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範文(精選35篇)

校園2.08W

魯迅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和學習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魯迅先生而建立的。同學們參觀完魯迅博物館後肯定有很多感受吧,不妨用文字記錄下來。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魯迅博物館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範文(精選35篇)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

走進北京魯迅博物館,迎面是魯迅先生的石雕半身像,目光堅定,面容安詳。石像後面就是博物館陳列大廳。魯迅先生逝世已70週年,今年博物館將展廳重新佈置過。舉步入內,能感到新的展廳色調清爽、空間明亮。

新陳列裏的舊日時光

自1956年建館以來,展廳已幾經變遷。上個世紀50年代的展廳頗具俄羅斯風格,90年代新建時又一變為東方情調。時至今日,由於使用了10年之久,展櫃和展品(複製品)已出現破舊和破損。為紀念魯迅逝世70週年,博物館對其基本陳列“魯迅生平陳列”重新布展。調整充實後的館藏陳列,即將與訪者見面。改造過的展廳,質樸、自然、明快、流暢,更具時代感和親和力。

魯迅博物館館長孫鬱説,最近10年間,中國在魯迅研究方面,出現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不但有新史料的發現,而且學術界對文學史上的一些事件,有了更明晰的脈絡和説法。這次改進陳列的成果之一,就是在內容上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比如在原有《新青年》的展品旁邊,新添了錢玄同和陳獨秀的手稿,讓人們對於《新青年》的瞭解更具有豐富性。

在新的展示陳列中,科技手段廣泛應用,觸摸屏、錄像片等電子媒介的引入,超越了對歷史靜態的呈現,而賦予一種動感。在展櫃裏,多了幾個電子屏幕,播放的都是有關魯迅生平的紀錄片。其中之一,播放的錄像竟然就是當年魯迅在仙台學醫時看到的有關日俄戰爭的“畫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魯迅語)”此時無聲勝有聲,在光與影的變幻中,藉助這黑白和無聲的影像,我們彷彿走進了歷史,走進了百年前的風雨和人生世象。

歷史記憶承載民族希望

展廳中央,是幾面造型美觀的展牆。這裏,既巧妙地美化了通往地下展廳的通道,本身也是整個陳列中別出心裁的創造。人們能看到設計者精心設計的魯迅先生的.種種名言,也能看到魯迅所喜歡的新時代的版畫藝術。

魯迅説過的一句名言,人們耳熟能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又説過,“絕望之於虛妄,正與希望相同。”由此,某些人可能覺得魯迅是個虛無主義者。可是,當人們走進展廳,走進魯迅的世界,認真感受這位文化巨匠的人生軌跡的時候,卻發現,在50多年人生路上,魯迅先生始終懷着“希望”。

讓我們隨着輕輕的腳步,進入那些不應忘卻的歷史記憶吧。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展櫃中魯迅手書的詩句讓我們回到上個世紀初,那是一個民族尋求富強和驅除壓迫的時代。在展櫃中,我們能看到魯迅那個時代的“青年讀本”――簡單素雅的封面,隸書書寫着《侯官嚴幾道先生述赫胥黎天演論》。《天演論》對一代中國精英產生的影響之大,大概很難準確估計,但是,毫無疑問,這些思想,打開了青年魯迅們心靈的一扇門,魯迅在礦路學堂的日子裏,“一有閒空,就照例地吃侉餅、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論》。”進化論的觀點,成了他早期思想的基矗

展櫃中的電子屏幕播放着當年的“畫片”,魯迅的人生道路,在這個地方發生了一次翻轉,他第一次深刻地意識到,要改造中國,“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而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才是“第一要著”,從此,魯迅棄醫從文。1906年,魯迅從仙台到東京,開始了他一生的文學道路。

1918年,《狂人日記》發表在《新青年》第4卷第5號,這個時候,我們開始聽到“鐵屋中的吶喊”。魯迅説,“然而説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

1926年的3月18日,歷史記住了一次卑劣的事件,也記住了魯迅的憤怒。《無花的薔薇》、《紀念劉和珍君》、《死地》……一篇篇犀利如匕首的文章歷歷在目。不久,魯迅結束了他在北平的生涯,從此南下。

很難在此一一講述展櫃裏的一切,和這一切講述的歷史。但是,這些歷史記憶最終會停留在1936年10月19日。在這一日,斯人遠遊。

由沈鈞儒題寫的“民族魂”白色錦旗,曾經覆蓋在魯迅的靈柩上,那幾個大字的墨色之深,有直指人心的力量。也許這位瘦小的軀體裏,確乎有着不同尋常的困惑與煎熬,但是,終其一生,那股希望的火焰都在和他的生命一起燃燒。

