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

校園3.0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悲慘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

我趁着寒假的時間閲讀了許多本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悲慘的世界》。它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在書中雨果運用了以愛制惡的寫作手法。

這本書講了:主人公冉阿讓經歷了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當他一無所有的時候,受到了主教的關照,但他在社會上仍沒有立足之地,之後冉阿讓隱形埋名並當上了市長,從此冉阿讓由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變成了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可冉阿讓又被捕了,終生不能出獄。有一天,一位海員在修理桅杆的時候掉入大海,冉阿讓不顧個人安危救了他,自己卻失足掉進了大海,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又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

讀了這本書我感受到它帶給我的正能量,就像一盞明燈在給我指路,我還學會了一個道理,無論你犯了多大的錯誤,只要知錯而改一定可以被別人所接受。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2

本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冉阿讓的窮人,因飢餓在麪包店透了一塊麪包判了5年苦役。出獄後,持黃色身份證找工作四處碰壁。後來,這名苦役犯在夜晚投宿,誰也不給他開門。他在一位老婆婆的指點下敲了一位主教的門,收到主教的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其實,人犯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人人都會犯錯,犯過錯,只要努力的改過自新,別人都會原諒你的。

會上也有很多和德納弟一樣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一切,為了保護自己不擇手段,這樣的人非常自私自利,是現代社會上的一大禍害。

開始我一直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叫《悲慘世界》,後來我明白了,這本書裏記載的全部是一些本餐的事情和人物。如,貧窮的冉阿讓,,童年受苦的柯賽特.........

有一次,我們班的曹榮川同學在一次學校交費中丟了200元錢,老師懷疑是我們班裏的同學乾的。可是面對老師的詢問,沒有一個人承認。老師雖然非常生氣,但還是顧及這個同學的臉面。老師在課堂上説:“同學們,你們年齡還小。現在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現在,下課,同學們都出去,請拿錢的同學悄悄把錢丟到地下。這樣你彌補了自己的錯誤,大家也不會責怪你。請那個同學勇敢些。“老師這樣做既讓那個同學拿出了錢,還沒有傷害到他的自尊。面對犯錯的人,應該包容、同情、原諒,並幫助他們棄惡從善,選擇正確的道路,走出悲慘世界。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3

我看過許許多多的名著 ,有戰火風飛的《三國演義》,有讓人潸然淚下的《紅樓夢》,還有讓我知道不經歷重重磨難,就不會成功的《西遊記》……但是,這麼多的名著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雨果寫的《悲慘世界》這本名著。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飽受着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的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安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台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七買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

我開始深深的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然也有這樣的仁慈、善良的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是他重新燃起了冉阿讓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所以説,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是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那時候的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才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

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讓開始變得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這一切得轉變使我既倍感欣慰。從囚犯到市長,簡直是天壤之別,這無疑是人性的巨大轉變。

面對着窮困潦倒,吃不飽穿不暖,將會產生兩種人:第一種是卑微低劣的人。他們醜陋、自私、貪婪的本性再也無法隱藏。就如書中的德納第,他為了錢財不惜一切,一會聲稱是演員,一會兒又變成了畫家,但他再高明也無論如何掩蓋不住他醜陋本性的事實。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毀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一直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所以,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這樣,你才會受歡迎。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4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雖然是在這樣一個黑暗不公的社會裏,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相抗衡的人——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麪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由於他曾經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但他卻以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他——一個苦役犯的偉大!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裏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5

最近這個星期,我讀完了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

這本書主要講了刑滿釋放犯讓·瓦讓在受到迪涅主教的感化後化名馬德蘭開始從善,成為市長,經過有救下淪落為娼的芳蒂娜;自首;落海逃出;將芳蒂娜的女兒珂賽特贖回並隱居修道院;離開修道院;因珂賽特與馬裏尤斯相戀而痛苦;從革命者手中放走雅韋爾;救出馬裏尤斯;坦白苦役犯身份;離開珂賽特這些事件的悲慘人生後躺在珂賽特懷裏去世了。

