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熱】《老人與海》讀後感11篇

校園2.82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老人與海》讀後感11篇
《老人與海》讀後感1

《老人與海》全文圍繞一位老人,寫這位老人自出海捕魚以來沒好收成,突然一天掉到了一條大魚,經過幾天的時間與大魚搏鬥終於將它捕獲,結果許多鯊魚跑上來吃他釣到的這條大魚,最後大魚被鯊魚啃得只剩下一個魚頭,老人心灰意冷。

文章以小男孩與老人的談話為開頭,一開始就交代了老人收成不好,每次出海都打不到魚,家裏也很窮,窮到連温飽問題都難解決。老人壯年時期年輕力壯,曾經有過滿腔熱血,有許多夢想。歲月磨人,老人老了以後,自身實力明顯下降,但他不相信事實。為了證明自己,他每天在出晚歸的去捕魚,收成總是不好,有一天他照例去捕魚,放好了魚餌,過了一會兒魚餌就有了動靜,但魚兒沒上勾。為了讓魚上鈎,老人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魚兒在魚餌的誘惑下上了鈎。文章的全文着重寫與大魚鬥爭的過程,總的是為了突出老人的堅定意志和不甘落後的思想狀態。但現實是殘酷的,捕到魚兒後海上馬上就要進行一陣暴風雨,得到休息片刻的老人不得不快點返回。在逃離暴風雨的途中,不斷有聞到血腥味的鯊魚追上來咬他的魚,老人為了守護自己的成果,一邊和可怕的鯊魚進行鬥爭,另一邊還要拼命划船。先是把魚叉插在鯊魚的眼睛上,鯊魚帶着魚叉倉皇而逃,然後又有鯊魚圍上來,老人用船槳打它們,打斷了魚漿,再用船杆等物體對抗,最後老人筋疲力竭,不斷有鯊魚跑上來咬他的魚,老人放棄了反抗。老人回到了家以後,躺在牀上目空一切,望着某個角落,什麼話也不説,身體和心靈上受到了雙重打擊的老人從此一蹶不振。

結合本為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經歷,我瞭解到海明威與文中的老人所經歷的過程一模一樣。都是一開始雄才大略,中途倍受打擊,最後心灰意冷。讀了老人與海之後,書本的後半部分還配了一些海明威的中短篇小説,全文貫穿兩個字“死亡”,讀海明威的作品,讀到的最大的便是死亡的氣息,文章以嚴肅、逼得人喘不過氣的文字為主,看得人心驚膽戰,彷彿所看到的就在我們眼前發生。

但我以為,我們讀海明威的作品,只能讀他的文字、讀他的內容、技巧,絕不能讀他的思想,我們應該讀的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思想,而不是絕望的死亡邊上的徘徊掙扎。文中的老人其實在當時情況,可以把被啃過幾口的釣到的大魚拖上船來,而不是一直放在外面讓鯊魚去咬,而自己白費力氣的與它們鬥爭。吃肉是鯊魚的本性,老人自己要把充滿血腥味的大魚放在海上吸引鯊魚,這也便不能怪鯊魚後來居上了。再者鯊魚只是吃他釣到的魚,並沒有吃他,可謂是給了一份情面。我覺得,這可以説成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但站在作者的角度來看問題,也並不無道理:第一:老人在當時情況來不及。第二:被咬過的大魚可能依舊比船重。第三:老人好不容易打來的魚,結果被鯊魚吃,心裏自然是氣憤的要和它們鬥爭,以至於令人聞風喪膽的鯊魚在此時也得像老鼠見了貓一樣的繞遠路。

每個人站在的位置不一樣,看問題的角度也就不一樣。當時讓海明威的身心被打擊的是有關於政治上的問題,當然不能憑一個老人來衡量他,畢竟老人有可以收回大魚的機會,但是海明威能輕易向腐敗的政府屈服嗎?所以,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老人與海》讀後感2

