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200字

校園5.95K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讀完《窗邊的小豆豆》,我被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天真,善良,純潔,自然的行為和語言所打動,也被書中描述的那個“巴學園”裏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而傾倒。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200字

書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就是本書的作者黑柳徹子,從小就是一顆令學校老師頭疼的“怪味豆”,後來小豆豆轉到了一所新學校:巴學園。校長是一個一生致力於教育方法的研究人,他説:無論哪個孩子,在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的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他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閲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被小豆豆可愛又勇敢的冒險舉動而逗得哈哈大笑。比如:小豆豆的錢包掉到廁所裏,她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小林校長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比如小豆豆與自己的小狗洛基相互扮狼而損傷自己的耳朵;比如小豆豆有一天單臂吊在樹上,校長走過來問她在幹什麼,小豆豆説,她看見牛肉也是這樣整天被掛着,她今天想做牛肉……有趣的事情真是層出不窮,令人忍俊不禁。

巴學園是一所充滿無限快樂自由的學校,我真是羨慕不已。我羨慕調皮的小豆豆遇到了關愛學生的小林校長;羨慕她能進入這樣一所與眾不同的、令人嚮往的學校學習;羨慕她在巴學園裏能遇到這麼多可愛、有趣的事情!如果我們也能在這樣的學校裏學習那該多好啊!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窗邊的小豆豆》,它是由日本的黑柳徹子寫的。

我第一眼看《窗邊的小豆豆》,就好像被捉了進去,莫名其妙地喜歡上了。幾天下來,書中的小主人公豆豆和我已經成了好朋友。

今天,我又一次翻開它,去體味,去挖掘,去尋找它的精華。

靜靜的課堂上,孩子們都在寫作業,豆豆突然站起來,跑到窗前和燕子説話,全班鬨堂大笑。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把抽屜蓋子打開又“啪”地一聲關上,用蠟筆圖得滿桌都是畫,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使老師萬分頭疼,最後,學校決定讓她轉學。一開始,我看到這些總是“咯咯”發笑,再想想,我剛上學時,不是也和她差不多嗎?一個聰明活潑,天真無邪的女孩躍然紙上。“多麼生動的形象啊!”每次我都要發出幾聲讚歎。

豆豆來到了“巴學園”。這所特殊的學校,令人不可思議。用電車做教室,全校僅50名學生,但教學方法又別出心裁。上課,讓學生自選科目,喜歡哪科,就鑽研哪科;散步,讓學生到野外去,無形中增長了知識;比賽,鍛鍊學生膽大細心;活動,培養學生互助互愛。小豆豆在這裏成長起來,我也被吸引進去。那精彩的故事,那流暢的語言,使我如痴如醉。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巴學園”被炸燬了。我第一次那麼痛恨侵略戰爭,第一次體會到和平的寶貴,而這體會,是《窗邊的小豆豆》帶給我的……

  【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

《窗邊的小豆豆》講述了作者上國小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指導下,讓一般人眼裏“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孩子,並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這本書使我理解到小林先生的用心良苦,就拿作者來説吧,小林先生不停地對作者説:“你真是一個好孩子”。這句話一直鼓舞着作者,一直支持着作者。如果作者不進巴學園,不碰見小林校長的話,無論作者做任何事,都會被説成壞孩子,自己覺得自己是個不好的孩子,不知道怎麼辦才能讓老師説自己好。我覺得這位小林校長十分了解、明白做為一個孩子的心理、會幫助孩子去掉自卑心。例如:小林校長在開運動會時,特意設計了適合高橋君的項目,讓他可以取得好成績,為了去掉身上有障礙的孩子的自卑心理,讓大家不穿泳衣,一起到池子裏游泳

讀了這本書後我想,要是現在有像巴學園這樣的學校,那該多好啊!此時,我才真正的懂得怎樣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常常,工作的忙碌會遮住我們關愛孩子的眼神,生活中的煩惱也會麻痺我們理解孩子的能力。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愛心是如此的不堪一擊。“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並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

是啊,我們天天在用自己的言語和孩子們進行溝通,但有時我們會因為一個不經意的動作,一句隨意的話刺傷學生柔嫩的心靈。在我們班中,有的口吃的孩子,他挺喜歡發言,但每次發言,我們全班同學等他講完一句話已經過了好一會了,有時急了我也想告訴他你能不能想好了再説啊,免得浪費大家的時間,但我告訴自己做老師就是要有很大的耐心的,老師的言行還將影響着學生,於是,我總是輕輕地告訴他,不要急,慢慢講,一定能成功,等他費力的講完,不管效果如何,我來個“狠狠的表揚”。我更不許孩子們因為他口吃而作為課餘的談資,誰都沒有因此而歧視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這個孩子對文字感情的領悟力很強,朗讀很有感染力,於是我有意讓他多讀書,他也知道我經常要請他讀書,他回家認真地讀課文,實際上也很好的鍛鍊了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我甚至還讓校長來聽他背誦詩文,校長的表揚讓他自信滿滿。

做一個關注學生心靈的老師,就是要低下身去,和孩子們心連着心,情牽着情。我常在想,每節課我們都做着準備,準備教材,準備問題,準備答案,上課了孩子們跟着老師循規蹈矩,或許知識是學到了,技能是掌握了。再問問孩子,他們會説我學會了幾篇文章,我會寫了幾個生字,但要是問他們這麼多的知識你們想學的有多少,可能答案會讓我們失望。也許我們讓孩子選擇喜歡的進行學習,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找尋語文閲讀的源泉,遠比關在教室填充知識要好得多!!

  【寫作指導:如何寫好讀後感】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敍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敍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裏只能論述一箇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着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敍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裏就要敍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敍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敍”。但是它不同於記敍文中“敍”的要求。記敍文中的“敍”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敍”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敍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寫好“讀後感”要做到四點:

一、讀懂原文抓中心:我們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通過認真地“讀”,才有寫“感”的條件。

二、選擇重點作感點:一本好書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點很多,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於寫的感點,作自己讀後感的切入點。

三、讀感結合有側重:處理好寫讀後感時“讀”與“感”的關係。

四、聯繫實際談感受:聯繫自己或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寫出真情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