讓·瓦讓原本不是惡人,只是因為飢餓偷了麪包,就判了五年苦役,加上越獄的加刑,讓他變成了仇視社會的人。我認為這是法律不公正造成的,這樣的刑罰不但沒有讓他“改過自新”,反而起到了反效果。而迪涅主教的人格卻撼動了他,主教的感化卻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讓他變成了善人。這讓我感受到了有時靈魂的救贖比肉體的刑罰更有用,法律的不公正有時會貽害許多本性不壞的人。

但是,怎麼才能分辨出一個人的本性是好是壞呢?讓·瓦讓剛出獄時,看起來不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惡棍嗎?所以,改變法律的行為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也只能做到儘自己的力量感化他人,阻止他人墮落,儘可能平等看待所有人這些事了吧。就像迪涅的米里埃主教,他只是盡力教化着自己教區的人們,儘自己的能力去關心窮人而已。

讓·瓦讓在從善後,再也沒有做過違背自己道德的事,對於法律的不公,他沒有抱怨,對於兩次可以讓他平安,幸福生活下去的機會,他全部捨棄,因為他寧可 “回到地獄裏做天使”,也不願“留在天堂裏做魔鬼”;他寧可“斷送幸福”,也不肯“喪失道德”。這一點十分令我敬佩,在我們這些人當中,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他將雅韋爾對他的迫害拋在腦後,放了他,這一點連雅韋爾都難以置信。命運的不公,他默默承受。越往下看,越覺得這個人物的形象變得越發高大挺拔。越看,越感到憤憤不平。但是除了那些犯罪分子,並沒有誰是令我憎恨的,因為着不光是他們的錯誤。就像雨果的自序所説的那樣,是因為世界上的愚昧和貧困。

除了書中的主人公,許多配角也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像是書中的流浪兒加弗洛什,被父母拋棄和生活困難對於他而言根本沒有什麼影響,他天天都活得快快樂樂,滿腦子都是奇妙的點子,有時會唱唱歌謠,有時和一個罪犯朋友去幹一些“壞事”,但沒有什麼壞心眼,他自己是流浪兒,卻對其他孤兒很好。當我看到ABC友社的革命者以及加弗洛什全部壯烈犧牲時,為此心情低落了許久。

其實我的感想還有很多,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穫真的非常大。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6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當時正處於資本主義社會貧苦階層。由於不忍心看着七個外甥過着捱餓的日子而偷了一塊麪包,先後坐了19年的牢。

出獄後,冉阿讓飽受欺凌,招人歧視,處處受到排斥,是仁慈的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具,還把銀燭台送給了他,並教導他好好做人。冉阿讓被主教博大的胸懷深深震撼了。在主教的感化下,他成了一個胸懷坦蕩,勤勞正直的人,並且當上了受人尊敬的市長,擁有很多財產。可他卻把絕大多數錢給了需要幫助的窮苦人。

看到這裏,我不由地思緒萬千。冉阿讓由一個苦役犯變成了一個市長,讓我感到很欣慰。但又是什麼力量使他對那些跟他毫無相干的人給予莫大的幫助呢。那就是愛的力量。一個心裏充滿了愛的人才會懂得去關愛別人,無私地去奉獻。以至於他為了幫助實現芳汀臨死前想見女兒一面的願望,他又一次入獄。這一次入獄對冉阿讓來説則是終生苦役犯的代價。雖然芳汀最終沒能如願就死去了,但冉阿讓始終堅持着。他在土倫港趁救一名水手的機會,跳入海中逃走。他去德納第家,救出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照顧她,把她當自己的女兒一樣,兩人相依為命。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像冉阿讓這樣的人,寬容、善良、樂於助人,正是他的這種高尚的品德使得冷酷、固執、曾一味地追捕他的警長沙威因內疚自責而跳河自殺了。

冉阿讓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他遇到的磨難是那麼嚴峻,他的生活充滿了驚險,但是他以驚人的剛毅、非凡的體力,憑着機智的頭腦,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他的精神已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讓安詳地離去了,儘管他的命運曲折離奇,然而他身後卻留下了一曲曲愛編織的篇章,久久流傳。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7

前幾天,我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最後成了一個非常善良的人,這本書使我感到非常震撼。

