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7年山東省濟寧市會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及試題解析

校園6.34K

會考試題一般是在會考之前必須要做的。大家先別太心急,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7年山東濟寧會考題,希望能幫到你。

2017年山東省濟寧市會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及試題解析
  2017年山東省濟寧市會考語文試卷

一、基礎積累

1.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有人説,月牙泉是一個童話,可以(啟發/啟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處仙境,可以慰藉人的靈魂。我悄然走近它,但見泉水在陽光下閃爍着藍盈盈的光芒;泉邊水草叢生,垂柳婆娑,水光樹影,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墜落的星辰,在荒漠深處熠熠生輝。如果説敦煌是某個帝王在途經茫茫戈壁時不慎遺失的皇冠,那月牙泉就是綴飾在皇冠頂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一個縹緲的夢,一個永遠讓人猜不透的謎。

1.文中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慰藉(jì) 悄(qiǎo)然

B.婆娑(suō) 墜(zhuì)落

C.戈(gē)壁 皇冠(guàn)

D..綴(chuò)飾 縹緲(miǎo)

2.文中劃線的詞語,書寫錯誤的一項是

A.相應成趣 B.星辰 C.熠熠生輝 D.璀璨

3.依次選用文中括號裏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啟發 琢磨 B.啟示 捉摸 C.啟發 捉摸 D.啟示 琢磨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共享單車價格低廉,用途便捷,適合各種道路條件,方便了市民與遊客的出行。

B.路旁增設閲報欄,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閲讀,而且能夠美化環境,提升城市形象。

C.蔚藍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風,徜徉地漫步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感覺非常愜意。

D.許多超市將個頭大的西瓜切成小塊出售,一塊西瓜不超過5塊錢左右,非常划算。

2.下列關於文學名著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城南舊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個聰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後,她帶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別童年.

B.老舍的《駱駝祥子》富有濃郁的老北京風情,小説刻畫了祥子這一自尊好強、吃苦耐勞、始終不向命運低頭的平民形象.

C.《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香菱在學詩過程中得到了薛寶釵的悉心指點,她學詩的經歷告訴我們,學習要不恥下問,敢於質疑.

D.《簡•愛》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簡•愛雖然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堅定地捍衞自己的獨立人格尊嚴.

二、古詩文閲讀

3.

【甲】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選自《漢書•董仲舒傳》)

【注】久次:入學的先後順序。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他一項是

A.錄畢,走送之 走:跑

B.先達德隆望尊 望:聲望

C.援疑質理 質:質問

D.色愈恭,禮愈至 至:周到

(2)下列句子中,加點“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策之不以其道 D.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解釋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序,文體名,一般陳述創作主旨、創作經過等;贈序一般是親友遠行時所作,內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勵的話。

B.宋濂二十歲之後更加仰慕聖賢之道,向有學問的前輩請教,有事遇到前輩的訓斥或提問,一句話都不敢答覆。

C.從乙文來看,董仲舒年輕時就潛心研究《春秋》,後人將《春秋》與《詩經》《尚書》《禮記》《大學》合稱“五經”。

D.董仲舒研究學問非常痴迷,三年都無心觀賞花園裏的風景,他在室內掛上簾子讀文章,任何人都見不到他。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俟其欣悦,則又請焉。

(5)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4.閲讀下面這首明詩,回答問題。

送別

範澄

酒盡津鼓喧,風生浦帆亂。

山回不見君,夕陽在沙岸。

【注】津鼓:古時渡口客船啟行,鳴鼓催客。

(1)前兩句描述了怎樣的場景?

(2)第四句運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請加以賞析。

5.補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與朋友交而不信子?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錦江春色來天地,   。 (杜甫《登樓》)

(3)   ,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陽樓記》)

(4)醉裏挑燈看劍,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5)後人常用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謳歌奉獻精神。龔自珍《己亥雜詩》中“   ,   ”兩句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語言運用

6.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學校組織了“書籍點亮人生,書香洋溢校園”主題活動。你參與活動的宣傳工作,請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務。

(1)如圖是該活動的宣傳標誌,請結合構圖要素説明其寓意,不超過60個字。

(2)下圖的通知在格式、內容方面有兩處錯誤,請提出修改意見。

通知

本週五下午三點,特邀知名作家來我校作報告,與廣大師生分享讀書心得。請全體師生準時參加報告會。

學校辦公室2017年4月19日

①格式上:

②內容上:   。

四、現代文閲讀

7.

