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生物複習要點

校園1.35W
生物複習要點1

一、鳥類

生物複習要點

1.體形:流線型。

2.飛行器官:前肢特化為翼。

3.肌肉:胸肌發達。

4.骨骼:具有龍骨突,有的骨中空,有的骨癒合。

5.消化:消化系統發達,直腸極短。

6.呼吸方式:雙重呼吸,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

7.體温:恆定。

二、哺乳動物

1.體表:被毛,保温有作用。

2.體腔:有膈,將體腔分為胸腔和腹腔。

3.牙齒:分為門齒和臼齒,適於切斷、磨碎食物。

4.呼吸:用肺呼吸。

5.體温:恆定。

6.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神經組成,大腦發達。

生物複習要點2

  第一節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由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於 有性生殖 。(種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2、有性生殖的生物,個體發育的起點是受精卵,它們的後代,具有 雙親 的遺傳特性。

3、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 母體 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稱為 無性生殖。

4、無性生殖產生的後代,只具有 母體 的遺傳特性。

實例:椒草的葉能發出芽和根,長成新植株;富貴竹的枝條插在水裏就能形成新的根系;馬鈴薯的塊莖會發出芽來,種植下去就可以長成馬鈴薯的植株。

5、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的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常見的方式有 扦插 和 嫁接 、植物的的 組織培養。

6、嫁接 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帶有芽的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它們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 接穗 ,被接的植物體叫 砧木 。

7、嫁接時,確保接穗成活的關鍵因素是使 接穗與砧木的形成層 緊密結合。

8、扦插時,將植株的莖剪成15~20 釐米的莖段;一般每段保留兩個節。莖段上方的切口是 水平 的,莖段下方的切口是 斜向 的。上一個節要去掉部分 葉片,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全部去掉。扦插時需將下面一個節埋入土中。

9、無性生殖的意義:a、迅速擴大優良植物新品種的繁殖量 b、保持遺傳特性的一致性 c、既保持植株的優良特性,又能加快開花結實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家蠶通過 有性生殖 的方式產生後代。家蠶吐絲最多的時期是 幼蟲期 。

2、在由 受精卵 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 變態發育 。

3、家蠶的一生經過四個時期,分別是 卵、幼蟲、蛹、成蟲,着樣的變態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蛾、蝶、蚊、蠅、蜜蜂]

4、蝗蟲的發育過程要經 過卵、若蟲、成蟲 三個時期,像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例如:蟋蟀、螻蛄、螳螂、蟬]

5、由蝗蟲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 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 跳蝻 ,這樣的幼蟲叫做 若蟲 。若蟲經過 5 次蜕皮(蜕掉的是外骨骼),不經歷 蛹期 ,就發育成有翅能飛的成蟲。

6、消滅蝗蟲的最佳時期是__ 若蟲期___。

7、蒼蠅的幼蟲是 蛆 ;蝴蝶的幼蟲是 毛毛蟲 ;蚊子的幼蟲是 孑孓 。

  第三節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1、常見的兩棲動物除青蛙外,還有蟾蜍、大鯢、蠑螈等。

2、兩棲動物的幼體生活在水中,靠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中或陸地,靠肺呼吸,依靠裸露的皮膚輔助呼吸。

3、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離不開水環境。幼體要經過_變態發育_才能在陸地上生活。

4、青蛙中能夠鳴叫的是雄蛙,目的是求偶(以吸引雌蛙)能產卵的則是雌蛙。

5、兩棲類的生殖特點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卵生。

6、青蛙的發育過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屬於變態發育。

  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

1、鳥卵:卵黃是主要營養成分,卵細胞包括:卵黃、卵黃膜、胚盤三部分。

2、卵黃表面中央有一盤狀的小白點,稱為胚盤,裏面含有細胞核。胚盤將來可以發育成雛鳥

3、未受精的卵,胚盤色淺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深而略大,這是因為胚盤發育已經開始。

