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詮釋英語詞彙釋例的原則論文

校園1.98W

摘要:

詮釋英語詞彙釋例的原則論文

選用英語詞彙釋例時應遵循四條原則,即釋例的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和社會教育性。正確合理性英語論文是任何準確的語言表達都必須具備的一個屬性;交際實用性可使例句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繫,便於學生識記運用;時代性可通過例句將枯燥的語言點與時代特色合和英語文化相融合,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親和力和趣味性;社會教育性則能夠通過釋例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於細微之處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關鍵詞:英語詞彙釋例;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社會教育性

在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教學史上,英語詞彙釋義(English Vocabulary Paraphrase)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傳統的英語教學法曾採用過“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來釋義。該釋義方法充分利用和依賴母語,主要目的是將英語翻譯成母語。這一學習過程是機械的,單向的,排外的,忽視了用英語思維的重要性[1]335-337。最近幾十年,隨着國際上交流的增多,學習英語的目的遠不止限於理解。語言的交際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這促使教師致力於在課堂上營造一個互動的氣氛,並強調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20世紀60年代,英國數學家和心理學家egno倡導“沉默法(The Silent Way)”。他指出,教師的釋義可以通過多彩的展示板,詞彙圖表等。就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全身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也在美國興起。它最基礎的教學活動和釋義方法是,教師給出指令,學生做出反應。另外一個趨勢稱為“交際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它形成於20世紀70年代的西歐。這一方法認為語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交流,因而主張教師在課堂上儘可能地用英語講授,通過互動交流來釋義[2]129-220。

綜觀英語詞彙釋義的所有階段,舉例説明(釋例法exemplification)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幾乎是所有教師最為常用的詞彙釋義方法。其目的在於讓學生理解並掌握該詞彙的意義和用法。然而,僅僅讓學生明白如何使用還是不夠的,這只是滿足了學生學習該詞彙本身的需要。釋例應該具有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即不僅要説明詞彙的意義和用法,還要具備傳播文化信息、豐富學生頭腦、啟發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兼顧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兼顧教書與育人,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能夠滿足上述要求的英語詞彙釋例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和社會教育性。

一、正確合理性(Correctness and Rationality)。

英語詞彙釋例所要遵循的正確合理性原則是從語義和語用兩個層面來講的。具體而言,這裏的“正確性”是一個語義概念,主要是指句子的意義表達準確,同時句法和語法結構正確。按照這一原則,下面這個用於解釋《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三單元SectionA中“overlook”一詞[3]63的例句就是一個不符合正確性原則的釋例,因為overlook一詞的多義性造成了該句的歧義。

(1)Before turning in my graduation thesis,I over looked the printer’s errors[4].

Overlook有“check,examine,supervise(檢查,監督)”的意思,還具有“fail to notice or consider(忽視,忽略)”的義項。因此,例句(1)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

一是“I checked the printing errors before I turned in my thesis(我檢查過論文的打印錯誤之後將它交上去了)”;二是“I did not notice the printing errors and I turned in the thesis still with printing errors in it(我沒有注意到論文裏面出現的打印錯誤就把論文交上去了)”。除非作為特定的歧義辨析例句,否則,這種意義模稜兩可的句子不利於培養學習者準確的英語表達能力。

Grice在論述會話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時,提出了四大準則,即量的準則(maxim of quantity),質的準則(maxim of quality),關係準則(maxim of relation)和方式準則(maxim of manner)。其中,質的準則表述為“儘量表達真實的會話信息(try to make your conversational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5]37。這裏提到的詞彙釋例的“合理性”主要是指用作釋例的句子所含的信息必須真實合理,因此這是詞彙釋例在語用層面所要遵循的原則。比方説,用於解釋《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SectionA中“insight”[3]5一詞所採用的釋例:

(2)Americans are very creative and keen on trying new things,so all of them usually get in sight in to everything by means of personal practice[4].