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説《老人與海》。我十分佩服小説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必須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説描述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我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之後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羣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當我讀到“老漁夫想:那裏離海岸實在是太近了,也許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更大的魚……”時,我十分佩服這位老漁夫,因為他這時已經打到了一些魚,但他沒有安於現狀,而是向着更大的目標前進。再看看我們,平時遇到一點小困難,我們都叫苦連天。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應當像這位老人一樣胸懷大志,去追求更好、更大的目標。

當我讀到“大馬林魚開始快速地圍着小漁船遊動,將纜繩纏繞到了桅杆上,老人右手高舉着鋼叉,在它躍出水面的一瞬間,竭盡全力地向它的心臟擲去,一聲哀鳴結束了大魚的生命,它靜靜地浮在水面上……”時,我的心也像一塊大石頭落了地。我十分欽佩老人那種毫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雖然明白對手實力很強,但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迎難而上。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老漁夫才獲得了這場生死較量的勝利。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老漁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難,才能取得成功。

在讀到大魚的血腥味被一羣鯊魚嗅到了,爭相游來搶食,老人的左手正好在抽筋,他只能使用右手,用木棒、捕到的劍魚的嘴等一切能夠用來攻擊的武器自衞,並最終趕走了這羣鯊魚。但大魚的肉已經被吃了一大半,而老人還風趣地批評自我的左手“該工作的時候卻在休息”的時候,我也被老人樂觀的精神所折服。在生活中,有些損失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當以樂觀的態度來對待,不能斤斤計較。

小説歌頌了老漁夫不畏艱險努力奮鬥的精神,我們也應當像他那樣,不能滿足於現狀,應當進取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決不能半途而廢。僅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和勝利。

該書出版僅48小時就銷量驚人,當年獲得了普利策文學獎。1954年,因為海明威"精通於敍事藝術,突出地表此刻他的近著《老人與海》之中;同時也因為他在當代風格中所發揮的影響",海明威又獲諾貝爾文學獎。"每一句話和每一段落,都要儘量寫得簡潔。"這是海明威寫作的信條之一,這使得他的作品改編成電影的數量比任何其他一位獲獎者都多。當他被宣佈為當年的普利策文學獎得主時,評論界一致稱好。"人能夠被毀滅,卻不能夠被戰勝。"海明威在《老人與海》裏所説的話,不僅僅打動了讀者,也征服了評論者。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3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叫聖地亞哥的老人在海上捕魚的艱難經歷,在八十四天空手而歸之後,第八十五天他終於釣到了一條比小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馬林魚,在遠離港灣的海面老人與大馬林魚進行了一場驚險的生死搏鬥,原本已勝券在握,後來又被兇猛的鯊魚羣攻擊,三天三夜的戰鬥,當他回到港灣時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得只剩下白色的脊骨。

故事悲涼得讓人淚濕。

在這三天三夜裏,聖地亞哥老人只喝了一瓶水,為了維持體力,他只能吃幾乎讓他嘔吐的各種生魚肉,他的左手被劃破流血,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抽筋,這惡略的條件幾乎剝奪了他所有的戰鬥力。在絕望的處境里老人看到一隻偶然降臨的小鳥,也倍感親切,覺得他是自己的朋友;他看到海豚自在的戲耍,羨慕着他們相親相愛;後來他為要殺死大馬林魚而難過,他覺得它也是自己的兄弟;他甚至覺得吃掉他馬林魚的大鯊魚是美麗而崇高的,因為它見什麼都不怕。就算在最絕望的處境裏,他的心依然充滿了對温情與關愛的嚮往。

在大海上三天三夜極盡絕望的廝殺裏,老人一次又一次喃喃自語,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那是一個叫馬林諾的小男孩,老人曾教會他捕魚,所以孩子愛他,時常去看他,並給他帶去好吃的沙丁魚,陪他喝啤酒和他一起討論棒球賽的消息,在老人的心裏這孩子幾乎是他所有力量與勇氣的源泉,是他能夠盼望的依靠,是他對温情與關愛的信仰。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古巴,作者海明威用文字忠實的再現了那個時代的艱辛和危難,以及人們面對複雜危險的自然與社會環境無法排遣的悲傷和絕望,一種來自胸臆的無聲吶喊充滿對戰爭的厭惡對温情的嚮往。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我們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看歌舞昇平,享現世安穩,每個人,每個民族,每個國家都當珍惜這世界的和諧。