4、卵黃外面的卵白,也含有營養物質和水分,供胚胎髮育的需要。卵殼和殼膜 起保護作用。卵殼上還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氣孔。

5、鳥卵的鈍端有氣室。{ *P18 雞卵的結構圖 }

6、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築巢、產卵、孵化、育雛幾個階段,每個階段伴隨着複雜的繁殖行為。

  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實現的。

2、生物的性狀有許多,有的是形態結構,有的是生理特徵,有的是行為方式。

3、相對性狀 是指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

4、性狀的遺傳實質:親代通過生殖過程把基因傳給子代。

5、轉基因生物即利用生物技術的方法,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的生物。轉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現出轉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狀。

6、轉基因生物的獲得,説明控制生物性狀的是基因,遺傳的不是性狀本身,而是控制性狀的基因。

7、轉基因超級鼠表現的性狀是由大鼠生長激素基因控制的。

  2.2 基因在親子間的傳遞

1、在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樑”是精子和卵細胞。

2、基因大多有規律的集中在細胞核內的染色體上,每一種生物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3、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

4、通過對多種生物的觀察研究,證實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5、人的體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46個DNA分子,數萬對基因;精子中含有23條染色體,卵細胞中含有23條染色體,受精卵中的染色體數目為23對。

  2.3 基因的顯性和隱形

1、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試驗認為

(1) 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

(2) 在相對性狀的遺傳中,表現為隱性性狀的,其中基因組成只有dd一種;表現為顯性基因的,其基因組成有 DD和Dd兩種。

(3) 控制性狀的基因一般是 成對存在的,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 顯性基因,而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做 隱性基因

2、羊的毛色白色是顯性(用B表示),黑色是隱性(用b表示)。一隻白色公羊與一隻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是白羊。請問公羊的基因組成是 BB ,母羊的基因組成是bb ,小羊的基因組成是 Bb

3、我國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之間禁止結婚。

4、禁止近親結婚,是減少隱性致病基因的結合,降低隱性遺傳病的發病機會,有利於家庭幸福、民族興旺。

5、男性體細胞內的一對性染色體分別為X染色體和染色體,這兩條染色體的區別是X染色體較大。每個正常人的體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為常染色體,1對為性染色體。

  2.4 人的性別遺傳

1、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

2、從含有的性染色體來説,女性只產生含有X染色體的一種卵細胞;男性能產生含有X染色體和含有染色體的兩種精子,這兩種精子的數目相等,而且它們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

3、如果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XX,那麼。她生下的就是女孩;如果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含有染色體的精子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X,那麼她生下的就是男孩。可見生男生女的機會是均等的。

  2.5 生物的變異

1、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發生變化引起(如太空椒);

2、不可遺傳變異:遺傳物質不改變,僅由外界環境直接作用引起的變異(如光照的差異引起同種作物葉片顏色差異)

  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地球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的,生命的出現距今36億年。原始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2、生物的 遺傳和 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進化過程是通過自然選擇實現的。

3、原始大氣在高温、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

  3.2 生物進化的歷程

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鬥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這就是自然選擇。

2、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3、脊椎動物進化的歷程: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4、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形成的。

  8.1.1 傳染病及其預防

1、引起傳染病的 細菌 、 病毒和 寄生蟲 等生物,稱為病原體,例如:引起肺結核的 結核桿菌,引起艾滋病的 艾滋病病毒,引起蛔蟲病的蛔蟲。

2、傳染病和非傳染病不同,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特點。

3、傳染病能夠在人羣中流行,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 和易感人羣這三個基本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流行不起來。

4、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

5、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傳播等。

6、易感人羣是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該病的人羣[老人、小孩]

7、針對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的三個環節,控制的措施要從三個方面做起,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羣。

8、學生打掃衞生和醫務人員噴灑消毒液都屬於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切斷傳播途徑,接種疫苗是屬於預防傳染病措施中的保護易感人羣。

