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21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範文

校園1.31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2021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範文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院觀看了《長津湖》,我的心情一直非常沉重。

《長津湖》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主要講述了1950年的冬天,美國的軍隊越過了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雖然中國正面臨着緊要任務,但朝鮮人民的請求助援,中央召開了許多次會議,毛主席反覆思考,最終決定派出我國的志願軍前去支援。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團奉命奔赴朝鮮作戰,行軍的路途上他們幾次遭遇美軍的突襲。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志願軍第九兵團的戰士們,以稗草充飢,以冰雪當飲,以凍土為席,正面硬槓美軍強敵,即使他們裝備落後,也敢將美軍的王牌部隊拖入死亡地獄,即使他們被凍成冰雕,也不忘將手中的鋼槍對準敵人的方向,這些無畏的英雄們,以生命鑄鋼鐵長城,以熱血染意志豐碑,以無懼淬碧血忠魂。他們的英靈已化作一泓碧血,凝熱土,沃青山,柒霜雪,蕩敵冠,滌人心,塑國魂,英雄不死,浩氣千秋,烈士永在,山河銘記。

看到這裏,我已經淚流滿面,不禁想到如今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有着美好安定的生活,不正是那些英雄們用鮮活和生命換來的嗎?

最讓我心有觸動的畫面是:美軍飛機從天上扔下一個指導彈,能指出軍隊的具體位置,雷公用雙手拔起這個指導彈,抱到車上,開着車,將它帶離軍隊的位置,可這樣他就會變成目標,美軍飛機不停地往車上射子彈,可他儘管傷痕累累,還是將指導彈帶離了軍隊,但美軍的手榴彈也傷害了雷公,飛機走後,戰士們圍到雷公的身邊哭泣,伍千里他躲在一旁,掏出本子,手握筆慢慢地向雷公的名字移去,邊哭邊劃下了一個圈,每一個圈都象徵着一個英雄的逝去。隨後梅生安慰他並説出這一番話:“這一仗我們必須打贏,如果我們不打,那我們下一代就要打,我們出生入死,就是讓我們的下一代過上一個沒有硝煙的年代。”

看完了這部電影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慘烈的戰事,惡劣的環境,堅韌的意志和赴死的決心,以及中國人民追求和平和幸福的信念。對此我也深有感悟,直到現在,那些英雄的歷史也銘記在我的心中,作為中國人,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記住那些英雄給我們帶來美好生活。

何其有幸,生於華夏。

致敬英雄們!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2

今天下午媽媽帶着我和妹妹去看了一部愛國電影——《長津湖》。

這部電影剛開始是一名叫伍千里的戰士回家探親,他手捧一個骨灰罈,裏面裝的是他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可是探親假還沒結束,他就接到了歸隊命令,感覺是十萬火急,因為是戰士打着火把騎馬傳達的命令。

緊接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名叫宋時輪的指揮官做戰前講話,他的話鏗鏘有力,鼓舞士氣,聽完講話後戰士們高唱,“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聽的我也熱血沸騰。隨着歌聲響起,把我們拉到了抗戰現場。1950年10月,由於美國軍隊出兵朝鮮,在毛主席的指導下,我國軍隊跨過了鴨綠江,抗美援朝開始,當時我們才建國一年,物資短缺,每個戰士只能一天一個土豆,裝備也差,沒有空軍和坦克等厲害的武器,能用的子彈也很少,保暖的衣服都不足,但是他們仍然在艱苦的堅持着,靠的是志願軍頑強的意志和必勝的決心。耳邊彷彿又聽到臨別時伍千里對他弟弟説的話,“我和大哥把仗都打完了,你就不用再打仗了。”這句話説出了當時很多戰士的心聲,現在不打,後代就得打了,所以他們才如此奮勇,如此拼命的戰鬥,都是為了後代的幸福,為了後代美好的未來和生活着想。

最終憑藉着戰士們頑強的意志,我們用極其落後的武器戰勝了當時很厲害的美國,揚我國威。我媽媽告訴我讓我們勿忘過去,珍惜現在,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名國小生,我的首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做好新時代的接班人!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3

021年國慶,電影《長津湖》上映。看時驚心動魄,愛國之情油然而起。我看到美軍基地駐紮商討越過三八線,看到美軍監察機在上空監察,看到美軍坦克坦然略過和平大地。

1950年6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後敵人悍然入侵朝鮮,並且美國多次派軍飛過我國上空,轟炸掃射我國東北邊境城市。嚴重威脅我國安全,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參戰。

影片中,易烊千璽,他把伍萬里從一個叛逆、桀驁不馴的野小子,到成長為一名勇敢無畏的戰士演繹的淋漓盡致。剛穿上軍裝時,他站得歪歪扭扭,無組織無紀律。他有着少年人的敏感和倔強,急需得到別人的肯定。但他的眼中也有着迷茫。後來,經歷了真正的戰爭,經歷了離別與死亡,他一步步成長,他的眼中寫着堅毅和無畏。

吳京,伍千里。他經歷過無數戰鬥以及生死考驗,但其實他內心是有傷痛的——哥哥伍百里的陣亡、他那本畫上無數紅框的名字的小本子……他是一個連長,更像一個兄長,他要照顧整個連裏的157名戰士,他有責任讓他們安全地回家。

不僅是他們,整個七連的志願軍們都是這樣,面對嚴寒,面對美軍,面對即將碾壓自己的坦克,面對只剩幾個硌牙的冰土豆,他們誰又不是在用堅強的意志捍衞國家的和平呢?

