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出師表翻譯與賞析

校園1.65W

出師表是中學文言文的重點篇章,其中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相關信息,僅供大家閲讀參考!

出師表翻譯與賞析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衞之臣不懈於內, 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bì)補闕(quē)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háng)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huán)、靈也。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bǐ ),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suì)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sù)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師表翻譯

先帝創建統一全國的大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三分天下,我們益州貧困衰弱,這正是形勢危急、決定生死存亡的關頭啊。可是侍衞大臣們在宮廷裏毫不懈怠,忠誠的將士們在邊境上奮不顧身,這是因為他們追念先帝特殊厚遇,想要報答在陛下您的身上。(陛下)實在應該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遺留下來的美德,發揚擴大有抱負的人們的志氣,而不應當隨便看輕自己,説話不恰當,以致於堵塞忠臣們進諫的道路。

皇宮中和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在府中而異。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條法令以及忠誠善良的人,應當交給主管的官,判定他們受罰或者受賞,來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而不應當有偏袒和私心,使宮內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禕(yī)、董允等人,這些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給予陛下(使用)。我認為宮中的事情,不論大小,都拿來跟他們商量,這樣以後再去實施,一定能夠彌補缺點和疏漏之處,得到更多的成效。

將軍向寵,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軍事,以前試用他的時候,先帝曾稱讚他有才幹,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隊中的事情,都拿來跟他商討,就一定能使軍隊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旺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歎息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朝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平民,親自耕種在南陽,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諸侯中揚名顯貴。先帝不嫌我地位低微,見識短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廬拜訪我,與我探討當時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動,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兵敗,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關頭奉旨執行命令,那時以來已經有21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接受遺命以來,我早晚憂愁歎息,只怕先帝託付給我的大任不能實現,從而損傷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人煙稀少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員裝備已經充足,應當激勵、率領全軍將士向北方進軍,平定中原,用盡我平庸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敵人,恢復漢朝的基業,回到舊日的都城洛陽。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本分。至於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的向您提出忠誠的建議,那就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責成我討伐曹魏、復興漢朝的重任,如果沒有完成就治我的罪,來稟告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發揚美德的建議,就應當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親自多加考慮,(向他們)詢問治國的好道理,認識、採納正言,深切的追念先帝的遺詔。(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現在我就要遠離陛下,面對着這篇表章,我涕淚交流,不知説了些什麼。

出師表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志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三國時期,曹魏國力最強,孫吳次之,而蜀漢最為弱小。當劉備病卒於白帝城(今四川奉節縣東)時,他留給諸葛亮的是內外交困的局面和一個年幼無知、扶不起來的接班人。在這種危難關頭,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義承擔了蜀漢的全部實際責任,對內嚴明法紀,獎勵耕戰;對外安撫戎羌,東聯孫吳,積極準備北伐曹魏。經過幾年的努力。蜀國力量有所加強,呈現“國以富饒”“風化肅然”的局面,於是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以圖中原。就當時形勢分析,且不説蜀魏兩國實力懸殊,僅“勞師以襲遠”這種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諸葛亮仍堅持鋌而走險,(先後六次統兵伐魏)並表現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興復漢室是先主劉備的遺願。後主劉禪儘管昏庸無志,諸葛亮還要竭忠盡智的輔佐他,儘管劉備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遺詔,他也不存半點僭越之心,因為後主是先主的遺孤。“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這是讀葛亮出師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後半生全部活動的精神力量。《出師表》正是在淋漓盡致的解剖了這種精神的實質從而表現出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這一點上,顯示了它獨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諸葛亮的忠肝義膽,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在封建社會裏被視為臣子的大節,普遍受到推崇:而當國家處於危難關頭,這種精神更煥發出強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讚頌的“時窮節乃現”,“鬼神泣壯烈”,一封奏疏能幹百年被視為“至文”而流傳不朽,主要原因在這裏。

由於此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敍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着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具體的説,前部分重在曉之以理,後部分重在動之以情。總的是以議論為主,融以敍事和抒情。全篇文字從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闢,真情充溢,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