生命是棵長滿可能的樹

劉根生

①研究者觀察花樣滑冰運動員訓練發現,相同情況下,普通運動員喜歡練習已掌握動作,頂尖運動員更喜歡練習未掌握動作。是停留在“舒適區”鞏固技能,還是在困難中超越自我?選擇,影響着結局。生命猶如一棵長滿可能的樹;走出舒適區、挑戰“不可能”,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適區,必須勇於“再出發”。時年花甲的王澤山院士放下過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實驗二十載,解決了火炸藥領域世界性難題,第三次走上國家科技獎領獎台;周有光50歲前是經濟學教授,50歲後主持擬定我國《漢語拼音方案》,100歲還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為已有功名所累,變頂點為新起點,生命之樹自然會掛滿累累果實。

③走出舒適區,意味着敢於“求極限”。模擬太空失重條件訓練,航天員若感到身體不適,可隨時按下警報器終止,但中國航天員從未發出過警報。在模擬失重的水槽裏,景海鵬一泡就是三四個小時,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動。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藴藏着促人強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適區,有時候需要“討苦吃”。楊善洲説,如果説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從雲南保山地委書記位置上卸任後,他毅然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把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洲;廣東湛江市政協原主席陳光保離休後,荷着鋤頭進山開荒,造福一方百姓。這般自討苦吃,體現了心念蒼生、以苦為樂,更以實績彰顯了行動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過了30歲就“死”了,因為之後的歲月裏全在模仿自己,機械地重複習慣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適區的慣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裝舊酒,反覆顯擺曾經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張照片,底片卻還是一張;比如習慣於守成、放棄了創新,在踟躕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裝樣子,有難度的不願幹,沒有先例的不敢幹。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難免會在舒適中“過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種蝙蝠,能把毛驢殺死。開始時,它會用舌尖輕輕地舔舐毛驢腳踝,接着再咬個小口吸血,毛驢渾然不覺;一隻只蝙蝠接力,毛驢終於轟然倒地。安逸享樂,會讓人停留於表面的舒適區。這種舒適背後,隱藏着致命的陷阱。摒棄守成心態、抵制“舒適”吞噬,一個人才能在進取中不斷贏得新優勢,內心也方有長久的安寧。

⑦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為他的目標偉大。高遠的目標,寄託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勵精神、催人奮進。高原之上有高峯,目標遠大者從不滿足於某個特定高度,他們常常自覺選擇離開舒適區,艱難踏上新徵程。面對生命這顆長滿可能性的大樹,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總有無限的拓展空間。

(選自《人民日報》2017﹣04﹣18,有刪改)

(1)從全文來看,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2)簡要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

(3)指出第⑤段運用的一種論證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8.(二)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胡記麪館 馬蘇玥

①胡記麪館,是小城東頭最有名的麪館,胡家世代經營着小城老街偏東頭的麪館子,靠着祖上流傳下來的古法做面發家,子孫代代相傳。用古法精心配製出來的面細潤筋道、清新爽口,吃過的人沒有不誇讚的。

②老街人看到這代胡記的掌勺兼老闆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饞面嘍。”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規矩俺可不敢改了!餓餓吧,明天再來。”

③胡記面做起來可不容易!﹣年裏下麥子的時候,挑熟好的麥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細細地磨,這樣麪粉老到細膩。面是在頭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塊塊,再加鹼醒面,鹼要講純度,不能太雜。面要醒到苦裏發甜,味不對就棄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濕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時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這一步步説着簡單,做起來複雜麻煩,可胡家人從來不嫌麻煩,因為,少或改了步驟,面就不如之前鮮嫩了。

④老胡有個獨子﹣﹣胡良,娃娃腦子靈光,什麼東西都一學即會,老胡很早就讓兒子學手藝。

⑤胡良學着老爹磨面、和麪、拉麪。揪起一拳頭大的面,搓成勻粗的長條,再壓平扁,用快力劃上幾條長口,一手抓起一頭面,用大臂的勻力扯麪,雙臂翼張於胸,“啪”的一聲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統共拉八次。完後用手託着麪條,快速削去面頭,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裏的面順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裏。然後伸雙長筷,攪幾下撈到一邊盛高湯的瓷碗裏。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條條羊脂玉浸在湯裏。胡良的手藝比他爹還要強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來又費時又費力,祖上説,烹小鮮如治大國,一日賣兩頓,一頓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記不衰。胡家祖宗規定的數量不光是為了討個吉利,也是經過實踐得來的,一個人不急不忙,一天頂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來。胡記面全在磨、和、拉三字裏,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減不得啊!

⑦祖宗的規矩,老胡從沒壞過。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這天晚上,胡良正和麪,皺眉跟老胡説:“爸,咱家一天多做幾碗,用廠裏出的麪粉,僱個人和麪,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試過,那面模樣一點兒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⑨“什麼混話,那樣的面還叫胡記嗎?”老胡一聽,氣得拍了下桌子,“胡記面貴在每根都包含着廚子的心血,是花過心思的,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規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⑩“什麼年代了,有胡氏這塊招牌,老法子稍變有什麼嘛!”胡良不服氣。

⑪“這哪是變法子,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後拿什麼做生意?”

