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

校園2.51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勇氣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1

前些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勇氣》。勇氣有很多種,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勇氣,是我們互相給予的東西。

這是一本描寫登山運動員的書。登山是一項充滿危險的運動,在通往山頂的路程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危險。但他們心理有理想、毫不畏懼。失敗了,沒關係,從頭再來。終於有一天,他們成功了!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勇氣,只要有勇氣,就一定會成功。媽媽、爸爸,請放開我的手,讓我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吧!我相信我一定會有勇氣,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地向前進發!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碰到一些困難。也許考試沒有通過,沒關係,我們從頭再來;也許我和同學吵架了,沒關係,我會主動地跟他講和;也許在學習的道路上,碰到了挫折,沒關係,我們可以再來一次......有了勇氣的我,敢於克服自己的缺點,將來一事實上變得更優秀。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2

暑假中讀了《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美)帕爾默著,吳國珍等譯這本書,我第一次感悟到,教學是需要勇氣的。並將帕爾默的如下一番話作為教學的箴言:一種優秀教學永遠需要的是重獲內心世界資源的小徑。記住我們是誰,就是把我們的全部身心放回本位,恢復我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重獲我們生活的完整。

在這本書裏,作者通過對教學勇氣的追問,建立了這樣一個信念:優秀教學不能降格為技術,優秀教學源自於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善。這一信念與教師的心靈有關。很少有人像帕爾默一樣,如此關注教師的心靈,並以如此的方式進入教師的心靈。因而,有人認為:“這是一本引導教師返回內心,走向自我的書,是試圖超越於外在的技術、技巧,而走向內心的書,是一本涉及到教師的靈魂奧祕的書”。帕爾默提醒我們。教學不外乎是人生中的心靈工作,是生命本身的一件樂事,既遊離於學科又與學科關係密切。教學對於教師本人最大的價值在於,教學滋養着他的心靈,“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學對心靈最有益。”在他看來,任何一本討論教師的書,都不能不涉及到教師的心靈問題,都應該以某種方式去探索教師的靈魂奧祕。

提到教師,人們常常馬上想到的是教學,是艱辛的勞作,進而聯想到奉獻精神,僅此而已。似乎“奉獻或犧牲”就是教師全部的靈魂奧祕。在這樣的靈魂世界裏,教師的靈魂是圓滿的、完善的,這樣的靈魂始終流光溢彩。與此同時,教師情感中的焦灼、困惑、迷惘、痛苦等心靈風暴常常遮掩在黑暗裏,教師心靈中的軟弱甚至懦弱,常常被視而不見。在以往,教師的勇氣,是朝外的,是面對學生和教學之事的,因而是與自己無關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常常被教導,要勇敢地面對教學中的困難和失敗,要無懼地面對學生的挑釁,換而言之,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以迎接“外部”的挑戰,很少有人告訴他們如何迎接“內在”的挑戰,很少有人直截了當地相告:你需要回到自身,你需要返回內心,直面你的內心,透析精神懦弱、心靈浮躁、靈魂無根等種種心靈的缺失,將它們勇敢地挖出來,置於陽光之下,日日揣摩反省。

在教學中,教師之所以常常缺乏勇氣,是因為我們往往把這些困境歸結為外部環境,歸結於學生,但很少歸結於自身,很少從自我的角度去尋找教學困境的根源。我們缺乏面對自我的勇氣,當自我受挫,遭遇傷害之後,立即匆匆忙忙地奔赴外部,尋找可以療傷的止痛藥和安慰劑,然後把它們像膏藥一樣貼在創口處,像遮羞布一樣遮擋自己的隱私。殊不知膏藥下的傷口正在持續地腐爛,遮羞布裏的隱私正在發生隱祕的癌變。帕爾默的意義就在於揭開了靈魂的傷疤,讓醜陋的、腐爛的、觸目驚心的傷口裸露出來。他以充滿激情的理性方式對教師的心靈説了真話,這是一本説真話的大書。種種關於教師心靈的真話,可以歸結為一句話:教師具有對自我的恐懼,害怕打破心靈的幻象,害怕看到那個因幻象消失後裸露出的存在着種種缺失的“我”,因此,他缺乏返回自身的勇氣。這句話背後的預設是:教育者首要的任務不是塑造別人,而是重建自身。

