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

校園1.4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1

自古以來,總有那些人,看到別人有才幹比自己強,不是發奮努力趕超人家,而是懷着嫉妒心,不擇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人。

《草船借箭》講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的理由為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在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這在當時是完全不可能的。從中可以看到: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十分狡猾陰險。然而,機智過人的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答應下來,趁着漫天大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三天就順利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又一次破滅,從而進一步揭錄了周瑜忌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我真佩服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我還敬佩他,為了天下黎民,放棄了平靜的田園生活,陷入了打打殺殺的生活。我還敬佩他大公無私,為漢室江山鞠躬盡瘁的精神品質。我覺得做人就應該這樣,不能為自己的一絲利益而不顧他人,不顧大局,不能因為自己的一些瑣碎雜事而背信棄義。要做像諸葛亮那樣神機妙算、聰明過人的人,從小就應該不知疲倦,勤奮好學。

至於周瑜,我想對你説:“當別人比自己厲害的時候,並不是想方設法地,要把其置於死地。你應該把他定為自己的目標,不斷地努力,戰勝他才對。記住‘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嗎?有時自己考試成績不好,雖然也去分析原因,找錯在什麼地方,但是往往希望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在下次考試中也出個差錯,好和自己拉平。事情雖小,但也是不健康的心態,回想起來,是多麼慚愧呀!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2

話説:“家貧出孝子,亂世出英雄。”四大名着中,最為紛亂的,要數《三國演義》了。今天,我便和大家來談談《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這篇文章。

我很喜歡《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讀完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痛恨心胸狹窄的周瑜,他不顧抗曹大局,一心想着陷害諸葛亮。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10天趕造十萬支箭,還私下通知魯肅不給諸葛亮造箭用的材料。而諸葛亮一下子就識破了周瑜的陰謀,卻不與周瑜斤斤計較,憑着自己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的淵博學識,在第三天,趁着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中“借”了十萬支箭,使周瑜的陰謀破滅了。

讀了《草船借箭》,我認識到了妒忌的心理是不行的,它既害人又害己,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人是很常見的,例如,有的同學看到別人考試成績比自己好,還受到老師的表揚,於是,就從心眼兒裏盼着別人的成績一落千丈,在同學老師面前出醜,這不就是妒忌的心理在作鬼嗎?

既然,我們都認識到了妒忌的心理給我們帶來的危害,我們從小就應該做個正直向上的人。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就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聽爺爺講,他上國小時,不光數學成績不拔尖,其他科目也是平平的,但他卻沒有嫉妒其他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他想:我們都是同一個老師教的,為什麼我們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我決定,以後不再貪玩,一定好好學習。由於陳景潤能正確對待,上中學時,經過他的努力,學習成績嶄露頭角,為後來成為數學家奠定了基礎。

通過《草船借箭》,我明白了:一個人心胸開闊,才會站得高,看得遠;如果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到頭即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3

我喜歡看許多的書,可是在這些書中,讓我最喜愛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

這個故事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很有才幹,就叫他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而諸葛亮説只需三天,並立下了軍令狀。還請魯蕭幫忙。要了二十條船,三十名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四更的時候,諸葛亮和魯蕭去曹營“借”箭。“借”箭成功後周瑜自歎不如。

他的成功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羣。他是如何做到的呢?諸葛亮料事如神、寬宏大度,謙虛禮讓的大將風格。使得氣量狹窄、妒才忌能,才氣輸諸葛亮一籌的周瑜不得不歎服。

我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如一天下午第一節課是數學課,鈴聲剛響,曾老師快步走進教室,在黑板下飛快地寫起了一道思考題説:“同學們,現在拿出2號本開始做黑板上的這道思考題。”我一看題目,信心十足認為自己一定能做對,我心想:這不就是小菜一碟嘛。不過,我認真按着老師的方法去做這道題,想了好大半天,總是卡殼,一點也沒有進展,這時候,曾老師開始在黑板上講評這道題。講完後,我茅塞頓開,我剛才的方法只用換一個角度想就行了呀。

一次,我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則故事,講了一位阿姨開了一個時裝展,就在時裝展的前幾天,衣服還沒有做完,阿姨急得團團轉,突然,她想到了可以搞一個不是成衣的.時裝展,沒想到還受到人們的喜愛。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可以從多個方面去思考它。

這是我眼中的諸葛亮,這些閃光點也正是他讓我敬佩的地方,值得我學習。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4