這個釋例就不符合質的準則,也沒有遵循合理性原則。美國人固然富於創造力且熱衷於嘗試新鮮事物,但並不能由此就推斷出所有的美國人都通過親身經歷來獲得對一切事物的認知。從語義和語法的角度來看,這個釋例的確沒有毛病,而且向學生傳達“美國人喜歡創造和嘗試新鮮事物”這一文化信息,由於語用層面上的不合理、不真實,很容易造成學生對美國人的學習和科研態度及方式的誤解,因此不可取。

二、交際實用性(Social Practicality)。

Little wood指出,教育的第一功能是教授已有的知識,運用到外語教學上,就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使其在實際的語言閲讀和理解過程中省去大量的時間;教育的第二功能是訓練學生的社會能力,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勝任自己的社會角色[6]。語言教學就意味着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來完成一些社會任務。

教育的第三個功能就是培養學生個人的素質和能力。體現在語言教學上,就是個人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儘量提供適當的自然環境,使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能力在自然過程中形成。而講求課堂語言教學的實用性不失為實現上述三大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知道,英語像其他任何語言一樣,是一種傳遞信息、溝通思想的工具,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服務於交流(communication)。一般情況下,人們進行交流,都是希望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思想觀點,從而真正達到傳遞並交換信息的目的。

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從老師那裏接收到的例句,同樣應該適用於交流。只有如此,才能活學活用。如果教師所給的例句脱離實際生活,那學生也就只能將其記於筆記上,塵封於腦中,而不能服務於生產生活,這勢必會造成學生“腦資源”的浪費。還有一個後果就是,學生會快速遺忘所學知識,因為體現知識點的載體(carriers)——釋例不能被運用,那麼該知識點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因此,教師應該儘量為學生創造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條件。其中,熟練掌握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詞彙,正是實現運用該語言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自明。體現在課堂詞彙講解上,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充分考慮到語言的交際功能(communicative function),用作釋例的句子要力求貼近生活,具有實際使用價值,即具備交際實用性。

三、時代文化性(Epochal Character and Culturality)。

隨着時代的不斷前進,很多落伍的事物都會被淘汰,那些過時的語言文字當然也不能倖免。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語言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豐富頭腦,更新知識。

20世紀以來,人類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裏,創造了許多的新鮮事物。然而,如何及時地將這些耳熟能詳的新事物、新名詞融入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英語語言當中,是各國特別是像中國這樣把英語作為重要的第二語言的.國家亟待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首先會責無旁貸地落到英語教師的肩上,自然、熟練掌握英語這一重要的國際交流工具是英語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隨着中國的入世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人將會日益頻繁地接觸英語以及與該語言休慼相關的文化知識。目前,無論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中,還是政府官員或平民百姓裏,學英語、講英語、用英語的人無處不在。帶有英文文字的產品廣告、對外宣傳品以及其他書面材料的數量都很大。

然而,瞭解並熟悉英美文化的人數與學習、使用英語的人數相比卻有天壤之別。我國對外宣傳材料中把“白象牌運動鞋”譯成“White Elephan tSports Shoes”(white elephant在英語中意為昂貴而無用的東西),或把英文材料中的短語“yellowpublications(低級趣味出版物)”譯為“黃色出版物”等現象,就足以説明一些譯者對英美文化缺乏瞭解。

解決上述問題,可以採取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訓練方法,而具體到英語教學的詞彙釋例上來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講解某一詞彙時,儘可能地使用一些能夠體現時代氣息的詞句。比如,在講到《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Section A第3段中出現的“get back to”[3]2這個短語時,筆者採用了既具有現代環保意識又符合中國目前環保政策的例句:

(1)The move to return grain for green has got this are a back to its former beauty.

