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優秀

校園1.28W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寫好計劃才不會讓我們努力的時候迷失方向哦。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優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優秀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優秀1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高中力學基礎,等效思想,平行四邊形定則既是這一章的重點,又是難點。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同時,平行四邊形的驗證過程,對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材是通過演示實驗説明合力與分力的等效代替性質,比較直觀,容易接受。而演示生活中常見的幾種現象(提水、拉伸彈簧等等),可以使學生對等效代替思想有更深入的體驗。

教材中對於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得出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出實驗方案,以探究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去尋找共點力與其合力的關係,最終發現結論。通過分小組探究、互相交流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僅掌握知識,而且培養能力,領悟科學研究的魅力和精髓之所在。

二、學情分析

對力的概念,國中教科書中只給出力的作用效果,沒有給出力的定義,更沒有給出矢量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定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對於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説,是一個大的飛躍,習慣於代數運算的學生,在接受矢量運算時有一定的困難,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探究任務的難度採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根據問題情景式探究任務運用適當的思維方法。教學中要注意規範性,但不必操之過急,本節課的教學選用探究與驗證相結合的模式。老師應從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出發,注意把握教學的難度與深度。

三。教學設計思想

在以往的教學中,課堂教學實施往往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傾向,學生被動地接受,很難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體現新課程所倡導的嶄新的教學理念以人為本,在教法上,採取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引導,以小組的合作為主要方式,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親身體驗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

通過這種探究性的教學,培養學生共同協作、相互交流的良好品質;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現象、大膽提出問題、敢於猜想和假設的科學修養;提高學生制定計劃、進行簡單的實驗設計和手腦並用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探索意識。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知道它是力的合成的基本規律。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能從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並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範圍,會用直角三角形知識求合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態度、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協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探索規律、歸納總結的研究問題的方法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度。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事實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生探索與創新的意識。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助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滲透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促使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發現與深刻的理解。

難點:①實驗的設計;②平行四邊形關係的發現;③從代數和思維到矢量和思維的跨越;④對合力與分力間的等效替代關係的真正理解與靈活運用。

六、教學方法

1、創設情景,引導啟發,讓學生體會並接納等效觀點,從而得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實踐體驗,實驗探索,歸納總結,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定則。

七、教學器材

演示用器材:鈎碼1只(繫上細繩套兩根),演示彈簧秤2只,粗大的橡皮條(可用許多小橡皮條組合而成)1根,教學用圓規1只、尺子1根

學生用器材:按小組:①木板1塊;②白紙1張;③圖釘5枚;④橡皮條1根;⑤細繩2根(兩端做好套);⑥彈簧秤2個;⑦鉛筆1只;⑧量角器1只;三角尺1-2只;圓規1只。

八、教學過程的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説明

引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學習了物體間相互作用的各種表現,如重力、彈力、摩擦力,也知道了如何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那麼,當物體的受力情況比較複雜時,是否存在簡化問題的科學方法和途徑?現在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請兩位同學一起提着一個水桶。

提出問題:他們對水桶施加了幾個力?能用一個力來等效替代它嗎?怎樣替代?

老師一個人提着水桶。

等效思維方法,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例如剛才的問題,就是讓一個力的單獨作用來等效替代幾個力的共同作用。

追問:剛才這一個力真的等效替代了原來兩個力的作用了嗎?有什麼依據?

分析回答:受力F1和F2。

學生回答:讓一位大同學去提。

分析回答:力F1和F2共同產生的效果與力F產生的效果相同,即均提起了水桶。

創設情境

引導啟發

引出等效替代的思想,是發現力的合成法則的前提,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如果這一環節做得不到位,即使完成了後面的教學,學生對為什麼要進行力的合成、為什麼可以進行力的合成、怎樣進行力的合成等等問題的理解都是模糊的。所以,等效思想需反覆強調,以使之深入人心。

進行新課

一、合力、分力與力的合成的概念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求幾個力的合力的過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規律是怎樣的?