每個時代他都“在潮

魯迅當年説過,不希望有人紀念自己,人已死去,萬事皆空,散滅就散滅了吧。然而,在博物館這個憑弔之處,我們卻看到精神血脈的傳承。

10年前,正在這個博物館的大廳裏,已經是北大著名教授的錢理羣先生髮表了一次深情的講演。他回憶了20年前的自己,回憶起在貴州的小山城中,和同齡的青年學生閲讀魯迅、討論魯迅的青春歲月。他説自己感到慚愧,那今日還在小小山城中生活着的老朋友們,他們對魯迅的理解,並不比自己這個“魯迅專家”更少。相反,這些在民間真實地生活着的“精神弟兄們”,更是魯迅的“知音”。

魯迅的知音,在民間,也遍及天涯。今年9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大江健三郎來華訪問,並且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了題為《始於絕望的希望》的演講。大江的演講,其精神底藴正是來自魯迅的希望哲學。大江説,對魯迅的閲讀,貫穿了他的一生。筆者去年曾採訪過日本的著名學者丸山升,他同樣把魯迅作為自己精神上的老師,認為魯迅的雜文對他的影響最大。

今天,魯迅早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用50多種語言文字翻譯出版魯迅作品,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還有深入的魯迅研究。在世界文化版圖上,魯迅先生早已成為鮮明的文化符號,與民族復興路上的中國形象密不可分。

中國文化部部長孫家正説博物館是“珍藏曆史、啟迪未來,是公民終身的學校。”魯迅博物館述説的是一個人的歷史,一個人的舊日時光。這過去的歲月之所以值得記憶和珍藏,是因為這個人思想的燭光,不僅照亮了一段歷史,也照亮人們心中被恐懼和無知所籠罩着的黑暗。也正因為如此,幾十年上百年的歲月轉瞬間逝去,中國的年輪,一圈又一圈,可是在每個時代裏,魯迅的聲音始終都在,在每個時代裏,他都真正的“在潮。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

今年十月十九日,是中國文化巨人魯迅先生逝世七十週年紀念日。這週三,我係分團委組織05級各支部成員參觀了魯迅博物館。

博物館坐落於阜城門內大街,是國家文物局直屬的國家級博物館。是魯迅在北京四處故居中唯一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處遺址。

步入館內,首先進入眼簾的是魯迅先生的雕像,魯迅先生的臉上依然是那堅毅的表情,他的手中依然握着那隻戰鬥用的鋼筆。

館中按時間順序以手跡、照片、 圖片形象地展現了魯迅不朽的-生。其中有新發現的魯迅地質佚文手稿,也有與我們熟悉的作品密切相關的`文物。如《阿Q正傳》的唯一一篇殘稿、魯迅20多歲時所寫《自題小像》手稿、魯迅在仙台醫專時的解剖學筆記等等,都是十分珍貴、難得一見的珍品。

站在仿真的三味書屋前, 我彷彿看到了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市井欄,高大得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又彷彿聽到了油蛉低唱,蟋蟀們的琴聲。

站在魯迅先生的照片前,注視着他始終堅定犀利的目光,我彷彿看到了魯迅先生眉頭緊鎖,奮筆疾書的“戰鬥”場面,彷彿聽到了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深沉吶喊。

走出展廳,我們又參觀了魯迅先生的故居,七十年時光流逝,這座故居中的一切卻都保存完好。在那間有名的“老虎尾巴”--不足九平方米的魯迅工作室內:一張普通的三屜桌上,高腳煤油燈、“金不換”毛筆、硯台、文具……擺放如昔,令觀者睹物思人。庭院中,兩株魯迅當年親手栽種的白丁香樹,雖已年近古稀仍然枝繁葉茂。時至四月,丁香花開,清香縷縷,分外宜人。

參觀結束,雖然我離開了博物館,但魯迅先生的執著和堅毅將一直鞭策着我!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3

1月8日,1月9日兩天裏,銀聯幼兒園工會組織全體教師們分批來到了位於虹口公園內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魯迅紀念館,進行參觀學習。

上海魯迅紀念館以魯迅的生平陳列、魯迅墓、魯迅故居三位一體。當大家踏上二樓,映入眼簾的是大幅的《吶喊》雕塑,而透過玻璃看到的則是用綠色植物做成的魯迅像,“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老師們站在雕塑前凝神思索,被魯迅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動。