和平,是人類共存的一種現實選擇。

戰爭終究是蕭殺的,他毀滅着人類共同的家園,摧毀着人類關於生存的信念和生命自身的尊嚴。嚮往和諧安寧美好的生活是人類的共性,也是最終的道德所歸,人心所向。

在危險的自然環境面前,全人類應當攜起手來共同對抗那些洪大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颱風,和日漸惡略的氣候變暖,冰山融化。不分國界,民族,我們都是造物主的孩子,改造自然,戰勝自然才是人類最大的生命主題

《老人與海》這個小小的故事也是二戰之後人類生活一個荒涼的縮影,它在世間流傳,在和平年代當是我們對戰爭的一種痛定思痛的警戒,一種有力的鞭策,在尖端武器高度發達的今天,戰爭,真的是傷不起。

讓戰爭走開,讓和諧永在。

如果聖地亞哥老人生活在今天的和平世界,他當是住在温暖明亮的大房子裏,面朝大海,看春暖花開。當然他也不用穿那件不知打了多少個補丁的襯衣,不用住在海鳥糞做成的窩棚裏,不用只打魚,不吃飯,而小小的馬林諾也不用五歲就跟着船出海學捕魚,老人也不必總是夢見獅子,他可以在夜晚來臨的時候安寧的睡去。

那麼《老人與海》就會成為一個温馨的故事,帶着飛魚與海豚甜美的氣息。

每個人都是生命大海上漂泊的老人,不分國界和種族,沒有誰不渴望着温情與關愛,就讓我們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永遠安寧,美好,幸福和諧,這當是人類共同的心願。

《老人與海》讀後感4

願每個人都有聖地亞哥般的毅力與勇氣

這本小説講述了一名年老的古巴漁夫和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鬥的故事。而在當那個時代,描寫人與自然搏鬥抗爭的硬漢精神,是並不多見。接着我們一起走進這本小説,去了解這位叫聖地亞哥的老人,和他那永不服輸的精神。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文中的聖地亞哥老了,他的身體器官都在告訴他這件事。一眼就能看出衰老的老人,和他蒼老不符的是他那雙海洋般的眼睛,被太陽灼傷卻充滿樂觀和自信的眼睛,吸引着人們的目光,讓人無法忽略。

同時他也是貧窮的,三餐不穩定,出去捕魚僅靠喝水,他對吃飯這件事表示厭惡,不是真的厭惡,而是為吃飯尋求下落而感到厭惡。

即使他如此落魄,從來不會妨礙他的自信和自尊。別人嘲笑他從來不會生氣,謙卑地對別人説謝謝也不會低人一等;他不願向別人借錢,甚至覺得乞討比借錢好;他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了,但從不會懷疑自己,只是覺得運氣不濟,他自信自己就是海里的王;他喜歡看棒球新聞和男孩壓哪隊會贏,他堅信洋基隊會贏,偉大的迪馬奇奧會贏,會恢復狀態,他相信迪馬奇奧,其實是相信自己。

相比年輕的聖地亞哥,年老的聖地亞哥更被人們所敬佩。年輕的聖地亞哥就像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人們會讚歎,但除此之外別無其他。而年老的聖地亞哥更像是平凡人,有衰老的身體、落魄的生活,以及在一片大海中孤身一人捕魚時流露出的悲涼,這些讓他在面對巨大的馬林魚和一羣鯊魚時不曾認輸的精神顯得尤為不平凡。

他在陌生的海域中不斷與自己對話,有時鼓舞自己。但有時也想要退縮。不過這僅是説説而已,因為每面臨一次襲擊時,他都撐起疲憊不堪的身體和傷痕累累的雙手進行搏鬥。

老人與一條同樣了不起的大魚在進行着一場無聲的博弈,然而他還在與他的年老,不聽使喚的器官戰鬥,與意志力戰鬥,這比與大魚的博弈更為艱難。“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寫全是老人與自己的對抗,説他不願向大魚屈服,不如説是不願與年老的自己屈服。

