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校園2.84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1

這些年,我已讀了不少喜歡的的作品了,也瞭解了不少的作家了,心靈也豐富了許多。感覺自己的氣質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了,正如那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在那些眾多的文字中,我最喜歡的當是史鐵生的文字了。他的文字對我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有一種強烈的共鳴感。

他的文字是靈魂的舞蹈,是心靈的飛舞。每次讀他的作品,心中便泛起一陣陣漣漪,有時是波濤洶湧。讀他的文字總會2觸動我的心絃,總會引起震顫,有時會彈奏出一曲絢妙的心靈之舞。讀完他的文字總會有一種韻味無窮的感覺。文字在他筆下便有了靈魂與情感,有了生命與力量。讀他的文字叫品讀,感受他的文字是在感受人生,他的文字不止是文字,而是生命的舞蹈。他的文字我幾乎全部讀過了,無論是他的小説,還是隨筆或是散文,每一篇都是那麼地令我喜愛,總會給我帶來有一些觸動。就拿他其中的一篇《合歡樹》來説吧。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着跟我説她自己,説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麼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老師找到家來問,是不是家裏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我聽得掃興,故意笑:“可能?什麼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話,對着牆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彩蛋,我想我還應該再幹點別的事,先後改變了幾次主意,最後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醫院已經明確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沒辦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薰、灸。

“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説,我一心只想着寫小説,彷彿那東西能把殘廢人救出困境。“再試一回,不試你怎麼知道會沒用?”她説,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後一回,我的胯上被薰成燙傷。醫院的大夫説,這實在太懸了,對於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親驚惶了幾個月,晝夜守着我,一換藥就説:“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後來她發現我在寫小説。她跟我説:“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於絕望。“我年輕的時候也最喜歡文學,”她説。“跟你現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她説。“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説。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説發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説又僥倖獲獎,母親已經離開我整整七年。

獲獎之後,登門採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説來説去就覺得心煩。我搖着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裏,想:上帝為什麼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裏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在樹林裏吹過。

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親去世後,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去。小院兒在一個大院兒的儘裏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願意去那兒小院兒,推説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兒裏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尤其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説,光扯些閒活,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

有一年,人們終於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今年開花了!”我心裏一陣抖,還是推説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夥就不再説,忙扯些別的,説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裏現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着。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含羞草”,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裏長,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芽,母親歎息了一回,還不捨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裏。

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着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着,那兒還有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着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小院兒裏只有那棵樹。

院兒裏的老太太們還是那麼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大夥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過道窄到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夥説,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這麼説,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揹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搖着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我記得當時我是在上課的時候看的,那些日由於感情的失敗心理忽然失望與傷心,覺得有太多的東西不可把握與不可信,總是那麼地憂傷,那麼冷淡地走在校園的路上,一邊走,一邊感歎人生,人生中到底有哪些真,哪些可靠?哪些珍貴,哪些應該銘記?愛情的路該怎麼走?人生的路又該怎麼走?思緒,感觸,如水流淌,如蝶飛舞。

當我讀到了這篇文章時,我流淚了,肆意地流了,情不自禁地流了,心中的某種情愫被瞬間激發,瞬間感動了,那種是感動那麼地深刻,流過淚之後,我發現我已從陰霾中走出來了。我對自己説,沒有愛情,我依然要好好過,依然要堅信自己的路,説的那麼地堅定,堅定如鐵。

生活不止有愛情,愛情不是全部,還有那麼濃厚的親情,那麼深的父愛與母愛,還有珍貴的友誼,不止於此,還有那麼有意義的事要去做,還有那麼多人的關心。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自己,無論如何也要積極生活。活着就是一種美好,我對着天空脱口而出。天空好藍,好藍。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2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合歡樹》,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史鐵生母親的堅持。

在二十歲時,史鐵生的雙腿癱瘓了,他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在醫院都已表明,史鐵生的腿在當時無法治療的情況下,她卻依舊堅持,為了他的腿日夜奔波,堅持着為史鐵生找醫生、打聽偏方,堅持着照顧常常莫名其妙發脾氣的史鐵生,堅持着想要讓史鐵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後來,她發現史鐵生在寫小説,又開始為史鐵生借書,帶他去看電影,雖然當史鐵生的第一篇文章發表獲獎時,她已經不在了。但史鐵生的堅持就像母親一樣,給他帶來了回報,更帶來了希望。或許我們也是一樣,只要堅持了,總會有成功的可能,如果不堅持,那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就説上國中以後吧。我意識到,不可以再像國小時一樣,學習總是看自己的意願和心情了,所以我開始了堅持。每一天,我都如同在與時間在賽跑,當然我也會有累的時候:“時間啊!你等等我好麼?”我內心總是無力地喊着。有時候我想停下,卻發現時間在飛快地逃離。“生活如此無趣,但總還要繼續。”這是上國中以後我一直告訴自己的一句話。為了學習,我不得不再堅持下去,再次邁開追趕時間的步伐。現在,我看到了《合歡樹》一文,它讓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堅持不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而是生活本身。精彩的生活,就是要堅持。