大家邊走邊看,館藏文物主要有魯迅先生的手稿、衣物、生活用品、書信、照片以及藏書等。分“新文學開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戰士”和“華夏民族魂”5個專題展區,場館用文物直接再現歷史,有魯迅歷史小説集《故事新編》的手稿,有譯作《毀滅》原稿和魯迅遺容石膏面模,特別是面膜上面殘存的魯迅眉毛和鬍鬚,讓大家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面容。濃郁的氛圍,高科技影視手段所展現的《生命的路》,“阿Q正傳”模型場景,“首在立人”碑,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更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樸實、剛毅、堅強的`性格的精神所在。

大家都覺得不虛此行,通過參觀,老師們震撼的不僅僅是魯迅先生的不平凡的一生,更是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寫照。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4

我心目中的魯迅是一個關心青少年,甘為他人奉獻的人。

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我們要學習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樣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價值?從魯迅先生那光輝的一生中,我們找到了答案: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索取,而在於奉獻。一味索取雖生猶死,甘願奉獻,精神不朽。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願做一棵默默無聞的小草,做一頭勤奮的耕牛,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

這就是我心中的魯迅。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5

我以前很早的時候不知道魯迅先生是誰。

隨後,讀了他的幾篇他的文章,才知道魯迅先生是一位大作家,很有名氣。又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又是中國文化主將。

以為這就是魯迅先生。可是,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後,我的這個理解打了個大錯號。我讀到魯迅先生救助車伕時,我感到魯迅先生是一位窮苦人民的關心;我讀到魯迅先生關心女傭阿三時,又感到魯迅先生的善良。

我又讀了《一面》這一篇文章,我又感到了魯迅先生的愛心。也感到魯迅先生注重青年人讀書。

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從一個不知道是誰到一個很有名、很有愛心、很偉大的一個作家。

我要向魯迅先生一樣:“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6

今天懷着好奇心看了《魯迅愛書的故事》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描述魯迅小時候是如何熱愛書籍的。這篇文章讓我對魯迅有了新的認識。

魯迅讀書的`時候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看書時,他總是把桌子擦乾淨,看看手指是否髒了。他還特意為自己準備了一個盒子,裏面整齊的放着各種各樣的書,盒子裏還放了樟腦丸防止蟲子吃……我看了這個覺得很慚愧。因為現實生活中我不在乎。你的手指髒不髒,你的桌子髒不髒,撿起來扔了就是了。需要的時候,把房間翻個底朝天。看完這篇文章,我決心改掉這個壞習慣。

從那以後,我明白了一個人不僅要熱愛閲讀和學習,還要懂得愛護書籍。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7

正如作家蕭紅所説的那樣:“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説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的連煙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

魯迅先生走路很輕捷,尤其他人記得清楚的.,是他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彷彿不顧一切地走去。在他兒子的眼中,他是慈父;在朋友眼中,他是楷模;在學生眼中,他是嚴師;在陌生人的眼中,他是榜樣;在我眼中,他是偶像。

我眼中的魯迅衣着樸素,待人和藹可親,説話幽默,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為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8

星期一,爸爸去上班。媽媽和表哥陪我一起去魯迅故里遊玩。魯迅故里人來人往。

第一站是魯迅祖居,周家老台門。進入了一間接着一間的房屋,我知道魯迅祖父是很富有的。

第二站是魯迅紀念館。魯迅紀念館陳列着魯迅爺爺生前用品。我看見這麼一句話。“我好像一頭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牛奶血。”我想:“要是我們都有魯迅爺爺一樣的民族魂,那麼我們中國人會更強大。”

第三站是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爺爺小時候的私塾。魯迅爺爺的`座位是一個安寧的地方。我問媽媽:“他的桌子為什麼刻着早字呢?”媽媽説了關於它的故事。魯迅爺爺説讀書要三到,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我們都要以魯迅爺爺做榜樣。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9

原來,我只認為魯迅是一個普普通通得作家。但是,通過學習了第五組課文後,我對魯迅有了進一步得了解。

魯迅——這位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像隸書的一字的'人,看起來很平凡,但他卻有一顆愛心。

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中,我知道了魯迅是一個關心後代、痛恨反動勢力、關心窮苦人;在《一面》中,從魯迅先生廉價賣書給一位素不相識的中國青年中,我又體會到了魯迅的熱愛勞動人民,關心進步青年的高尚品質……這不正體現了魯迅先生“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嗎?

