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

校園1.74W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1

人們常説:“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人生。”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

《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為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説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為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面對痛苦、面對孤獨,貝多芬選擇了堅持自己的信念,作為一個聽不到任何聲音的音樂家,他給人一種傲慢的錯覺,對於政治上的專制統治,無情的戰亂,他卻選擇了反抗,為了和平,貝多芬曾説:“只要是為了獲得更美的事物,任何規律都可以破除。”這句話準確地表達了他當時反對專制的心理,而米開朗基羅又何嘗不是呢?為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因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本想他的人生理想中。而托爾斯泰則用他的筆桿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

但他們也是與我們一樣的人——在完成着生的使命,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是軟弱的不幸的人,那麼請聽羅曼·羅蘭的心聲吧:所有不行的人啊!切勿過於怨歎,人類中最優秀的和你們同在。汲取他們的勇氣作我們的養料吧;倘使我們太弱,就把我們的頭枕在他們的膝上休息一會吧。他們會安慰我們,在這些神聖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慈愛,相激流一般飛湧出來。甚至毋須探尋他們的作品或傾聽他們的聲音,就在他們的眼裏,他們的行述裏,即可看到生命從沒像處於患難時的那麼大,那麼豐滿,那麼幸福。”

而我面對現在的和平,美好的社會,更應該用刻苦的學習,豐厚的知識,武裝自己,走向美好的未來《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2

看了《托爾斯泰傳》後,在我眼中原本是偉大而莊嚴的他變得更真實了,也變得更沉重了。也更能理解他所説的,“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認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生命的意義只是在於助長人生的愛”。他有一雙最有雄辯力的眼睛。就像高爾基所形容的“托爾斯泰的眼睛裏擁有上百雙眼睛”。也像茨威格所説的,“具有這種永遠看到真實情況和永遠清醒的眼睛的人,是不會幸福的”。

在這裏,我們不得不佩服茨威格,他那麼認真,那麼準確地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真實的托爾斯泰,可以説茨威格的理解力和寫作的表現力也是驚人的。他本人也是一個語言的天才。

“人只能單獨地接近上帝。”是不是説人要接近上帝就只能孤獨,那麼人最真實的時候就是孤獨的時候了。這是不是也説明了人生的沉重了?

我們大都想快樂地生活,但是很多時候,生活給我們的壓力太多了,或者説我們向生活索取得太多了。快樂的生活往往都很簡單,索取的東西很少。

看來越偉大的人越不快樂。因為他們思考得太多了,生活就變得複雜了。作為平凡人的我們,還是過我們平凡和簡單的生活吧。快樂就在平凡中!快樂就是簡單!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3

在看過名人傳後,我不禁感慨萬分,托爾斯泰有一種不可抗拒並且神聖的偉大精神。這正是托爾斯泰使得我們景仰和學習的地方。也許有一天,他關於平等、博愛的主張會成為人類生活的共同準則。

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可是,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青少年時代的托爾斯泰,不僅常為思想苦惱,還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絕望。

1851年,托爾斯泰來到高加索,羣山環抱的清明環境才使他紛亂的大腦清醒過來。第二年,他創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一個地主的早晨等優秀作品。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創作出了震動19世紀整個小説界的巨着:戰爭與和平與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獨的。八十二歲的時候,他選擇了出走,並病死於一個小火車站上。

雖然別人都説他是“天才,但是名人傳裏他自己説到:我只是個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後天的生活中,憑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頂峯的。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屬於他自己的一份精華。我們要了解自己,選定方向,認真去追求。”如果每個人都能意識到開掘“智慧之門”的可貴,並且都有勇氣和決心,能踏踏實實,以自己的方式,認認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們有朝一日也可以驕傲地宣稱: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看過了《名人傳》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敬業。真正的毅力。真正的……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4

距書看完已經一個月了,才來寫這個讀後感,真是一種罪過。

這本書看得很糾結,一個是因為翻譯的確有很大的問題,句子讀起來相當拗口及不順。我還是很毛估估地看懂了。另一個是因為,托爾斯泰的確是一個很變態級別的人物,異於常人,讓我無法短時間理解他的一些觀點及行為。

托爾斯泰是個偉大的人。他努力地極力地去成為了自己,拋棄了一切,只為追求那個更高層次的境界。從茨威格對他的描述來看,我個人覺得可惜托爾斯泰沒去加入佛教,而是加入了基督教。他是個糾結的人,他的糾結在於對自己的高要求,但卻不對自己釋懷,一定要找出一個解決方案出來。可能這就是西方思維的問題所在吧?我不太清楚。

