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六幺令》原文及賞析3篇

校園2.88W
《六幺令》原文及賞析1

【年代】:宋

《六幺令》原文及賞析3篇

【作者】:晏幾道——《六幺令》

【內容】:

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

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

一寸狂心未説,已向橫波覺。

畫簾遮匝,新翻曲妙,

暗許閒人帶偷掐。

前度書多隱語,意淺愁難答。

昨夜詩有回紋,韻險還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記取留時霎。

不消紅蠟,閒雲歸後,

月在庭花舊闌角。

【作者】:

晏幾道(約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詞的不少,但父子俱為大家的卻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勝乃父。他身為富貴公子,卻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為太“痴”了。馮煦曾説過:“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貧困。他的詞既繼承了花間的精雕細琢、用色濃豔的'特點,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響。多寫愛情、離別之作,帶有感傷情調。著有《小山詞》,存詞260首。

註釋】:

遠山:遠山眉,一種畫眉樣式。

橫波:眼波流動如水波之橫流。

遮匝:周圍、環繞。

偷掐:謂曲譜讓人暗中記去。

迴文:詩中字句迴環往復仍能成文。

留時霎:暫留片刻。

【賞析】:

這首詞對女主人公言語動作和內世界的描繪、刻畫,筆觸細膩,角度新穎,語言精美,富有藝術魅力。

《六幺令》原文及賞析2

六幺令·天中節原文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

感歎懷王昏聵,悲慼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翻譯

孩童臂上纏虎符,良辰佳節正端午。

艾蒲青青門前掛,天高雲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外,清樽美酒肉在俎。

龍舟競渡吶喊瘋,臨江祭悼誦君賦。

感歎懷王真糊塗,悲痛秦國吞併楚。

流亡異國淚潸潸,雙鬢白髮知幾許?

新亭對哭早晚哀,眼枯淚盡陵陽處。

汨羅江畔屈子逝,惟留萬千斷腸句。

註釋

新亭對泣:語出《世説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

陵陽: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後到了陵陽。

賞析

全詞藝術特色,至少有六點值得推介:

一是詠今歎古,在上片極力渲染當下“端午”諸種盛況,卻重在下片“感懷”,“借古”而“啟今”也。

二是動靜結合, “纏臂”、 “紙鳶舞”、“香飄”、“對酒”、“ 爭渡”、“ 吶喊”、“ 憑弔”、 “誦君賦”、“ 吞楚”、“ 垂涕”、 “對泣”等是為“動”,“ 虎符”、“粽葉”、“ 艾蒲”、“ 青翠”、“新亭”、“ 陵陽”等是為“靜”;動與靜自然轉合,在“動”與“靜”的變化之中,歷史的車輪已經走過千年。

三是明暗結合,明寫屈原,直接抨擊楚王“昏庸”,暗諷時政,鋒芒指北宋王朝,將蘇軾自己的愛恨情仇寓於其間,卻不露痕跡。

四是虛實相間,敍説眼前慶祝端午諸景,是“實”;感懷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為“虛”;“虛”寫屈原,實及自己,慨古人之憂,發今人之歎。

五是前呼後應,前有“辟邪”之“虎符纏臂”、“艾蒲青翠”,後有“懷王昏聵”、“ 新亭對泣”;似乎舊惡未去,新惡難除。前有“香飄十里”,後有“湘累已逝”;前有“誦君賦”,後應“斷腸句”。

六是詞中有景,景色如畫,畫裏“有話”。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動的民俗風景畫,撲面而來:童之臂、門之艾、菖蒲之劍、風箏漫舞、對酒當歌、龍舟競發、誦君之賦,哪個不是美輪美奐的圖畫?再看下片,懷王之昏、秦之吞楚、異客垂涕、新亭對泣、汨羅江渚,哪一個不是再現歷史的滄桑?這些詞中之境,如詩如畫,一唱三歎,色香味俱全,豈非神來之筆?

《六幺令》原文及賞析3

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

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

一寸狂心未説,已向橫波覺。

畫簾遮匝。新翻曲妙,

暗許閒人帶偷掐。

前度書多隱語,意淺愁難答。

昨夜詩有迴文,韻險還慵押。

都待笙歌散了,記取來時霎。

不消紅蠟,閒雲歸後,

月在庭花舊闌角。

賞析

此詞描述一位歌女與情人傳情密約的內心活動。“綠波”二句不僅點出季節時令,柳絮的飛舞環繞也是一層比喻,它把歌女因有約會而產生的興奮緊張的心情做了一番引人聯想的比擬。“晚來”二句推出香閣歌女,夜晚時描畫遠山翠眉,“巧學”顯出她的刻意精心。“一寸”、“畫簾”數句寫歌女在畫簾遮護的晚間宴會上“新翻曲妙”的表演。“狂心”、“橫波”寫出歌女動於心而形於目的激動情緒。“前度”二句講情人“書多隱語”,難以體會其中隱曲深意,以致犯愁難答。“昨夜”二句講情人不見回信,又寫回文詩寄情,卻不料“韻險”,使她懶得苦吟押險韻,詩未和成。“都待”、“不消”數句,便是密約他笙歌散盡,暫留片刻,悄悄到“庭花舊欄角”去等我!那“記取”、“不消”的叮囑,微妙地顯出她對愛情追求的大膽與真率,活脱脱地描繪了一幅“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愛情場景。全詞以客觀描述方式敍事抒情,整個過程有一旁觀者清的人在,那就是詞人,是詞人對歌女心理做了細膩微妙的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