沒錯,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0

媽媽告訴我魯迅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我和幾個同學參觀了魯迅故居。

那是一條古老的路。路面是青石板鋪成的,兩邊都是老房子,魯迅的祖居、故居、百草園都在裏面。我首先參觀了魯迅祖居,那是他爺爺奶奶住的地方,房子很大,房間很多,是一户大户人家。魯迅故居的房子和祖居差不多,不過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書房三味書屋,媽媽告訴我魯迅就是在這一個房間裏學習並寫下很多偉大的.作品的。我長大一定要看他寫的書。我覺得這一次參觀非常有意義。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1

魯迅對對聯

少年時代的魯迅在上私塾時,先生就教他們作對。一次,塾師壽鏡吾老先生出了上聯獨角獸,讓學生們對下聯。立時塾房活躍起夾了,有的孩子對出九頭鳥,有的'孩子對出三腳蟾,有的孩子對出百足蟹等等,惟獨周樟壽(魯迅原名)一語不發,等課堂上平靜下來後,他站起對出比目魚。課堂立時悄然,沒有再應對的了。壽老先生在一評論了前者之後,最後稱讚周樟壽對得最好。因為獨非數字卻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數字,卻相當於二。兩者雖俱無數字卻都有數的含義,真是恰到好處。

經老師的點撥,同伴們佩服得五體投地,樟壽雖小卻語驚四座。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2

今天是暑假的第二天,我們的小隊活動風風火火的開展起來了。

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我們十多個小朋友聚集在了魯迅故里。我們先後參觀了魯迅祖居、三味書屋、魯迅故居和百草園,瞭解了魯迅爺爺光輝而偉大的一生。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味書屋,聽媽媽説,這是魯迅爺爺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他上課的'那張桌子的角落有一個“早”字,這個“早”字有一個勵志的故事:魯迅以前常常遲到,先生會罵他,他為了催自己早睡早起,所以在桌角刻了個小小的“早”字。

媽媽説,以後我們的語文課本會學到不少魯迅的文章,等我再大一些還可以閲讀魯迅的書,會對這位偉大的故人有更深的瞭解。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和舅舅、舅媽、表姐、表弟一起去了魯迅紀念館。

我們先坐了地鐵,過了一會兒,就到了魯迅紀念館這個館的門口,便走了進去。

再這個魯迅紀念館裏,陳列着魯迅寫過的很多很多的書。我們還看了關於魯迅寫的書的電影,這個電影播放的是關於魯迅寫的野草裏面的'一篇散文,我們看了一會兒,便又去了別的地方,又到了一個播放電影的地方,而這部電影講的是,中國人在打戰的時候的故事,我們覺得打戰一點意思都沒有,於是,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展覽的地方,裏面有關於魯迅的畫畫作品,但是裏面也沒什麼好玩的,我們便走了出來,又坐了地鐵,回到了家。

自從我來了魯迅的紀念館,我覺得魯迅真是個厲害的散文家。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4

課文《少年閏土》的學習引發學生全面立體地去了解魯迅、走進魯迅。六年級的學生了解中國現代這位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譽為“民族魂”的偉人。

他們讀《故鄉》體會到了魯迅文筆的'特色,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鮮明對比,給他們強烈的反差效果,從中體會到變化的根源,這是僅僅讀《少年閏土》所不能體會到的高度與深度。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面》等的閲讀讓學生不僅瞭解魯迅作品的特色,還讓他們瞭解魯迅處處走在時代的前列,為勞苦大眾,為災難深重的舊中國奔走疾呼,對青少年又十分關心,還很有教育方法等等。學生還利用課餘時間製作了《走進魯迅》的手抄報,還看根據魯迅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藥》、《祝福》,這樣他們心目中自然而然地就樹立起魯迅的高大形象。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5

我心中的名人是魯迅,他是文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魯迅他是一名醫生,他救死扶傷。後來他就不當醫生了,他拿起手中的筆,用字來當作軍隊,一次又一次地對反動派進行攻擊,反動派露出了醜惡的嘴臉。魯迅先生不怕困難,一直跟黑暗勢力作鬥爭,他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一顆閃閃發亮的明珠。魯迅先生很關心青少年,是一個和氣的人。在危難中是一個永不屈服的人,是一個不怕困難,憂國憂民的人。

魯迅小時候很聰明,他的'記憶力非常好。人家背書要背好幾遍,可他只要背二三遍就行了。魯迅不光聰明,而且也很勤勞。魯迅小時候非常喜歡花,還買了許多講花的書。他還喜歡畫畫,他家裏沒有本子,就把家裏的紙訂成冊子,在房間裏面認認真真的畫畫。他小時候刻苦讀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讀書就該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魯迅不僅珍惜自己的時間,也珍惜別人的時間,他參加會議從不遲到,説話算數,這就是魯迅!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6