  8.1.2 免疫與計劃免疫

1、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功能:

第一道防線 皮膚、粘膜; 作用:阻擋或殺死病原體,清掃異物

第二道防線 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 作用:溶解、吞噬病菌

第三道防線 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作用:產生抗體、清除病原體

2、非特異性免疫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天然防禦功能,其特點是人生來就有,不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禦功能。

3、特異性免疫是人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起來的後天防禦功能,其特點是出生以後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

4、天花病毒侵入人體並突破前兩道防線後,就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一種抵抗天花病毒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叫做抗體,天花病毒叫做抗原。

5、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體內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

6、免疫有三個方面的功能:(1)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產生(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

7、當免疫功能過強時,進入體內的某些食物和藥物會引發過敏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在醫學上稱為過敏原。

8、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有計劃的給兒童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這種有計劃的進行預防接種簡稱為計劃免疫。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

9、接種卡介苗可以預防結核病,接種白百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和破傷風三種疾病。

10、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和不安全的性行為。

生物複習要點3

1、生物知識點動物在水中的運動方式:水中生活的動物種類多、數量大,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如水母的漂浮運動和倒退運動;草履蟲、海龜的划水運動;蛙的游泳等。

2、動物在陸地的運動方式:主要依靠附肢的活動,使身體在地面上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躍等。

爬行:這種運動方式是依靠肌肉的收縮或者附肢的運動把貼近地面的身體推向前進。

行走: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四肢比較發達,可以將身體支撐起來,並通過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後蹬使整個身體向前運動。如貓、狗、大象、馬。

奔跑:是指當行走速度加快時,在某一瞬間四肢都會離開地面,身體騰空。如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斑馬等大多數哺乳動物,還有一些鳥類如駝鳥。(區分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在於四肢是否同時離開地面,身體騰空。)

跳躍:這種運動方式的動物具有發達的後肢或後足,依靠彈跳使身體騰空運動。如蝗蟲、青蛙、袋鼠、山雀等。袋鼠前肢短小,後肢特別發達,常常以前肢舉起,後肢着地,以跳代跑。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保持平衡,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

生物複習要點4

1、目前已知的動物約150萬種,按有無脊柱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按生活環境分為陸地生活動物、水中生活動物和空中生活動物。

2、水生動物最常見的是魚,此外,還有①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②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③甲殼動物,如蝦、蟹;④海豚(哺乳動物)、龜(爬行動物)等其他水生動物。

3、魚適應水中生活最重要的兩個特點:①能靠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魚是: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5、魚是較低等的脊椎動物。

6、魚的外形呈梭形,可減少游泳阻力,適於游泳。魚體分三大部分:頭部、軀幹部和尾部。

7、魚在游泳時主要靠身體軀幹部和尾鰭的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前進的動力,其它魚鰭起輔助作用。魚在運動時,胸鰭、和腹鰭都有維持平衡的作用,尾鰭有決定魚運動方向的作用。

8、魚的呼吸器官是鰓,而鰓中有許多的鰓絲,鰓絲在水中時能展開來,離開了水就不能展開,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氣而死亡。這是與離不開水的主要原因。

9、魚鰓為鮮紅色,因為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鰓絲既多又細,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觸面積,促進血液和外界進行氣體交換。

生物複習要點5

1.定義:水分以氣體形式從體內散發到體外的過程.這過程叫蒸騰作用.

2、場所:主要在葉片下表皮進行,少量在葉柄及幼嫩的莖進行.

3、蒸騰作用可由氣孔的開合調節:

氣孔是由兩個半月形保衞細胞(內含葉綠體)組成的,保衞細胞的內外細胞壁厚度不同,靠近氣孔一側的壁較厚,靠近表皮細胞一側的壁較薄。

當葉內水分多時,保衞細胞吸水膨脹,較薄的.外壁比內壁擴張的多,氣孔便張開,葉內的水分便散發出來。

當保衞細胞失水縮小時,細胞壁恢復原狀,氣孔關閉。

4、剛移栽的植物為什麼會出現萎蔫現象?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於根吸收來的水分,造成體內處於失水狀態.