二、對力的合成法則的探究

(一)提出問題

【設置陷阱】:如果兩個同學施加在水桶上的力都是200N,那麼一個人需要施加多大的力才能等效替代?

【質疑】:你怎麼知道?有科學依據嗎?憑直覺得出結論,像亞里士多德了吧?若是伽利略會怎麼做!

【演示1】:用兩隻演示用彈簧秤(這是兩個同學的手),通過兩個細繩差不多豎直地提起一個鈎碼(這是水桶),讓學生讀數,再用一個彈簧秤提起鈎碼,讓學生讀數,結果基本驗證了合力等於分力大小之和。

提問:兩個同學在提水時手臂是這樣豎直的嗎?

【演示2】:讓兩個提鈎碼的彈簧秤有一定的夾角

發現:合力大小不等於分力大小之和,而且隨着兩個分力的夾角增大,兩個分力的大小之和與合力大小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是為什麼?

在黑板上從同一點出發大致畫出兩個分力及一個合力的方向

【點評】:對於標量:例如兩個物體,質量都是20kg,求總質量只要相加就行,等於40kg;但對於矢量:它們除了有大小之外,還有方向:例如兩個力,當它們的方向互成某一角度時,求合力就沒那麼簡單了!!

【過渡引導】:今天任務完成了嗎?伽利略反駁了亞里士多德重物比輕物下落快的觀點後,還想到了什麼?還做了哪些?我們剛才反駁了合力等於分力之和的觀點後,你還想到什麼?還想做些什麼?

【鼓勵】:提得很好!力是矢量,我們能否同時考慮合力與分力的大小以及方向間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直接體驗一下科學探索的過程:先從最簡單的兩個力的合力與分力的關係開始研究。

(二)探究過程(分小組進行)

1、提出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跟分力的關係是怎樣的?

2、猜想與假設:同學們猜測一下合力和分力之間可能存在什麼樣的大小關係?

3、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

對學生的積極性給予鼓勵,對各方案中的不成熟方面給予説明,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給予充分的肯定

【引導學生逐漸逼近可行性實驗的參考思路】

①剛才我們隨意地畫了個合力與分力的草圖,稱不上力的示意圖,更談不上力的圖示,可是,要想得到有説服力的結論,應該怎樣做?

②在哪裏畫?

③怎樣做實驗才能直接讀取分力及合力大小的數據並且直接把這些力如實地畫到白紙上去?(將水桶、彈簧秤等都處於一個豎直面上?學生可能提出各種方案,教師一一作出評價,例如將掛水桶的繩子繞過定滑輪後沿水平方向,然後分別用一隻彈簧秤和兩隻互成角度的彈簧秤拉住)④在沒有定滑輪的情況下還有什麼辦法嗎?提醒按現有器材如何設計實驗,強調根據現有器材進行設計會體現一種實際工作能力,至於現有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若能利用其它器材進行替代來進行實驗,則更能考驗一個人的解決實際問題的靈活性與能力了。(水桶可以用橡皮條替代)

4、進行實驗並收集數據:

可在學生畫出各力的圖示後告一段落。

5、分析數據、進一步猜想、得出結論:

若有困難則進行引導或暗示:力是矢量,我們進行的是矢量的合成,我們曾學過哪些矢量的合成?我們學過哪些矢量?

分組活動:各自畫圖進行驗證(要求三力畫實線、輔助線畫虛線)

綜合分析:①讓某一大組部分小組彙報自己的探究結果,對比在夾角接近的情況下結果有什麼相似之處和區別,分析存在的一些問題。②再讓其他組各派一兩個小組彙報,對比在夾角較大的情況下結果有什麼相似之處和區別,分析存在的一些問題。

(三)歸納得出結論

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

用表示兩個共點力F1和F2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那麼,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表示出來,這就叫做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力的合成法則的應用

1、適用條件

是否任何情況下,物體所受各力都可合成?

2、動態分析

當兩個分力的大小一定,而夾角變大或變小時,合力大小會怎樣變化?其變化範圍是怎樣的?