當看着美國兵吃着炸雞和咖啡,而我們的先輩卻只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山頭啃硬邦邦的土豆時,我的心情是難以言表的。

毛澤東説“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為了讓我們後輩不用再打戰,再面對苦難”,電影裏寥寥幾句話,交代了,我們先輩為什麼要打這場戰爭:為了讓外國人覺得中國人不好欺負,給後輩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抗美援朝勝利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勝利了!

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永垂不朽!

我們何其有幸,生於華夏,恰逢盛世,不經戰亂,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為華夏,五星閃耀皆為信仰。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長津湖優秀的觀後感4

昨晚與學生共同觀看了《長津湖》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感觸頗深。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戰爭史實。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這場出征對新中國來説是首次出境作戰,但卻並非是中國人第一次入朝作戰。縱觀中國歷史,能夠基本實現統一的朝代大都會在朝鮮半島打一仗,但這一次的出境作戰卻那麼地特殊,不論是毛澤東還是任何中國領導人事前大概都不會想到,新中國剛剛建立便要經受如此嚴峻的考驗。當時的`我們的軍隊從未有出境作戰的經驗,更遑論需要面對的對手是以美國為首的所謂“聯合國”軍,這幾乎意味着要同大半個世界進行戰鬥!即便如此,中國人民志願軍還是唱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出發了,雖然在當時人的眼中,這歌聲更帶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

71年轉瞬即逝,人們對朝鮮戰爭的瞭解也與日俱增。鬆骨峯戰鬥、上甘嶺戰役等等都因各種文學或影視作品而為人所熟知,但論艱苦殘酷,論敵人之強大絲毫不在它們之下的長津湖之戰卻鮮為人知。如今這個遺憾終於被《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戰長津湖》所彌補,它將71年前那場超越人類想象的殘酷戰役展現在了所有讀者的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長津湖發源於長津江,是朝鮮北部的人工蓄水湖。在這裏作戰的志願軍第九兵團是當時中國預備解放的王牌部隊之一。這樣一支擁有超強戰鬥力的部隊,卻在戰役準備階段就遭到了讓人難以置信的後勤混亂。從戰役準備階段,到入朝作戰都可以説極不充分。對此書中是這樣形容的,“在1950年這個朝鮮50年間氣温最低的冬天,9兵團每個班十多人只有一兩牀棉被,夜間,戰士們將這一兩牀棉被攤在雪地上,十多個人擠在棉被上互相摟抱取暖以抵禦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凍傷800人。”以至於在這個零下三十多攝氏度的天氣中,很多戰士還未投入戰鬥就被活活凍死。這樣的極限嚴寒對於他們的對手--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來説同樣印象深刻,書中引用的美軍士兵回憶錄形容道:“我們所到之處,冰天雪地,平均氣温在零下20多華氏度。儘管有禦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擋不住刺骨的寒風。直到今天,每當我回憶韓戰,總是想到那寒風刺骨的冬天。”但美軍畢竟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當志願軍連吃個土豆都必須用腋窩暖化之後一層層地硬啃之時,美軍卻可以在感恩節肆意地吃火雞大餐。這樣後勤上的巨大差距換了其他任何一支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

哲學家薩特曾説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力量源泉。一旦懷抱信仰,相信未來,就會無所畏懼,創造奇蹟。因此,擁有堅強信仰的志願軍創造了在幾乎沒有補給、嚴格進行隱蔽偽裝的情況下,在極寒的嚴酷境地中,連續行軍10天、平均日行軍30公里的偉大奇蹟。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後來更為慘烈的戰鬥中讓世界震驚!

相對於志願軍,敵人軍隊的戰鬥力往往被誤認為是現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帶來的,他們的自身的戰鬥力似乎不值一提,不過是一些少爺兵,怕死且膽小罷了。可事實卻並非如此,在戰鬥中,美軍與志願軍一樣,都有着不顧一切的決心,令人難以置信的勇氣。他們陷入重圍卻並不慌亂,雖然在撤退卻井井有條。他們的殿後部隊盡職盡責的擋住了志願軍的追兵,摧毀了自己認為重要的軍事物資,他們的開路部隊按照命令,對每一個陣地發起兇猛的衝鋒。在一條橋邊,志願軍捨生忘死兩次炸掉了這座橋,但都被美軍修好。但沒成想,神一般的志願軍敵後偵察兵第三次炸燬了這座橋,這次連橋基都沒給美國人留下。可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記錄展示了這兩支軍隊的可敬可畏之處,一支部隊把人的能力發揮到了極致,另一支部隊則展現了工業暴力之美。這兩支軍隊用鋼鐵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這酷寒的冬天,迸發了一場足以閃耀整個世界戰爭史的戰鬥。

實際上,對這場戰鬥而言,窮究戰爭的勝負已毫無必要,不論是志願軍在極端劣勢的條件下擊退美軍還是美軍陸戰1師進行了一場成功地“敦刻爾克大撤退”,這都已經成為了過去,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雙方軍隊因為堅定的信仰而表現出的鋼鐵般的意志。唯有堅定的信仰,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