在我的語文書 第一頁中,有兩張人像,一個是魯迅,一個是冰心。我今天看的是魯迅。

我細細地看着他,他也似乎一直盯着我。我打量着他:和藹的眼神,大大的鼻子,像濃墨寫成的“一”字鬍鬚把嘴都給擋住了,穿着一件沒有色彩的衣服。

我凝視着他的眼睛,非常地祥和,似乎對每一個人都非常地寬容。但我總覺得有些不對勁,於是我左瞧瞧,右瞄瞄, 上看看,下望望。我終於發現了,和藹的眼神中還有一 絲微微的憤怒,再加上他的`眉毛,正好應 了他説的話。“橫眉冷對千夫指”。這一 絲微微的憤怒便是怒視那些壓在人民頭上的人。

魯迅啊魯迅,真是一個為人民苦苦奮鬥的人。可惜啊!當時的時代是在黑 暗中的,魯迅再厲害,也是九死一生啊!現在, 每當我定睛 看 他時,也就早 已變成雄壯的雕像了。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7

現在,我把魯迅先生的作品已經讀到"接近尾聲"了。在這些令人敬畏的文字中,不免流露出幾絲銀光,在魯迅先生晚年寫作生活中,常常出現比以前更成熟穩重的文字。它們讀起來有一點蒼老,但更有韻味。在這種文字中瀏覽,也是一種享受人生的'態度。

比如,《經典雜文選》中的《難得糊塗》。以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對待人世間的想法、提意,以雜文來表達。形式很隨意,但讀起來也會有魯迅先生的陽剛之氣,這才是魯迅先生的經典啊!

人們都説:"《吶喊》、《彷徨》、《野草》等才是魯迅先生的經典。"可是這些雜文、散文,也是魯迅先生的經典。雖然沒有之前鋒利,但是它們也含有魯迅先生的陽剛之氣。這也是經典!

魯迅先生那一絲銀光只會在文字中流露,魯迅先生在我們心中永遠都是剛正不阿的!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8

從國小到現在,我已經讀了不少魯迅寫的和別人寫魯迅的文章,對魯迅漸漸有了自己的看法。

您説,年輕人,字不一定要寫得非常好看,但起碼要讓人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字。自己趕快胡亂寫完了事,別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這浪費了別人多少功夫。這句話我很贊成,也讓我很慚愧。以前的我寫字是那麼潦草,可老師還是認認真真看完了,也不知道老師看了幾遍才看明白。我現在正照着您的.話去做,很努力地把字寫好,一筆一畫地。

當然對您有的做法我並不認可。我不喜歡您明明知道自己身體不好,還比以前更加努力地工作。我不喜歡您每天陪客人陪得那麼晚,一陪就是一個晚上。客人走後,又開始工作,直到天亮。儘管大家都叫您休息,可您偏偏不聽,反而更起勁了,就像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

雖然我也知道您是想用有限的時間去做盡可能多的事情,但我還是不贊成您這樣的做法。身體好了才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呀!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19

魯迅,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就是這樣一位偉人,在他的筆尖下,流露出了《故鄉》《狂人日記》《熱風》《墳》等故事。

他的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魯迅以筆為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一生的寫照。

魯迅先生的'作文題材十分廣泛,形式多樣且靈活,風格鮮明獨特,語言幽默。其實從他的作品裏不難發現,魯迅先生自身有許多美好品質:愛憎分明、善良、正直、大方、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這些都是他的"代名詞"“借書育侄”“諷刺社會”“幫助車伕”……

在當時那個黑暗的社會,魯迅筆下的文字無疑給了當代青少年注入了一股"熱血",讓我們好好學習,傳承併發揚魯迅精神!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0

我們社區附近有一個公園,它的名字叫魯迅公園。社區裏的小朋友們和我都喜歡去那裏玩耍。那裏風景優美,有山有水有草地,是我們孩子們放學後的樂園。

在公園裏有一座銅像和一座墓碑。我問外婆那是誰,外婆告訴我,那是魯迅爺爺,是一個很偉大的人。我採了些路邊的'小花放在魯迅爺爺的墓前,並且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為了讓我瞭解魯迅爺爺,外婆帶我參觀了魯迅爺爺的紀念館,幫助我瞭解了他的一生,還帶我看了他的一些書稿原件。我知道了魯迅爺爺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和革命家,人們為了紀念他,建造了魯迅公園。從那以後,魯迅公園對我來説,不再是普通的遊玩場所,而是有了更多學習的意義。