史鐵生的母親,帶着一個殘疾的兒子和一個尚未成年的女兒生活,日子過得比我苦,比我累。一個自己都還生着病的女人,面對着精神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努力堅持着,想把女兒拉扯大,想幫兒子治好腿,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這一份堅持,或許也在不知不覺中感染着史鐵生,當我讀到這篇《合歡樹》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感染着我。

史鐵生的母親壓力再大,也沒有喊過苦,叫過累,而我只是學習上的壓力,又算得了什麼?她都可以頂着壓力堅強向前走去,我又有什麼做不到的呢?其實壓力就如同大風一樣,你的堅持,就像在暴風中逆風而行。風越大,你走得越困難,走得越慢。但你始終都應相信,堅持住,風暴再大,也有平息的一天,壓力再大,也有化解的一天。別害怕,今天的風暴過去了,明天就是陽光明媚的一天。

時間,你等着,我可能超越不了你,但我一定會堅持着逆風而行,勻速向前的!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3

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的母親為了生病的孩子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心存一絲希望,不顧自己的勞累,不停地試,期望奇蹟發生。儘管最終失望,但盡力了,也不存在遺憾。

記得有次我女兒生病,發燒、嘔吐,吃藥總不見好。只好求助於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看病的曾主任。曾主任現在已經不在我們所住的城市工作,但他依然耐心地根據孩子的症狀,血常規數據,指導我給孩子買什麼藥。為了買到那種藥,晚上我一連跑了幾個藥店,也不覺得累,因為心存希望。

天下的父母每次遇到孩子生病,總是默默守護,無怨無悔地付出,祈盼奇蹟:早早好起來。孩子生病對於父母是沉重的,尤其是總不好轉的時候。

父母在照顧孩子方面一旦有什麼閃失,總責怪自己不小心,比如作者的母親反問自己: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

每次孩子生病,尤其發燒,我總每隔一段時間就起來給孩子測温,唯恐温度高會導致嚴重後果。

作者的母親後來意識到孩子無法治好腿。又到處去借書,頂着雨或冒了雪帶作者看電影,依然是希望支撐着她,期望孩子可以靠寫作為生,為孩子的未來鋪設道路。

孩子的成長是做父母關心的,無論下班回家後是否勞累,一旦到家,就會精神滿滿地準備孩子的飯菜。

無論颳風下雨接送孩子上學,只要孩子有愛讀的書,想去旅遊的地方,總儘可能滿足。孩子越大,父母似乎越不會拒絕。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一般説教,更多的都是引導,只要合理,父母總是盡力滿足。

也許對於身體不健康的.孩子,父母做得尤其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唯恐敏感的話語或者行動刺傷孩子的心。

作者的母親很堅強,凡事自己扛着,無數次到地壇古園尋找自己孩子的身影,還不能讓作者發現。

作者母親最終也許心裏太苦,上帝看她受不住,召她回去。這是作者自我安慰的想法。

作者獲獎了,但是母親卻不在了,作者心裏無比憂傷,無比懷念自己的母親。可是一切再也回不去。只能自己獨自靜靜地待一會兒,悲傷也成享受。

母親種在以前入住院子的合歡樹開花,但作者不願意去那裏。終究留下一個遺憾沒能親眼看看合歡樹。其實原因還是因為作者內心的痛苦,不想因睹物思人,但內心卻又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母親。

唯有自己做了母親,才能體會作者的母親,同時更能深深地理解自己的父親和母親。有機會,要多留出時間陪同自己的父親和母親。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4

佛家禪學有三句回味無窮得話: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並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我忽地想起,這三句話用於描述史鐵生最好但是了。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史鐵生一生多舛,最囂張的年紀悲劇兩腿偏癱,之後又患糖尿病,全靠分析來保持生命,這對史鐵生而言毫無疑問是精神實質上較大 的嚴厲打擊。

我倒沒太擔心,想着去世了也罷,去世了倒爽快。它是他在《合歡樹》中果斷的表態發言。

兩條腿偏癱後,我的性子變得越來越憤怒:看着窗外天空中的野鵝,我可以突然把眼前的三明治玻璃砸碎;聽一首甜蜜的歌,我可以把牆上的東西砸碎。這時的史鐵生已深陷人生的低潮期,消沉過日子,無精打采,他所主要表現的性情突顯了他心裏的波動、掙脱和盤繞歪曲的分歧。大家沒理由去否認他的作法,所有人都是有享有對挫折與痛楚宣泄的支配權,只不過是宣泄的方法由每個人的性格決策。史鐵生在挫折中浮沉,他被打上了許多舛記,結果人生陷入了僵局,命運之神硬是把他牽得茫然,他的手沒有力量捆雞,但他的頭腦很清楚。他不容易任運勢擺弄,他執着、固執,他硬要逆流而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它是他對生命的基本瞭解。好個真愛憎分明,好個英勇氣概,由於真,因此美。