《悲慘世界》寫了苦役犯冉阿讓經過神父莫里哀的挽救,成為了一個非常善良、誠實的富人,並且當上了市長。他在當市長的時候,他為了使商馬第不被冤枉,毫不猶豫地到法院承認了他就是苦役犯冉阿讓,又重新被關進了監獄。後來冉阿讓逃了出來,他替芳汀收養了可憐的珂賽特。以後,他和珂賽特為了躲避警探沙威的追捕,他們只好躲在修女院裏,珂賽特上了修女院裏的寄宿學校,他們歷盡了種種磨難。最後,冉阿讓拿出六十萬法郎給了珂賽特。這是他以前掙到的所有的錢,而自己只留了五百法郎過日子。珂賽特結婚那一天,冉阿讓對珂賽特的男朋友馬呂斯説出了他曾經是苦役犯的真像,馬呂斯非常驚訝,可是又不知所措。後來,馬呂斯知道了冉阿讓曾經在戰場上救過他,冉阿讓的形象在馬呂斯的心目中頓時變得崇高起來。於是馬呂斯帶着珂賽特去找到冉阿讓住的地方,想把他接到自己家裏給他養老,可這時冉阿讓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他在馬呂斯和珂賽特的面前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我讀完了這本書,感到冉阿讓真崇高,他雖然曾經是一個苦役犯,但是後來他所做的事情證明了他的崇高。因為神父拯救了他,神父曾對他説過:“如果您從那個苦地方出來後對世人都懷着憎恨,那可是太可憐了,如果您能對人家都還懷着慈善、仁愛、和平之心,那您就比我們中的任何人都高貴。”是啊,如果你總是想着你的不幸而去憎恨這個世界,那你就無可挽救了,如果你受了委屈和不幸,但是仍然懷有一顆仁愛、和平之心,並且去幫助別人,温暖別人,你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那你就比任何人都要高貴。神父説得太好了!

我們也一定要做一個像冉阿讓和神父那樣的崇高的人。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8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這寧靜的黑暗裏,冉阿讓結束了一生的痛苦與磨難,滿載欣慰與幸福,走向未知世界的光明。

緩緩合上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的心似乎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悲痛在流淌,冉阿讓永遠的走了,卻留下了他光輝聖潔的靈魂,回想起他一生走過的坎坷艱苦,不得不讚歎那是一部傳奇——為偷一塊麪包,他服役9年,當他終於獲得了自由,卻不能被這個社會所接受,走投無路的他,遇上了好心的教主,冉阿讓的一生由此而改變。幾年後的冉阿讓發跡成了受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忘教主的仁慈和善良,常常對窮苦的人施以援手,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然而命運卻讓他遇上了警探沙威……他再一次被捕,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帽子,但是命運嘲弄了他,他不顧再次戴上越獄的罪名,逃了出來,為的就是為了完成芳汀的遺願,從德納第手中救出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小珂賽特……在法國革命的戰場上,在槍林彈雨中救了珂賽特的情人馬呂斯,在女兒有了歸宿後,帶着贖罪的愛與欣慰長眠。

什麼是人性的美麗?善良的主教告訴了我們“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冉阿讓從一個心存歹念的囚犯變成一個充滿愛心的慈善家,就是主教的對於萬物的博愛之心感召了冉阿讓心底的那份仁慈,冉阿讓做了一生的逃犯卻做了一生的善事,是主教的那份寬容與言傳身教,支撐着他勇敢向前,是主教用愛制“惡”造就了冉阿讓這一為大靈魂。他的身上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茫。

小説以冉阿讓為線索,反應了法國大革命前不同階級的人民的不同命運,而芳汀和珂賽特的悲慘遭遇,揭示了窮苦人民的悲劇,讓人心痛不已。作為一個母親,芳汀每天不辭辛勞的工作,僅僅想讓女兒過上幸福的生活。迫於壓力,他不得已將心愛的女兒託付給德納第,但是德納第卻只把珂賽特當做騙取錢財的工具,珂賽特在德納第家度過了苦難的童年生活,而芳汀卻沒能見到女兒最後一眼。但是正是這樣一段故事,告訴了我們,苦難只是暫時的,要相信光明終能夠驅散黑暗。同時,也讓人們看到母性的光輝是任何時代都泯滅不了的印記。

