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經典文學讀物國中生讀後感作文

校園1.55W

國中生對有些斷章取義偷樑換柱的文章讀書心得,分明是對經典文學的褻讀。國中生的你對讀書有哪些愛好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國中生文學讀物讀後感。

經典文學讀物國中生讀後感作文
  國中生文學讀物讀後感篇一

契訶夫小説《小職員之死》寫於1883年,小説情節簡練,只寫了小職員打噴嚏之後引起的精神苦惱,最後在憂鬱和恐懼中死去。作者短短几筆便對這個被黑暗社會吞噬了的小人物表達了深厚的同情,同時也激起人們對等級深嚴的俄國社會的憎恨。 契訶夫的小説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小職員之死》塑造了膽小怕事,生活沒有安全感的小人物形象和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軟弱的保守分子形象,揭露當時人民的悲慘生活。

文中的小公務員懾於權威,委曲求全,在長官面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最終失去了自我,自己被自己嚇死。實際上他是被等級森嚴的官僚體制嚇死了。 這篇小説批判了官本位意識,也批判了等級制度對人的異化。對於一個人來講,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獨立自由的人格,喪失了人格就等於喪失了生命的尊嚴,也喪失了生存的價值。可是人是體制化的,是不斷被異化的,作者通過小公務員的死表達了他對人的生存狀態的擔憂。 小説中藝術上的誇張正反映了現實真相,這就是藝術的真實。

  國中生文學讀物讀後感篇二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裏,耳畔就彷彿響起古典劇《三國演義》中楊洪基那深沉而雄渾的音調,令人神往,令人神思。心底平靜的湖面也泛起美妙的漣漪,思想也像插上了翅膀一樣隨着歌聲穿越千年時光,去追溯令人嚮往的歷史……而這,都緣自《三國演義》——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一部詳盡而宏大的歷史。它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到公元280年約110多年的歷史。它以陳壽着《三國志》為模板,經過作者羅貫中大膽的藝術創作而完成的,使高深難懂的正史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在廣大羣眾面前,併為人民所喜愛、傳頌。《三國演義》又是一部小説,一部內容豐富藴涵深刻的小説,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借東風,長板橋等一系列生動的故事,為婦孺皆知。它妙趣橫生的文字,以及馳騁於神出鬼沒境界的暢快深深地打動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

《三國演義》被學者們列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它也確實無愧於這一美譽。翻開它,就猶如展開了一幅巨大的歷史畫卷。作者並不華麗卻十分準確的文字就像點點筆墨給這幅畫卷描繪出朵朵奇葩,使每一位讀者都深深陶醉於其中。這裏既有鼓角錚鳴,硝煙瀰漫的戰場,也有文臣武將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紛爭,也不乏風花雪月、情意深長的愛情。引人入勝的情節讓人忘卻了這是在述説歷史,而分明是在娓娓地講述一個個美麗而動聽的故事,我想這大概就是經典之作與眾不同之處吧。

然而使《三國演義》更讓人覺經典絕妙是在於它的戰爭前後經過的細緻描寫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獨樹一幟,這恐怕是包括《史記》在內的其它史書望塵莫及的,譬如赤壁之戰,戰爭的起因是劉備兵敗,曹操妄圖吞併吳,諸葛孔明舌戰羣儒,智激周瑜抗曹是事情的經過,而後孫曹對峙,巧施連環計,火燒戰船這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情書掀起了故事的高潮,最後又以曹操兵敗,關雲長義釋華容道這原本出乎人意料卻又讓人欣然接受的結果圓滿地敍述完了這宏大的戰爭。而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可以看出《三國演義的獨到之處,劉備的仁德,張飛、趙雲、許諸、典韋的勇猛,魯肅的憨傻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而“寧可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的阻險毒辣,“安居平五路”運籌帷幄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還有“降漢不降曹”“義拔雲天”關公的忠義凜然更是被刻畫地入木三分,讀完《三國演義》,掩卷沉思,滿腦是那殺聲陣陣的戰場,個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不禁佩服作者自然流暢的文筆和巧妙的構思。那種宏大而一氣呵成的氣勢,使人讀完有種無可名狀的快感,深深地感受到經典之作無法抗拒的魅力。

寇第斯曾説:“書籍乃世人累積智慧之不滅明燈,”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帶來的温暖,它字裏行間藴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匡扶社稷,兼濟天下”的思想。這種思想與我內心深埋的理想交織、碰撞,產生共鳴,激盪出串串亮麗的火花,鼓勵我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

  國中生文學讀物讀後感篇三

最近讀了樑衡先生的《數理化通俗演義》,對這種以章回小説形式講述科學史的方式感到很新奇,如果中學生能讀一讀這本書相信對數理化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本書沿三條線展開,一是講故事,用形象思維還原科學史上的人和事,以提高其閲讀興趣;二是講解知識;三是講解科學家在發現、發明過程中用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孩子在閲讀過程中既能提高興趣,也能學到知識,更有世界觀、方法論的引導。可以説是一舉多得。

引起我更深思索的是書後《附錄——科學發現簡表》中列舉從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1953年的科學發現,共74件歷史事件,只有區區2名有關中國人的,一件是張衡發明地動儀,一件是祖沖之算出圓周率到七位小數。同樣這74件歷史事件中幾乎沒有亞洲人的身影,真是很奇怪。一部科學史幾乎是由歐美人寫成的,這又是為什麼?

最後,我想用書中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作結,不知是不是答案,“只要我還能選擇,我就將只生活在這樣的國家——在那裏普遍遵循的準則是公民自由,寬容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自由就是人們有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個人政治信念的自由;寬容就是尊重他的任何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