得出結論:⑴夾角越小,合力越大,當夾角為0時,合力有最大值Fmax=F1+F2;

⑵夾角越大,合力越小,當夾角為180時,合力有最小值Fmin=|F1-F2|

即|F1-F2|F1+F2

3、例題: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豎直向上。要求:

⑴先用作圖法求這兩個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⑵能否用計算法求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歸納】:求合力的方法有作圖法、計算法。在一些角度特殊的問題中計算法較方便。

【提醒】:要注意到力是矢量,求大小的同時,還要寫出方向,如何表達方向?(一般可用合力與某分力的夾角來表示)

4、多力合成問題規律的拓展應用:

提問:怎樣求三個力的合力?多個力呢?

提問:這依據什麼?

結合國中學習的知識歸納總結

⑴、當F1、F2同向時,合力的大小等於兩分力的大小之和,F=F1+F2,合力的方向跟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⑵、當F1、F2反向時,合力的大小等於兩分力的大小之差,F=|F1-F2|,合力的方向跟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

一般回答:400N;

可能回答:小於400N

學生回答:做實驗

不是

學生觀察分析

學生回答

學生:很想知道合力跟分力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

分組討論:

學生彙報: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實驗參考方案設計

[實驗目的]研究共點力F1、F2與其合力的關係。

[實驗原理]根據共點力與其合力產生的作用效果相同。

[實驗器材]圖板、圖釘、白紙、橡皮筋、彈簧測力計(2個)、三角板。

[實驗步驟]

在同一個圖中畫兩個分力及合力的準確圖示

白紙上

認識實驗器材

歸納實驗步驟

瞭解注意事項

①制訂具體的操作方案

②為了分析合成情況隨夾角大小的變化,按夾角不同分三大組:

第一組30~60、第二組60~90、第三組90~120

③用鉛筆記錄和畫圖。

分小組分析處理,嘗試根據白紙上所畫的兩個分力與合力的圖示進行探究:合力與兩個分力間有什麼幾何關係?

學生:位移的合成

學生通過閲讀教材P67有關內容,瞭解了共點力概念,知道力的合成法則適用於共點力問題

學生對比各組夾角大小不同情況下合力大小與分力大小的關係

練習

學生:先求某兩個的合力,再

學生:因為兩個力的合力可以等效替代那兩個力,所以三個力等效成兩個力,接着,再將這兩個力等效成一個力,這就是原先三個力的合力。三個以上的共點力的合成也是相同的'道理

歸納總結

習舊引新

在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節中曾介紹了伽利略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有機會,就應當進一步滲透這些研究方法,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實踐能力與科學素養。

這個問題的提出可以強化學生對矢量與標量有本質區別的認識,還可以產生懸念,學生急於想知道:兩力的合成究竟應怎樣進行?有了懸疑,就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就會產生探求真知的強大動力。這一懸念的創設在學生的大腦裏立即產生了撞擊,思維被迅速地激活,學生的求知慾望油然而生。

引發思考

啟發思路

若猜想不出可能的關係,也可先進行探索,科學研究過程不一定按死板的模式進行。

儘量先讓學生提出,真有困難時,可引導學生逐漸逼近可行的實驗方案

通過方案的設計,提高學生研究問題的積極性,並使學生體會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自主設計、制定方案的能力。通過方案的彙報交流,使學生體會到集體智慧的力量,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

發揮教師指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實際操作

學生動手

教師指導

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共同協作、相互交流的品質和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暗示的手段,使學生髮現規律,既能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思維,在課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歸納討論

總結分析

學習新知

理解識記

體會分析依據

理解等效原理

思考討論

鞏固新知

通過多力合成問題的分析,再一次強化力的合成中涉及的等效替代思想,這樣既可以加深對力的合成規律的理解,也有利於學生對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思維方法的領悟。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發現,力的合成一般不能象標量那樣可以用簡單的加減法進行運算(同一直線上的力的合成除外),通過探究,我們發現力的合成要按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進行,其實,這一運算法則也是所有矢量運算的普遍法則,因此大家要重視理解,學以致用。1、合力分力共點力,力的合成;

