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會考試試卷及答案

校園1.79W

時間飛逝,轉眼間又快到期會考試了,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複習語文,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份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會考試的試卷,文中有答案,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人教版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會考試試卷及答案

第Ⅰ卷(閲讀題,共 70分)

一、現代文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強音

一種文學作品,越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就越是會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國人民心絃的共鳴力。

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實至名歸。

瑞典文學院的授獎評語,用了專為莫言“量身打造”的概念——“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相融合”。國際輿論普遍認為,莫言的作品展現了將獨特性與世界性相結合而產生的文學魅力。

文化在世界範圍的傳播,總是體現着獨特性與世界性的深刻辯證關係。莫言作品於世界而言的獨特性就是其濃郁的中國特色。莫言寫作的根在中國,在中國的歷史與現實。莫言作品的獨特性,又令人欣慰地為世界所理解。事實上,優秀的作品所體現的精神追求,堪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這是人類文明得以從文學中獲取發展與進步力量的原因所在。

瑞典著名漢學家羅多弼在談到中西文化的差異時説:“我們都是人,歸根結底,我們具有同樣的需求、同樣的喜怒哀樂,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每種文化也都有它的獨特性。但是我相信獨特性還是以普遍性為基礎的,甚至可以説,獨特性是普遍性的具體體現。”莫言自己説,他的小説“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我想這樣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區、種族、族羣的侷限”。莫言的獲獎表明,一種文學作品,越是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就越是會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國人民心絃的共鳴力。一部文學作品,越是植根於中國人民生活和民族傳統的深厚土壤之中,就越是能夠具有世界影響力。只有那些貼近中國實際、貼近中國民眾生活的作品,才能永遠站立在世界文學的舞台之上。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迅猛發展。中國在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同時,文化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世界範圍內出現了重新認識、瞭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隨着大量中國作家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外,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頻繁互動與交叉影響。中國作家獲諾貝爾文學獎顯然只是個時間問題。《瑞典日報》刊登莫言的照片時,特意加了《中國之聲》這樣的標題,認為莫言的獲獎標誌着中國、亞洲的文化和經濟地位在全球不斷上升。澳大利亞外長卡爾稱,“對中國人來説,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如同將宇航員送上太空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中國崛起的一個重大象徵”。一些媒體還把此次新聞與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聯繫起來,認為這也是中國全球軟實力戰略的成功。

國家的繁榮與精神產品的影響力成正比,中國文學已經傳遞出邁向世界的強大足音。來自世界的正向迴應讓人們看到,不斷湧現的彪炳時代的中國精神產品,能夠不斷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莫言的獲獎表明,一種文學作品,只要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只要植根於中國人民生活和民族傳統的深厚土壤之中,就會具有可以撥動世界各國人民心絃的共鳴力和影響力。

B. 人類文明得以從文學中獲取發展與進步力量,其原因是優秀的作品所體現的精神追求,堪為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

C.莫言認為:自己的小説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一直是寫人,這樣的作品就超越了地區、種族、族羣的侷限。

D.隨着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迅猛發展,文化也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世界範圍內也出現了重新認識、瞭解和學習中國文化的熱潮。

【答案 A :原文是“越是……就越是會具有……】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東西方的文化,其差異在於人的差異,每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每種文化也都有它的獨特性。

B.只有那些貼近中國實際、貼近中國民眾生活的優秀作品,才能永遠站立在世界文學的舞台之上。

C. 隨着大量中國作家的作品被譯介到國外,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的頻繁互動與交叉影響,中國文學的影響力也將會不斷的上升。

D. 中國作家莫言收穫的諾貝爾文學獎毫無疑問地提升了中國乃至亞洲的文化和經濟在全球地位。

【答案 D 原文是:認為莫言的獲獎標誌着中國、亞洲的文化和經濟地位在全球不斷上升。】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3分)

A.“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相融合” 的授獎評語是國際輿論對莫言的作品展現了將獨特性與世界性相結合而產生的文學魅力的肯定和認可。

B.莫言作品的獨特性在於他寫作的根在中國,在中國的歷史與現實,是具有濃郁中國特色的。

C.文化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能夠被彼此的理解和認同,是因為我們都是人,都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歸根結底,我們具有同樣的需求、同樣的喜怒哀樂。

D. 莫言的獲獎無疑是來自世界的正向迴應,這將促進中國不斷湧現出彪炳時代的精神產品,不斷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答案 C “都有共同的意識形態”,文中沒有這一表述】

二、古代詩文閲讀(36分)

(一)文言文閲讀(19分)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陶潛,字淵明,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脱不羣,任真自得。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卧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絃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曰:“吾常得醉於酒,足矣。”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義熙末,徵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命潛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慄裏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既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潯陽,日日造潛。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滿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歸。潛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張,無弦,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元嘉四年,將復徵命,會卒,時年六十三。諡號靖節先生。

(選自宋本《陶潛集》,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博學,善屬文 屬:寫作

B.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 候:安撫

C.弘命潛故人龐通之賚酒具 賚:攜帶

D.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輿籃輿 輿:抬

【答案B 候:探望、問候】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即便就酌,醉而歸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B.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 乃瞻衡宇

C.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 既自以心為形役

D.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 樂琴書以消憂

【答案D D、都是連詞,表目的關係;A、連詞,表承接關係;連詞,錶轉折關係;B、連詞,於是、就;副詞,才;C、動詞,擔任;介詞,被。】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陶潛博學多識,擅長寫文章。他的《五柳先生傳》中的五柳先生安貧樂道,這一形象被當時人認為是他自己的真實寫照;他在辭去彭澤令時作了《歸去來兮辭》。

B.陶潛仕途短暫。因親人去世,家裏貧窮,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場煩瑣,任職不久,就解職回家,此後,還擔任過鎮軍、建威參軍、彭澤令等職。

C.陶潛清高不羣。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濟的饋贈,起初也不願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願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

D.陶潛任真自得。他曾將顏延之贈送的二萬錢全都送至酒家;有時坐在菊花叢中,有時撫弄無絃琴寄託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B 錯在“親人去世”,應是“親人年邁”。】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答: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與其同志。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

答:

[答案:①賢能的人生活在社會上,社會政治黑暗那麼就隱退,政治清明就入世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開明的社會,為什麼像這樣使自己受苦了?”(倒裝句)

②陶潛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於勤勞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樣。自認為曾祖父是晉朝的宰相,自己作為後代居在人下感到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