僅僅把教師視為“犧牲者”,並不能簡單地視作具有“教學的勇氣”,如果同時犧牲掉的是返回自我、正視自我的勇氣,如果這樣的犧牲是以喪失自我存在的價值為代價,那麼,我們可以將其看做是懦弱的犧牲和不道德的犧牲,正如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教育——財富藴藏其中》這份報告中所言:“假如把犧牲性的行為看成是隻對別人有意義而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行為,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過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個顯示着人的價值的人,如果一個人自身是無價值的,那麼他所做的犧牲也就成為無道德價值的貢獻。”

如果教師敢於犧牲自我固有的種種幻象,敢於因承認心靈的缺陷而犧牲對自我的種種預設,敢於犧牲一遇問題就歸結於外部因素的教學習慣,這樣的犧牲,可以稱之為完美的犧牲和有道德的犧牲,這樣的犧牲,就是一種教學的勇氣。因為,這種犧牲不僅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

對教師而言,教學的價值就是能夠滋養教師的心靈。但並不是所有的教學都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不好的教學反而使自我的缺失瀰漫擴大,從而變成對自我生命的傷害。我們時常可以看到一些因教學而傷害了甚至摧殘了身心的教師。好的教學之所以能夠成全自己,滋養心靈,是因為教師將教學和自身認同、自身完整結合在一起,他不會只顧埋頭於教學之術,而不顧教學之“我”,不會把外在的“技術”和內在的“自我”割裂開來。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回到內心世界,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在帕爾默看來,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自內心世界。教師把自己的靈魂狀態、所教的學科,以及教師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教師在教室裏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折射了其內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從這個角度説,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教師願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迴避他所看到的,他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相反,自身的不認同、不清晰和自身的四分五裂,是不好的教學的源頭,是教師不幸的根源。

能夠進行如此好的教學的教師,就是好教師。帕爾默對此不吝筆墨:“好的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好的老師則在生活中將自己、教學科目和學生聯合起來”,“好的老師具有聯合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繫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好老師形成的聯合不在於他們的方法,而在於他們的心靈——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

歸根到底,好教師擁有豐富的關於自我的知識。帕爾默深信,作為教師,無論我們獲得哪方面有關自我的知識,都有益於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和學術。優秀教師需要自我的知識,這是隱藏在樸實見解中的奧祕。這種奧祕可以解釋教學為什麼如此複雜:因為教學的過程,不僅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教導自己認識自我的過程。兩個過程如此緊密地縫合在一起,隨着學生的變化和教師的變化,展現出複雜多變的格局。

這意味着,教師在教學中,與之相遇的首先不是學生,不是課程內容,而是自我。當教師還不瞭解自我時,他也不能夠懂得他教的學科,不能夠出神入化地在深層的、個人的意義上吃透學科。這種對自我的知識,不僅在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起始階段很重要,對教師發展過程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至關重要。無論“我”處在教師生涯的什麼階段,無論“我”教的學科多麼學術化、專業化,“我”教的東西都是“我”關心的東西——“我”關心的東西就是“我”的自我。這種對自我的關心,並不意味着對學生的漠視。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守護自己的靈魂,更是為了愛護學生的心靈。如果教師對自我毫不關心,導致靈魂失守,如何去愛護學生的心靈?

因此,教師愛的力量,首先來自於愛自身的力量。隨着教學生涯的'延續,我們中的很多人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我們怎樣才能在教學中把我們的心靈找回,像優秀教師那樣,將真心獻給學生?獲得這種力量的首要途徑就是,返回自己的根基,在自己的根基上教學和思考。毫不奇怪,教學牽動着教師的心,打開教師的心,甚至傷了教師的心——越熱愛教學的老師,可能就越傷心!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那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一旦教師進入到了這樣的共同體中,教師就可能重獲失去的內心世界的資源和內在的力量。有心靈力量的教師,有完整心靈的老師,才會培育出具有內在力量的學生,才會教導學生獲得完整的自我。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3

“熬夜,是沒有勇氣結束這一天;賴牀,是沒有勇氣開始這一天。”偶然看到了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的一句話,卻擊起我心波瀾。

七八年了,我都在重複着這樣的生活:晚上到十一點了還不想睡,早上到六七點還不想起。我一直以為這僅僅是我過去工作的習慣,看到這句話我才發覺,原來還有這種心理因素在作怪。

幾十年來我都是因為工作不得不晚睡早起,雙休偶爾賴一回牀。按理説,現在不需要熬夜了,不需要早起了,應該就無須這樣了。可不知為何,我卻不想早睡了,更不想早起了。

其實我也知道這樣不好,可沒辦法,晚上就是隨便逛逛網,也不想十一點之前上牀,常無聊得打遊戲到十一點半,可以前我從來不打遊戲的。早上就更不用説了,反正現在也沒什麼事,一點小事晚起一樣能做好,好在我做事又快又好。儘管為這事老婆都生幾次氣了,可我還是改不了,睡到快七點了才起來。特別是兒子不在家這段時間