見山不是山,見水並不是水

它是史鐵生了解人生的第二人生境界。

《合歡樹》中有那麼一句話:我一心只惦記着寫網絡小説,好像那東西可以把傷殘人解救窘境他寫網絡小説並不是突發奇想,一個深陷極端化痛苦的人為什麼會對這類東西傾心呢?它是史鐵生身後默默地適用他的媽媽給他們的驅動力。媽媽在他最失落的情況下給了他最真實的愛,她方知,一個生理學負傷的人全靠藥品來醫治,而一個人的內心受重挫,務必立即用愛醫治。因此,她努力非常多,星辰白頭髮,積勞成疾,終一命嗚呼。史鐵生之後懂了他媽媽的用心良苦,填滿感謝和愧疚。他卻聰明,沒有活在憂傷的黑影中,只是令人震驚地拋出去憂傷也變成享有那樣回味無窮的哲語。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史鐵生成了觀念的巨大變化。笑對存亡,是史鐵生的豁然開朗。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有一天哪個小孩長大以後,會想到兒時的事,會想到這些搖晃的樹蔭兒,會想到他自己的母親。他會跑看一看那棵樹。但他不容易瞭解那棵樹到底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我覺得更是史鐵生真正的真實寫照嗎?一生辛苦,一朝懷戀,母子情深,見物思。他也只能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慨了,但他在遭到一次次運勢的摧殘後,早已成熟了許多。他對母親的思念,是最確定的事情他對父母的愛,是最確定的愛,愛的深度也變成了對生命的尊敬,是理所當然的愛,理解母親的心,堅定地活下去,活下去,活下去,活出生命的使用價值!

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生命返樸歸真的那一刻,也是史鐵生高興得最璀璨的情況下。運勢就在他手上,現在是他操控運勢,而不是運勢修羅神他了。他活得很灑脱。

人生不苦,苦的是心,把心強健了,再大的大風大浪也無可奈何。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5

前幾天,讀完《合歡樹》這篇文章,我頗有感悟。《合歡樹》的作者是我國著名作家史鐵生。這篇文章雖然短小精悍,但卻十分地感人肺腑。

這篇文章中,作者回憶了自我與母親共同生活的一些往事,寫到了母親以往在小院中種的那棵合歡樹。史鐵生在20歲時,兩條腿不行殘廢。作為母親,她精心照料自我的兒子,想方設法為兒子治病,不辭辛苦幫忙兒子的寫作供給支持。最終,兒子在寫作上取得了一點成績,可她卻不幸離世,再也無法與兒子分享這份喜悦了。

在那裏,合歡樹無疑是母親的象徵,而小院中那個整日盯着合歡樹的孩子,也變成了作者的化身。母親剛栽種合歡樹幼苗時,雖然幼苗沒有發芽,可母親還是沒有放棄。最終,在母親的呵護與照料下,合歡樹最終成活,並在十幾年後開花結果。這就像是母親照顧兒子,是母親的愛,讓兒子獲得了新生。整篇文章,更是包含了作者對母親無限的思念和緬懷之情。

我的母親亦是如此,整日為我辛苦,日夜操勞。母親雖還健在,可歲月的痕跡,卻早已爬滿了她的臉龐。

國中時,天還不亮,母親就早早起來,為我準備早飯,準備我中午在學校吃的飯、喝的水。或許每個母親都是這樣。母親每一天都是送我出家門,看我離開後她才回家,四年如一日,不辭辛苦。我卻只顧和小夥伴説笑,未曾想起身後的母親。此刻想來,不禁感到羞愧。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遊子吟》,飽含了母親對孩子的愛,至今傳誦千年。是啊,母愛其實就是這樣,平平淡淡卻無時不在……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6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在我生命的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着……”美妙的歌聲,浮起在同學的嘴角,欣然陶醉。但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

又到了馨花爛漫的季節,學校裏的那一片合歡樹,盛開在絢爛繽紛的花季。那片綠葉白絨中夾帶着粉紅的色彩,裝點了學校,也裝飾了我們的視野。

嗅着合歡花的清香,翻開書,縷縷墨香迎來,交織在一起,點到《合歡樹》一文,花開的時節讀花一般的文章。

清風微撫,合歡花飄落枝頭,迎風飛舞,悠悠地飄向教學樓,輕叩窗台而登入教室,起舞在教室裏,迎來,在我們臉上撫慰幾下,輕輕的、柔柔的,散落在書上,躺在扉頁的標題旁,儼然般相映成趣。

