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通用7篇)

校園1.8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祖沖之故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通用7篇)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 篇1

今天,即使用算盤和紙筆來完成這些計算,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讓我們想一想,在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時代,一位中年人在昏暗的油燈下,手中不停地算呀、記呀,還要經常地重新擺放數以萬計的算籌,這是一件多麼艱辛的事情,而且還需要日復一日地重複這種狀態,一個人要是沒有極大的毅力,是絕對完不成這項工作的。

這一光輝成就,也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數學高度發展的水平。祖沖之,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敬仰,同時也受到世界各國科學界人士的推崇。1960年,蘇聯科學家們在研究了月球背面的照片以後,用世界上一些最有貢獻的科學家的名字,來命名那上面的山谷,其中有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祖沖之環形山”。

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的研究,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適應了當時生產實踐的需要。他親自研究過,並用最新的圓周率成果修正古代的量器容積的計算。

古代有一種量器叫做“釜”,一般的是一尺深,外形呈圓柱狀,那這種量器的容積有多大呢?要想求出這個數值,就要用到圓周率。祖沖之利用他的研究,求出了精確的數值。

他還重新計算了漢朝劉歆所造的“律嘉量”(另一種量器,與上面提到的 都是類似於現在我們所用的“升”等量器,但它們都是圓柱體。),由於劉歆所用的計算方法和圓周率數值都不夠準確,所以他所得到的容積值與實際數值有出入。祖沖之找到他的錯誤所在,利用“祖率”校正了數值。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

以後,人們製造量器時就採用了祖沖之的“祖率”數值。祖沖之在前人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將圓周率推算至小數點後7位數,並得出了圓周率分數形式的近似值。

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查考;如果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000多邊形,這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

據《隋書·律曆志》記載,祖沖之以一忽(一丈的一億分之一)為單位,求直徑為一丈的圓的周長,求得盈數為3.1415927、肭數為3.1415926,圓周率的真值介於盈肭兩數之間。

《隋書度量衡》沒有具體説明祖沖之是用什麼方法計算出盈肭兩數的。一般認為,祖沖之採用的是劉徽的割圓術,但也有別的多種猜測。這兩個近似值準確到小數第7位,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

直到一千多年以後,15世紀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和16世紀法國數學家F.韋達才得到更精確的結果。祖沖之確定了π的兩個漸近分數,約率22/7和密率355/113。

其中密率355/113(≈3.1415929)西方直到16世紀才由德國人V.奧托發現。它是三個成對奇數113355再折兩段組成,優美、規整、易記。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把圓周率π的密率叫做“祖率”。

祖沖之在數學領域的成就,只是中國古代數學成就的一個方面。實際上,14世紀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比如幾何中的勾股定理,在中國早期的數學專著《周髀算經》(大約於公元前2世紀成書)中即有論述;成書於公元1世紀的另一本重要的數學專著《九章算術》,在世界數學史上最早提出負數概念及正負數加減法法則;13世紀時,中國就已經有了十次方程的解法,而直到16世紀,歐洲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 篇2

祖沖之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科學家和數學家,但是,祖沖之童年的時候並不是很聰明的。

讀完這個故事,我被祖沖之的好奇和堅持所感動,更為他那孜孜不倦研究科學的精神所感動。

小時候的祖沖之可不太聰明,總是記不住聖賢書的道理,還被別人嘲笑為“小笨蛋”。

雖然祖沖之不愛讀聖賢書,卻特別喜歡親近大自然,他愛上了天文學,爸爸、爺爺也跟他一起研究天文知識。

祖沖之長大後推算出了“大明曆”,編寫了一本《綴術》,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七位數以上的科學家。

正是因為祖沖之那強烈的好奇心和堅持不懈的精神使他成功的。

祖沖之測定月亮環行一週的時間與現代科學測定的數據相差不到一秒

可想而知,祖沖之這個測定的過程付出了多少的艱辛和努力,也歷經了多少的失敗和挫折。

可見祖沖之永不放棄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

如果我們繼續保持着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再通過刻苦的鑽研以及持之以恆的態度,那我們一定會在科學領域繼續發揚光大的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一個道理:要想取得成功必須付出艱辛的代價

祖沖之、愛迪生以及其他的科學家都一樣,他們的發明創造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

同樣道理,我們在學習上想要取得好的成績必須付出加倍的努力,失敗了沒關係,只要繼續努力,堅持不懈就一定會成功的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 篇3

《數理化通俗演義》中記錄了許多名人的故事,作者樑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許多遙遠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科學成就再現在我們眼前。

祖沖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他得出的圓周率精確值在當時的世界遙遙領先。

祖沖之是在為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做注的時候遭遇到圓周率這個難題的,這個問題當時已經困擾中國數學學者四百餘年。

祖沖之大量閲讀了前人留下對《九章算術》註解,從劉徽的割圓術中獲得靈感,將一個圓內接上正多邊形,不斷地割下去,求出多邊形的周長,便能無限接近圓周率。

祖沖之和他的兒子祖𣈶在地上畫了一個直徑為一丈的打算,將圓割成六等分,然後依次內接12邊形、24邊形、48邊形……父子倆把地上的大圓切割到了24576份,這時的圓周率已經精確到了3.14159261。祖沖之知道這樣不斷的割下去,內接多邊形的周長還會增加,會更接近於圓周,但這已經是小數點後的第8位,再增加也不會超過0。00000001丈,所以圓周率必然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首次提出了圓周率在“上下二限”之間這個提法,這個圓周率的精確值直到1000年後才被阿拉伯數學家超過。

