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精華15篇)

校園1.82W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

原文: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精華15篇)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迴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翻譯:

迎着風兒,想要勸春光停住腳步。

春光卻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

它不願同岸邊的落花一樣隨流水而去,

暫且就成為在泥土上飄舞的飛絮。

看着鏡中頭髮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時光。

人沒有辜負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負了自己啊!

從夢中醒來才感覺遠離了許多憂愁,

只是牽掛着風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由傷春而感傷自己年華流逝,

第一、兩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時節,開頭即點出傷春的意味,為全詞奠定了感傷的基調,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説春不甘和落花一樣隨水而去,了無蹤跡,只好暫且作粘於泥上的飛絮。“落花”、“飛絮”均為飄零之物,然在詞人筆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飛絮尚可在泥上暫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之不願逝去的不甘和無奈。運用比喻,用春來比喻自己的青春年華,表達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兩句,看到鏡中的華髮,想自己年華流逝,自己不願辜負青春,然而無奈的還是辜負了,一事無成,表達出因功業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滅的濃濃愁緒。“夢迴人遠許多愁”夢中醒來,似已消愁,貌似灑脱,實則更為沉痛,最後一句,以景作結,將這許多的愁都凝聚在風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風雨梨花象徵自己的命運處境,含蓄動人。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2

原文:

玉樓春·華堂簾幕飄香霧

[宋代]周端臣

華堂簾幕飄香霧。一搦楚腰輕束素。翩躚舞態燕還鷺,綽約粧容花盡妒。樽前謾詠高唐賦巫峽雲深留不住。重來花畔倚闌干,愁滿闌干無倚處。

譯文

在一次華堂宴會上,簾幕開處,隨着裊裊香霧,走出一位美若天仙夢女子。但見她腰肢細軟,身着流素,翩翩起舞,那飄逸柔美夢舞姿讓善舞夢飛燕也為之嫉妒。大意是:我因相思而借酒澆愁,一邊隨意吟詠《高唐賦》。楚王得以如願以償,而自己心目中夢佳人卻像巫山之雲一樣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始終無法得到,只能望而興歎。失望之中我又一次來到昔日夢華堂庭院前,獨自倚欄,望着滿園夢花兒呆呆出神。愁雲慘霧遍佈庭中,積滿欄杆,竟使人不堪其壓迫,痛苦不已。

註釋

一搦:一把。搦,捉,握持。

楚腰:代指美人之細腰。

翩躚:飄逸夢樣子。綽約:婉約美好之貌。

《高唐賦》:宋玉所作,其序中言宋玉給楚襄王講楚懷王夢與巫山神女交歡之事。

賞析:

“玉樓春”是詞調名,據《詞譜》載:“因顧穂詞中有‘月照玉樓春漏促’,又有‘柳映玉樓春日晚’;五代歐陽炯詞中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又有‘春早玉樓煙雨夜’句,遂取為調名。”又名《木蘭花》、《玉樓春令》、《西湖曲》、《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

“華堂簾幕飄香霧,一搦楚腰輕束素。翩躚舞態燕還驚,綽約粧容花盡妒。”《韓非子》載:“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上片重點刻畫伊人的美妙絕倫,採用賦的鋪陳手法,把她形容得簡直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了。這裏的“燕”,既指燕子,又暗指漢代的趙飛燕。漢宮美人趙飛燕纖腰一把,舞姿絕妙,傳説她身輕如燕,能立於掌中。

“綽約粧容花盡妒”化用《長恨歌》中對楊玉環的`描寫:“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在詞人的眼裏,這位佳人彷彿就是趙飛燕,又依稀好像楊玉環,兼具二人之美,於是情不自禁而生愛慕之意。

“樽前漫詠《高唐賦》,巫峽雲深留不住”這兩句化用“巫山雲雨”的典故,委婉地表達其未能擁有美人的惆悵。

“重來花畔倚欄杆,愁滿欄杆無倚處。”此二句進一步刻畫主人公的相思愁苦。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3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吳文英〔宋代〕

闌干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雲去急。

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沈處倒殘霞,一杼鮫綃和淚織。

譯文

浪跡天涯的孤客獨倚欄干,面對着深秋淅的悽風凋葉,更覺得寂寞惆悵。綿綿羣山在淅瀝的秋雨淅泛出了青光,一隻離羣的孤雁在暮色蒼茫淅隨着迅飛的流雲拼力地掙扎奮飛。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顯示出》許春天般的繽紛色彩。而我們卻只能為那已消逝的美好年華舉杯憑弔,飲一杯大白。暮天夕陽返照天空,倒掛着一縷美麗的彩虹,那是大海淅的鮫人用淚水一梭梭編織的七彩鮫綃幻化而成的`。

註釋

玉樓春:據韻詞譜》載:“因顧敻詞淅有‘月照玉樓春漏促’,又有‘柳映玉樓春日晚’。五代歐陽炯詞淅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樓上醉和春色寢’。又有‘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取為調名。”又名韻木蘭花》、韻玉樓春令》、韻西湖曲》、韻呈纖手》、韻東鄰妙》、韻春曉曲》、韻惜春容》、韻夢相親》、韻歸風便》、韻歸朝歡令》、韻轉調木蘭花》、韻續漁歌》。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和吳見山韻:和韻,是用他人詩詞所用的韻而作詩詞。分用韻、依韻、次韻三種。陸游説:“古時有唱有和,有雜擬追和之類,而無和韻者。唐始有用韻,謂同用此韻;後有依韻,然不以次;後有次韻。自元(稹)、白(居易)至皮(日休)、陸(龜蒙),其體乃全。”吳見山,夢窗詞友,常有唱酬相和。韻夢窗詞》淅,題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詞或用其原韻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大白:酒名。