⑫胡良沒聽,在城中央偏東的地方開了家分店。

⑬往後老街人從城裏回來,看着老胡:“小胡開了家分店哩,生意紅紅火火,一天賣幾百碗,兒子趕上老子嘍。”

⑭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憤憤撫手,頻頻歎氣。

⑮有個城裏謀生計的老街人有回點了碗胡記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擱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記呦,少了點兒筋道味兒。”周圍正大快朵頤的食客皆驚奇。

⑯有好面的食客聞訊趕往老街。

⑰老街這邊,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規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極妙!”陶然於老街胡記。漸漸消息傳開,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記的,都來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卻再沒回到城中胡記。胡良開始入不敷出了。

⑱胡良回了老街。

⑲老胡看見兒子,也不説話,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麪館的面,矮了頭。

⑳胡良又開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樣。胡記名聲越傳越遠,一碗麪是別家三四倍價錢,但小麪館生意仍然紅火,有本地、外地,甚至還有別國的人。老街東頭,胡記門外經常排長龍隊。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説:“別説爸迂腐,不懂變通,爸咋不知道賺錢?爸守的不是老規矩,不是這胡記招牌,而是這面的品質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貨,待時間久了,誰買你的賬?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頭。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樣,得守好底線,腳踏實地,才能摘到星星攬到月亮。”胡良淚汪汪地聽。

(22)“再去給老子做碗麪吧!”

(23)胡良端着面回來,老胡捧在手裏,對着光瞧了瞧,麪條細若髮絲,色澤細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質輕柔,鮮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長噓口氣,“就是這個樣。”隨即倒在了一邊,手中那碗卻端端正正,滴湯不灑。

(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2)賞析第⑤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3)小説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試舉一例分析。

(4)分析下面句子的含義。

老胡眯着眼,長噓口氣,“就是這個樣。”

五、寫作

9.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習慣,是逐漸適應後的一種常態,是習以為常後的一種自然。習慣可以是一種行為,也可以是一種心理,甚至是一種風氣、一種傳統……你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響巨大。關於“習慣”,你有什麼樣的經歷和體驗?又有什麼樣的認識和思考?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問題特徵鮮明;

(3)要有真實情感,不得抄襲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2017年山東省濟寧市會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基礎積累

1.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有人説,月牙泉是一個童話,可以(啟發/啟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處仙境,可以慰藉人的靈魂。我悄然走近它,但見泉水在陽光下閃爍着藍盈盈的光芒;泉邊水草叢生,垂柳婆娑,水光樹影,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墜落的星辰,在荒漠深處熠熠生輝。如果説敦煌是某個帝王在途經茫茫戈壁時不慎遺失的皇冠,那月牙泉就是綴飾在皇冠頂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一個縹緲的夢,一個永遠讓人猜不透的謎。

1.文中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B

A.慰藉(jì) 悄(qiǎo)然

B.婆娑(suō) 墜(zhuì)落

C.戈(gē)壁 皇冠(guàn)

D..綴(chuò)飾 縹緲(miǎo)

2.文中劃線的詞語,書寫錯誤的一項是 A

A.相應成趣 B.星辰 C.熠熠生輝 D.璀璨

3.依次選用文中括號裏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C

A.啟發 琢磨 B.啟示 捉摸 C.啟發 捉摸 D.啟示 琢磨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B

A.共享單車價格低廉,用途便捷,適合各種道路條件,方便了市民與遊客的出行。

B.路旁增設閲報欄,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閲讀,而且能夠美化環境,提升城市形象。

C.蔚藍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風,徜徉地漫步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感覺非常愜意。

D.許多超市將個頭大的西瓜切成小塊出售,一塊西瓜不超過5塊錢左右,非常划算。

【考點】84:綜合讀寫;23:詞義辨析;79:病句辨析與修改.

【分析】第一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積累和運用能力.第二題考查學生漢字的書寫能力,注意同音字的區別和生僻字的寫法,不要出現錯別字.第三題考查詞語的辨析.第四題考病句的辨析.

【解答】1.本題考查學生對字音的積累和運用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見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讀音.A“慰藉”應讀“jiè”;C“皇冠”應讀“guàn”;“綴飾”應讀

“zhuì”.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漢字的書寫能力,注意同音字的區別和生僻字的寫法,不要出現錯別字.文中劃線的詞語,書寫錯誤的一項是A,“相應成趣 ”應寫作“相映成趣”.

3.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

啟發:指開導指點或闡明事例,引起對方聯想並有所領悟.句中指人的想象.應該用“啟發”;

啟示:看完某種事物後,又有了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從原文來看,不符合語境.

琢磨: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捉摸 :有猜測,預料;揣測的意思.根據前文語境“令人”應該選用“捉摸”.