圓周率的應用很廣泛,尤其是在天文、曆法方面,凡牽涉到圓的一切問題,都要使用圓周率來推算。祖沖之對圓周率數值的精確推算,對於中國乃至世界都是一個重大貢獻,有着積極的現實意義。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 篇4

我讀過許多中國古代科家的故事,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祖沖之在看《九章算術》書時,書中圓周率大概為“徑一週三”很不精確,他想把圓周率計算好,於是他在房子裏畫了大大小小的圓圈,不停地測量圓的直徑。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無論酷暑還是嚴寒,祖沖之不停地算,從不間斷。一道算術題祖沖之算了一輩子,失敗了再重新算,在那樣艱苦落後的條件下,他寒暑不避,日夜不分,終於算出了結果,創造了奇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成功,屬於永不放棄的勇士”。

祖沖之向人們證明一個事實:科學攀登,艱難曲折,輝煌屬於百折不撓的人!

記得寒假我回了外婆家,外婆養了好幾只兔子,一天,媽媽説帶我野外摘兔子草,我高興極了。我們來到野外,媽媽在前面仔細找兔子草,我在後面一邊玩,一邊捉蟲子,兔子草沒摘到,反倒被蟲子咬了幾個包。我跑到媽媽面前説:“媽媽,我們回去吧,摘兔子草太難找了,我一顆也沒找到,媽媽你看,我還被蟲子咬了好幾個包”。

媽媽説:“兒子,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耐心,你要學會仔細去觀察,去辨認,這樣才能找到是兔子草”。聽了媽媽的話,我不在一邊玩一邊捉蟲子了。終於我也摘到了許多兔子草。

以後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要有始有終,這樣才能成功。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 篇5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讓我百讀不厭的好書,書中講述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奸惡的秦檜,忠孝的岳飛……但在這眾多人物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祖沖之。

《祖沖之推圓周率》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祖沖之從小就有追求做數學家的夢想,他便為實現這個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從而在數學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人只要不斷地去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克服前進中的艱難險阻,夢一定會綻放出璀璨的花朵。就像文章中的祖沖之,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走在一條彎折泥濘的小路上,坎坎坷坷。小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叮囑他説:“孩子,研究數學是很辛苦的,既不能靠他升官,也不能靠他發財,你為什麼要研究它?”祖沖之回答説:“我既不想當官也不想發財,就想弄清天地見的祕密。”祖沖之全然聽不進父親的勸告,繼續澆灌自己的夢想,經過長期孜孜不倦的艱苦研究、反覆運算,出色地完成了《推算圓周率》這項艱苦卓絕的工程。還制定了一部新的歷法“大明曆”,他們的精確程度,開闢了數學史、曆法史的新紀元。當今,我們也有自己的夢想等着放飛,他們是否能撐起祖國的藍天,就在於我們今天的努力!有夢,就要像祖沖之一樣執着、努力!用“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念鑄造堅硬有力的翅膀,讓夢想化作飛翔的動力,讓承載夢的紙飛機向更高、更藍的`天空搏擊,跨越宇宙的上空,飛越世界的偉岸。無數中華子弟的夢想就是祖國通向強盛的橋樑,但在躬行中,不要因一時的微風捲過而收回翅膀,要能承受千磨萬擊的考驗,這樣才能造就精彩。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的夢就是祖國的夢,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讓祖國更繁榮昌盛,現在的我們都要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我的夢是做一個實業家,製造出許多強壯的“力士”機器人,多功能飛機,讓機器人幫助百姓們蓋房子、造工廠,減少勞力提高生產效率。另外,我還要讓高科技的飛機開荒種田、澆水,噴灑農藥,豐收時,按照人口分發糧食,讓百姓們安居樂業。百姓的生活好了,祖國才能強大,九州才能欣欣向榮!

有夢,就要為之努力,我堅信:風雨過後總會見到彩虹!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 篇6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週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週三有餘”,不過究竟餘多少,意見不一。

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

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覆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

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曆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曆》,開闢了曆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𣈶(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𣈶原理”。

祖沖之故事讀後感 篇7

最近我在讀《數理化通俗演義》,裏面許多科學偉人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印象最深的是祖沖之推算圓周率的故事。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圓周率吧:3.1415926535......它雖然是個無窮無盡的無限不循環小數,但它的作用非常大,計算不規則圖形或者圓形的周長與面積都要用到它。可是,你知道嗎,這一串小數卻缺不了一個數學家嘔心瀝血的計算,這個數學家正是中國古代這哲學家祖沖之。

在中國古代,很多數學家都只計算出圓周率的後兩位小數,而且,還存在一些爭議。這時祖沖之就準備把圓周率算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於是他就與他的兒子𣈶兒一起,先按正多邊形的周長算,每次都多增加一條邊,使圖形越來越接近圓形。就這樣,經過日日夜夜的一次又一次計算,終於得出了3.1415926這個數字,祖沖之的手指因長期拿算籌,被磨出了血。

我覺得祖沖之真的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為了算出更精確的圓周率,不辭辛苦,連手指磨出血都不罷休,這真是他堅持不懈、堅強的體現。同時,他奉獻出他寶貴的時間、精力,讓後世的數學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也體現了他是個捨己為人、樂於奉獻的人。他讓我們不再為計算圓的周長和麪積而感到苦惱。如果你們還覺得圓周率太難背了,請想想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辛苦吧。總而言之,祖沖之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