雖然《悲慘世界》已成為那個時代的標誌,但它並未被這個時代所遺棄,它永遠散發着人道主義的光芒。我們這個世界,何嘗沒有像芳汀一樣窮苦的人民?何嘗沒有像德納第一樣唯利是圖的小人?何嘗沒有像教主一樣博愛的人?何嘗沒有像馬呂斯一樣為愛痴狂的人?也何嘗沒有像冉阿讓一樣改過從善,成就一翻偉業的人呢?公平、自由、幸福是每個時代的追求與信仰。

雨果走了,卻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光明與自由,仁愛與善良,他的思想將成為一代又一代的理想與追求。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9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級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世界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外國名著。

在當時一個黑暗的不公平社會裏,卻有一個始終與醜惡勢力作鬥爭的人,也就是主人公——冉阿讓。也許正是他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又重新喚回了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而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在他25歲時,就因為打破一塊玻璃和偷拿了一個麪包而被判19年的苦役。而當他經歷長期牢獄之苦,終於獲得自由時,卻由於他曾是個苦役犯而無法被社會所接受。但他並沒因此氣妥,而是用行動證明,他——一個苦役犯的偉大。

每個人心中都有愛,愛自己、愛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獻給世上所有可憐貧苦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在沒有經過勞役之苦時,他曾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他還經常把麪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對於窮人而言,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他堅持不懈地完成他對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一個毫不相干卻願意替死人完成的諾言。最終不負所望,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作文/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着。

他就像一個“父親”,他用真心去對待那麼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許是他已經把貧苦可憐的人都看作自己兒女一般,他大可以不必這樣做,為什麼呢?因為他有一顆博愛的心。

還記得一個片段,他奮不顧身地去救一位被壓在車底下的老人,當時的他正處於被通緝的苦役犯,他要是救的話就等於承認自己是冉阿讓,但他還是去了。

看到這裏,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與當時黑暗、醜惡的社會現象相對應的,竟是一顆如此善良、無私的心;以及那麼高尚的道德品質。為了使一些陌生人不受到傷害,他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甚至甘願付出自己的生命。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可是這時的我感到一場悲劇成分,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即使你再高尚、再偉大,在與命運的搏鬥中總顯得有點孤立、單薄。不過我認為就是這種差距懸殊的對抗,才更凸顯主人公冉阿讓英雄的本色。

可在我們這個當今社會中,有些人自我為中心,自私、卑劣等等的這種低劣的手段去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還有一些人沒有一絲同情心和憐憫之心,看到一些老奶奶老爺爺過馬路卻無動於衷,試問我們還有人的良知嗎?

只要我們都奉獻出一點愛,這個社會將會變得很美好,我們雖然做不到冉阿讓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但我們每個人只要努力一點點,奉獻一點點又有何難?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0

這本書對他的描述不多,但在我心中,他已成為耶穌的化身,他內心祥和、安樂,對世間萬物充滿感恩之心。在別人眼中,冉阿讓是個十惡不赦的通緝犯,然而他依舊收留了他。縱使冉阿讓因為偷了他的東西被捕,他仍相信冉阿讓是個好人,將被偷之物送給冉阿讓。當讀到這一段時,我的內心滿是虔誠與感激之情,事實證明,卞福汝主教做的沒錯,他的一個善念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一舉動,讓我明白何為真正的大愛!冉阿讓為了報答姐姐,姐夫的養育之恩,冉阿讓不得不承擔起撫養七個孩子的重任,有一年冬季,冉阿讓找不到工作。家裏沒有一點麪包,卻有七個捱餓的孩子。走投無路的他只得打破面包店的玻璃,拿走了一塊麪包。也正是因為這個,他被判了整整十九年。他入獄時一面痛哭,一面戰慄,出獄時卻無動於衷。我想此刻的他內心已經沒有了愛,應為報恩,住進班房受盡虐待,這值得嗎?走向社會他處處受人冷落排擠,而此時此刻的他,也已隨着周圍人的誹謗冷漠走入無邊的黑暗……

然而,卞福汝主教的出現卻為他打開了一面窗子,光線透過窗户進來,久違的温暖又重新佔據了他的心,於是儘管他以後依舊受盡侮辱,折磨,但他仍堅持了下來,他將卞福汝主教所給予的愛慷慨贈予每個需要愛與幫助的人,這粒愛的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最終感染並改變了很多很多人……

