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破碎的四月作品集讀後感想心得

校園1.82W

破碎的四月這本書講的是古老的又新奇的血族復仇故事。讀了破碎的四月後,你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破碎的四月讀後感,歡迎大家前來參閲。

破碎的四月作品集讀後感想心得

  破碎的四月讀後感篇一

這時候覺得自己和喬戈很像,都活在一種註定的中的命定間。

喬戈是阿爾裏卡亞作家及詩人伊斯梅爾·卡達萊作品〈破碎的四月〉的主角。這是一個關於世代雪仇的故事。在喬戈出生的地方,一直是命輕於法典,長年堅守着血戰血還的理念。喬戈,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因為哥哥被仇家殺死,他要為他復仇,在他擊傷仇家的兒子之後,他自己踏上了買命與逃命之途。

四月,對喬戈來説,一半是生,一半是死。生和死基本都不是他自己所能選擇的了,每踏出一眇都可能成為他人生的終點。喬戈一邊行走着一邊在行走中煎熬。如果在履行法典,執行義務之前他還有所懷疑,那四月他就是一具行走的屍體,隨時,他都可能是上帝的,成為下一個仇恨,引起下一個生命的終結點。

我們都懷疑命定,我們也有力量去衝脱那樣一種命定,可是我們都不願意去衝破一些長久的觀念,不願意拋棄親情,更別提創新以及改革。幾千年如此,生來大家都在一種註定中的命定間掙扎,自己又有何不可呢。

除了偶爾的悲哀和歎息我們幾乎都從沒有過其它的想法,對於註定中的命定,喬戈如此,我如此,更多更多活在那個時代,受那部法典統治的人如何,更多更多活在這時代,受時代思想和道德影響的人如此。

最終的最終,我們的逃離和背叛似乎都沒辦法改變這注定中的'命定,一切的過程也就顯得毫無意義,為了毫無意義去耗更多的力量,又何必呢?

在註定中,安然的等待着註定中的命定。

  破碎的四月讀後感篇二

四月,該是仲春的季節,在阿爾巴尼亞的高原上,卻依然冰雪未消,冷雨霏霏。春花永遠在世界上其他的地方綻放,春天的風卻吹不到這遙遠的國度裏來。??四月,對喬戈這位僅僅26歲的年輕生命冷酷之極又意味詭異。四處奔走的腳步,每一步都踏在死亡的土裏。活着只是因為死亡在休假。

從喬戈的等待裏,我看到了絕望. 如放映燈一般的閃現.在屋頂泛黃的血漬襯衫迎風搖曳在陰霾的天空.喬戈看着牆上的陰影發呆,我也跟着發呆.冥想,一次次的冥想以後的日子,那一年的四月,不完整的四月. 血債,家族世仇,如此普遍的發生,有股濃烈的讓人無法言明的悲哀,沉重無比,不能擺脱.這就是所謂的宿命?

我一直以為,一本成功的小説需要承載的東西不能過於單一需要擴展讀者的生活空間彷彿能帶入另一個輪迴,從而不枉此生這部小説便是在文化與人生的探討中完全的捕獲讀者的心當然,前提是讀者需為一個真正的讀書者從小説中,給你另一個世界的點滴,而對於生命卻是彼此貫通的。

  破碎的四月讀後感篇三

反正,《破碎的四月》就在往返廣州的空中,一邊飛着一邊讀完了。一點都沒達到我的心裏安慰,反而羨慕那些高原上卡努法典統治下的子民,因為家族世仇,使他們過早知道自己的命運。一旦知道你是怎麼死的,你反而會更好地活下去。

那個叫“喬戈”的男孩就是這樣懷着一股對愛情的鮮活希望,“殺”死了自己,釋放了靈魂。結尾,又讓我想起了阿來的《塵埃落定》,我聽見我的命運在敲門。好像是這句子,不是也是,我就願意這麼記着。

還有一本類似的小書《死亡與國王的侍從》,作者渥雷.索因卡,“如果你在鼓聲召喚之際,就已割捨你對生命的依戀,追隨國王的步履....”寫古老的阿爾及利亞王國,侍從為已逝國王殉葬的話劇。寫的古里古怪,但絕對讓人心潮彭湃。

這種被定製的命運,使這些書中的主人公們活得非常從容,心中只有一個希望,步履直朝着一個方向,那希望如同光柱般直射在殘留的生命中,於是他們放得下所有牽掛,朝着這束命運之光,能走多遠就走多遠。任何一個平凡的人在得知生命終點距離時,都活得象個英雄。

雖然我不知道阿爾巴尼亞和阿爾及利亞距離多遠,它們一個在歐洲大陸,一個非洲大陸,再到亞洲的西藏,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平凡的輪迴中,生命在最終時刻那一段不尋常的軌跡,從蒼穹中一顆肉眼看不到的星星,成為劃過天空,拖着閃亮孤寂,冰雪般寒冷的流星。讚美一個靈魂的永恆是無用的,但這個靈魂在穿越每一段生命中所發出的光芒,卻是絢爛的。一個男人沒大醉過,不是男人。一個女人沒割愛過,不是女人。一個靈魂沒發過光,就不是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