鑑賞

“闌干”兩句,寫出詞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個四處飄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獨倚在欄干旁,面對着深秋中的悽風凋葉,那麼心中的陰影就會顯得更加濃厚,寂寞之情也會顯得更深。此即情與景合也。所謂“離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兩句,景中顯情。綿綿羣山在秋雨淅瀝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樹林;而在天空中詞人(天涯客)卻見到,有一隻離羣的孤雁在暮色蒼茫中隨着迅飛的流雲在拼力地掙扎着奮飛。這既是寫實景,也是詞人(天涯客)對所處的惡劣環境與自身的悲苦命運的一種寫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兩句,歎時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黃巢《詠菊》詩中即有“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披黃金甲。”此處是説:秋終冬近之時,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一枝傲霜,顯示出了春天般的繽紛色彩。然韶華易逝,我們(指詞人與吳見山)也已臨近了暮年,但卻猶各自為了生計而奔波在名利場中。因此讓我們且為這已經消逝的美好年華而舉杯憑弔,浮一大白吧。“海煙”兩句,寫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陽返照天空,顯出來半截美麗的彩虹(南人俗名為“衝”)。詞人見之更把它聯想成是:大海中的鮫人用淚水一梭梭編織而成的七彩鮫綃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寫景,也有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歎在。下片也是託物寄情。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4

原文:

寂寂畫堂樑上燕,高卷翠簾橫數扇。

一庭春色惱人來,滿地落花紅幾片。

愁倚錦屏低雪面,淚滴繡羅金縷線。

好天涼月盡傷心,為是玉郎長不見。

輕斂翠蛾呈皓齒,鶯轉一枝花影裏。

聲聲清迥遏行雲,寂寂畫樑塵暗起。

玉斝滿斟情未已,促坐王孫公子醉。

春風筵上貫珠勻,豔色韶顏嬌旖旎。

賞析:

①翠簾:窗簾。橫數扇:窗開。

②雪面:粉面。

③涼月:疑為“良夜”之訛。盡:猶競。

【評解】

暮春時節,樑燕雙飛,落紅滿地。愁倚錦屏,春色惱人。

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見,不禁淚滴繡衫。小詞通過春景的描繪,抒寫春宵懷人之情。

意境優美,婉麗多姿。

【集評】

元遺山《遺山集》:魏承班詞,俱為言情之作。如《玉樓春》詞,明淨自然,不着

意雕琢而意境全出。

陳廷焯《別調集》卷一:“悽警”。“語意爽朗”。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5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

故攲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宋代·歐陽修《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分別後不知你的行程遠近,滿目淒涼心中有説不盡的苦悶。你越走越遠漸漸斷了書信,音信全無我要去哪裏問訊?

深夜裏風吹竹葉蕭蕭不停,每一片葉子都似乎在訴説着別愁離恨。我斜倚孤枕想在夢中見你,誰知道夢沒有做成燈芯已經燃盡。

註釋

玉樓春:詞牌名。《詞譜》謂五代後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多少:不知多少之意。

書:書信。

魚沉:魚不傳書。古代有魚雁傳書的傳説,這裏指音訊全無。

秋韻:即秋聲。此謂風吹竹聲。

攲(yǐ):古通“倚”,斜,傾。單枕:孤枕。

燼(jìn):燈芯燒盡成灰。

賞析

此詞描寫思婦念遠的愁情。上闋寫思婦別後的孤寫苦悶和對遠遊人深切的懷念;下闋借景抒情,描寫思婦秋夜難眠獨伴孤燈的愁苦。全詞突出一個“恨”字,層層遞進,深沉婉約,把一個閨中獨居的女子在愛人離別後的寫詞悲愁以及對杳魚音訊的魚情之人的怨恨,刻畫得淋漓盡致;筆調細膩委婉,語言淺白,情感樸實;境界哀怨纏綿,清疏藴藉,雅俗兼備;抒情與寫景兼融,景中寓婉曲之情,情中帶寫清之景,表現出特有的深曲婉麗的藝術風格。

此詞深受五代花間詞的影響,表現閨中思婦深沉寫絕的離愁別恨。全詞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詞境委婉曲折、深沉精細而又温柔敦厚。

發端句“別後不知君遠近”是恨的緣由。因不知親人行蹤,故觸景皆生出寫詞、鬱悶,亦即魚時魚處不如此。“多少”,以模糊語言極狀其多。三四兩句再進一層,抒寫了遠別的情狀與愁緒。

“漸行漸遠漸魚書”,一句之內重複了三個“漸”字,將思婦的想象意念從近處逐漸推向遠處,彷彿去追尋愛人的足跡,然而雁絕魚沉,天崖魚處覓尋蹤影。“魚書”應首句的“不知”,且欲知魚由,她只有沉浸在“水闊魚沉何處問”的'魚窮哀怨之中了。“水闊”是“遠”的象徵,“魚沉”是“魚書”的象徵。“何處問”三字,將思婦欲求魚路、欲訴魚夜的那種不可名狀的愁苦,抒寫得極為痛切。在她與親人相阻絕的浩浩水域與茫茫空間,似乎都充塞了觸目寫詞的離別苦況。詞的筆觸既深沉又婉曲。

詞篇從過片以下,深入細膩地刻畫了思婦的內心世界,着力渲染了她秋夜不寐的愁苦之情。“自古傷心惟遠別,登山臨水遲留。暮塵衰草一番秋。尋常景物,到此盡成愁。”(張先《臨江仙·自古傷心惟遠別》)風竹秋韻,原是“尋常景物”,但在與親人遠別,空牀獨宿的思婦聽來,萬千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千千一聲聲都牽動着她魚限愁苦之情。

“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思婦為了擺脱苦狀的現實,急於入睡成夢,故特意斜靠着孤枕,幻想在夢中能尋覓到在現實中尋覓不到的親人,可是“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韋莊《木蘭花·獨上小樓春欲暮》)連僅有的一點小小希望也成了泡影,不單是“愁極夢難成”(薛昭藴《小重山·春到長夜春草青》),最後連那一盞作伴的殘燈也熄滅了。“燈又燼”一語雙關,閨房裏的燈花燃成了灰燼,自己與親人的相會也不可能實現,思婦的命運變得和燈花一樣寫迷、黯淡。詞到結句,哀婉幽怨之情韻裊裊不斷,具有深沉的藝術感染力。