最近,我在龍之志網上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是大作家羅貫中的著名作品。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書中“草船借箭”這一章節。文章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高出一籌,便心懷嫉妒,甚至一心想將諸葛亮置於死地而後快。他以軍中缺箭為名,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着大霧漫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草船借箭”的故事,揭露了周瑜忌妒賢能、心胸狹窄的本性。那麼在今天,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成績和進步呢?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高士其和周培源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是一對好同學,以前都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高士其學醫,周培源學物理。那時候高士其是學校的高材生,在同學中享有盛名。周培源絲毫沒有妒忌他,相反,總是給予支持和鼓勵。有一次,高士其翻了許多資料也沒有搞懂一道物理題,急得他心急如焚。於是他便拿着題目去找周培源,周培源熱情而又耐心地給他講解,把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直到他徹底弄明白為止。幾十年過去了,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高士其爺爺總是激動不已,嘖嘖稱讚周培源爺爺樂於助人,不嫉賢妒能的高尚品質。

讀了《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小肚雞腸,有時也會產生妒忌心。如果自己考試成績不好,不去分析原因,找出錯在什麼地方,相反,把考得好的同學的卷子拿來,東找西看,希望能找到一些錯誤,將分數與自己拉平。這事看起來雖小,但其實這也是藏在我心靈深處的妒忌心。作文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5

很多時候,總有一些人自己不努力,看到別人取得高分時非但自已不努力發奮超過別人,而且還懷着妒忌之心不擇手斷地陷害別人.就像三國演義的周瑜一樣.

文章《草船借箭》主要寫了: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水平高於自己,想害死諸葛亮.因而藉口以軍中缺箭為理由,迫使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三天之內籌備十萬支箭。於是,諸葛亮夜觀天象,借東風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致使周瑜詭計落空。 由此可見,有些人為什麼會有忌妒之心呢?是因為當別人取得成就時,受到別人的尊敬和敬愛時,作出了貢獻。這種人不但不改掉自己的短處,而且也不發奮努力地去學習他的長處,而是像周瑜那樣妒忌心強,千方百計地陷害他們,這是多麼無知啊! 讀了《草船借箭》,我想到了這樣一件事。我們班現在的數學課代表,她在剛升一年級的時候,她的成績非常不好,但他不氣餒,沒有妒忌別人,也沒有懷着妒忌之心不擇手段地陷害別人,而是仔細地查找自身的不足之處。上課總是聚精會神地聽講,積極思考,大膽舉手回答問題,課後遇到難的題目會和同學一起討論,甚至會打破砂鍋問到底去請教老師,直到自己完全弄明白為止。

正是她那種孜孜不倦地學習精神,所以每次數學考試都名列前茅。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轉眼間,她通過自己三年的努力被老師評為數學課代表,而且班上的同學們都很佩服的五體投地。 想到這裏,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周瑜因為妒忌心強,不通過自己的努力,總是想着陷害別人,所以會失敗,而我們班的“數學小能人”沒有妒忌心,虛心學習,埋頭苦幹,終於獲得了成功。 我們從小就要遠離生活和學習中的妒忌,要做一個發奮努力學習的人。

《草船借箭》優秀讀後感6

讀了《草船借箭》這騙課文後,我的久久不能平靜。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看到諸葛亮的但是超過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藉口,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應了。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務,再一次挫敗了周瑜的詭計。

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我發現諸葛亮是一個多謀善斷、長於巧思的人。在這篇文章中,他順利地完成了周瑜交給他的任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推測第三天有大霧,實操君不知虛實,還不停地把船頭、船尾來回地調換,使兩邊的草人都插滿箭,他還知道第三天刮的是什麼風,使船順風順水,像飛一樣地行駛20多裏,讓曹軍追也來不及了……更重要的是他了解了魯肅和曹操的性格。他了解曹操做事有分寸,看不清虛實,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弩手射些箭;他也瞭解魯肅是個老實、厚道的人,所以只把妙計跟魯肅説,不讓他告訴周瑜,要不然就借不到箭了……後來我才知道諸葛亮讀書與大多數人不一樣,他不是拘泥於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通過專心鑽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

我們要向諸葛亮那樣專心鑽研,仔細思考,刻苦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向他那樣虛心,寬宏大量,心胸寬闊,用自己的智慧證實自己的成績,而不要像周瑜那樣心胸狹窄,高傲自大,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早日成材,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