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三國演以讀後感

校園2.38W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曹操

三國演以讀後感

三國時期湧現出了大量的亂世英雄和帝王。而我認為曹操卻是最真實、最灑脱的、最豁達的一個人。當然他還有另外一面,那就是狡詐、殘忍,他的性格極為豐富。但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還是有意在誇大他的“奸”。這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曹操這個魏武帝的獲得和“篡漢”有很大的關係,是從“挾天子以令諸侯”中得來的。

可是我卻很喜歡曹操這個人,喜歡他的坦誠和膽識。而他的“奸”不過是從另一個方面寫的他的“雄”。

比如赤壁大戰時孫權、劉備用不到十萬的.兵力便打敗了他。曹操不善水師,百萬大軍瞬間只剩十萬。曹操損失之重是後來無法彌補的,這也使他在短時期內無法統一中國,此後他也再沒有揮師南下的壯舉了。但他沒有像袁紹“官渡大戰”後那樣落魄,相反卻一直鼓舞軍士,分析原因。甚至看出了“三分天下”的局勢從而確定了之後的戰略方針。應該説赤壁大戰之前,曹操是唯一的亂世英雄。他佔有的是廣大的北方地區,也就是中原。那裏物產豐富,交通也很便利,即使是“三分”天下,他的優勢也是劉備、孫權所不能比的。在這場敗仗中,我看到了一個英雄的氣魄。不得不説曹操看得開,即使是在敗仗中依然可以總結出很多經驗

後來他總結了戰略方針,堅持以往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在這一點上他是最大的贏家。他贏在對皇帝的把握上,這一點其他諸侯就比不上。最開始的董卓廢立了皇帝,使得各路諸侯找到了一個理由聯合起來“討董”;袁術立自己為皇帝,下場和董卓一樣,死得也很落魄。

雖然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更需要一位明主來統一全國,自立或廢立還不能稱作“大逆不道”。可是都還不到時候,曹操對皇帝的利用就高明得多,他自己不當皇帝卻養了一個皇帝,從此他可以詔令天下,可以以各種理由討伐其他諸侯。這也比劉備當時為攻打西蜀找不到理由而苦惱,甚至使龐統為之犧牲要幸運得多。他的深謀遠慮證明了他是一個天生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雖然諸葛亮的《隆中對》也很被看好,可是後來的事實發展卻不盡人意,劉備的雄心後來得以發展,但他摔的最慘,雖然起初在諸葛亮的幫助下,扭轉了形式,打了幾次勝仗,而且荊蜀兩地也得到了,風雲一時。但是後來荊州丟失,使劉備的本錢也沒了。最不幸的就是後主劉禪,也就是阿斗,他真正毀了劉備千辛萬苦打下的蜀郡。不僅整天玩樂,甚至相信奸臣,諸葛亮七次北伐都被他用各種理由召回。使諸葛亮眼看到手的地方也不得不放棄。等再出祁山時,兵力大損,加上蜀道難行,耗資巨大,最後留下很多遺憾。所以説,阿斗既沒膽識也不識大體,很難完成劉備的遺願。

《三國演義》中説曹操晚年的時候,殺了很多人以至於他把自己的墳設了80座,就是怕仇人報仇。所以現在人們還是在苦苦尋找到底哪個才是曹操真正的墓?再來看看曹操殺的人:荀彧、崔讓…尤其是逼死了荀彧。他可是曹操謀臣中最重要的一個,早年間,也是他為曹操出謀劃策的“官渡之戰”,為曹操出主意。可曹操為什麼要殺這樣一個深知自己心思的有功之臣呢?其實是因為荀彧主張和曹操不同。當時很多人都勸曹操自立皇帝,而且當時也用不着那個有名無實的漢朝皇帝了。曹操心裏當然也想自立,但是還是再三推脱,就是考慮朝中還有很多重臣不會同意。其他官員都是有怨不敢言,但荀彧卻貿然和曹操對着幹,公然反對他的主張。所以曹操為了清除後患,給曹丕一個穩固基礎所以殺了很多有可能對曹丕造成後患的大臣。這的確反應了他的殘忍和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