根據我目前學佛所得經驗來説,無為亦是有為,等待也是一種作為。然而,托爾斯泰有點極端化了,他一心想實現心中的那份理念,人是平等的,當他看到那些窮人們在勞作,收入卻很少,他內心的慈悲心被喚醒,讓他同體大悲。可是,他當時的地位,身價已經無法讓他與別人平起平坐了。可是他極力地去試圖證明,他與別人是平等的。但是,卻適得其反。於是,他不斷地進入痛苦的沉淪之中,再從中爬出來,再跌入,再爬出來。如此往復。糾結的人啊!

托爾斯泰,一直在懺悔,一直在贖罪,因為他知道他年輕時做了很多錯事,傷害他人的事。他極力得擺脱名與利,於是他離家出走,最後他終於高貴地離開人世,我想,再重的罪孽都應該洗淨了。

茨威格將托爾斯泰的生活情況都描述得很到位,包括托爾斯泰內心掙扎的部分。這是我看的茨威格的第二本書了,他的寫實,跟對於事件的洞悉觀察力都很強。適合我的口味。只可惜這本書讀一遍真心不夠,找時間我將再讀一遍。

我在此發願,如果能去俄羅斯旅行,一定會去拜祭一下托爾斯泰,一個偉大的俄國作家!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5

他是一個強健、精力抖擻的老人。他常常活動,並連結了一顆擔當奇怪事物的心。他面貌表面粗獷,好像任何一個下地幹活的農夫,任何一個墟落貴族,任何一個,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戳穿統統謊話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鬍子,他的面貌面貌便是一個平凡的俄國男人。托爾斯泰作為一個藝術家倒是一絲不苟的。他會由於一個不適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只為了完善無瑕的作品。托爾斯泰的作品具備一種特質:完全真實。正由於云云,他才成為了文壇的大家,成為了統統人類中最有人性的人。

終於把這本旨靈的列傳讀完了,我分外敬佩作者茨威格老師,他能把別人的心靈分析的云云正確,我信賴他也是一個大家。我想成為一個想列夫?托爾斯泰一樣的精力和身材上都堅不行摧的人,做一個真實平凡巨大的人。

合上這本書,我不想再把它投入黑暗的箱子裏,也不在訴苦它不是一本真正的列傳,他讓我更深的相識了托爾斯泰。我會不停把它生存在書架的最頂層,時時去打開它,大概會有新的感悟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6

這本《托爾斯泰傳》與其他任何一本傳記都不同,它是一本心靈的專記。我原本是想讀一本真正的傳記,對於書中那些深奧的句子,我曾經想把它投入陰暗的箱子裏,永不去翻開它。可我終於還是把它讀完了。言歸正傳,正如書中説的,像聖經中的約伯一樣,托爾斯泰在事業巔峯時,在“徹底的幸福”時,突然的開始了他的思想史。他,開始了對虛無的思考,對死亡的思考,對生命的思考,對人類的思考。托爾斯泰就這樣那樣深的命題開始了那樣深的思考,並且他也幾乎戰勝了虛無、死亡,理解了生命、人類。托爾斯泰在閃動的燈光下寫下。(如果我活着),就這樣,一天一天,他不再懼怕死亡。因為他明白,死亡就是逃向上帝,飛翔永恆。托爾斯泰在會客廳中,在書桌前,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虛無。他從沒有讓任何肌肉停止工作,不管是手部用於寫作的肌肉,還是身體上用作運動的肌肉,甚至是嘴邊用來交談的肌肉。他從沒有虛無過,因為他天天都在思考,永不停止。因為托爾斯泰那透徹的觀察力,生命都親和於他。六十歲是,他還經常起碼追獵兔子,沒有人比這位擁有透徹的觀察力的獵人跟了解生命的了。他能猜出一隻獵犬接近野鴨時的本能,也能描述一匹良種馬在起跑時的想法。在這位大作家的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人類的理解。他的作品就是當時人們的真實寫照。他能寫出一位婦女在懷孕時的真實感受,也能寫出伊萬?伊里奇快死時的恐懼。還能寫出一個少年第一次起馬的感覺。托爾斯泰就是這樣一個與精神的惡魔搏鬥的勇士,與思想的聖人交友的智者。作者用美麗的文字讓我延前啊出現了這樣一個托爾斯泰——他是一個強壯、精神抖擻的老人。他經常運動,並保持了一顆接受新鮮事物的心。