魯迅爺爺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有了他和革命先輩們的不懈鬥爭,才有了我們現在美麗的家園和幸福的生活,我為他感到自豪。我要努力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爭取做一名世博會的小志願者,向全世界的小朋友介紹魯迅爺爺和我們中國許許多多的偉大人物。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1

古城紹興,以古樸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遊人,卻又以一個不苟言笑的老人般莊嚴述説着二千五百多年來深厚的文化底藴:“治水英雄”大禹、“書聖”王羲之、“鑑湖女俠”秋瑾,更有一位被譽為“民族魂”的魯迅先生讓我們的內心莫名的激動……

國慶假期,我迎着明媚的陽光,踏進了魯迅故居。

一進大門,就能看到一大塊牌子,右邊是魯迅先生夾着香煙的樣子,左邊是通向景區古樸的.巷子,上面寫着“魯迅故居”四個大字。

往小巷走去,街邊的商鋪熱鬧非凡,有紹興特產——會稽山黃酒、茴香豆、龍鬚糖、麥芽糖等,空氣中還飄散着臭豆腐獨有的味道。三三兩兩的烏篷船停在中間窄窄的河道上,似乎重現着昔日的江南水鄉。也正是這小小的烏篷船,載着魯迅走出紹興,走向上海,走向世界,走上了振興中華的偉大曆程!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2

在我看來,總有一個人物值得我去研究。他一直印在我心裏,那就是魯迅。

他經常穿着簡單的中式長袍,留着短髮和直髮。他濃密的鬍鬚已經成為中國的官方文字。魯迅走得很輕鬆。人們能清楚地記得的是,當他抓起帽子,把釦子扣在頭上時,他的左腿就伸出來了,好像他非常想出去似的。

我讀過很多魯迅的作品,比如《我的叔叔魯迅》。這個教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告訴我們魯迅痛恨舊社會和黑暗勢力的破壞。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魯迅看見一個車伕坐在地上呻吟,腳上沒有鞋,地上有一灘血。魯迅問他怎麼了,他説他的腳在玻璃上,插在腳底。魯迅立刻跑回家,拿來了藥箱。魯迅拿起鑷子,取出玻璃碎片,然後用硼酸水給他洗,敷上藥,綁上繃帶。魯迅把他手中的錢給了他。魯迅根本不關心他的`病。相反,他經常告訴她的僕人多休息,不要做重活。

我喜歡魯迅對那些努力工作的人的同情心,他們少為自己着想,多為他人着想,並且願意做一隻心甘情願的牛。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3

對於魯迅受俄國作家影響的情況,後期也與前期有一定的差異。如果説前期評論的基調是魯迅從模仿果戈裏的形成自己的風格,那麼後期則強調魯迅始終受到俄國作家全方位的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契訶夫的短篇諷刺小説,其次是果戈裏的怪誕藝術手法,再次才是高爾基的`人民性精神。另外,以《野草》為代表的抒情性較強的作品則明顯受到了屠格涅夫的影響。

以上就是蘇聯對魯迅研究的基本情況。總的來看,斯大林時代的魯迅研究主要是從馬克思主義的角度系統的研究了魯迅作品中革命思想發展和藝術手法的進步,在世界範圍內堪稱獨樹一幟,也對於中國20世紀80年代前魯迅研究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後斯大林時代魯迅研究則強調從“純文學和純藝術”的角度研究魯迅,呈現出了背離馬克思主義與西方接軌的趨勢,獨特的地方主要是強調俄國作家對魯迅影響的方面。就筆者個人來看,認為斯大林時代的魯迅觀比較全面和客觀。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4

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魯迅先生都是偉大的,他是中國的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在18課《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中,作者看到伯父把受傷的拉車伕的腳包紮好後,把剩下的藥給了他,又給了他一點兒錢,讓他在家好好休息。

在19課《一面》中主要寫了魯迅的外貌描寫,緊緊的表現出了一個“瘦”字,全文共寫出了魯迅六次“瘦”的描寫。

在20課《有的`人》中,通過了魯迅説:“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句話充分的表現了魯迅先生生前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

在我的心目中,跟別人想的一樣,就和別人想的總結在一起就是一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先生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魯迅。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5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子成隸書的“一”……被譽為“民族魂”,他就是魯迅。

才認識魯迅時,我並不知道那麼多魯迅的資料;上了第五單元——魯迅在我心目中。我才知道魯迅的.品質。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青年時代受託爾斯泰的博愛精神的影響同時也使他擁有了一份博大的愛。由於家族的影響他十分重視教育,三味書屋就是他幼時學習的證明,幼時的魯迅飽嘗人間的冷暖,拯救民族的思想也在他心目中萌芽……在魯迅和周曄談《水滸傳》中我感受到了魯迅對青少年的關心;魯迅和侄女談“碰壁”中我們知道了他對舊社會的憎恨;魯迅救助車伕,關心女傭則表現了他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

