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優秀讀物讀後感

校園3.62K

《尋覓中華》內容概要:一路上寫的書已經不少。由於讀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盜版狂潮。作者的書在國內的盜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應邀去美國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演講,館方非常熱情地把他們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來向聽眾展示。但是,作者與妻子不得不苦笑着交換了一下眼色,因為推出來的大多也是盜版本,想必購自中國大陸……

優秀讀物讀後感

《尋覓中華》讀後感,來自亞馬遜網友:結識秋雨先生的文章從高一時那本盜版的《文化苦旅》開始,依舊記得那是昏黑的傍晚,從街邊書攤上,花14塊錢買的內蒙古出版社的硬皮版(後來被成為餘氏盜版中的經典版)一路上,秋雨先生的文章伴我走過青年,直到前年讀過他的自傳體長篇《借我一生》,讀到先生母親用毛筆在小秋雨的大斗笠上寫下“秋雨讀書”的時候,不禁默然催淚。或許是成熟的原因,在《借我一生》的文章中,我不僅僅喜歡那依舊華麗順暢的文字,更覺得先生的為人煞是聰明,學者,作家,校長几個角色操縱自由。今天讀到這本《尋覓中華》,除了《遙遠的絕響》來自,《山居筆記》其餘的文字是曾相識,仔細回想,很多出現在先生給鳳凰衞視做節目《秋雨時分》中出現過。難怪讀來有很強的博客和口語化色彩。通篇看來,其從文字到立意,到篇幅中作者的筆力來看,最好的其實還是那篇《遙遠的絕響》。恰恰山居筆記的階段也是我們最崇拜先生的時期。恕我直言,時下社會,討論先生的確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和社會現象,以先生的功力,應該靜下心再做一番大學問,梳理中華文化固是一個好課題,但一旦着力不足,就容易大而不當。這本書作為中華文化科普給高中生閲讀是最好的讀物,從文辭修養,歷史知識到藝術鑑賞力的培養都是好範本。但是先生明顯沒有像寫《山居筆記》那樣下了那麼大的功夫,對那幾個文化命題有深入的準備和感悟,有那份寧靜來構思文章。讀來覺得稍顯失望。怎麼看都像是高層次的中華文化史電視解説稿。先生是位好作家,坐下來靜靜心,為我們芸芸眾生多奉獻幾篇好文章是實在的……

尋覓中華的讀後感,來自京東商城的網友:對於餘老先生的認識是在九年級末的時候,偶爾得到一本《文化苦旅》,便苦讀之。越讀越有味,越讀越覺得作者文化底藴的深厚。一篇篇文章似乎也悄然在我心上刻上了烙櫻莫高窟,道士塔,狼山腳下,廢墟……可能當時對於歷史文化的瞭解還不深,只能對於比較淺顯的文章更能讀懂,所以,廢墟,我更覺得是千古一唱!後來慢慢才領略到了,莫高窟,道士塔這些才是真正能撼動人心的。之後讀過《山居筆記》《千年一歎》總覺得似乎難以超越《文化苦旅》的深度和氣度。前幾天,從噹噹網發現餘老的新書《尋覓中華》便不假思索地買來了。一口氣讀下去,直到昨天讀完。用幾個詞形容下讀書的過程:震撼,疑問,憂慮,喜悦。震撼。開篇的《猜測皇帝》到《問卜殷墟》我看罷後震撼萬分,先生對於遙遠的中華大地的理解那麼透徹,並且不拘泥於別人的見解,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幾篇文章也讓我更能充分的理解了華夏大地的意義,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詫異的心久久未能平復。疑問。又看了幾篇後,猛然發現,先生似乎在所有的著作中都是在重複一個話題或者觀點,就是我們不能讓歷史文化遺失,我們要好好建立起屬於我們自己的華夏文明。難道先生真的已經無話題可寫了嗎?再仔細想想先生的文筆,無可否認的華麗,不可置疑的精緻。可是,這些真的是讀者需要的嗎?還是隻能適合高中生的課外讀物?我思索着……憂慮。繼續思考着,放眼整個歷史的文學著作,先生的作品恐怕早已捲入塵埃了。不拿遠的比,就近代的魯迅,沈從文,錢鍾書而言。餘老的著作差之又豈止萬里埃他沒有魯迅的犀利,尖鋭;不如沈從文的平實,温情;不比錢鍾書的幽默,刁鑽。再縱橫如今的文壇,明國之後,還能哪個文豪能與他們抗衡??我開始憂慮……我甚至擔心,甚至於害怕文學的流失。喜悦。轉念間,思索。社會體制的一樣似乎正是這種文化流失的最大原因。倘若把餘老放到明國時期,恐怕並不比那時的文人差。再思索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文人,唐朝時候的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時期的。

標籤:讀後感 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