聖地亞哥是最棒的漁夫

文中的男孩出現的並不多,但他是老人的精神支柱之一。當老人孤身一人在海上與大魚搏鬥時,他説了很多次,要是那個孩子在就好了。

別人對老人有嘲諷有憐憫,唯有男孩對他是崇拜和愛戴,在他心目中,沒有哪個漁夫比得上老人,他教會自己的東西比別人都多得多。男孩在我看來,他是真善美的。

男孩記得與老人相關的所有事情,將他時時記掛在心上,會忘記給老人準備過冬的衣服而懊悔,會為歸來的老人心疼而哭泣。他對老人説:“只要我活着,就不會讓你餓着肚子捕魚。”“好漁夫確實不少,也有一些很出色的,但是最棒的只有你。”“它沒有打敗你。那條大魚可沒有。”

張愛玲説:“書中有許多句子貌似平淡,而充滿了生命的辛酸。”

不管是以往輝煌的過去,現在落魄的生活,還是海上搏鬥中的孤身一人和無力的悲涼,最終失敗的結局,而文中老人和男孩的温情卻讓人感到不那麼難過。

或許每個人閲讀完都有不同的感悟,不管怎樣,都願你們能從中汲取不同的能量。

文中説“也許我們都長過骨刺,經歷過極致的疼痛,被毀滅卻不曾被打敗過的你們,勇敢面對失敗的你們,都贏了。”

《老人與海》讀後感5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相信有很多人都瞭解過或是讀過,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這本書對我來説意義非凡,它不僅教會了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難,還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的強大不僅僅體現在年齡和肌肉上,還體現在了一個人的意志和精神上。我十分敬佩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有敢於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最後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獲得屬於他自己的成功。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的是一名老漁夫,在一無所獲的84天后獨自一人釣到了一條千斤重的大馬林魚。在距離海岸很遠的海域裏與大馬林魚展開了兩天兩夜的搏鬥。最終用魚叉刺死了大馬林魚。然而卻又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骨架。

雖然老人並沒有將魚完整的帶回來,但老人始終沒有向大海,向大馬林魚,向鯊魚妥協,最終他戰勝了困難。在茫茫黑夜的巨浪中,人類在大自然面前顯得格外渺小,弱小的人類與強大的自然在奮勇抗爭,如同面對命運莫測的人生,可以消滅的是肉體,不可征服的是人的意志和精神。清晨歸來的老人並非一無所獲,當一個人面對一望無盡的大海時,更多的是孤獨與無助,他戰勝的不僅僅是大海,他還戰勝了他自己。他是成功的,並不在於有沒有將大魚完整的帶回來,而是他克服了重重困難堅持了下來,雖説只剩下了大魚骨架,但這骨架象徵着一種精神,是不屈不撓的精神,是頑強毅力的精神。

書中讓我記得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老人對大馬林魚説的一句話:“我奉陪你到死”,這是老人下定的決心,也是對自己的承諾,即使在老人感覺到自己快不行的時刻,他仍然堅持履行自己的承諾,甚至將生命與自己的承諾放在了一起,可見老人的決心是堅定的,是不可動搖的。

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一定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時,無論他是否戰勝了自身的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我深刻的記得書中老漁夫在與鯊魚戰鬥時説過一句話: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一個人如果連面對困難的勇氣都沒有,那他註定是一個失敗者。人性是強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限度,但正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他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人類面前。不論挑戰限度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敢於挑戰自己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老人與海的故事讓我重新認識到了一個人活着的意義。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而有些困難是要自己獨自面對的。記得13歲時的我認為學舞蹈是我最大的困難,到了15歲時的我認為舞台給予我的壓力和緊張感是我最大的困難,18歲時的我認為大學聯考是我最大的困難,23歲時的我認為擇業是我最大的困難。如今的我正等待着困難的到來,不論有多大的困難,不論最終的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我都將迎面而上。即使最終結果並不如人所願,但至少不留遺憾。一個人只有經歷了磨難和坎坷之後才會變得強大,現在的我正在等待着,等待新困難的到來。雖然克服困難的過程並不容易,但我希望自己能像書中老人一樣,從磨難與困難中走出來,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老人與海》讀後感6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聖地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做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大馬林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反擊。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毀他的英勇意志。聖地亞哥是個可憐的老頭。海明威以自己精煉的語言塑造了這個形象,可以説,海明威並沒有給予老人成功,卻賦予老人在壓力下優雅而堅韌的形象。海明威的這部小説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這個骨頭裏留有幾百塊彈片的硬漢作家,恰當地寫出了生命的強度,告訴我們怎麼去面對生、老、病、死,告訴我們心該有多寬。老人是孤獨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獨的,因為他的意志是那樣的堅強。