總之,魯迅在我心目中是一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6

我眼中的魯迅,是一名偉大的民主戰士,是一名極其優秀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被譽為“民族魂”,“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文豪,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文學家,他開創了中國白話小説,在其一生中執着地用一杆筆喚醒麻木不仁的國人。其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都可説是家喻户曉。作為作家,他無畏地用筆揭露舊社會的黑暗,在發現國人的嗎,麻木不仁後,毅然決然“棄醫從文”,醫治人民的靈魂。他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等多個領域都具有重大貢獻和非凡成就

他是一面高高懸掛的精神旗幟,是一位多被後人歌頌的民族英雄,更是無數中國人的精神與信仰。

他無畏殘酷的敵人,寫下一篇又一篇抨擊社會的文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他是國家脊樑。他是一名偉人。他是流傳於每一箇中國人心裏的精神支柱,是文學信仰。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7

千百年來,歷史上的偉人無數。足智多謀的諸葛孔明;智謀超羣的軍師吳用;任勞任怨,為國奉獻的周恩來總理……這些人足以讓我們傾心於他們,然而,我對魯迅卻情有獨鍾,一個用筆戰鬥一生的人――讓眾人敬仰的人。

魯迅先生,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所寫的`散文《朝花夕拾》。讓我們領略到冬日捕鳥的樂趣,也讓我們觀看到月夜下那場精彩的社戲。

魯迅先生,一個用筆戰鬥了一生的人。有句話説:有時筆的力量勝過一把劍。為什麼要這樣説呢?一個通情達理,知識豐富的人,可以借筆,把智慧傳播出去,揭開真相,分清是非,為正義伸張。有時只需一根筆便可以解決,不需一兵一卒,更不需要流血。魯迅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用一支倔強的筆去揭露黑暗。他用自己的愛國精神為我們做了一個榜樣!我曾經在書上看到了這樣一句話:魯迅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是最深刻,最複雜,最矛盾,最具懷疑批判的文學巨人!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8

魯迅——這個在我心中模模糊糊又清晰可見。魯迅,一箇中國人,那麼普通,事蹟那麼特殊。筆作武器,精神的使者,心中的火把。

也許魯迅並不是身份特殊,而是事蹟特別,與眾不同罷了。

可能人的`“身份”是相同的,但事蹟不可能完全相同。魯迅,一個把時間看做金錢,不!應該看作是一切。為了擠出一點時間來寫作,做精神的鬥爭,不光拯救了人民,也挽回了民魂,但他卻為祖國付出了生命。

愛國勝於自己的幸福,心被祖國糾纏,為祖國捨去了自己完美的家庭,在某種意義上,他用自己照亮了黑暗的世界。在人們的腦海裏浮出奮筆為國的情形。

魯迅的樣字,在我心中是一個黃皮膚,一字形鬍子,不時尚,但非常樸素。身穿一件件米色長衫,永遠帶着微笑。

人民心中,他是一把傘,遮擋了風雨;他是一盞燈,點亮了心靈;他是一棵樹,矗立在我心中。

魯迅的財產是精神,是一比不可摧毀的。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29

魯迅的人生

魯迅 1881 年 9 月 25 日 出生於紹興城周家。他從 6 歲就開始讀書,他先是隨本家親戚學,後來被送到紹興城內最有名的三味書屋去讀書。《論語》、《孟子》 …… 甚至連古舊難懂的訓詁書《爾雅直音》也在塾師的指導下讀了一遍。快樂的童年很快結束了,他的祖父被抓起來了,他的`家勢衰敗了,那時他才 13 歲。魯迅18歲那年,由於家境困難所以上了不用交學費的江南水師學堂,可後來他發現這所學堂不適合他,只好轉學了。

魯迅長大後,他寫出了《狂人日記》、《孔乙己》、《阿 Q 正傳》等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因為積勞成疾,所以魯迅先生 56 歲就離開了人間。

我們要學習魯迅學習刻苦的精神,還要學習他不怕困難的精神,長大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30

我最崇敬的人是,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有兩個偉人,一個是孔子,一個就是您。隨着讀您的作品越來越多,對您有較深的瞭解。