文章的前半部分感情色彩是黑色的讓人心酸的,而正是因為冉阿讓的改變,最終使文章有了一個完美的結局,冉阿讓最終是死了,但他卻死在了他所愛的人之間。由於堅信感恩的力量,他的靈魂跟隨着天使飛向了天國。

即使是在那樣的黑暗社會下,花蔭下兩個最純潔的靈魂仍開始了那沒有雜念的情感。是天真、純潔、滿腔熱情把他們聚集在一起,雖然海誓山盟,雖然轟轟烈烈,但馬呂斯仍不得不離開珂賽特,因為他就是當時那場赤色風暴——法國大革命中的一員。於是個人情感毅然被深深埋藏在心裏。布呂梅街的兒女情和聖丹尼街的英雄血。戰爭總是與愛情共存。其實再僵硬的人也會被這樣的愛感動。是的我有充分理由相信,若不是冉阿讓的捨命相救,馬呂斯、珂賽特之間或許真的會成為一部讓人潸然淚下的悲劇。但讓我感到惋惜的是,馬呂斯在得知自己救命恩人的下落時,還未報恩,冉阿讓就已撒手人寰。但我相信,冉阿讓所播下的那粒感恩的種子,一定會在他心中結出美好的果實,而冉阿讓的生命將會在這一刻延續,而且會更加輝煌!後記

珂賽特與馬呂斯最終步入婚姻的殿堂,而他們的幸福正是感恩的結果,卞福汝主教將對世間萬物的感恩傳給冉阿讓,冉阿讓則把對卞福汝主教的感恩傳到這對夫妻的手中,最終這份感恩之心埋藏在越來越多的人的心裏,當然,再讀罷這本書後,我的內心也滿是愛與感恩。

願這份感恩,隨風而散,進入越來越多的人的心中,讓感恩之花開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悲慘的世界》讀後感1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暑假期間,我看了許多書。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使我印象最深的,是《悲慘的世界》。

它講的是一個關於冉阿讓的故事:有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人,為了讓家人能夠吃飽飯,他去偷麪包,於是就做了十年牢。出來後,他被米里哀主教感化了。後來的幾年,他一直給窮人飯吃,給他們房子住,處處助人為樂。

因為米里哀主教的善良,給了冉阿讓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何嘗不需要善良呢?

在馬路邊,一個個都穿着破爛不堪的衣服的乞丐們,在寒冷的冬天下,緊緊地縮成一團。當你看見這樣的場景時,你會怎麼做?你是當他們不存在,直接走過去,只留下一個冷漠的背影。還是,當他們縮成一團時,走過去,給他們一件温暖的棉衣,留給他們一個親切的笑容。笑容對於他們來説,是多麼的寶貴啊!

在大山裏的孩子們,他們多麼需要幫助啊!他們沒有飯吃,沒有牀睡,沒有衣服穿,甚至還沒有書可以讀。對於他們來説,書上多麼的寶貴,他們對於知識是多麼的渴望。當我們送去零食,棉衣和書本的時候,他們肯定會很開心,很感激的。當你看見他們獲得善良時那幸福的表情時,是多麼有成就啊!那一霎時,會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偉大啊!

在那些貧困的家庭裏,他們任何一樣東西都來之不易。無論是一碗米飯,一件短袖還是一雙襪子。當我們伸出援助之手去幫助他們時,他們的感恩是從心底裏發出來的,他們的感恩是一生的。

俗話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無論是在生活中,學習上還是社會裏,每一個人都會擁有別人的一份善良。

人是互相的,你也需要別人的幫助,也需要別人的善良。當幫助過你的人需要你的幫助時,你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去給予他幫助吧。

在這個世界上,需要幫助的人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可能在不經意間,你就幫助了一個人,可能在微小的動作的背後,是一個人的感恩,可能在一個偉大的事蹟的背後,只是別人的一句話或者是別人的一個動作。

給予一個人善良,其實很容易,很簡單。它不需要你多麼的偉大,多麼的無私。只需要你心中的一點點無私,就會收穫他人的一份感恩。

需要多一點的善良,這個世界才會更加的美好,幸福!

標籤:讀後感 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