看了這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位普通而又可敬的老人使我深深的懂得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屈服,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聖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就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説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鬥,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就把小刀綁在槳把上。刀子折斷了,他就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就用舵把。這種充滿信心、鍥而不捨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

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今後,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我要感謝這本書,感謝它讓我學到了那麼多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那麼多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妨將鯊魚看作打擊,吃掉我們的成功和幸福。但正如那孩子説的:“它沒有打敗你,它沒有。”

一個真正的強者,只能被摧毀而不能被擊敗。永不言敗,這就是《老人與海》告訴我們的。

《老人與海》讀後感7

《老人與海》是一本能讓人瞭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什麼才是堅強的書,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不斷地受到挫折、失敗還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許多人所以而消極、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而《老人與海》卻刻畫出一個與大海搏鬥,在艱難的環境下,奮力生活的老漁夫。大家應當記得,在書中提到過,老人的漁船上那破舊的帆布,就像是一面失敗的旗幟,彷彿在宣告着老人永遠都捕不到魚的倒黴運氣。可是,他沒有放棄,仍然出海捕魚。而在現實中,某些人卻不能堅持,應對挫折就選擇了放棄,選擇了逃避。和那已經生活窘迫的老漁夫相比,那些逃避的人真的是不明白什麼才是挫折。我們可能會因為考試的失利,而對自我失去信心。或者因為別人的批評,而自暴自棄。在那時候,想想這個堅強的老漁夫,他是如何應對生活的。自我的心,自然就會釋然許多。

別人與大海,與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對抗,而我們此刻只是面臨一些學習上、生活上的挫折,與老漁夫相比,真的只是小巫見大巫。他的手已經沾滿老繭,皮膚也已經被刺眼的陽光曬出斑點,那艘破爛的漁船也不能抵禦什麼風暴,自我那破舊的小屋也是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的那種。可是,他沒有放棄對生活的期望,他和那個小男孩聊棒球,去酒館喝酒聊天,仍然天天早上迎着第一縷陽光出海捕魚。無論有沒有收穫,他都會堅持出海捕魚,這不只是因為他要依靠捕魚謀生,而是捕魚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他的一種記憶。最終一次捕魚,他抓到了一條大魚,可是,在回港的路上,他碰到了鯊魚攻擊,他毅然拿起魚叉衞自我辛苦得來的勞動果實。雖然,最終那條大魚被鯊魚吃光了,只剩下白色的骨架。可是,老漁夫那種不言敗的精神,雖然最終失敗了,可是他勇敢去付出的那種行為,卻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並且我們的手沒有老繭,皮膚沒有曬出斑點,夏天在家裏吹冷氣,衣服是父母幫忙洗,每一天放學回家就有熱騰騰的飯菜擺在桌上。我們實在是沒有生活的壓力,我們也真的沒有受到過那些能夠成為挫折的東西。我們的煩惱、挫折,只能説是少年時代的那小小的不滿意而已。我們暫時還沒有要為生活而奔勞,也就不明白生活的艱難,也就將自我那點小小的不滿意當作挫折,並且好像還不得了了一樣。我們不瞭解,在社會中,有許多人像那個老漁夫一樣,艱難的活着,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那些農民工、小販、修補匠……都是在艱苦的環境下活着。我們不應當歧視他們,我們城市的建設,是依靠他們那堅實的臂膀挑着一擔擔的磚石壘。每個人都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尊敬他們、也學習他們,他們就是《老人與海》的一種現實演義,他們也是那麼堅強,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無論是與書中那個老漁夫相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與那些艱難生活的人相比,我們的生活已經是很好的了,我們更應當熱愛生活,並且學會堅強的應對一切的挫折。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在今後我們會遇到比以往更加多的,更加嚴重的挫折與失敗,但我相信,只要想到那個老漁夫,他的堅強和對生活的熱愛。我們也會學着堅強,自我應對困難。