我自己知道自己,我不是很懶的人,反而是一個閒不住的人,總覺得自己有很多事要做。以前就是很忙的時候也抽空偷時間看看書,寫寫東西。可是現在呢,時間有的是,我卻不知為什麼不想寫了,也寫不出了。唉,真要是就此變得沒心沒肺才好。

一個理想主義者,總是追求着真善美,總是相信這個世界是充滿愛的。然而,生活是很現實的。我忘了我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的複雜的單位,是一個權利當先的團體。不管我是如何友善真誠地對人;如何一天十幾個小時認真努力辛苦地工作;如何自尊自強,只想踏實誠實地憑勞動掙錢,最終,我還是在這個劇場疲倦痛心地落幕。我不知道這是我的錯,還是命運的再次捉弄。這幾十年來,雖然也遇到了幾個好心人的支持和幫助,但更多的是遭受嫉妒、作梗、排擠、猜疑、詆譭。只有我自己知道付出多少努力和艱辛,可面對這樣的結局,還是得默然地接受。只是原本就有些自卑消極的我,人生的信念似乎崩潰了。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處在頹廢的狀態。我是真的覺得沒有勇氣去結束這一天,也沒有勇氣開始這一天。

無論我怎麼樣逃避,怎麼樣糾結,怎麼樣徘徊,生活還得繼續,我還得要工作,可我幾十年都從事這一兩種工作,其它的什麼都不會,現在是知識年代,我還能幹什麼呢?苦惱的是我還是改變不了對理想世界的渴望,對真善美的追求。我永遠都還是那個我,可這樣的我似乎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我無數次的問自己,我的人生該如何繼續,明天該如何面對?我也無數次地告訴自己,逃避終不是辦法,無論怎樣,不管有沒有勇氣,明天還是要面對,我又何必這樣頹廢自己。我要一點一點走出來。我相信只要做好自己,不管這個世界是怎麼樣,我只求無愧於心,認真努力的工作,快快樂樂的生活,肯定會有一個陽光燦爛的明天。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4

勇氣,是你第一次騎車不用安全輪。

勇氣,是你有兩塊糖,卻能留下一塊到第二天。

勇氣,是你知道個大祕密,卻答應對誰也不説。

勇氣,是愛它,卻不摘它。

勇氣,是努力藏起你小氣、嫉妒的一面。

……

當我在環湖花園游泳館學游泳,聽到媽媽讓我和夥伴比賽誰有勇氣--從池邊跳下1。8米深的游泳池,並游回淺水區,我心驚膽顫、雙腿瑟瑟發抖。媽媽期盼的眼神,教練的標準示範,讓我鼓起勇氣再也不猶豫,終於往下一跳……我成功了。這就是勇氣!

當我第一次作為升旗手上台演講,別提有多緊張了。我被授予升旗手緞帶,台下一千多名同學讚賞的眼光,給了我無比的自豪與自信。我在熱烈的掌聲中,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演講。這就是勇氣!

當我作為班幹部看到同學不守紀律,雖然指出來卻遭到他們的冷眼與嘲笑,我心裏很難過。老師充滿信任的話語和朋友的體諒與理解,讓我堅持原則,盡心盡力,無怨無悔。這就是勇氣!

生活中,勇氣無處不在。勇氣是一種精神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智慧的力量。我們擁有它,就能揚起風帆,克服一切艱難險阻。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5

我今天學了語文書上的第二十課《花的勇氣》,我知道了維也納的小花不在陽光上站起來,而是在冷風冷雨下傲然屹立。這就是説明了一個生物的勇氣。

花都有這樣的勇氣,我為什麼沒有一點勇氣。有一次數學考試只考到了七十八點五分,連八十分都沒的拿到。下午放學時我忐忑不安地坐在爺爺的車回家,我心裏想:考了那麼低分怎麼見人啊,爸爸媽媽一定會痛罵我一頓。我的腦子裏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要不把只有七十八點五分的試卷收藏在書房的桌子下邊吧!這樣就不會有人會發現了。回到家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實施我的好計劃,我開心地做作業。吃晚飯的時候,爸爸問我試卷發下來沒有?我害怕的説沒有發下來。爸爸聽了就很生氣地對我説:趕緊地把試卷拿出來。我就立刻地把我收藏起來的試卷給了爸爸,爸爸非常生氣非常生氣地罵了一頓,我哭得驚天動地,後來媽媽過來安慰我我才沒有哭了。從這件事以後我就再也不敢收藏試卷了。