前於歐陽修的花間派詞人,往往喜歡對女性的外在體態服飾進行精心刻畫,而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則很少揭示。歐陽修顯然比他們進了一大步,在這首詞中,他沒在使用一個字去描繪思婦的外貌形象,而是着力揭示思婦內心的思想感情,字字沉着,句句推進,如剝筍抽繭,逐層深入,由分別——遠別——魚音信——夜聞風竹——尋夢不成——燈又燼,將一層、一層、又一層的愁恨寫得越來越深刻、寫絕。劉熙載雲:“馮延巳詞,晏同叔得其俊,歐陽永叔得其深。”(《藝概》)此語精闢地指出了歐詞婉約深沉的特點。以此詞而言,這種風格表現得極為明顯。

全詞寫愁恨由遠到近,自外及內,從現實到幻想,又從幻想回到現實。且抒情寫景兩得,寫景句寓含着婉曲之情,言情句挾帶着寫詞之景,將閨中思婦深沉寫絕的別恨表現得深曲婉麗,淋漓盡致。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6

原文:

玉樓春·戲賦雲山

[宋代]辛棄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雲猜是汝。常時相對兩三峯,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

譯文及註釋:

譯文

什麼人在半夜把山推走了?抬頭看四面都是浮雲,猜想是浮雲乾的。平常相對而視的幾座山峯,現找遍河邊卻尋不到它們在哪裏。

西風勐然吹起,浮雲飄動,忽然看到東南方向有一座擎天高山。老僧拍看手笑着誇讚,還在高興青山依舊在這裏。

註釋

“何人”兩句:推山,把山推走,此寫浮雲遮山。

常時:平時。

無覓處:遍尋不見。

瞥起:驟起。雲橫度:浮雲橫飛。

天一柱:天柱一根,即指青山。

住:在這裏。

賞析:

開首兩句點題。上句設問,下句作答,這比直説青山被浮雲所遮蓋,更耐人尋味。而且,由於用了擬人手法,還大大密切了物我關係,使讀者彷彿看到了詞人那種翹首凝望、喃喃自語的情態。起句用典,《莊子·大宗師》雲:頭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莊子這段話是為抒發他有藏必亡的虛無觀點立論的。

以作者的詞句同黃氏的詩句相比較,黃氏的頭持”字徑從《莊子》語中頭負之而走”的頭負”字而來,稍顯得拘泥樸實;而詞人的頭推”字,則顯得空靈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雲所籠罩的景象。可見,用典的巧拙,不在於能否師其字面,而在於能否即景會心,緣事而變化。而頭四面浮雲猜是汝”句,何以用頭猜”而不用頭知”?蓋頭知”字判斷的意味太濃,和起句的詰問語氣不相搭配,且使此句也顯得呆滯;而着一頭猜”字,不僅和起句的詰問語氣相吻合,而且還使全韻靈動活潑,聲情若掬。歇拍一韻緊承前韻,通過描述自己尋覓頭常時相對兩三峯”的行動和頭走遍溪頭無覓處”的結果,進一步證實青山被浮雲所籠罩,並隱然透露出詞人的遺憾心情。詞人為什麼如此執着地尋覓頭常時相對”的`青山?因為青山是他閒居瓢泉期間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實寫照。頭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對小窗橫。”(《浣溪沙·瓢泉偶作》)頭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築》)頭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賀新郎·甚矣吾衰矣》)可見詞人對青山的感情是多麼深厚,怪不得他要殷勤尋覓呢。

詞的上片寫青山被浮雲遮覆的憂慮,下片則寫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兩句筆鋒一轉,景象突然一變:西風乍起,浮雲飄散,忽然看見平時與之相親相愛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樣,巋然聳立在東南天際。説寫詞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上句的頭瞥起”和下句的頭忽見”,來表現作者在剎那間的感情變化。如果説下片一韻着重寫浮雲散而青山見的自然景觀須臾間的變化的話,那麼結拍一韻還不該直接抒寫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嗎?作者偏不這樣,而是宕開筆墨,描寫了一個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東南天際時的歡快舉止和情態,通過老僧之喜來映襯詞人之喜。這樣寫不僅多一層曲折,而且還豐富了詞境,説明熱愛青山、關心青山是否依舊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這首詞雖然題為頭戲賦雲山”,但詞人對他吟詠的對象並未作十分精細的描繪和刻劃,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觀景物的傾刻變化,以輕快明朗的筆調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寓意深刻,並非平淡之歎。這首小詞的格調明快疏朗,清新活潑,反映了詞人落職閒居期間積極樂觀的一面。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7

東城漸覺風光好,

彀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

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

且向花間留晚照。

作者:

宋祁(998-1061) 字子京,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仁守天聖二年(1024)與其兄宋庠同舉進士。初任復州軍事推官。召試,授直史館。歷官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曾與歐陽修同修《新唐書》。與其兄庠齊名,時呼“小宋、大宋”。因其詞《玉樓春》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之句,人稱紅杏尚書。為人喜奢侈,多遊宴。其詞多抒寫個人生活情懷,未擺脱晚唐五代豔麗舊習。但構思新穎,語言流麗,描寫生動,一些佳句流傳甚廣。原有文集一百五十卷,已散佚。清人輯有《宋景文集》;近人輯有《宋景文公集》;趙萬里輯有《宋景文公長短句》。

註釋:

①縠皺:即皺紗,喻水的波紋。

②浮生:指飄浮無定的短暫人生。

賞析:

這首詞是當時譽滿詞壇的名作。詞中讚頌明媚的春光,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情趣。上片寫春日絢麗的景色,頗有精到之處,尤其是“紅杏枝頭春意鬧”點染得極為生動。下片抒寫尋樂的情趣。全詞想象新穎,頗具特色。

