顆充滿好奇的童心與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所想。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把教師視為他們中的一份子,他們才願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老師,師幼之間才能建立良好的關係。幼兒都具有好動,好奇,好問的特點,他們對一切都充滿好奇,成天總是問東問西,摸摸這兒,碰碰那兒,一不小心,就會犯錯誤。教師應以理解、寬容的心態對待幼兒的錯誤,心平氣和地幫助幼兒分析錯誤的原因,幼兒也就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批評。

以上是我學習《綱要》後的一點體會,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將不斷的更深入的學習,把《綱要》精神逐步落實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幼兒園讀後感 篇20

首先要創設温馨寧靜的閲讀環境、寬鬆自由的閲讀氛圍。第一條件是光線好,空間要相對獨立,應設置在靠窗的一角,可鋪上地墊,地墊上放上小凳子、靠墊和毛絨玩具,這樣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閲讀的姿勢,可以坐在小凳子上閲讀,也可以坐在靠墊上閲讀,還可以抱着毛絨玩具閲讀。總之,在這裏,可以獨自閲讀,還可以自由結伴閲讀,甚至可以和大家共享一本大書,或者一人讀,其他人傾聽。自由自在的閲讀,可以讓孩子們充分享受到閲讀的快樂。

其次要收集多元化的閲讀材料,為幼兒挑選合適的書籍。幼兒的閲讀不同於成人閲讀,他們尚未達到憑藉書面文字盡心閲讀的地步,所以為幼兒挑選合適的書籍的教師的主要工作,如為大班孩子應挑選一些單頁多幅、情節比較曲折、充滿幻想色彩的童話故事,還有圖文結合的科普刊物,如《東方娃娃》、《幼兒畫報》、《看圖説話》等,還有科普類書籍,如《昆蟲世界》、《恐龍世界》等,這樣的書籍富有挑戰性,更能激發幼兒閲讀的興趣。然後也應該投放一些廢舊的圖書和畫報,讓孩子自己做小作者。通過剪剪、貼貼和講講,孩子們從中學做小作者的快樂和自豪。

最後是拓展閲讀區活動,讓閲讀區活動豐富多彩,我們可以開展一些較好的活動,如把好書帶回家,為了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增加親子閲讀的時間和內容,可以讓孩子利用“借書卡”把好書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閲讀,這樣使好書充分發揮了作用,讓孩子們有機會閲讀到更多的好書,還可以在閲讀區開闢“好書推薦”欄目,幼兒可以隨時把看到的好書帶過來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製作成宣傳海報,把它推薦給班級裏其他的小朋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