故選:C.

4.本題考病句的辨析,常見的病句類型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語序混亂、結構混亂、語意不明、語言贅餘等.先通讀全文,憑語感判斷正誤,如果不能判斷的.,可以壓縮句子,看搭配是否得當,找出病因.

A.語意不明,不能“適合各種道路條件”;

B.正確;

C.語言贅餘,“徜徉地漫步”應去掉一個;

D.前後矛盾.5塊錢和左右矛盾,應去掉一個.

故選:B.

答案:

1.B

2.A

3.C

4.B

2.下列關於文學名著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城南舊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個聰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經歷了許多成長的變故後,她帶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別童年.

B.老舍的《駱駝祥子》富有濃郁的老北京風情,小説刻畫了祥子這一自尊好強、吃苦耐勞、始終不向命運低頭的平民形象.

C.《香菱學詩》選自《紅樓夢》,香菱在學詩過程中得到了薛寶釵的悉心指點,她學詩的經歷告訴我們,學習要不恥下問,敢於質疑.

D.《簡•愛》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簡•愛雖然貧窮、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堅定地捍衞自己的獨立人格尊嚴.

【考點】F4:名著綜合.

【分析】文學常識正誤的判斷點是:作者名、稱謂、生活時代、作品名、體裁、書中人物、主要情節、作品主題及風格、流派等.回顧所讀文章的相關情節,根據問題作答即可.

【解答】A:該作品通過英子童稚的雙眼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講述了一段關於英子童年時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對童年的懷念和對北京城南的思念.故不正確;

B:祥子最初是老實、堅韌、自尊好強、吃苦耐勞的一個下層勞動人民;最後卻變成一個自甘墮落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的市井無賴.故不正確;

C:香菱在學詩過程中得到了林黛玉的悉心指點,不是薛寶釵.故不正確;

D:正確.

故選:D.

二、古詩文閲讀

3.

【甲】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乙】

董仲舒,廣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選自《漢書•董仲舒傳》)

【注】久次:入學的先後順序。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他一項是 C

A.錄畢,走送之 走:跑

B.先達德隆望尊 望:聲望

C.援疑質理 質:質問

D.色愈恭,禮愈至 至:周到

(2)下列句子中,加點“以”字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B

例句: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A.蒙辭以軍中多務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策之不以其道 D.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3)下列對選文有關內容的解釋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

A.序,文體名,一般陳述創作主旨、創作經過等;贈序一般是親友遠行時所作,內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勵的話。

B.宋濂二十歲之後更加仰慕聖賢之道,向有學問的前輩請教,有事遇到前輩的訓斥或提問,一句話都不敢答覆。

C.從乙文來看,董仲舒年輕時就潛心研究《春秋》,後人將《春秋》與《詩經》《尚書》《禮記》《大學》合稱“五經”。

D.董仲舒研究學問非常痴迷,三年都無心觀賞花園裏的風景,他在室內掛上簾子讀文章,任何人都見不到他。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俟其欣悦,則又請焉。

(5)用/給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考點】DA:課內文言文閲讀.

【分析】參考譯文:【甲】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鬆讀書.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已經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説,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

【乙】董仲舒,是廣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時曾拜為博士.他居家教書,上門求學的人很多,不能一一親授,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後輾轉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間不曾到屋旁的園圃觀賞,他治學心志專一到了如此程度.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都師法、敬重他.

【解答】(1)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後再解釋詞語,並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平時要注意積累並識記一些常見的實詞.

A句意: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走:跑

B句意:前輩德高望重.望:聲望

C句意:提出疑難,詢問道理.質:詢問

D句意: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至:周到

故選:C

(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一詞多義.為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後再解釋詞語.

例句: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以:因為

A句意:呂蒙把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託.以:把

B句意:先帝不因為我身份卑微.以:因為

C句意:不按照(驅使千里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以:按照

D句意:不敢一個人獨自享用,必定用來分(賞賜)給別人(旁邊的人).以:把

故選:B

(3)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需要先疏通文意,瞭解內容.根據具體內容分析.

A.正確;

B.有誤,有事遇到前輩的訓斥,一句話都不敢答覆;

C. 有誤,“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D.有誤,上門求學的人很多,不能一一親授,弟子之間便依學輩先後輾轉相傳,有的人甚至沒見過他的面;

故選:A

(4)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重點詞有:俟:等待.

句意: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

(5)本題考查學生劃分文言句子節奏的能力.一般來説,主謂之間應該有停頓,句領起全句的語氣詞後應該有停頓,幾個連動的成分之間也應該有停頓.所以劃分句子節奏時,除了要考慮句子的意思,還要考慮句子的結構.根據句意來劃分:句意:他出入時的儀容舉止,無一不合乎禮儀的矩度,學生們都師法、敬重他.