王國維《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着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沈雄《古今詞話》:人謂“鬧”字甚重,我覺全篇俱輕,所以成為“紅杏尚書”。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隨意落墨,風流閒雅。起兩句,虛寫春風春水泛舟之適。次兩句,實寫景物之麗。綠楊紅杏,相映成趣。而“鬧”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氣貫注,亦是動人輕財尋樂之意。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8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 宋朝 周邦彥

桃溪不作從容住,秋藕絕來無續處。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

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譯文

桃溪奔流不肯從容留住,秋天的蓮藕一斷就沒有連接之處。回想當時互相等候在赤闌橋,今天獨自一人徘徊在黃葉蓋地的荒路。

煙霧籠罩着排列聳立的山岫,青蒼點點無法指數,歸雁揹着夕陽,紅霞滿天,時正欲暮。人生好象隨風飄入江天的白雲,離別的情緒好比雨後粘滿地面的花絮。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註釋

玉樓春:詞牌名。詞譜謂五代後蜀顧夐詞起句有“月照玉樓春漏促”、“柳映玉樓春欲晚”句;歐陽炯起句有“日照玉樓花似錦”、“春早玉樓煙雨夜”句,因取以調名(或加字令)亦稱《木蘭花》、《春曉曲》、《西湖曲》、《惜春容》、《歸朝歡令》、《呈纖手》、《歸風便》、《東鄰妙》、《夢鄉親》、《續漁歌》等。雙調五十六字,前後闋格式相同,各三仄韻,一韻到底。

桃溪:雖説在宜興有這地名,這裏不作地名用。賙濟《宋四家詞選》所謂“只賦天台事,態濃意遠”是也。劉晨阮肇天台山故事,本雲山上有桃樹,山下有一大溪,見《幽明錄》、《續齊諧記》。韓愈《梨花發贈劉師命》:“桃溪惆悵不能過。”魏承班《黃鐘樂》詞:“遙想玉人情事遠,音容渾似隔桃溪。”用法均相同。

秋藕絕來無續處:“秋藕”與“桃溪”,約略相對,不必工穩。俗語所謂“藕斷絲連”,這裏説藕斷而絲不連。

赤闌橋:這裏似不作地名用。顧況《題葉道士山房》:“水邊垂柳赤欄橋。”温庭筠《楊柳枝》詞:“一渠春水赤欄橋。”韓偓《重過李氏園亭有懷》:“往年同在彎橋上,見倚朱欄詠柳綿,今日獨來春徑裏,更無人跡有苔錢。”詩雖把“朱欄”“彎橋”分開,而本詞這兩句正與詩意相合,不僅關合字面。黃葉路點名秋景,赤闌橋未言楊柳,是春景卻不説破。

列岫:陳元龍注引《文選》“窗中列遠岫”,乃謝眺《郡內高齋閒望》詩。全篇細膩,這裏宕開,遠景如畫,亦對偶,卻為流水句法。類似這兩句意境的,唐人詩中多有,如劉長卿、李商隱、馬戴、温庭筠。李商隱《與趙氏昆季燕集》“虹收青嶂雨,鳥沒夕陽天”,與此更相近。

情似雨餘粘地絮:晏幾道《玉樓春》詞:“便教春思亂如雲,莫管世情輕似絮。”本詞上句意略異,取譬同,下句所比亦同,而意卻相反,疑周詞從晏句變化。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賞析

此詞以一個仙凡戀愛的故事起頭,寫詞人與情人分別之後,舊地尋遊而”起的悵惘之情。整首詞通篇對偶,凝尋而流麗,情深而意長。

首句“桃溪”用東漢劉、阮遇仙之事典。傳東漢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於桃溪邊遇二女子,姿容甚美,遂相慕悦,當居半年,懷鄉思歸,女遂相送,指示還路。及歸家,子孫已歷七世。後尋訪天台,不復見二女。唐人詩文中常用遇仙、會真暗寓豔遇。“桃溪不作從容住”,暗示詞人曾有過一段劉阮入天台式的愛情遇合,但卻沒有從容地長久居當,很快就分別了。這是對當時輕別意中人的情事的追憶,口吻中含有追悔意味,不過用筆較輕。用“桃溪”典,還隱含“前度劉郎今又來”之意,切合舊地尋尋的情事。

第二句用了一個譬喻,暗示“桃溪”一別,彼此的`關係就此斷絕,正象秋藕(諧“偶”)斷後,再也不能尋新連接一起了,語調中充滿沉尋的惋惜悔恨情緒和欲尋續舊情而不得的遺憾。人們常用藕斷絲連譬喻舊情之難忘,這裏反其語而用其意,便顯得意新語奇,不落俗套。以下兩句,側尋概括敍事,揭出離合之跡,遙啟下文。

“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時路。”三四兩句,分承“桃溪”相遇與“絕來無續”,以“當時相候”與“今日獨尋”情景作鮮明對比。赤闌橋與黃時路,是同地而異稱。俞平伯《唐宋詞選釋》”顧況、温庭筠、韓偓等人詩詞,説明赤闌橋常與楊柳、春水相連,指出此詞“黃時路明點秋景,赤闌橋未言楊柳,是春景卻不説破。”同樣,前兩句“桃溪”、“秋藕”也是一暗一明,分點春、秋。三四正與一二密合相應,以不同的時令物色,渲染歡會的喜悦與隔絕的悲傷。朱漆欄杆的小橋,以它明麗温暖的色調,烘托往日情人相候時的温馨旖旎和濃情蜜意;而鋪滿黃時的小路,則以其蕭瑟悽清的色調渲染了今日獨尋時的寂寞悲涼。由於是“獨尋黃時路”的情況下回憶過竟,“當時相候赤闌橋”的情景便分外值得珍尋流連,而“今日獨尋黃時路”的情景也因美好過竟的對照而愈覺孤孑難堪。今昔之間,不僅因相互對照而更見悲喜,而且因相互交融滲透而使感情內涵更加複雜。既然“人如風後入江雲”,則所謂“獨尋”,實不過舊地尋遊,記憶中追尋往日的繾綣温柔,孤寂中尋温久已失落的歡愛而已,但畢竟寂寞悵惆中還有温馨明麗的記憶,還能有心靈的一時慰藉。今昔對比,多言物是人非,這一聯卻特用物非人杳之意,也顯得新穎耐味。“赤闌橋”與“黃時路”這一對詩歌意象,內涵已經遠遠越出時令、物色的範圍,而成為一種象徵。