他面孔輪廓粗獷,如同任何一個下地幹活的農民,任何一個鄉村貴族,任何一個,任何一個獵人。除了他那能揭穿一切謊言的眼睛和主教似的大鬍子,他的面容就是一個普通的俄國漢子。托爾斯泰作為一個藝術家卻是一絲不苟的。他會因為一個不恰當的比喻讓印刷工人重新印刷。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7

“一百年前,俄羅斯一位偉人為我們這一代點燃了一支最純真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青春。”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1828年列夫·尼古拉耶維奇出生在莫斯科南部的小村裏,直到八十二年後去世,他一直沒有離開家鄉。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有兩位熱心腸的女人照顧托爾斯泰和他的四個兄弟姐妹。

他曾親吻一匹老馬,為了曾經使他受苦而求他原諒。此時他未來的才華已露出端倪:他有想象力,常為自己想象的故事傷心落淚;他那從不休息的大腦總是努力去思索人們內心之所想;他早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他鋭利的目光,能在喪禮參加者的臉上看出他們是否真的悲痛。

他自己説,他五歲時便已經第一次感到,“人生並非一種享樂而是十分沉重的苦役。”

他的成績平平。他稱自己的少年時代為荒漠時期:“一片黃沙,吹來陣陣熾熱的狂風。”他很孤獨,頭腦總處於狂熱狀態。他自知長得醜,為了和別的“體面人”一樣,他也去賭博,糊里糊塗得欠了一身債。“那真是徹頭徹尾的放蕩。”羅曼·羅蘭評價道。

“絕對的真誠”救了他,在他行為最放蕩的時候,他也能頭腦清醒地對自己作出毫不留情的批判。這種獨立判斷的做法,在他年大學時候已經用來批判社會習俗上和思想上的迷信。他看不起大學傳授的知識,不願做正規的歷史研究,因思想大膽而被停學。

1852年,托爾斯泰的天才初次開花結果,他寫出了:《童年》、《一個地主的早晨》、《襲擊》、《少年》。

《童年》對他的成名頗有幫助。而凌駕在這一切作品之上,成為這第一道山脈峯的作品,是托爾斯泰最美的抒情小説之一,也是他的青春之歌的高加索詩篇——《哥薩克》。正如他自己所説:“青春萬能之神,逝而難再的衝動。”從這一點來看,此書是獨一無二的。

托爾斯泰的婚姻美滿,使他在十到十五年間嚐到了多年沒有的和平與安寧。於是,他在愛情的庇護下從容考慮和實現他腦子裏的傑作——十九世紀小説之牛耳的'鴻篇鉅製《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寧娜》。

在隨後的作品中,托爾斯泰又將這些保持精神健康的訓誡加以補充。《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的信仰是什麼?》,《藝術批評》,《什麼是藝術》……一種以愛來締造人類的聯合,另一種則向愛的人敵人作戰,他寫下了:《伊萬伊里奇之死》、《民間故事集》、《黑暗的勢力》、《克萊採鳴奏曲》和《主與僕》。這個藝術創作階段的巔峯和終極,出現了《復活》。“彷彿一座又兩個塔樓的聖母院,一個象徵着永恆的愛,另一個象徵着對世界的憎恨。”

《復活》是他晚年的成就,此時托爾斯泰已經七十歲。在彌留的牀上,他哭了,不是哭自己而是哭天下不幸的人。於是,1910年11月20日早上,他稱之為“解脱”的時刻來了,“死亡,值得讚美的死亡……”

羅曼·羅蘭把托爾斯泰的一生比喻為“八十二年的生命為戰場的戰鬥”。“生命的全部力量,所有罪過和德行都參與了這場既光榮又具有悲劇性的混戰。——一切罪過,除了一種,就是他窮追不捨,即使到了最後的避難所也不肯放過的謊言。”

他有一個最美最温馨的名字,就是“我們的兄弟。”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8

一顆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俄羅斯的大地上發出光焰最精純的光彩照耀我們的心靈。在十九世紀末陰霾重重的黃昏它是一顆撫慰人間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並撫慰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歐羅巴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在有暇之餘我翻開了《列夫·托爾斯泰傳》從而來體會一下托爾斯泰的人生成長的艱辛歷程。