答案:(1)C

(2)B

(3)A

(4)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

(5)進退容止/非禮不行/學士皆師尊之.

4.閲讀下面這首明詩,回答問題。

送別

範澄

酒盡津鼓喧,風生浦帆亂。

山回不見君,夕陽在沙岸。

【注】津鼓:古時渡口客船啟行,鳴鼓催客。

(1)前兩句描述了怎樣的場景?

(2)第四句運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請加以賞析。

【考點】EI:送別離別詩.

【分析】這首送別詩的特別之處在於:不見話別的場景,沒有情感的流露,但詩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依依惜別的真摯情懷.

【解答】(1)本題考查詩意的理解,“酒盡津鼓喧,風生浦帆亂”意思:酒喝完了很久了鼓聲響起樂,風起揚帆要走了,心理亂如麻.這是與朋友分別的場面.

(2)本題考查詩歌寫作方法的賞析,本詩借景抒情,“夕陽在沙岸”,朋友漸行漸遠,消失於山的轉彎處,只剩下送行者,還久久地靜靜地佇立岸邊;陪伴送行者的,還有那帶着幾分蒼涼的夕陽.表達了與友人依依惜別的真摯情懷.

答案:

(1)與朋友分別的場面.

(2)朋友漸行漸遠,消失於山的轉彎處,只剩下送行者,還久久地靜靜地佇立岸邊;陪伴送行者的,還有那帶着幾分蒼涼的夕陽.表達了與友人依依惜別的真摯情懷.

譯文:酒喝完了很久了鼓聲響起樂,風起揚帆要走了,心理亂如麻.

朋友漸行漸遠,消失於山的轉彎處,只剩下送行者,還久久地靜靜地佇立岸邊;陪伴送行者的,還有那帶着幾分蒼涼的夕陽.

5.補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子?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錦江春色來天地, 玉壘浮雲變古今 。 (杜甫《登樓》)

(3)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陽樓記》)

(4)醉裏挑燈看劍, 夢迴吹角連營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5)後人常用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謳歌奉獻精神。龔自珍《己亥雜詩》中“ 落紅不是無情物 , 化作春泥更護花 ”兩句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考點】EF:名篇名句默寫.

【分析】本題考查古詩文的連續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答題時要注意題目提供的上下句,要做到字跡清楚,書寫正確.

【解答】(1)為人謀而不忠乎(易錯字:謀)

(2)玉壘浮雲變古今(易錯字:壘)

(3)沙鷗翔集(易錯字:翔)

(4)夢迴吹角連營(易錯字:營)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易錯字:作)

語言運用

6.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學校組織了“書籍點亮人生,書香洋溢校園”主題活動。你參與活動的宣傳工作,請根據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務。

(1)如圖是該活動的宣傳標誌,請結合構圖要素説明其寓意,不超過60個字。

(2)下圖的通知在格式、內容方面有兩處錯誤,請提出修改意見。

通知

本週五下午三點,特邀知名作家來我校作報告,與廣大師生分享讀書心得。請全體師生準時參加報告會。

學校辦公室2017年4月19日

①格式上: 應先署名,在下一行寫時間

②內容上: 缺少報告會的具體地點 。

【考點】82:圖(表)文轉換.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在一個具體情境中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看學生是否可以發現問題,是否可以簡潔、流暢的表達自己的見解.所以學生應關注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把自己在活動中的設計、體驗和收穫用文字表達出來.

【解答】(1)本題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做此題要把握題目要求,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時題目要求往往對內容有一定的提示性.這樣,比較分析有關內容,就可準確回答問題.同時還要仔細觀察圖畫,並注意圖畫中的文字.此題中文字是“眾”,是有三個“人”字組成,呼籲我們要人人蔘與讀書活動.

(2)本題考查應用文的寫法,注意通知格式的把握.①通知右下方的署名和時間不能在一行.應先署名,在下一行寫時間.②內容上缺少報告會的具體地點.

答案:

(1)文字是“眾”,是有三個“人”字組成,呼籲我們要人人蔘與讀書活動.

(2)①應先署名,在下一行寫時間

②缺少報告會的具體地點.

四、現代文閲讀

7.