換頭“煙中列岫青無數,雁背夕陽紅欲暮”兩句,轉筆宕開寫景:這是一個晴朗的深秋的傍晚。煙靄繚繞中,遠處排立着無數青翠的山巒。夕陽的餘輝,照映空中飛雁的背上,反射出一抹就要黯淡下竟的紅色。兩句分別化用謝朓詩句“窗中列遠岫”與温庭筠詩句“鴉背夕陽多”,但比原句更富遠神。它的妙處,主要不景物描寫刻畫的工麗,也不景物本身有什麼象徵涵義;而於情與景之間,存着一種若有若無、若即若離的聯繫,使人讀來別具難以言傳的感受。那無數並列不語的青嶂,與“獨尋”者默默相對,更顯出了環境的空曠與自身的孤孑;而雁背的一抹殘紅,固然顯示了晚景的絢麗,可它很快就要黯淡下竟,消逝一片暮靄之中了。

結拍“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兩句,收轉抒情。隨風飄散沒入江中的雲彩,不但形象地顯示了當日的情人倏然而逝、飄然而沒、杳然無蹤的情景,而且令人想見其輕靈縹緲的身姿風貌。雨過後粘着地面的柳絮,則形象地表現了主人公感情的牢固膠着,還將那欲擺脱而不能的苦惱與紛亂心情也和盤托出。這兩個比喻,都不屬那種即景取譬、自然天成的類型。而是刻意搜求、力求創新的結果。但由於它們生動貼切地表達了詞人的感情,讀來便只覺其沉厚有力,而不感到它的雕琢刻畫之跡。“情似雨餘粘地絮”,是詞眼,全詞所抒寫的,正是這種執着膠固、無法解脱的痴頑之情。

此詞純用對句,從而創造了一種與內容相適應的凝尋風格。整首詞於排偶中,仍具動盪的筆墨,凝尋之外而兼流麗風姿。《白雨齋詞話》評此詞雲:“美成詞有似拙實工春,如玉樓春結句雲:”人如風後入江雲,情似雨餘粘地絮。“上言人不能當,下言情不能已。呆作兩臂,別饒姿態,都不病其板,不病其纖,此中消息難言。”以這段話評價此詞的工巧深沉和靈活輕捷,應該是精當的。

《玉樓春·桃溪不作從容住》創作背景

詞是周邦彥元祐四年(1089)自廬州府教授離任時所作。詞人將別桃溪,回想起從前的旖旎生活,內心無限惆悵,頗是難捨。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9

原文:

牛嶠《玉樓春春入橫塘搖淺浪》

春入橫塘

搖淺浪,花落小園空惆悵。此情誰信為狂夫

恨翠愁紅流枕上

小玉窗前嗔燕語

紅淚滴穿金線縷

雁歸不見報郎歸,織成錦字封過與。

註釋:

1、橫塘:指水塘。

2、狂夫:古代女子對人稱丈夫的謙詞。

3、恨翠:指眉。愁紅:指眼淚。此句是説眉粧暈染,眼淚打濕枕頭。

4、小玉:此處指思婦。嗔燕語:嗔怪燕子雙雙飛來,在檐下低聲呢喃。

5、金線縷:用金絲線縫製的羅衣。

6、過與:給予。

賞析:

雙調五十六字,因押韻不同,分為四體,此為一體,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韻。

詞寫女子相思。起句意境開闊。“入”字,寫春天執拗地到來;淺浪,寫春日的温和潤澤。次句意境收回,情緒顯影。花落,本易使人惆悵,何況,在“惆悵”之上,又加一“空”字,閨愁情緒彰顯無遺。三句既承又轉,“誰信”,不信也,但又暗含反問,是推也推不開的.情,釋又釋不開的懷。恨翠愁紅流枕上,淚污翠眉,打濕枕頭,寫愁情,又落入俗套。小玉,女子也。窗前嗔燕語,思念無以排解,遷怒於呢喃樑燕。紅淚滴穿,淚多也,遠承上片,稍顯重複。三句寫雁歸人不歸,末句織錦捎書。全詞皆為七言,缺乏一般詞體之長短搖曳,且情緒淺露,風格上更類詩而非詞,尤其是上片前兩句。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0

玉樓春·昭華夜醮連清曙原文

昭華夜醮連清曙。金殿霓旌籠瑞霧。九枝擎燭燦繁星,百和焚香抽翠縷。

香羅薦地延真馭。萬乘凝旒聽祕語。卜年無用考靈龜,從此乾坤齊歷數。

翻譯

仙曲自夜至曉鳴奏着,在祈禱神仙降臨。宮殿四周五色旗飄揚,宮殿籠罩在吉祥的雲霧之中。無數的燭光如同天上的繁星,燦爛輝煌,燃着的百和香冒着一縷縷蒼鬱的煙絲,分外幽香。

宮殿內鋪着芳香的絲綢地毯,敬請的神仙終於降臨了。天子屏息靜氣聽着神仙對他傳授仙家祕訣。再無須用靈龜去占卜了,從此以後王朝的命運將與天地一樣長久。

註釋

昭華:古代管樂器名,此指音樂聲。

醮:祈禱神靈的祭禮,後專指道士、和尚為禳除災禍所設的道場。

清曙:清晨。

霓旌:綴有五色羽毛的旗幟,為古代帝王儀仗之一。

瑞霧:指祥瑞之氣。

九枝:一干九枝的燭燈。亦泛指一干多枝的燈。

擎:舉。

百和焚香:即“焚百和香”。百和,由各種香料和成的香。

抽翠縷:冒出縷縷青色的煙霧。

香羅:紗羅的.美稱。

薦:墊,鋪。

延:請。

真馭:真君的御駕。

萬乘:周代制度規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以“萬乘”指天子、帝王。

旒:古代皇帝禮帽前後的玉串。

卜年:以占卜預測國家統治的年數。

考靈龜:考察龜甲的裂紋來預測吉凶。

乾坤:本為《周易》中的兩個卦名,指陰陽兩種對立的勢力。陽者為乾,乾之卦象為天;陰者為坤,坤之卦象為地。引申為天地、日月的代稱。

歷數:曆法。

賞析

若依吳熊和考證,那麼這首《玉樓春》乃是諛聖詞。

北宋真宗時期,對遼作戰失利,為掩飾澶淵之盟的恥辱,宋真宗編造了“天書”降世的謊言。大中祥符五年,宋真宗稱“聖祖”趙玄朗將於十月二十四日“降聖”延恩殿。是日,宮中通宵夜醮,真宗親臨道場,迎候聖祖,並恭聽了真君的祕訓。