《老人與海》讀後感8

“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經典的語句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筆下的老漁夫説的,這正是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堅強意志的體現。

《老人與海》是一部中篇小説,主要寫了老漁夫桑堤亞哥一連八十四天都沒有釣到一條魚,但他不服輸,終於在第85天釣到一條大馬林魚。他與大馬林魚搏鬥周旋,終於在兩天兩夜之後殺死了魚。可誰料,血腥味引來了一羣一羣的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激烈的搏鬥,殺死了鯊魚,把魚骨頭帶回來,原先嘲笑老人的漁民都讚歎不已。老漁夫身上那勇於面對困難,逆境,暴力和麪對死亡時的堅定、從容和智慧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尊敬,讓我們明白人們最高貴的自信。

“我要讓他知道什麼是一個人能夠辦得到的,什麼是一個人忍受得住的。”在這句話中我體會到老人把魚既當成朋友,又當成對手。他讚歎對手強大,毫不畏懼,他克服疲乏,制服對手。不被困難折服,不向命運低頭,正有大音樂家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可看出老人坦蕩磊落的內心,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當我讀到“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我體會到了老人勇敢面對死亡和失敗,毫無氣餒,不向命運低頭的骨氣和尊嚴。

什麼是骨氣,什麼是精神?精神一詞,簡簡單單,卻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高尚的節操才配叫作精神。堅持不懈,不被困難折服,這説來簡單可是真正又有幾人做到,老人便做到了。他在與魚搏鬥的同時,還要抵抗身體帶來的痛苦,寒冷,飢餓,疲乏以及暈眩,但他都挺了下來。老人那毫不畏懼、堅韌頑強、積極樂觀的精神,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眼前。老人他是一個典型的“硬漢”,“孤軍奮戰無所懼,剛毅頑強真英雄!"他堅強剛毅,面對痛苦和死亡無所畏懼,在同嚴酷的生活進行驚心搏鬥時,從不喪失人的尊嚴與勇氣,這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這無與倫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堅持就能成功”,我也曾堅持過。便也成功了。還記得四年級的時候,我回老家玩。媽媽見我還不會騎自行車,便手把手教我。在烈日炎炎下,我本可以坐在綠蔭下乘涼,但我毅然放棄,我在空地上堅持不懈地學自行車,摔倒了一次又一次,腳踝處擦傷了五六處,甚至流出了血。看着大樹下那一片陰涼的地方,我猛地一推自行車,跑向大樹。自行車“咣噹”一聲掉在了地上,媽媽走過來,説:“你不是説要學好自行車的嗎,怎麼能半途而廢呢?”我抱怨道:“學自行車太難了,我不想學了。”媽媽皺了皺眉,語重心長地説老師不是經常教你要堅持不懈嗎?還有你最新學的《老人與海》你不是總説要學習老人那永不放棄的精神嗎,可現在呢?”我一聽,慚愧極了,連忙起來繼續學自行車。我為自己打氣:“騎自行車有什麼難的,再堅持一下不就會了嗎。”終於我學會了騎自行車,看看現在的我,騎得平平穩穩兒,要快就快,要慢便慢,隨心所欲。

《老人與海》這部小説,在淺顯易懂的故事裏,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要對自己有自信,相信自己,但還要堅持,勤奮以及勤奮之外的東西。

《老人與海》讀後感9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您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裏嗎?對,就是海明威所寫的《老人與海》!在我猶豫不決的時候,在我心存放棄之念的時候,我的心中就會浮現出這本書,浮現出這句話,浮現出那位執着的老人,心中總會迸發出無窮的力量。

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為老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經歷而驚歎。八十四天的苦苦等待,三天三夜與大魚的拼搏,數天的成果保衞戰,卻換來了一架空空的魚骨……但他的執着卻不得不令我們肅然起敬。他戰勝了大海,戰勝了厄運,更戰勝了自己!

