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

校園2.18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幸福的種子》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1

瑤瑤馬上就六週歲了,“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卻是我第一次讀,第一次去思考怎麼樣和孩子共讀。

想起瑤三歲剛入園的那兩天,中午不睡覺總是哭着找媽媽,唐老師陪着她。很幸運她們找到了《巴巴爸爸的誕生》《巴巴爸爸找巴巴媽媽》圖畫書(之前在家我給她講過),於是唐老師就給她講。也許聽故事的時候真的可以融入,瑤開始安靜下來。一中午這兩本書瑤不厭其煩的聽着,老師稍微停一下,瑤就會説“多講幾遍”,兩本書大概講了十幾遍,情緒穩定了下來。感謝所有的常青藤老師對孩子的關愛!

一、識字與讀書

鬆居直先生寫到“讀書不等於識字。如果識字就能讀書,那麼只要是中文,再艱澀、再專業的書,我們應該都能從頭讀到尾。問題是,讀完整本書並不表示看懂了這本書。能夠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才算是讀書。識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瑤最先接觸的漢字是巧虎早教系列配套玩具“巧虎漢字王國挑戰機”。當時拿識字卡片給她看過幾次,再問她,居然能很正確的把字念出來。剛覺得有點小驚喜,隨後卻發現在紙上寫出來的字她卻很陌生。才發現其實她一直在讀圖,看到上面小圖中人的嘴角有幾粒米,人的眼睛是朵花,哦,就知道媽媽問她的時候回答讀“米”和“花”。

也試過給瑤講故事的時候,拿手指讀。瑤有點排斥,其實連我自己都不太喜歡,總覺得自己讀的時候感情少了好多,很難再融入其中,於是放棄。鬆居直先生説“讀書不是修行,而是享受。尤其在孩子小的時候,大人要多花心思,讓他們高高興興地讀書”。放棄心中其他想法,只要孩子讀書感覺到樂趣,那就是最好的。

二、讀書與想象力

看完這節愈發感受到想象力的重要。之前覺得孩子上課無心聽講或中途分心,原因只有一個“注意力不集中”,卻從未想過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直到看到鬆居直先生的分析“那些中途分心的孩子可能一開始很專心地聽故事,腦海中也浮現出了一寸法師的模樣,甚至還描繪了其他細節,但是可能當老師講到一寸法師到達“京城”時,孩子在理解上產生了障礙。因為孩子不瞭解什麼是“京城”,沒有辦法想象京城的樣子,於是一寸法師失去了表演的舞台,故事無法進行下去,就好像電影演到一半,膠捲突然出現問題了,影像斷斷續續,無法連接,一點兒也不精彩,所以孩子自然把注意力轉到其他有趣的事物上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豐富的想象力是由直接或間接的體驗得來,體驗越多,想象力越豐富。圖畫書正好能提供孩子更多的機會去體驗,使孩子想象力更加豐富。瑤瑤前段時間迷上了《看裏面》揭祕系列圖書,揭祕海洋、揭祕名宮殿,揭祕地下等等,每次講完或自己看完都會有一些驚喜和感歎。遺憾的是我總覺的晚上時間太短,瑤入睡前還要再看一個動畫片再加好多為什麼,所以看書的時間也就相應的減少了。

瑤喜歡畫畫,家裏沒有電視,所以她自己在家玩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坐桌邊畫畫,還喜歡當老師教我畫。圖畫書是她畫畫題材的重要來源,把喜歡的畫面記在腦中,再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對鍛鍊孩子想象力應該也大有益處吧。

《幸福的種子》讀後感2

1、從《幸福的種子》一書中,你可以感受到鬆居直老先生對圖畫書的熱愛,並且把圖畫書和兒童教育結合後對兒童教育提出的一些觀點,讓人感覺很真實很受用。

我大概從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開始讀書給他聽,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因為一輩子的時間説長也長説短也短,自己能教的東西畢竟有限,希望他能愛上閲讀,可以從書中學習知識,總結經驗,不論以後遇到什麼問題和困難都能少走彎路。

不知不覺每天讀書給孩子聽堅持了一年多,有時候特別累想偷懶不講了,可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不講就不睡覺,有時候覺得很惱火,還會跟他討價還價三本?兩本?一本。

直到這次去鄭州參加了繪本館館主培訓,被問到每天能堅持給孩子至少講書二十分鐘的請舉手,在場二十多個人只有我一個人舉手,我才深深的感受到由於孩子的堅持,我們共同完成了一個挺難完成的任務。

2、不論是這次培訓還是這本書都糾正了我過去一些不正確的觀點。

第一個錯誤的觀點:讀書是為了認字。之前也沒有刻意教小朋友認字,但有一次得知有個好朋友家的孩子已經幾乎認識所有字了,主要是因為給他講圖畫書時他就會關注字而不是圖畫,我好生羨慕。

於是回來以後開始要求孩子指讀一些簡單的繪本,教他一些簡單的字,但發現效果不是很好,他還是更關注圖畫。

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好慶幸自己沒有過分的堅持而扼殺了孩子對圖畫的好奇心。不像我們大人總是先讀文字再看圖甚至圖都不看往往錯過了很多精彩的細節,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説讀書不是讀字,而是理解書的內容。

第二個錯誤的觀點:講書給孩子聽就是為了讓他從書中學習一些知識和開發他的語言能力。

過去一段時間,大概在給孩子講書兩年多的時候,發現其實很多書他都會背了,但就是不願意講給我們聽,於是很懊惱,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收穫,再加上他很愛看電視,於是就想出一招,要求他要看幾集電視就要講幾本書給媽媽聽。

這招很靈,他開始慢慢講一些書給我聽,但還是能感覺出來他不是很樂意,講的時候也很緊張,我還暗自竊喜覺得自己很聰明想出了教育高招。好在不久就過年了,孩子就先於我們回了老家,我的計劃被迫終止,直到三月份回來我好像也忘了這一茬,就沒有繼續實施我的高招。看了這本書以後,我好慶幸沒有因為自己的愚蠢泯滅了孩子對圖畫書的興趣,其實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第三個錯誤的觀點:希望他能儘早的自己看書。

有時候自己很累需要休息一下的時候就希望他能自己看會書,孩子確實也很爭氣,確實能自己看一會書,自己還很得意認為是自己教育有方。

但看了這本書以後發現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就算不錯起碼也不完全正確。這麼小的孩子還不應該學習自己看書,他還只會自己看圖畫不能完全理解故事的內容。

鬆居直老先生説的很對,圖畫書一定是大人念給孩子聽的書,一本有意思的圖畫書再加上爸爸媽媽真實聲音的朗讀才是最完美的讀書體驗。

簡而言之,不要想太多,每天堅持讀書給孩子聽,這樣做僅僅只是為了教會他一種幸福生活的能力,僅此而已。

標籤:讀後感 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