退耕還林使這個地區又恢復了昔日的秀美[4]。

再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四單元SectionA中出現了“dependon”[3]93這個短語,在對其意義和用法進行説明時,我選用了以下這個貼近青年學生生活而又富有時代氣息的例句:

(2)The Internet is just like a double-edgeds her it does good or harm to us depends,to a great extent,on how we exploit and use it.

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對我們有益還是有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如何開發利用它[4]。

除此之外,還要對相關的文化習俗(social customs)與背景知識(back ground information)給予一定程度的介紹。畢竟,語言的底座是文化,詞彙結構、詞義結構和搭配無不打上該語言社團文化的烙印。英語中概念意義(conceptual meaning)與母語中一致的兩個詞很可能在語用意義(pragmatic meaning)上大相徑庭。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詞彙教學中對一些“貌合神離”的“假朋友”從文化的角度進行特殊的處理,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intercultural awareness)。比如,英語中的police action是指“未經正式宣戰而對破壞國際和平與秩序的叛亂者採取的鎮壓行動”,在漢語中沒有與其對應的表達;free love絕非中國人所説的自由戀愛,而是指“與異性的公開同居”;housewarming也不是房屋供暖,而是“喬遷之喜”。

富於時代氣息而又具備深厚文化底藴的詞彙釋例無疑會增強英語課程的趣味性和英語教師的親和力(appetency),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學生也會認為他們的英語教師是一個具有時代活力的人,從而更樂意於與其交流,這會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課堂用於釋例的書面語、口頭語還要具備時代文化性。

四、社會教育性(Social Educationality)。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主要職責之一。這不僅從教材內容、教學大綱中體現出來,教育行政部門的指令更是充分説明了這一點。因為一般來講,不同的社會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服務於不同的國家主體和社會羣體,他們所受的思想教育當然要與將來的工作環境相契合。

英語教師是一名語言教師,人類語言的特殊社會功能(social function)和認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使其工作性質在很大程度上不同於其他學科的教師: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他所教的內容是外國語言,他又必須具備更多的與外語教學特點有關的知識和品格準備。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人類文化的載體之一。

根據教育學理論,教師的語言能力,尤其是課堂組織中使用語言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該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教師的課堂語言的質量實際上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教師基本素質的縮影。正因為教師語言有如此大的作用,語言教師更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使用能力,並不斷充實自己其他方面知識的修養,以促進語言實踐能力,尤其是課堂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就英語課堂教學來講,儘管目前人們的思想比較開放,言論也更加自由,但作為教育者的英語教師,應儘量避免給出一些與社會發展趨勢相悖的例句,更不能借機傾瀉自己的滿腹怨言,這會讓學生覺得你思想消極,至少對目前的崗位不夠滿意。換句話説,也就是作為教師的你對英語教學都沒有信心和興趣,又怎麼期望自己的學生滿腔熱情呢?

其實,在適當的時候,英語教師不妨在舉例的過程中“宣傳”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traditionalvirtues)。譬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二單元SectionB中出現了“concern”[3]40一詞,在解釋該詞作為動詞的意義和用法時,我就採用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古今傳誦的漢語名句的英語譯文作為釋例,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記住了該詞的意義和搭配,而且讓他們領略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漢語表達用英語講出來是何種味道。誠然,這還有助於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Be the first to become concerned with the world’s troubles and the last tore joice in its happiness[7]995.

詞彙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出文化的內涵。通過選用符合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和社會教育性四個原則的釋例來解析詞彙,不僅能夠向學習者傳授語言知識,同時還能將語言知識與實際生活以及該語言所賴以存在的文化聯繫起來。這樣一來,學習者在學習詞彙的同時也對照了中西文化,找出了兩種語言的異同,從而有助於瞭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特徵,並且懂得了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來選擇適當的語言進行交流,更快更好地將所學的語言知識應用於實際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Howatt,tory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空軍工程大學.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電子課件[M].空軍工程大學,2004.

[5]Yule,matics[M]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6]Littlewood,ig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7]外研社辭書部.現代漢英詞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8]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科學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