托爾斯泰粗獷的臉又長又笨重短髮覆在前額小小的眼睛寬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脣寬闊的耳朵因為無法改變醜相童年時倍感痛苦,。他在一個叫卡讚的地方讀書成績平庸他是孤獨的。

在他家庭的回憶中好幾個人為托爾斯泰採作他的《戰爭與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親王沃爾康斯基葉卡捷娜二世時代專制的貴族代表;他的母親瑪利亞公主這温宛的醜婦人生着美麗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輝照耀着《戰爭與和平》。

雖然對於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親逝世時他還未滿一歲)但是他至少還能保持若干關於父親的回憶。這是一個和藹的詼諧的人眼睛顯得憂鬱在他的城邑中過着獨立不羈、毫無野心的生活;他父親死時托爾斯泰才九歲。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中充滿了絕望。

然而不知不覺中他為少年的熱情、強烈的情感和誇大的自尊心所驅使以至這種追求完美的信念喪失了無功利觀念的性質變成了實用的性質與物質的了。他慢慢地也學會了放蕩自己。最後有一樣東西救了他:那就是絕對的真誠、坦白和善良。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9

今天我讀了《托爾斯泰傳》,讀完之後,深有感悟。

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作家。他在一八八五至一八八七年間,在巴黎印行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童年與少年》、《波利庫什卡》、《伊萬·伊里奇之死》。

作者一開始就説,認識托爾斯泰的日子,在他的精神上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托爾斯泰雖然容貌醜陋,即使他自己都感到傷心絕望,但他絕對真誠可靠,勇於盡責,胸中燃燒着熱性之火和愛國之心。

為了自己的祖國,甘願奉獻出自己的生命。他做的這些決不是為了想出風頭,他是愛國的。

在文學上,他是一個巨匠,他想法獨特、大膽,精力充沛,永不放棄藝術,從沒有中斷他的藝術創作。但是,他又是有對自己的貴族出身又無聊的驕傲和自大,回本能的反對大家的所承認的一切判斷,對於一般潮流感到厭惡,對於人羣表現猜疑,對於人類理性暗藏着輕蔑,他永遠不相信別人的真誠。

但是他偉大,因為他博愛,渴望得到真正幸福的愛情,同情羣眾,從不以鬥爭的態度對付他的具有挑戰性的對手,不是那種生存在藝術與智慧的寶座上的大師和天才。托爾斯泰誠實、倔強,是一個有着一顆純粹的基督徒靈魂的英雄。

在書中,羅曼·羅蘭曾這樣説過,他是俄羅斯最偉大的靈魂,百年前在大地上閃爍着的光芒,對於我們這一代而言,曾經是照耀我們青春時代的對精妙的光彩。是的,在法蘭西,多少人認為托爾斯泰不僅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還是一個朋友,最有好的朋友,在整個歐洲藝術中,也是唯一的真正的友人。

托爾斯泰傳讀後感10

在暑假的閒暇之餘,我翻開了《托爾斯泰傳》,體會列夫·托爾斯泰的生活。

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他的目光是那麼特別,以至於他這種無法抵禦的目光,讓別人根本不敢在他的面前撒謊。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活得非常長久,而且對死亡是那麼畏懼。但是最終,他還是平靜的看待了死亡。但是,他卻對所有事物都冷淡了。托爾斯泰從五十歲開始一直到去世這段時間,他完全是為了生活的意義和對生活的悟解而生活的。他為了真理而進行的鬥爭不是為了拯救自己,而是為了拯救全人類!他為這一項任務付出了生命,這一切使他成為了英雄!

托爾斯泰去世了,但是他與世界的關係繼續對人類產生着作用。他的作用憑着他的理智和愛心增強,而且會像一切生物那樣沒有停頓,也沒有終結地生長。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裏感慨萬分。正如托爾斯泰所説:“人生不是一種享樂,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我認為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生命的意義只是在於助長人生的愛。”我們應該好好生活,每天都要活得有價值,不能只知道享受,。我們要這樣過一天你或許會覺得很容易,但是過一生就不會那麼簡單了。我們還應該有愛,因為愛是可以包容一切的!

所以,我們要向托爾斯泰學習,做一個堅強、執著,有愛心,對社會,對國家都有用的棟樑之才,就像托爾斯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