如何防止?1.剪去多餘的枝葉.2.在陰天,傍晚時移栽.3.注意遮陽.4.移栽時,保護根部結構.

5、蒸騰作用的意義

1.可以降低植物體的表面温度.

2.促進植物體對水分的吸收和運輸.

3.促進植物體對無機鹽的運輸

4.可以調節氣候,增加降雨量.

生物複習要點6

1、鳥的種類很多,是脊椎動物中數量僅次於魚的一個類羣。

2、除了鴕鳥、企鵝等少數鳥不能飛以外,絕大多數鳥都是善於飛行的。

3、鳥適於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有哪些呢?P33圖

(1)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

(2)體表覆蓋羽毛,前肢變成翼,翼上生有幾排大型羽毛

(3)骨骼輕、薄、堅固,減少體重;胸骨上有龍骨突;胸肌發達。

(4)視覺發達,有的能在飛行中捕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殘渣很快隨糞便排出體外,減輕重量。

(5)呼吸作用旺盛,具有與肺相通的氣囊,可輔助呼吸。心跳頻率快,體温高而恆定。

4、鳥的體温不會隨着環境温度的變化而改變,是恆温動物。

魚、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體温隨環境温度的變化而改變,是變温動物。恆定的體温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佈範圍。

5、鳥產卵繁殖後代,卵表面有堅硬的卵殼,起保護作用。

6、鳥的主要特徵: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生物複習要點7

1、生物分類主要是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劃分為界、門、綱、目、科、屬、種從大到小的七個等級,並對每一類羣地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羣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

2、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3、植物的主要類羣: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類依據是:花、果實、種子

5、動物的主要類羣: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陸生)

6、我國特有的珍稀動物有:金絲猴、白鰭豚、朱䴉、揚子鱷.我國植物界的“活化石”:銀杉、珙桐(鴿子樹)

生物複習要點8

代表動物:鯨(不是魚)、猴、蝙蝠、馬、象、兔、狼等

1、主要特徵:

(1)體表被毛:除了鯨等少數水生種類的體毛退化以外,哺乳動物的體表都被毛。體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可以維持恆定的體温,是恆温動物。

(2)生殖方式:胎生和哺乳,提高了後代的成活率。

(3)牙齒撕咬、切斷和咀嚼食物。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的攝取食物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P38圖

(4)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

2、哺乳動物與人類的關係:

(1)家畜是由野生動物馴養而來的,是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

(2)野生動物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3)導盲犬、警犬、軍馬等是人類得力的助手。

(4)哺乳動物對人類的困擾:鼠類對農、林、牧業造成危害,還會傳播疾病。

生物複習要點9

1、動物行為的多種多樣:取食行為、防禦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領域行為、社會行為等。

2、從行為獲得的途徑看,動物的行為分成:

(1)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

(2)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行為,稱為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

先天性行為能使動物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後代。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複雜環境的變化。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

3、探究: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方法:觀察法和實驗法,以及兩種方法的結合。

生物複習要點10

(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即把動植物遺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製造有機物。故對於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質的循環起重要作用

(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這類微生物多營寄生生活,從活的動植物體上吸收營養物質。如鏈球菌引起扁桃體炎,真菌引起癬、小麥葉鏽病(注意:腳氣和細、真菌沒關係(是缺維生素B導致的)

(3)與動植物共生。共生指一種生物與另一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的現象,簡言之,互利共生。(1)如真菌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2)根瘤菌與豆科植物,(3)與動物:兔、牛、羊內有些細菌幫助分解纖維素

(4)與人:人的腸道中有一些細菌能製造維生素B12和維生素K對身體有益

標籤:複習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