2、思維方法----等效替代;

3、過程實驗探究過程;

4.力的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佈置作業

1、承前啟後的問題

小實驗演示:一根細繩能豎直掛起一個重物:用兩根同樣質地的細繩代替它,並逐漸增大夾角,當夾角達到一定大小時,繩斷。

課後思考:為什麼繩斷?是兩根繩子不如一根繩子嗎?是長的先斷還是短的先斷?為什麼?課外研究一下。

2、課後作業:

問題與練習2、3、4

觀察、好奇

思考

通過這一小實驗,再一次讓學生感悟到合力不一定比分力大,合力的大小跟兩個分力的夾角大小有密切的關係。同時,也為下一節力的分解預設了一個值得研究的活的題材。

九、板書設計

力的合成

一、合力與分力的概念

二、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適用於共點力)

1、兩個力的合力

大小:|F1-F2|F1+F2

方向:180

2、多個力的合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以上這13篇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是來自於山草香的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的相關範文,希望能有給予您一定的啟發。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優秀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打點計時器的計時原理,理解紙帶中包含的物體運動的信息(時間和位移)

會安裝並使用打點計時器,理解利用紙帶測量速度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己看打點計時器的説明書,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通過實驗得出物體的運動信息,用物理的方法表述出來。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體會處理問題的方法,領悟如何間接測量一些不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體驗實驗中理性思維的重要,即要動手,又要動腦

經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體的運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打點計時器的巧妙設計思路,體會物理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指導作用,增強將物理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意識

經歷實驗過程,體驗科學實驗過程的艱辛與喜悦,並樂於探索自然界的奧祕

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精神,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願望,並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打點計時器的使用。

難點:對紙帶數據的處理,會通過紙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能通過紙帶知道物體何時做勻速直線運動,何時做變速直線運動。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式教學方法

四、教學設計

(一)新課內容

1.打點計時器的認識

先讓學生閲讀教材,然後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1)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直流電還是交流電?其工作電壓為多少?

(2)我國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使用這種電源時,每隔多長時間打一個點,即相鄰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多少?

(3)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可以記錄某段時間內的位移,能不能記錄時間?

(4)説出電磁打點計時器的構造?工作原理?如圖1—4—1所示。

(5)解釋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原理?如圖1—4—2所示,它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相比,哪一種誤差小?原因是什麼?

2.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問題1.電磁打點計時器中怎樣安放複寫紙和紙帶?

師總結:將複寫紙套在複寫紙定位銷上,推動調節片可以調節複寫紙位置。將紙帶從複寫紙圓片下穿過即可。

問題2.振針打的.點不清晰或打不出點可能有哪些情況?

師總結:(1)調整複寫紙位置或更換複寫紙。

(2)調整打點計時器。(可能是振動片的振動幅度太小了,可以調節振動片的位置;可檢查壓紙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礙了振動片使振針打不到紙帶上,可將壓紙框向下調節到原來的位置;可能是振針的位置太高,調節振針直到能打出點為止)

(3)可能是選擇的4—6V的電壓太低,可適當調高電壓,但不得超過10V

問題3.為什麼要先打開電源讓打點計時器先工作1—2s再鬆手打紙帶?可不可以先鬆手再打開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師總結:打點計時器打開電源後要經過一個短暫的時間才能穩定工作,所以應先打開電源讓打點計時器工作1—2s後才能鬆手打紙帶。這樣做可以減小誤差

問題4.打點計時器打完點後要及時關閉電源,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師總結:因為打點計時器是按照間歇性工作設計的,長期工作會導致線圈發熱而損壞

指導學生動手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要讓學生按步驟有序操作,並打出幾根紙帶。

(1)怎樣從打出的紙帶中獲取數據?指導學生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數據列出。

(2)怎樣根據紙帶上的點跡計算紙帶的平均速度?