生命是棵長滿可能的樹

劉根生

①研究者觀察花樣滑冰運動員訓練發現,相同情況下,普通運動員喜歡練習已掌握動作,頂尖運動員更喜歡練習未掌握動作。是停留在“舒適區”鞏固技能,還是在困難中超越自我?選擇,影響着結局。生命猶如一棵長滿可能的樹;走出舒適區、挑戰“不可能”,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適區,必須勇於“再出發”。時年花甲的王澤山院士放下過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實驗二十載,解決了火炸藥領域世界性難題,第三次走上國家科技獎領獎台;周有光50歲前是經濟學教授,50歲後主持擬定我國《漢語拼音方案》,100歲還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為已有功名所累,變頂點為新起點,生命之樹自然會掛滿累累果實。

③走出舒適區,意味着敢於“求極限”。模擬太空失重條件訓練,航天員若感到身體不適,可隨時按下警報器終止,但中國航天員從未發出過警報。在模擬失重的水槽裏,景海鵬一泡就是三四個小時,吃飯時連筷子都拿不動。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藴藏着促人強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適區,有時候需要“討苦吃”。楊善洲説,如果説共產黨人有職業病,這個病就是自討苦吃。從雲南保山地委書記位置上卸任後,他毅然扎進大亮山植樹造林,把荒山禿嶺變成了綠洲;廣東湛江市政協原主席陳光保離休後,荷着鋤頭進山開荒,造福一方百姓。這般自討苦吃,體現了心念蒼生、以苦為樂,更以實績彰顯了行動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過了30歲就“死”了,因為之後的歲月裏全在模仿自己,機械地重複習慣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適區的慣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裝舊酒,反覆顯擺曾經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張照片,底片卻還是一張;比如習慣於守成、放棄了創新,在踟躕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裝樣子,有難度的不願幹,沒有先例的不敢幹。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難免會在舒適中“過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種蝙蝠,能把毛驢殺死。開始時,它會用舌尖輕輕地舔舐毛驢腳踝,接着再咬個小口吸血,毛驢渾然不覺;一隻只蝙蝠接力,毛驢終於轟然倒地。安逸享樂,會讓人停留於表面的舒適區。這種舒適背後,隱藏着致命的陷阱。摒棄守成心態、抵制“舒適”吞噬,一個人才能在進取中不斷贏得新優勢,內心也方有長久的安寧。

⑦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為他的目標偉大。高遠的目標,寄託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勵精神、催人奮進。高原之上有高峯,目標遠大者從不滿足於某個特定高度,他們常常自覺選擇離開舒適區,艱難踏上新徵程。面對生命這顆長滿可能性的大樹,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總有無限的拓展空間。

(選自《人民日報》2017﹣04﹣18,有刪改)

(1)從全文來看,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2)簡要分析第③段的論證思路。

(3)指出第⑤段運用的一種論證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考點】BC:議論文閲讀綜合.

【分析】文章由普通運動員和頂尖運動員喜歡訓練的動作不同,這一現象,引出了論點“走出舒適區,挑戰“不可能”,有高遠的目標,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接着從“走出舒適區,必須勇於‘再出發’”、“走出舒適區,意味着敢於‘求極限’”、“走出舒適區,有時候需要‘討苦吃’”,從正面論證了論點.⑤⑥段從反面論證了論點,最後作者指出人要有偉大的目標,進一步深化主旨.

【解答】(1)本題考查的是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學生明確論點的要求應滿足三點:作者的觀點、明確的判斷、完整的句子.作者的主要觀點是:走出舒適區,挑戰“不可能”,有高遠的目標,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2)本題考查了文章的論證思路,解答此類題型,需要結合文章內容,分清楚層次結構,然後概括層次內容,最後用標誌詞組織語言即可解答.首先提出分論點,然後用航天員精煉的事例進行證明,再引用孟子的話加以強調,最後得出“求極限”雖使人痛苦,卻促人強大的結論.

(3)本題考查的是對論證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要掌握常用的論證方法,及其為論點服務的作用.①舉例論證,連用三個“比如”列舉一系列事例,有力證明了待在“舒適區”的危害.

②比喻論證,用洗照片比喻反覆顯擺成果,形象説明模仿自己,機械重複這一現象,進而有力的論證了待在“舒適區”的危害.

答案:

(1)走出舒適區,挑戰“不可能”,有高遠的目標,人生才能抵達更高的境界.

(2)首先提出分論點,然後用航天員精煉的事例進行證明,再引用孟子的話加以強調,最後得出“求極限”雖使人痛苦,卻促人強大的結論.

(3)①舉例論證,連用三個“比如”列舉一系列事例,有力證明了待在“舒適區”的危害.