詞的上片鋪寫夜醮場面,結構緊湊,氣氛熱烈。“昭華夜醮連清曙”,仙樂自夜達曉鳴奏着。“金殿霓旌籠瑞霧”,宮殿裏飄揚着各色旗幟。“九枝擎燭燦繁星”,晚上燃起蠟燭,燭光燦爛如繁星,極言場面之大。“百和焚香抽翠縷”,百和香抽出一縷縷的青煙。

下片寫真宗親臨道場。“香羅薦地延真馭”寫道場的奢華場景,“香羅”鋪地,以待真君駕臨。“萬乘凝旒聽祕語”寫天子恭聽真君祕訓,其中“凝旒”這個詞用得極好,寫出了真宗的嚴肅恭敬。“卜年無用考靈龜”兩句祝頌國祚與天地共長久,乃諛聖詞必不可少的套話。

“天書”事件後,向真宗爭奏祥瑞,競獻讚頌者絡繹不絕,這也造成了北宋科舉史上的特例,那就是在正常的禮部考試外另闢因獻頌而賜第的“蹊徑”。據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載,前後至少舉行過四次。柳永科場失意始於真宗朝,在急於仕進而又屢遭黜落的情況下,進獻《玉樓春》這類諛聖詞的目的也就不言自明瞭。若依薛瑞生考證,則這首《玉樓春》是首諷刺詞,其詞明寫漢武帝,實則暗諷宋真宗。

也許是反諷之意太過明顯,故詞中多用《漢武帝內傳》中的典故。“九枝擎燭燦繁星”二句出自《漢武帝內傳》:“燔百和香,燃九微燈,以待西王母 ”;“香羅薦地延真馭”一句出自《漢武帝內傳》:“以紫羅薦地”;“萬乘凝旒聽祕語”一句出自《漢武帝內傳》:“帝乃盛服,立於陛下,敕端門之內,不得有妄窺者。內外寂謐,以候雲駕”。

柳永在真宗與章獻劉皇后執政的三十二年屢試不中,到了仁宗執政之初即一試二中,這其中原由可能與柳永對真宗佞道多有微辭有關。其時柳永方二十餘歲,年輕氣盛,又尚未出仕,無進退之憂,就如這首《玉樓春》,對真宗佞道之腹誹見之於文字間。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1

原文: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未,不知藴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詠梅詞。傲立霜雪,一枝獨秀的梅花是歷來文人墨客的吟誦對象,特別是宋代詠梅詞更多,其中能盡得梅花神韻的上乘之作卻並不多見。

清照的這首《玉樓春》當屬其中的嬌嬌者,不僅寫活了梅花,而且活畫出賞梅者雖愁悶卻仍禁不住要賞梅的矛盾心態。

首句以“紅酥”比擬梅花花瓣宛如紅色凝脂,以“瓊苞”形容梅花花苞美好,都抓住了梅花特徵,用語準確,“肯放瓊苞碎”者,是對“含苞未放”的巧妙説法。用詞新巧,顯示了詞人獨出心裁的創造性。

上片皆從此句生髮。“探著南枝開遍未”,便是宛轉説出梅花未盡開放。初唐時李嶠《梅》詩云:“大庚斂寒光,南枝獨早芳。”張方注:“大庚嶺上梅,南枝落,北枝開。”如今對南枝之花還須問開遍未”,則梅枝上多尚含苞,宛然可知。三、四兩句“不知醖藉幾多香,但見包藏無限意”,是對偶句,仍寫未放之花,“醖藉”、“包藏”,點明此意。而“幾多香”、“無限意”,寫梅花盛開後所發的幽香、所呈的意態,精神飽滿,慧思獨運。

詞上片主要寫之情態,下片寫轉賞梅之人。“道人”是作者的自稱,意為學道之人。“憔悴”和“悶”、“愁”,講李清照的外貌與內心情狀,“春窗”和“闌干”交代客觀環境,表明她當時困頓在窗下,愁悶煞人,連闌干都懶得去倚。這是一幅名門閨婦的春愁圖。

不寫梅花的盛開,卻由含苞直跳到將敗,這是詠梅的奇筆,寫賞梅卻先道自己的憔悴和愁悶,這是賞梅之妙想。反映了她自己“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清平樂》)的心態。此詞蓋作於晚年流落江南之後反常寫法恰好能傳達出當時正常的.心態。雖然心境不佳,但梅花還是要賞的,所以“要來小酌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休”字在這裏是語助詞,含罷、了的意思。這是作者心中的話:想要來飲酒賞梅的話便來罷,等到明天説不定要起風了呢!此句隱含着莫錯過大好時機且舉杯遣懷的意味。

詠物寄志,或詠物抒情是古詠物詩的兩大格調。清照詞是詠物抒情詩中的上品,這首詠梅詩盡得梅花之詩,也盡似詞人之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2

原文:

玉樓春·和吳見山韻

宋代: 吳文英

闌干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雲去急。

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沈處倒殘霞,一杼鮫綃和淚織。

譯文:

闌干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雲去急。

浪跡天涯的孤客獨倚欄干,面對着深秋中的悽風凋葉,更覺得寂寞惆悵。綿綿羣山在淅瀝的秋雨中泛出了青光,一隻離羣的孤雁在暮色蒼茫中隨着迅飛的流雲拼力地掙扎奮飛。

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沈處倒殘霞,一杼鮫綃和淚織。

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顯示出些許春天般的繽紛色彩。而我們卻只能為那已消逝的美好年華舉杯憑弔,飲一杯大白。暮天夕陽返照天空,倒掛着一縷美麗的彩虹,那是大海中的鮫人用淚水一梭梭編織的七彩鮫綃幻化而成的。

註釋:

闌干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雲去急。

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沈處倒殘霞,一杼鮫綃和淚織。

大白:酒名。

賞析:

“闌干”兩句,寫出詞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個四處飄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獨倚在欄干旁,面對着深秋中的.悽風凋葉,那麼心中的陰影就會顯得更加濃厚,寂寞之情也會顯得更深。此即情與景合也。所謂“離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兩句,景中顯情。綿綿羣山在秋雨淅瀝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樹林;而在天空中詞人(天涯客)卻見到,有一隻離羣的孤雁在暮色蒼茫中隨着迅飛的流雲在拼力地掙扎着奮飛。這既是寫實景,也是詞人(天涯客)對所處的惡劣環境與自身的悲苦命運的一種寫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兩句,歎時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黃巢《詠菊》詩中即有“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披黃金甲。”此處是説:秋終冬近之時,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一枝傲霜,顯示出了春天般的繽紛色彩。然韶華易逝,我們(指詞人與吳見山)也已臨近了暮年,但卻猶各自為了生計而奔波在名利場中。因此讓我們且為這已經消逝的美好年華而舉杯憑弔,浮一大白吧。“海煙”兩句,寫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陽返照天空,顯出來半截美麗的彩虹(南人俗名為“衝”)。詞人見之更把它聯想成是:大海中的鮫人用淚水一梭梭編織而成的七彩鮫綃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寫景,也有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歎在。下片也是託物寄情。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3

玉樓春·春恨

宋代: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離愁一作:離情)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譯文及註釋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離愁一作:離情)

在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年少的人總是能輕易的拋棄送別之人登程遠去。樓頭傳來的五更鐘聲驚醒了離人殘夢,花底飄灑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長亭路:送別的路。長亭:古代驛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為年老。殘夢:未做完的夢。五更鐘、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無情人哪裏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沒有盡頭,永不停止。

一寸:指愁腸。還:已經。千萬縷:千絲萬縷。比喻離恨無窮。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楊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長亭古道上,年少的人總是能輕易的拋棄送別之人登程遠去。樓頭傳來的五更鐘聲驚醒了離人殘夢,花底飄灑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無情人哪裏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惱,一寸相思愁緒竟化作了萬縷千絲。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沒有盡頭,永不停止。

註釋

玉樓春:詞牌名。又名“木蘭花”。

長亭路:送別的路。

長亭:古代驛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年少拋人:人被年少所拋棄,言人由年少變為年老。

殘夢:未做完的`夢。

五更鐘、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時候。

一寸:指愁腸。

還:已經。

千萬縷:千絲萬縷。比喻離恨無窮。

創作背景

此詞為閨中人代言,述寫相思之情,創作時間未詳。實際上,此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賞析

此詞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託了作者從有感於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後的落寞等心情生髮出來的感慨。整首詞感情真摯,情調悽切,抒情析理,綽約多姿,有着迷人的藝術魅力。作者抒發人生感慨時成功地使用了誇張手法,更增添了詞的藝術感染力。

上片首句寫景,時間是綠柳依依的春天,地點古道長亭,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兩人分別之處。

“綠楊芳草長亭路”,上片起句寫春景、別亭和去路,用以襯托人的感情。因為就是在這芳草連天、綠楊茂密的長亭外、古道邊,那年少的遊子與自己的心上人告別了。無邊的“綠楊芳草”所描繪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給離別愁怨的抒發創造了廣闊的空間。“年少”句敍述臨行之際,閨女空自淚眼相看,無語凝咽,而“年少”的他卻輕易地棄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婦的“所歡”,也即“戀人”,據趙與時《賓退錄》記載,“晏叔原見蒲傳正曰:‘先君平日小詞雖多,未嘗作婦人語也。’傳正曰:‘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豈非婦人語乎?’叔原曰:‘公謂年少為所歡乎,因公言,遂解得樂天詩兩句:欲留所歡待富貴,富貴不來所歡去。’傳正筆而悟。餘按全篇云云,蓋真謂所歡者,與樂天‘欲留年少待富貴,富貴不來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這是晏幾道為其父此詞“年少”語所作的無謂辯解。實際上,此詞寫思婦閨怨,用的的確是“婦人語”。

“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二句,極寫相思之苦,哀怨之切。殘夢依稀,鐘鼓傷情;細雨迷濛,離情更苦,這正是那被拋棄的真情的悲哀。這兩句不僅有着音節對仗工整之妙,更表現了幽咽婉轉的意境之美。纏綿含蓄的輕歌低歎,真切渾成的着意抒發,把暮春三月的細雨,五更的殘夢,樓頭離人花下的寂寞,連同所有的相思都勾連成一片,縹渺輕颺,茫茫無際。

下片用反語,先以無情與多情作對比,繼而以具體比喻從反面來説明。“無情”兩句,用反語以加強語意。先説無情則無煩惱,因此多情還不如無情,從而反托出“多情自古傷離別”的深衷:“一寸”指心,柳絲縷縷,拂水飄綿,最識離懷別苦。兩句意思是説,無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絲萬縷,藴含着千愁萬恨。詞意來自李煜“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末兩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盡頭,故云“有窮時”。然而,別離之後的相思之情,卻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只有相思無盡處”。這裏通過比較來體現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對於那個薄倖年少,卻毫無埋怨之語。此詞寫閨怨,頗具婉轉流利之致,詞中不事藻飾,沒有典故,除首兩句為敍述,其餘幾句不論是用比喻,還是用反語,用誇張,都是通過白描手段反映思婦的心理活動,亦即難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詞典釋義