(用紙帶上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除以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即根據,求出在任意兩點間的平均速度,這裏S可以用直尺測量出兩點間的距離,t為兩點間的時間間隔數與0.02s的乘積。)

(3)在打出的B、C兩個點的時間間隔中,紙帶運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如果紙帶上的點跡分佈不均,那麼,點跡密集的地方表示運動的速度較大還是較小?

(在紙帶上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均為0.02s,所以點跡密集的地方表示紙帶運動的速度很小)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優秀3

一、指導思想

按照學校的工作要求,結合本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核心,以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規範行為,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為目標,依據學生和教材的知識特點制訂教學計劃,狠抓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搞好基礎知識、基本物理思想和方法的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以人為本,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學生為中心,搞好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國中物理內容簡單,課堂容量較小,涉及的知識大多數直觀形象,記憶內容多,理解性的知識點比較淺顯通俗易懂,定量計算的問題較少,知識點單一,綜合性不強,對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要求較低。因此大部分學生學習時學習方法單一,以記憶為主,不習慣於思考與歸納,停留在形象思維上,學生的邏輯性、發散性思維、綜合問題的分析能力還沒有初步形成。而高中物理概念、規律多,公式多,條件要求苛刻,問題的過程複雜,同時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識,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不僅僅停留在記憶上,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挑戰。因此造成了很多學生一上高中學習物理物理心理上很不適應,找不到學習方法。為此,在開學初期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三、教學目標

1、學習方法目標: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重在對學生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學習方式上轉變,包括課堂上看書自學方法、相互學習討論方法指導,記筆記、答題規範性的要求,一切從嚴要求學生,一切從規範做起,使學生儘快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學習能力。

2、知識能力目標:通過新課學習,使學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對於物理概念,應使學生理解它的含義,瞭解概念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對於物理規律,在學習時要注意通過實例、實驗和分析推理過程引出,應使學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達形式和適用範圍。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並能在解題中有所運用,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

四、教學措施與方法

1.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切實抓好高一剛開始學習階段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的養成,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揹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國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2.研究本學期所用教材,深刻分析教材的知識體系,知識呈現形式,知識板塊之間的聯繫。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合理的處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的重難點,切實把握準教材的深度和廣度。研究掌

握新課標對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要求。大學聯考、會考對該知識的要求,考查的知識點,包括知識點的呈現形式以及出現的頻率。

3.積極組織組內人員多相互進行聽課、評課,及時進行反思總結,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可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4.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我校問題引領,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下,編寫高質量的導學案是搞好課堂教學的關鍵,為此搞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按教材的要求和會考、大學聯考考鋼的要求,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編寫出高質量的導學案。特別是導學案上的學習任務要求要具體明確,設計的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設計的習題題要緊扣考綱要求,典型性,針對性強,總之要使導學案體現導讀、導思、導練的功能。同時認真批閲導學案,習題練習、作業,及時進行反饋,總結和歸納。

5.重視物理實驗的教學。通過物理實驗等各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培養創新精神,以實驗教學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突破口。

6.搞好課堂管理,要從管細、管嚴入手,深入課堂、深入學生,同時研究制定課上和課後的反饋機制和合理有效的評價制度。搞好學生學習的情況的反饋總結,包括課堂檢測、階段性檢測,做好學生成績的分析,強化學生的得分意識,大學聯考意識,競爭意識,有意識的選拔培養優秀生,加強尖子生的'輔導,提高尖子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力爭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視具體情況組織集體的輔導,儘量提高他們的物理成績。同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多和學生溝通交流,增加親和力,從多方面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以

強化刺激學生持之以恆、努力學習的精神。同時不斷的做好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總結。

7.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多讀書,多進行教育教學理論方法上的研究,多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參加教育教學活動。

五、教材分析

本模塊劃分為運動的描述和相互作用與運動規律兩大部分,模塊涉及的概念和規律是高中物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本模塊設計到的學習物理的思想方法、解題的思路方法貫穿於整個高中物理,同時有關實驗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過這些實驗學習,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體會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可見本模塊的學習決定着整個高中物理學習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