有人説,您是靠罵街出名的,我覺得這是對您的不理解。曾經看過豐子愷的'一幅漫畫,名字叫“一肩擔盡古今愁”,我覺得,那就好象您,才配稱得上這樣的讚語。你就是一位巨大的人,托起的是民族,而不是個人的名利。您的生命與消耗在不停的鬥爭中,和幫兇鬥,和偽君子鬥。好象並沒有為自己活着。這是種偉大,是一種至今還沒有任何人可以比擬的偉大。

您一身正氣,無畏不懼,愈戰愈勇,特別是在1927年,曾與敵人戰鬥,而您卻擦乾身上的血繼續戰鬥。在今天,您是一位寧死不屈的人,您不會感到孤寂,因為有我以及象我一樣的人在心裏默默地為您祈禱。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31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何家雄,歡迎大家來到紹興。紹興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也是一個小型遊樂園。

魯迅故里是一個江南民居與園林情趣之勝。

進了魯迅故里,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幅關於魯迅的畫。只見畫中的魯迅正在抽煙,相傳這便是魯迅的標誌,他正在凝視古房和小河,似乎在考慮如何寫作。

從臨街石庫台門的`右側進去並穿過長廊,再經過桂花名堂,便來到了魯迅的卧室。在辛亥革命時期,魯迅便住在這裏。

來到了魯迅家燒菜的地方;我們知道了一個故事:當年,一個叫章福慶的農民,家住上虞杜浦村,他經常到周家來作“忙月”。還給少年魯迅做過許多玩具,受魯迅喜愛。

最後,我們來到了三味書屋。一進大門,便看見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大羹有味是詩書”。而仔細一看,發現書桌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用以自勉和提醒自己。

魯迅是紹興人,但他屬於全中國,屬於全人類。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32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了《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的主將。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説集《吶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其中,中篇小説《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

魯迅走了,但他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懷念,更有深深的思考。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才三週年寫的一首詩,叫《有的人》。

魯迅,您永遠活在我心中!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33

迎着風,我來到了魯迅先生的故居,體驗了一番舊時興旺大家族的風采。

我跟着堂姐到了大門口,買好票,擠了進去。來參觀的人可真多呀,可見大家都很敬重魯迅先生。我們順着欄杆走進去,先看見魯迅先生的塑像,他嚴肅地站在那裏,好像在囑咐我們要認真學習,將來做個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接着我陸續參觀了魯迅先生家裏的一切,充分感受到了封建家族的興旺。我又吵嚷着要去看百草園,但堂姐説百草園只不過是一片菜地罷了,這馬上給我倒潑了一盆冷水。可是我想為什麼在魯迅先生的.筆下,百草園是那麼的栩栩如生呢?

最後我參觀了三味書屋,我很想去看看裏面魯迅先生的課桌上有沒有刻着一個“早”字,但因為三味書屋暫不開放,所以我們只好怏怏地走了。臨走前,我還和閏土的塑像和了影。

遊覽了魯迅故居讓我在新年裏過得更充實,我還會再去一次的!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34

我的心中藏着一位大文豪: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他的性格是剛毅的,他在與反動派的抵抗中永遠都是不屈不撓的,不向惡勢力低頭。魯迅的一句詩中這樣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句話表明了魯迅為革命,為羣眾服務的決心,表明了蔑視惡勢力的'態度。

自從學習完魯迅的這一組課文後我更是對魯迅更加的敬佩了,覺得他是一位對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是對反動派確實猶如憎惡惡魔的人。他,雖然是倍受矚目的大文豪,可是他卻把關心下一代放在第一位,並且一如既往的給那些給他來信的青年們回信,我很佩服魯迅先生堅持不懈的精神,更佩服他會卸下自己的身份來給每一位青年回信!

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個關心進步青年,不向惡勢力低頭的偉大的文豪!

參觀魯迅紀念館觀後感 篇35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個樸素的人。讀魯迅先生的文章,覺得很親。他不像別人用華麗的詞語來修飾文章,他用貼近生活的語言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個最真實的魯迅。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個關心人民的人。關心新一代的成長,關心新一代的未來。對中老年人,他就像朋友一樣對待。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拉夫車腳受傷了,魯迅先生仔仔細細的為他包紮傷口。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就是個勤勞的人。魯迅就是時間如生命一樣寶貴,為了人民的生活,魯迅先生常常早起晚睡。在《一面》中,作者阿累六次描寫了魯迅先生的瘦,那就是為人民忙碌形成的。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位愛看書的人、愛護書的人。魯迅先生的書都就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就相信的一樣。而且魯迅先生看書前都要把雙手洗乾淨,桌子擦乾淨。

我心中的魯迅先生,就是一位……

對魯迅先生的印象,只有一句話,那就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