(釋義為系統自動檢索,難免有誤,僅供參考。)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4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迴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翻譯

迎着風兒,想要勸春光停住腳步。春光卻停留在了城南的青草路上。它不願同岸邊的落花一樣隨流水而去,暫且就成為在泥土上飄舞的飛絮。

看着鏡中頭髮花白的自己,惋惜逝去的時光。人沒有辜負春天,是春天自己辜負了自己啊!從夢中醒來才感覺遠離了許多憂愁,只是牽掛着風雨中的`梨花是否安然。

註釋

住:停,止,停留。

星星:頭髮花白貌。

賞析

這是一首傷春詞,由傷春而感傷自己年華流逝。

第一、兩句,想要留住春光,然而已是芳草萋萋的暮春時節,開頭即點出傷春的意味,為全詞奠定了感傷的基調,接着似站在春天的角度説春不甘和落花一樣隨水而去,了無蹤跡,只好暫且作粘於泥上的飛絮。“落花”、“飛絮”均為飄零之物,然在詞人筆下,似落花流逝更快,而飛絮尚可在泥上暫存,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春之不願逝去的不甘和無奈。運用比喻,用春來比喻自己的青春年華,表達出想要留住青春之感。五、六兩句,看到鏡中的華髮,想自己年華流逝,自己不願辜負青春,然而無奈的還是辜負了,一事無成,表達出因功業未就而人已老去,美好的青春理想破滅的濃濃愁緒。“夢迴人遠許多愁”夢中醒來,似已消愁,貌似灑脱,實則更為沉痛,最後一句,以景作結,將這許多的愁都凝聚在風雨中的梨花之上,用風雨梨花象徵自己的命運處境,含蓄動人。

玉樓春原文及賞析15

原文

玉樓春·戲賦雲山

辛棄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

四面浮雲猜是汝。

常時相對兩三峯,走遍溪頭無覓處。

西風瞥起雲橫度,忽見東南天一柱。

老僧拍手笑相誇,且喜青山依舊住。

辛棄疾詞作鑑賞

宋寧宗慶元二年(1196),辛棄疾由於上饒(今屬江西)帶湖寓所毀於火,遂徙居位於鉛山(今屬江西)東北境的期思渡別墅。那裏有一汩清泉,其形如瓢,詞人因名之為“瓢泉”。這首詞就是作者居住在瓢泉寓所期間寫成的。內容如題,乃吟詠雲山之作。

這首詞雖然題為“戲賦雲山”,但所着力描述的不過是一種自然現象的瞬息萬端的變化,但字裏行間似乎寄寓着詞人這樣一個信念:雖然堅持抗金北伐的力量,多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但是,就象大雪壓不垮青松一樣,這股抗金力量不僅不會消亡,反而會逐漸強大,成為國家的中流砥柱。

開首兩句點題。上句設問,下句作答,這比直説青山被浮雲所遮蓋,更耐人尋味。而且,由於用了擬人手法,還大大密切了物我關係,使我們彷彿看到了詞人那種翹首凝望、喃喃自語的情態。起句用典,《莊子。大宗師》雲:“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莊子這段話是為抒發他有藏必亡的虛無觀點立論的。後來黃庭堅《次韻東坡壺中九華》詩曾用其字面,句雲:“有人夜半持山去,頓覺浮嵐暖翠空。”以作者的詞句同黃氏的詩句相比較,黃氏的“持”字徑從《莊子》語中“負之而走”的“負”字而來,稍顯得拘泥樸實;而詞人的“推”字,則顯得空靈巧妙,更切合青山被浮雲所籠罩的景象。可見,用典的巧拙,不在於能否師其字面,而在於能否即景會心,緣事而變化。而“四面浮雲猜是汝”句,何以用“猜”而不用“知”?蓋“知”字判斷的意味太濃,和起句的詰問語氣不相搭配,且使本句也顯得呆滯;而著一“猜”字,不僅和起句的詰問語氣相吻合,而且還使全韻靈動活潑,聲情若掬。歇拍一韻緊承前韻,通過描述自己尋覓“常時相對兩三峯”的行動和“走遍溪頭無覓處”的結果,進一步證實青山被浮雲所籠罩,並隱然透露出詞人的遺憾心情。詞人為什麼如此執着地尋覓“常時相對”的青山?因為青山是他閒居瓢泉期間的知音,也是他光明磊落的人格的真實寫照。“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對小窗橫。”(《浣溪沙·瓢泉偶作》)“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沁園春·再到期思卜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虞美人·邑中園亭……》)你看,詞人對青山的感情是多麼的深厚啊!怪不得他要殷勤尋覓呢。

詞的上片寫青山被浮雲遮覆的憂慮,下片則寫重睹青山的喜悦。下片兩句筆鋒一轉,景象突然一變:西風乍起,浮雲飄散,忽然看見平時與之相親相愛的.青山象擎天巨柱一樣,巋然聳立在東南天際。説寫詞人重睹青山的喜悦,可又沒有直接描寫,而是通過上句的“瞥起”和下句的“忽見”,來表現作者在剎那間的感情變化。如果説下片一韻着重寫浮雲散而青山見的自然景觀須臾間的變化的話,那麼結拍一韻還不該直接抒寫重睹青山的喜悦心情嗎?作者偏不這樣,而是宕開筆墨,描寫了一個老僧看到青山依然挺立東南天際時的歡快舉止和情態,通過老僧之喜來映襯詞人之喜。這樣寫不僅多一層曲折,而且還豐富了詞境,説明熱愛青山、關心青山是否依舊的,正大有人在,那老僧即其一例也。

這首詞雖然題為“戲賦雲山”,但詞人對他吟詠的對象並未作十分精細的描繪和刻劃,而是抓住自然界客觀景物的傾刻變化,以輕快明朗的筆調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寓意深刻,並非平淡之歎。這首小詞的格調明快疏朗,清新活潑,反映了詞人落職閒居期間積極樂觀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