②比喻論證,用洗照片比喻反覆顯擺成果,形象説明模仿自己,機械重複這一現象,進而有力的論證了待在“舒適區”的危害

8.(二)閲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胡記麪館 馬蘇玥

①胡記麪館,是小城東頭最有名的麪館,胡家世代經營着小城老街偏東頭的麪館子,靠着祖上流傳下來的古法做面發家,子孫代代相傳。用古法精心配製出來的面細潤筋道、清新爽口,吃過的人沒有不誇讚的。

②老街人看到這代胡記的掌勺兼老闆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饞面嘍。”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規矩俺可不敢改了!餓餓吧,明天再來。”

③胡記面做起來可不容易!﹣年裏下麥子的時候,挑熟好的麥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細細地磨,這樣麪粉老到細膩。面是在頭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塊塊,再加鹼醒面,鹼要講純度,不能太雜。面要醒到苦裏發甜,味不對就棄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濕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時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這一步步説着簡單,做起來複雜麻煩,可胡家人從來不嫌麻煩,因為,少或改了步驟,面就不如之前鮮嫩了。

④老胡有個獨子﹣﹣胡良,娃娃腦子靈光,什麼東西都一學即會,老胡很早就讓兒子學手藝。

⑤胡良學着老爹磨面、和麪、拉麪。揪起一拳頭大的面,搓成勻粗的長條,再壓平扁,用快力劃上幾條長口,一手抓起一頭面,用大臂的勻力扯麪,雙臂翼張於胸,“啪”的一聲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統共拉八次。完後用手託着麪條,快速削去面頭,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裏的面順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裏。然後伸雙長筷,攪幾下撈到一邊盛高湯的瓷碗裏。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條條羊脂玉浸在湯裏。胡良的手藝比他爹還要強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來又費時又費力,祖上説,烹小鮮如治大國,一日賣兩頓,一頓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記不衰。胡家祖宗規定的數量不光是為了討個吉利,也是經過實踐得來的,一個人不急不忙,一天頂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來。胡記面全在磨、和、拉三字裏,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減不得啊!

⑦祖宗的規矩,老胡從沒壞過。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這天晚上,胡良正和麪,皺眉跟老胡説:“爸,咱家一天多做幾碗,用廠裏出的麪粉,僱個人和麪,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試過,那面模樣一點兒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⑨“什麼混話,那樣的面還叫胡記嗎?”老胡一聽,氣得拍了下桌子,“胡記面貴在每根都包含着廚子的心血,是花過心思的,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規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⑩“什麼年代了,有胡氏這塊招牌,老法子稍變有什麼嘛!”胡良不服氣。

⑪“這哪是變法子,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後拿什麼做生意?”

⑫胡良沒聽,在城中央偏東的地方開了家分店。

⑬往後老街人從城裏回來,看着老胡:“小胡開了家分店哩,生意紅紅火火,一天賣幾百碗,兒子趕上老子嘍。”

⑭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憤憤撫手,頻頻歎氣。

⑮有個城裏謀生計的老街人有回點了碗胡記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擱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記呦,少了點兒筋道味兒。”周圍正大快朵頤的食客皆驚奇。

⑯有好面的食客聞訊趕往老街。

⑰老街這邊,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規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極妙!”陶然於老街胡記。漸漸消息傳開,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記的,都來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卻再沒回到城中胡記。胡良開始入不敷出了。

⑱胡良回了老街。

⑲老胡看見兒子,也不説話,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麪館的面,矮了頭。

⑳胡良又開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樣。胡記名聲越傳越遠,一碗麪是別家三四倍價錢,但小麪館生意仍然紅火,有本地、外地,甚至還有別國的人。老街東頭,胡記門外經常排長龍隊。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説:“別説爸迂腐,不懂變通,爸咋不知道賺錢?爸守的不是老規矩,不是這胡記招牌,而是這面的品質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貨,待時間久了,誰買你的賬?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頭。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樣,得守好底線,腳踏實地,才能摘到星星攬到月亮。”胡良淚汪汪地聽。

(22)“再去給老子做碗麪吧!”

(23)胡良端着面回來,老胡捧在手裏,對着光瞧了瞧,麪條細若髮絲,色澤細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質輕柔,鮮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長噓口氣,“就是這個樣。”隨即倒在了一邊,手中那碗卻端端正正,滴湯不灑。

(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2)賞析第⑤段畫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3)小説主要運用了對比手法,試舉一例分析。

(4)分析下面句子的含義。

老胡眯着眼,長噓口氣,“就是這個樣。”

【考點】9E:小説閲讀綜合.

【分析】本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3),介紹胡記麪館的特色;第二部分(4~11),寫胡良央求父親每天多做些面,能掙更多的錢,遭到老胡的拒絕;第三部分(12~20),寫胡良不聽父親的勸告在外另開分店,但終究被人品出了味道的不同,生意以失敗告終,又回到老胡的身邊;第四部分(21~23),寫老胡在臨終前對胡良在生意上的滿意和囑託.

【解答】(1)本題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題一般從結構與內容兩方面入手.從內容上看,這段表現了胡記麪館的數量有限,老胡對祖宗的規矩的遵守;從結構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輩規矩的情節,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2)本題考查句子的賞析.解答此題可以從人物動作描寫來分析.句子主要描寫了胡記面製作的過程,從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面的製作複雜,也正因此才會受到人們的歡迎.