花都有這麼大的勇氣,為什麼我就不能有勇氣去面對呢!從今以後我知道我要怎樣做了。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6

春花秋月總能引發詩人的感懷,而寒來暑往卻能激起老師的惆悵,在你我的教學生涯裏,這樣的疲憊,迷茫偶爾會悄悄浮上心頭,我們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有繼續的勇氣。

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裏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裏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願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 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於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後,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後隱藏,與內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 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繫,在“共同體”

中實現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毫無疑問,《教學勇氣》正是冥冥中我們所要追尋的答案,更是對我們內心呼喚的迴應。讀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掩卷沉思,會不自覺地把帕爾默的描述和我的心靈狀態或教學狀態進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頓悟!

1、“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貶低,被迫屈從於不屬於他們的標準。這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痛苦。”

的確,在現實的教改實踐中,時不時會有某種“教學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節裏,正如大家對“名牌服飾”的追隨,不論內心是否真正認同,不論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質,大家都會自願或不自願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這樣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為一個普通教師,我不敢惶論這種流行的是與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費”的必要。當我們要選擇某種“流行”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問自己“這種方法所體現的價值是我所推崇的嗎?我有推行這種方法的個性特質和優勢嗎?”。帕爾默認為“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這與我們中國的説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我初遇“嘗試教學法”的時候,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樂趣。而當年的激勵納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別人的課堂聽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課堂使用也覺得羞愧,那時,我也會責備自己的落伍,而今,帕爾默終於令我釋然,與其違心地痛苦地“時尚”,不如真實地坦然地放棄!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117)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説”“教師中心説”,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説”,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性和優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麼教師成為權威,要麼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裏,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讀到這裏,帕爾默為我們描繪的美好願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實現它,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過,我們已經上路了,不是嗎?

3、“除了問一個誠實而開放的問題外,‘明確委員會’成員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與焦點人物對話”(153)

帕爾默認為“要想在實踐中成長,一個是達成優質教學的內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對於後者,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非常重視,我們通常稱其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許多老師走出孤獨和封閉,在互幫互助中迅速成長起來。但帕爾默的“明確委員會”與我們的“同伴互助”相比,卻是別有一番洞天。需要幫助的人被稱之為“焦點人物”, “明確委員會”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幫助他——“沒有忠告、沒有過量確認、不會把問題轉移給他人,不用提建議。共同體的成員只會提焦點人物誠實而開放的問題(如,這樣的事情以前發生過嗎?你有什麼感覺?)……”讀到這裏,我的好奇心被極大的激發——這樣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嗎?然而,隨着閲讀的深入,我終於陷入了另一種沉思。帕爾默認為,如果“明確委員會”成員不能走進另一個人的心靈,其實根本無從知道另一個人所問問題的答案。而且除非這個人發自內心的領悟,否則任何的建議也會收效甚微。所以,只問問題好了,需要做的其實只是幫助焦點人物發現內在的智慧。從這一點上,我們不難看出帕爾默不淺的心理學造詣。他的觀點甚至對於我們“幫助學生”也有同樣的借鑑意義,我們應該真心地充分地聆聽學生的聲音,在那開放的空間裏,接受學生也接受自己。

《教學勇氣》如同一位深刻的摯友,讓自己在思考與追問中款款撣去滿身的浮躁和疲乏!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7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國:一位美國的傘兵沒有降落在預定的地點,向一位法國婦女求救,法國婦女和她的丈夫毫不猶豫地把美國傘兵藏到了他們家的大碗廚裏,但隨後來了六個德國士兵,把美國傘兵從碗櫥裏拖了出來。那位把美國傘兵藏起來的法國農民,並沒有受到審訊,也沒來得及跟妻兒説一聲再見,就被槍斃了,美國傘兵也被抓起來了。當美國傘兵順利逃脱出來,返回那户農家像法國婦女求救時,失去丈夫的法國婦女再次毫不猶豫地把美國傘兵藏了起來,傘兵最後得救了。

面對傘兵的兩次請求,法國婦女前後都回答了"哦,當然了",這兩個"當然了"包含了法國婦女對正義力量的果斷支持和對非正義戰爭、對敵人的無比痛恨。

美國傘兵,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保住了生命;法國婦女,用一顆真誠的心和與敵人抗爭的勇氣保護了美國傘兵。美國傘兵和法國婦女的勇氣讓我們的心靈之震顫,也由此深知:真正的勇氣,源自智慧和勇氣。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8

