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西醫綜合考研暑期複習的建議

校園1.93W

考生們在進入暑期的時候,需要把西醫綜合的考研複習重點掌握好。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西醫綜合考研暑期複習的要點,歡迎大家前來閲讀

西醫綜合考研暑期複習的建議

  西醫綜合考研暑期複習的重點

一、首先説一下複習病理學和生物化學

病理學關於形態學方面的東西很多,對於不善於形象思維的同學來説,可能覺得學起來很困難。你可以在互聯網上找一些視覺震撼力很強的相關照片來幫助理解和記憶。這些照片在很多專業的醫學或病理學網站上都可以免費下載。然後將一些相近或相反的病理變化進行對比和記憶。

所有科目中,生物化學是屬於最難學的科目之一。對於不善於邏輯思維的同學,尤其如此。因此常聽同學們説,看了一個月的生化,還沒搞清楚那些像蜘蛛網一樣的方程式,有的甚至被迫放棄生化。值得慶幸的是,生物化學雖然很難學、也很難理解和記憶,但每年試題較簡單。如三大物質代謝中的一些關鍵酶、主要中間代謝產物、各主要物質之間的關係及其各關鍵反應的調節,是每年考試的重點;只要你的專業基礎不是生化,就沒有必要徹底弄清楚各種物質的化學結構式。

二、其次,注意根據難易程度抓分

習慣於邏輯思維的同學,可能覺得《生化》比較簡單;習慣形象思維的同學,可能覺得《病理學》比較簡單。每個人的基礎不一樣,愛好不一樣,因此也有所區別。但絕大多數同學都認為《生理》很簡單,容易得分。而《內科學》最不容易得分。但《內科學》分值又很高,佔30%。總的規律是:生理、生化每年重複的試題,或大致相似的試題很多,因此複習中應高度重視歷年習題,應爭取這兩個科目的試題拿滿分。5門科目裏,重複試題最少的是《內科學》,這反過來提醒我們,內科學對以前沒考過的東西,值得高度重視。

複習的時候注重理解中記憶,不要死記硬背,這樣只會事倍功半。認真把課本看一遍,對課本有一個整體輪廓,然後再去看參考書。這樣可以加深對參考書上總結的知識的記憶。同時做點真題,檢驗一下自己複習是否到位。

三、最後,就是要端正你的考研態度,擁有自信和毅力

無論別人怎麼評論你,無論複習環境怎麼惡劣,都不要給自己找客觀原因去放棄。或許放棄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相反,要愈挫愈勇,尤其是經歷複習時的瓶頸期,要有信心堅持,堅持到最後,才可能成功。別人的複習方法僅供參考。可以分享考研成功者的經驗,但最終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西綜考研內科學衝刺要點: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cor pulmonale)是因慢性肺疾病引起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升高而招致的以右心室肥厚、擴張為特徵的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導致肺循環阻力增加和肺動脈高壓。

2、限制性肺疾病,如胸廓病變、脊柱彎曲、胸膜纖維化及胸廓成形術後等。

3、肺血管疾病。

(二)病理變化:

1、肺部病變肌型小動脈中膜肥厚、內膜下出現縱行肌束,無肌型細動脈肌化、肺小動脈炎,肺小動脈彈力纖維和膠原纖維增生以及肺小動脈血栓形成和機化。此外,肺泡壁毛細血管數量顯著減少。

2、心臟病變右心室肥厚,心腔擴張,形成橫位心,心尖主由右心室構成。心尖鈍圓、肥厚。心臟重量增加。鏡下,心肌細胞肥大,核增大着色深。肌纖維萎縮、肌漿溶解、橫紋消失,間質水腫和膠原纖維增生。

(三)臨牀病理聯繫:

除原有肺疾病的症狀和體徵外,主要是逐漸出現的呼吸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的症狀和體徵。

  西綜考研內科學衝刺重點:肝硬變

一、概述:

1、概念:肝細胞瀰漫性變性壞死,繼而出現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這三種改變反覆交錯運行,使肝小葉結構和血液循環途徑逐漸被改建,使肝變形、變硬而形成肝硬化。

2、分類方法:

病因分類:病毒性、酒精性、膽汁性、隱源性

形態分類;小結節型、大結節型、大小結節混合型、不全分隔型

病因及病變結合分類:門脈性、壞死後性、膽汁性、淤血性、寄生蟲性、色素性

二、類型及病變:

(一)門脈性肝硬變:

1、病因和發病機制

(1)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尤以乙型慢性活動性肝炎是肝硬變的主要原因,

(2)慢性酒精中毒

(3)營養缺乏。

(4)毒物中毒

2、病變:

(1)肉眼觀:早、中期肝體積正常或略增大,質地正常或稍硬。後期肝體積縮小,重量減輕,硬度增加,表面呈顆粒狀或小結節狀,結節大小相仿,最大結節直徑不超過1.0cm。切面見小結節周圍為纖維組織條索包繞。結節呈黃褐色(脂肪變)或黃綠色(淤膽)瀰漫分佈於全肝。

(2)鏡下,正常肝小葉結構被破壞,由廣泛增生的纖維組織將肝小葉分割包繞成大小不等、圓形或橢圓形肝細胞團,即假小葉。

3、臨牀病理聯繫:

(1)門脈高壓症:

脾腫大

胃腸淤血

腹水

側支循環形成:食管下段靜脈叢曲張,如破裂可引起大嘔血;直腸靜脈叢曲張,破裂常發生便血;臍周圍靜脈網曲張,臨牀上出現“海蛇頭”現象。

(2)肝功能不全:主要表現有:睾丸萎縮,男子乳房發育症;蜘蛛狀血管痣;出血傾向;肝細胞性黃疸;肝性腦病(肝昏迷)。

(二)壞死後性肝硬變:

1、病因:

(1)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多患亞急性重型肝炎,逐漸形成壞死後性肝硬變。

(2)藥物及化學物質中毒。

2、病變:

(1)肉眼觀:肝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質地變硬。表面有較大且大小不等的結節,最大結節直徑可達6cm。

(2)鏡下:肝小葉呈灶狀、帶狀甚至整個小葉壞死,代之以纖維組織增生,形成間隔,將原來的肝小葉分割為大小不等的假小葉。假小葉內肝細胞常有不同程度的變性和膽色素沉着。假小葉間的纖維間隔較寬闊且厚薄不均。

(三)膽汁性肝硬變:

1、繼發性膽汁性肝硬變

(1)病因:常見的原因為膽管系統的阻塞,如膽石、腫瘤(胰頭癌、Vater壺腹癌)等。

(2)病變:

肉眼:肝體積常增大,表面平滑或呈細顆粒狀,硬度中等。肝外觀常被膽汁染成深綠或綠褐色。

鏡下:壞死肝細胞腫大,胞漿疏鬆呈網狀、核消失,稱為網狀或羽毛狀壞死。毛細膽管淤膽、膽栓形成。膽汁外溢充滿壞死區,形成“膽汁湖”。纖維組織增生使匯管區變寬、伸長,但在較長時期內並不侵入肝小葉內。

2、原發性膽汁性肝硬變

病變早期匯管區小葉間膽管上皮空泡變性及壞死並有淋巴細胞浸潤,其後有小膽管破壞及纖維組織增生並出現淤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