(3)本題考查寫作手法的理解與分析.對比手法:是把具有明顯差異、矛盾和對立的雙方安排在一起,進行對照比較的表現手法,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主題.文中的對比有:老胡對祖訓的遵守與胡良對祖訓的棄之不顧;食客對老胡與胡良面的誇讚;胡良在開分店前後的態度等,表現出做生意要厚道,要以真實的手藝來博得顧客的讚譽.

(4)本題考查句子含義的理解.題目所給的句子正是全文點明主旨的句子,從老胡對祖訓的堅守,胡良生意的失敗,可以知道這句話的含義是做生意就得守本分,要誠信.

答案:

(1)內容上,交代老胡遵守祖宗的規矩,每天煮麪的數量有限,與下文胡良的行為形成對比;結構上,引出下文,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2)這個句子是對人物動作的描寫,交代了胡記面製作的具體過程,表現其製作工藝複雜,側面表現老胡商業觀念的純正.

(3)示例:老胡一直遵守祖宗的規矩,生意一直很火熱,並受到食客的讚美;而胡良擅自改變祖宗的規矩,製作的原料發生變化,製作的過程發生變化,還有製作的數量增加,但最終生意卻以失敗告終.二人的行為與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

(4)表面指祖宗留下的製作方法不能改,暗指做生意的規則不能變,做生意要厚道、本份,不能在製作的原料與工藝流程上有欺詐的行為.

五、寫作

9.閲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習慣,是逐漸適應後的一種常態,是習以為常後的一種自然。習慣可以是一種行為,也可以是一種心理,甚至是一種風氣、一種傳統……你可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響巨大。關於“習慣”,你有什麼樣的經歷和體驗?又有什麼樣的認識和思考?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2)問題特徵鮮明;

(3)要有真實情感,不得抄襲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考點】L4:材料作文.

【分析】這道題目的材料圍繞“習慣”展開,從對習慣的定義、認識以及影響三方面進行了解説.其中“習慣可以是一種行為,也可以是一種心理,甚至是一種風氣、一種傳統…”是理解材料的重點,“行為”“心理”“風氣”“傳統”是從淺層次到深層次的認識,考生可從中選取角度進行寫作,也可寫對“習慣”的其他感悟與認識.“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響巨大”提示考生要在文中寫出習慣所產生的影響.

【審題立意】寫作時,既要寫“經歷與體驗”,也要寫“認識與思考”,這樣才能使文章有血有肉,立意深刻.審題時,需要注意習慣有好有壞,文章不止可寫好習慣,也可寫壞習慣,從反面立意,寫出自己的感悟與思考.

【思路點撥】“習慣成自然”、“熟能生巧”、“耳熟能祥”、“習以為常”等等都是人們的口頭禪,也是國中生不難理解的話題.但是,受自身思維囹圄的限制(責任主要在於老師),很可能會提筆瞢圈,不知所云.其實,打開思維就好寫.譬如,“優秀是一種習慣”,懶惰是中學生最大的毛病,同學們可據此闡述和旁證博引,一篇錦繡文章便如汩汩江水從指尖流出…

【文體指導】依然是給材料作文,這跟大學聯考相契合,體現了語文學習的系統性;與大學聯考相比,會考材料相對非常簡單,體現了語文學習的階段性;體裁二選一,既可以寫成自傳體散文,也可寫成議論文,但要結合自身經歷引導,體現了語文學習的引導性.

【解答】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過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惡習就是懶惰.曾幾何時,“睡覺睡到自然醒,數錢數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閒皮,打開試卷,高分拿來”是我的夢想.然而,一朝夢醒,洗盡鉛華,才發覺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亂隨流水到人家”的黃粱南柯.對,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戰去,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才是正途!

優秀是一種習慣,更是諸多品質: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是外爍教育的品質;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是砥礪學習的品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是物華天寶的品質;喜鵲連聲叫,黃狗輕聲吼,是山高水長的品質…修身、養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當代中學生必需的功課.

這門課如果做的不好,不僅遺禍自己,更會戕害他人,甚至誤國誤民.現代大學者、北京大學教授胡適筆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習慣,最終害死了自己.小時候,母親讓差不多去買紅糖,結果他買了白糖回來,母親責怪,他卻説:“白糖紅糖都是糖,差不多.”長大了,他要坐火車去外地,原本8點30的火車,可他到車站已經8點32了,火車已開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車咋就開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東村的王大夫,他讓家人請西村的獸醫汪大夫,結果庸醫誤診,生命垂危之際,他還説:“王和汪,就三點水的區別,差不多…”

差不多?簡直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莎士比亞説過:“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去”.但,如何改正?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温給出了答案:“習慣就是習慣,誰也不能將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樓”.所以,我們要堅決摒棄不良的生活和學習習慣,但絕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學會照照鏡子、整整領子,以大國工匠精神嚴於律己,修身養性,以待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