勇氣,我認為是勇敢,大氣。但我讀了美國伯納德·韋伯的《勇氣》之後,才知道勇氣有很多種,有的令人敬佩,有的平平常常。勇氣,是你第一次騎車不用安全輪,是和別人吵架後你先講和,是改掉壞習慣,是愛它,卻不摘它,是從頭開始,是我們相互給予的東西。

是啊,勇氣就在我們生活中,就在我們身邊。我要拿出自己的勇氣面對困難,面對學習,面對生活,給別人快樂我自己也快樂。

勇氣

勇氣,是堅持一天不看電視。

勇氣,是天天堅持練字。

勇氣,是一個人獨立完成作業。

勇氣,是自己摔跤了自己爬起來。

勇氣,是每天堅持閲讀。

勇氣,是這次考試不好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

勇氣,是上課時積極舉手發言。

勇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勇氣,是敢於説,我錯了。

勇氣,是在文化宮玩時,敢於主動跟小朋友打招呼。

勇氣,是第一次滑冰不要大人扶。

勇氣,是第一次游泳敢於跳水。

勇氣,是在夏天裏要控制自己少吃雪糕。

勇氣,是每天早上想睡懶覺,但還是掙扎着起牀。

勇氣,是幫媽媽分擔家務活。

勇氣,是有好吃的,自己雖然很捨不得也要分給別人吃。

勇氣,是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玩具也不買。

勇氣,是看到爸爸媽媽的朋友,要大方地問好。

勇氣,是大膽的嘗試。

勇氣,是克服困難。

勇氣,是......

這就是我眼中的勇氣。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9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它的名字叫做《勇氣》。説真的,每次看它都有不同的心得,都決得有不同的意義,這本書真的是很好,讓我想起很多事,也告訴我要忘記很多事。我發現自己有點愛上虛擬的網絡,可以讓自己的心事得到抒展,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也許是我大驚小怪了吧!真真假假,哈哈!都覺有意思,人生也不能太無趣。這本書寫的最經典的是有個80歲的老太太的兩個小紙條,簡直就是精髓所在。我把它拿到單位,幾個好友都看了一遍,結果每個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太神奇了。我的想法就是,自己的世界好小,視線太短,知識面很狹窄,懂了好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世界沒有盡頭的,心態加深到另一個層面,還沒決定所要處的位置,不着急給自己定位,看來人需活一世學一世,學無止盡!一個人獨處非常有優勢,可以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好好靜靜的思考。我還缺少很多良師益友,還要學很很多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10

勇氣有很多種。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總之,不管哪——勇氣就是勇氣。勇氣,是你第一次騎車不用安全輪。勇氣,是晚上由你負責查看房間裏的動靜。勇氣,是讀偵探小説時不先翻到最後幾頁,偷看“到底是誰幹的”。勇氣,是和別人吵架後你先去講和。勇氣,是你知道個大祕密,卻答應對誰也不説。勇氣,是改掉壞習慣。勇氣,是愛它,卻不摘它。勇氣,是不開燈就上牀睡覺。勇氣,是努力藏起你小氣、嫉妒的一面。勇氣,是知道還有高山,就一定要去征服。勇氣,是再來一次。勇氣,是堅持自己的夢想。勇氣,是立志做一名消防員,或是一名警察。勇氣,是必要時説聲再見。勇氣,是我們相互給予的東西。

講完這本書心裏多少有些感慨。兒子説:“媽媽,昨天我打針一點都沒有哭喲。我現在晚上上衞生間也不害怕了。我以後的勇氣會越來越多喲,因為我正在慢慢長大呀!聽兒子這麼説,我卻覺的給孩子去發揮的勇氣地方實在是太少了。在外面孩子亂動亂跳,去嘗試有新鮮感的東西我叫住他。在家裏有吵鬧的行為時,就呵斥他;孩子有問題提時,不是被奚落一頓,就是嫌煩影響到自己做事。孩子擁抱未來的勇氣就在我們的手裏,最重要的是,怎樣讓孩子邁出第一步。試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勇氣和膽量去做他想做的事、去做他應該做的事,他這輩子會是什麼樣?

關於勇氣的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勇氣》這本書,我就變得更有勇氣了。我本來不敢自己到衞生間去拿衣服,怕衞生間裏有壞蛋,後來我知道小區有保安,小偷進不來,我就敢自己到衞生間裏。

媽媽對我説:“你變得勇敢了!”本來我晚上睡覺都要爸爸媽媽陪着,怕黑。我心裏想了想,這世界上沒有殭屍這些可怕的東西,敢一個人睡了。

標籤:讀後感 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