留下這一傳世佳作的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海明威,是一位以電報式文風而著稱,將文學創作中的冰山原則表現得最為充分的作家“真正的大師都是用最簡單的語言來表達最深刻的道理。”他簡潔明快而又深藴含蓄的寫作風格,彰顯了他強烈的創作個性,開創了美國文壇上的一代文風,並影響了整個文學界。

美國藝術史家貝瑞孫曾這樣評價《老人與海》和他的作者。“《老人與海》是一首田園詩,大海就是大海,不是拜倫式的,不是麥爾維爾式的,好比荷馬的手筆;行文又沉着又動人,猶如荷馬的詩。真正的藝術家既不象徵化,也不寓言化——海明威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但是任何一部真正的藝術品都能散發出象徵和寓言的意味,這一部短小但並不渺小的傑作也是如此。”

文章的主人公,那位可愛又可敬的老人,只是一個在墨西哥海灣打漁的老漁夫,似乎歲月早已奪去他的力量,在他的臉上犁下了深深的溝壑,兩鬢的蒼白也見證着他所經歷的滄桑。但是,在精神上,他卻是一個不可戰勝的巨人。在他的生活中處處充滿着挑戰,他也在與強者的挑戰中,證明了自己是強者中的強者。在最困難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他只有靠自己,靠自己的雙手,靠自己的信念來博得自己的一切,無論如何,他都是勝利者。他真正勝利的是什麼?是他的從不放棄!是他始終懷着無比的勇氣戰勝到最後的精神!因此,無論面對着怎樣的境遇,無論遭遇怎樣的挫折,他永遠不會失敗,永遠都是勝利者。忍得住痛苦,耐得住寂寞,勇敢前行,無所畏懼,這,便是硬漢精神的真諦。

我們呢?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老師的指引,親人的庇護,朋友的幫助,我們還有什麼可畏懼的呢。一位老人,一位臨近生命黃昏的老人都可以為信念如此的奮鬥,而充滿青春活力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失去鬥志,半途而廢呢……

《老人與海》是一曲強者的頌歌,他代表着拼搏,代表着熱情,代表着對命運的承諾;他裏面有堅強,有勇氣,有對明天美好的期待。“一個最偉大的人莫過於在經歷過84天的疲憊後,夢見第85天的太陽。”是的,“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在的意志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只要我們把這種精神,把這種信仰根植於心中,我相信,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

老人睡去了,他夢見了獅子,又有更多堅強的人醒來了,有你,有我,有無數的人們和老人一起,去迎接第85天更加明媚的太陽……

《老人與海》讀後感10

“人可不是為失敗而生,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一位老人,孑然一身,駕着小船,在墨西哥灣流中釣魚,連續84天一無所獲,第85天,他來到了很遠的“大井”水域,和魚博鬥了三天三夜,終於釣到了一條罕見的大魚。但回來的路上,四條大鯊魚輪流進攻。雖然老人把它們都一一擊敗,但大魚也只剩頭和尾了。即使這樣,老人依然不像命運低頭,説出了這樣一句令人震撼的話。

這個故事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書中大部分的篇幅講述了老人在大海上捕魚的經歷,作者心理以及語言描寫細緻入微,特別是動作描寫既生動形象又真實,使人身臨其境,好像我也跟着老人出了一次海。

在大海面前,老人就像一粒米那麼渺小,有那麼多的困難阻礙着他。且不説等待的時間長達84天裏需要多大的恆心,單單是魚上鈎後僵持的三天三夜,就足夠驚心動魄了。捕魚時,“老人眼前開始出現黑色斑點,汗水醃痛他的雙眼,醃痛眼睛上方和額頭的傷口”;由於與魚搏鬥的時間比較長,背和手受傷抽筋,“掌心像火燒一樣”,雙手已經“血肉模糊”;魚釣到了,還要被鯊魚瓜分,“它們吃掉了這條魚的四分之一,而且都是最好的肉”。即使遭遇了這麼多困難,他還“拿出自己忍受的全部疼痛,和僅存的體力,和久已不見的驕傲,用來對付那魚的殊死掙扎”,最終把這條只剩下頭和尾的大魚拖回了村子。

