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大自然的語言的測試題

校園1.36W

◎基礎訓練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大自然的語言的測試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冰雪融化(róng)孕育(yùn)翩然歸來(piān)農諺(yán)

B、簌簌落下(shù)瞭解(jiě)銷聲匿跡(nì)緯度(wěi)

C、衰草連天(shuāi)連翹(qiáo)層巒疊嶂(zhàng)弋陽(yì)

D、風雪載途(zhài)隧道(suì)頭暈目眩(xuàn)窺見(kuī)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這裏形容大地昏迷後醒過來)

B、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一個挨着一個)

C、北雁南飛,活躍在田間草際的昆蟲也都銷聲匿跡。(這裏指昆蟲都無聲無息,無影無蹤了)

D、在華南丘陵區把熱帶作物引種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腳反不適宜,就是這個道理。(合適,相宜)

3、給下列句子的空白處填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1)於是轉入炎熱的夏季,這是植物___________果實的時期。

(2)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諺就包含了__________的物候知識。

(3)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遲,選擇適宜的播種日期,這種損失就__________避免。

(4)山區的氣候、土壤對農作物的_________情況,有很多地方還有待調查。

(5)物候學__________植物的生長榮枯,動物的`養育往來。

A、養育豐盈可以要求記錄B、培育豐厚可能適宜記載

C、生長許多能夠影響記載D、孕育豐富可能適應記錄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1)冰雪融化,草木萌發,各種花次第開放。

(2)再過兩個月,燕子翩然回來。

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辭方法。

(1)立春過後,大地漸漸從沉睡中甦醒過來。()

(2)這樣看來,花香鳥語,草長鶯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

(3)布穀鳥開始唱歌,勞動人民懂得它在唱什麼:“阿公阿婆,割麥插禾。”

()

6、對《大自然的語言》一文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內陸,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這句話運用了作比較的説明方法。

B、“物候現象來臨的遲早還有古今的差異。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種喬木抽青和開花日期相比較,可以看出後者比前者早9天。”這段文字中“後者”是指:開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題目“大自然的語言”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

D、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緯度的差異、經度的差異、高下的差異、古今的差異。

◎課內欣賞

閲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後面的問題。

物候現象的來臨決定於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緯度。②越往北桃花開得越遲,候鳥也來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現象南北差異的日數因季節的差別而不同。③我國大陸性氣候顯著,冬冷夏熱。④冬季南北温度懸殊,夏季卻相差不大。⑤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開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⑥所以在華北常感覺到春季短促,冬天結束,夏天就到了。

7、第2段的中心句是第_______句。()

A、第①句B、第③句C、第⑤句D、第⑥句

8、第2段第一句話是個省略句,請把它補充完整。

9、第2段可分兩層,這兩層的關係是()

A、總分B、並列C、解説D、補敍

10、第2段未運用的説明方法是()

A、作比較B、列數字C、舉例子D、打比方

11、“氣候”是“氣”與“候”的合稱,我國有“二十四氣,七十二候”的説法,請寫出兩個節氣的名稱。

12、選文第1段中能表明不止一個因素的詞是________;選文第2段表明按主次順序説明這些因素的詞是_________。

13、選文第1段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運用這種手法有什麼好處?

14、再寫出兩個影響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