老人只有一艘小小的帆船,竟敢和一條比船還長兩英尺的大魚博鬥,身上除了魚叉沒有任何武器,他的這種膽識和決心讓我敬佩不已。我不由想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前段時間,我有機會參加央視小年夜春晚的錄製。別看節目時間只有三分鐘,可花了不少精力,也遇到了很多困難。一開始,導演覺得我們幾個小演員太高了,猶豫着要不要換人。我們聽到後非常緊張,每次表演都很認真,不敢出一點錯誤,導演叫我們幹什麼就幹什麼,每個動作為了做到最好,一遍遍地排練。我們的表演場地也在室外,下雨下雪時,雨衣都擋不住,褲子鞋子襪子總會被淋濕,凍得我們直打哆嗦。我們彩排的那幾天正好臨近期末考試,雖然我們請了假,但作業不敢落下,在候場的時候,我們就蹲着補作業。在彩排的五天時間裏,我們每天早出晚歸,比上學辛苦多了。節目播出後,我在電視上卻只看見我一個小小的身影,這讓我非常失望和遺憾。

忽然,我發現,我的經歷與書中老人的經歷有幾分相似之處。成功演出就像是老人釣到的大魚,而我為了成功演出努力的五天好比是老人與魚搏鬥的三天三夜。老人沒有因為魚“最好的肉”被鯊魚吃掉而放棄,發出了“跟它們鬥,跟它們鬥到死”的豪言,接連擊退四條鯊魚,最終勝利。就像老人説的:“人可不是為失敗而生,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我本來遺憾的心情一下子豁然開朗。對我而言,我克服各種困難,在雨雪中堅持了五天,最終登上春晚的舞台。無論電視上出現的鏡頭有多少,我都已盡力了,這就是一種成功。

《老人與海》這本書不但講述了一個老人與魚搏鬥的精彩故事,更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生道理。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困難,我要為了自己的理想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要輕易退縮,“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老人與海》讀後感11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古巴的一個名叫桑提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84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説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説中老人的話來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無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他能否最終戰勝自身的這個缺陷,他都是一個勝利者,因為他已經戰勝了自己對缺陷的妥協,他是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説,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性是強悍的,人類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為有了老漁夫這樣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戰,超越它們,這個限度才一次次擴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戰擺在了人類面前。在這個意義上,老漁夫桑地亞哥這樣的英雄,不管他們挑戰限度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值得我們永遠敬重的。

因為,他帶給我們的是人類最為高貴的自信!

《老人與海》講述了老漁夫聖地亞哥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的情況下,出海三天三夜,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回港途中幾次被鯊魚襲擊,使捕到的魚只剩下頭尾和脊骨。這是一曲英雄主義的讚歌。主人公老人聖地亞哥前八十四天沒捕到一條魚,認為“倒了血黴”,但他所追求的目的是絕不動搖的,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意志。因此他在後面的三天裏釣到大魚。而獨自與鯊魚的搏鬥更是十分艱難,這個老漁夫先用魚叉扎鯊魚,當魚叉被鯊魚拖走時,他又把刀綁在漿上扎,刀也被折斷了,最後只能用短棍和舵把與鯊魚搏鬥。用盡一切手段進行反擊,終於戰勝了兇猛的鯊魚。我感到想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就必須要有毅力,並且像這位老人一樣,善於使用身邊的工具,運用智慧。即使失敗了,也不要氣餒,堅持就會勝利。另外,老漁夫在浦到大魚後連遭鯊魚襲擊,也使我懂得當一個人獲得成功時,往往面臨更大的挑戰。當老人把魚綁在船邊時,看似勝利了,其實這樣會吸引更強大的敵人——鯊魚的襲擊。在生活中同樣,當我們成功時,不能驕傲自滿,應該謙虛謹慎,勇於克服更大的困難,攀登新的高峯。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