往下讀,我不禁失去了賞花時的興致,開始陷入在史鐵生的深情至感中,他的人生本就活在不幸的遭遇中,而他的母親,能夠説,活得比他更慘。幸而“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字裏行間飽含着滿是對母親去世的悲傷之情,又深深滲透着兒子對母愛熱烈真摯的稱頌。

初讀此文,總感覺史老先生的記敍,與標題相距甚遠,他從兒時及年輕時與母親的衝突寫起,寫到之後得獎時母親已故,還提及了自我在大雜院的經歷,“合歡樹”,似乎是配角中的配角了,而母親,無疑是主角,史鐵生筆下的母親是一個愛美愛子愛生活的婦女,穿自我做的藍地白花裙子,為兒子的病兒勞累奔波,又進取鼓勵支持兒子的創作事業,栽種了合歡樹,是生活的寄託,悉心呵護、照顧,是對生命的態度和生活情趣。雖然處於困境,但心存完美、光明和期望。

細細研讀之下,不難看出,史老先生心繫“合歡”,情繫母親,那株合歡樹是母親在為兒子多方奔走、承受着痛苦時種下並艱難地成活下來的。母親去世後,它無疑成為了先生對母親回憶的寄託物和思念的憑藉物。在那合歡樹已高與房齊的日子裏,母親已離世七年,所謂“觸物傷懷”,又如何能直面那株寄託了哀傷與思念的合歡樹呢?

起身,佇立窗前,看着絨絨的合歡花,將手中的那一朵輕輕放出,隨風飄去,目光——凝視着,將我的思緒帶向遠方。

母親這時候或許還在田間地頭勞作吧?我的母親是位典型的農村婦女,年輕時也是那樣的美麗大方,然而,多年的辛勤勞作,母親早已蒼老了許多,粗糙的皮膚不再白皙,黝黑的手指不再纖細,皺紋在操心中悄悄長出,白髮在勞累中慢慢催生,母親呵,熱愛生活,為之,她付出了太多太多……

侍弄花草是父親的習慣,而母親則細心照顧着她的那片小菜園,南瓜、番茄、豇豆、辣椒等各種作物應有盡有,不禁向家裏的餐桌上供給豐富的菜餚。平日裏的母親,不像史老先生的母親那般總是默默注視着兒子,而總是絮絮叨叨的,但我並不抱怨母親的苦口婆心,因為其中藏者的是母親無盡的愛與關懷,在母愛的光環下是那異樣的幸福!

最難忘,母親在細雨中送我上學,雖然是那麼的平凡,可是愛往往藴藏在平凡中。那是一個星期天的傍晚,住校生正常返校,天灰濛濛的,母親用她的小電瓶車載着我奔向學校,空中下着牛毛細雨,母親沒有穿雨衣,我看着母親的頭髮,黑中夾帶着銀絲,那一粒粒微小的“雨珠”,閃爍着瑩光,就像閃爍着母親的愛。到了校門口,我像往常一樣,進了學校,回首相看,是母親那注視的目光,漸漸遙遠,天空下,是愛在迴盪。

望着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我不明白這些合歡樹是誰種的,是怎樣種的,但這些生命的花兒,隨風觸動,每一朵都承載着人間的愛,瀰漫學校!

在這合歡花開的時節,母親的那片小菜園裏的作物也都該開花了吧?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7

《合歡樹》,樸實無華的語言中帶着温情。故事講述了作者史鐵生在意氣風發的年紀被命運擊中,變得雙腿殘廢,母親為了他四處奔波,尋醫求藥,後來又為了兒子的作家夢而勞碌。多年以後,當兒子真正成為一名作家時,母親卻早已不在了。

在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多年以後,當史鐵生想要去看看母親親手種的合歡樹時,過道因為小廚房的擴大而變得更加狹窄,無法搖着車進入小院了。他深感後悔,如果前兩年沒有自己可以搖車進去看看,是否一切都還來得及,可惜這一切都只是如果。史鐵生寫道,他曾經頹廢暴躁,甚至一度認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直到母親病逝,他才明白母親的辛苦和用心。這樣的心情,又哪裏是“後悔”二字可以形容的?

在現實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在《愛,是等不得的》一文中,母親從小就希望孩子成為有本事的人,長大以後帶着她去坐飛機。當孩子終於成為母親口中“有本事的人”,準備報答母親時,卻因一天的工作耽擱,就再也沒有機會帶着母親坐飛機了。我們總認為一切還早,卻不知造化弄人。是啊,有些事來不及去做,就再也沒有機會做了,只能留下無限的悔恨。

小時候的我,天真地認為無論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母親都會寬容原諒。以至於每一次“對不起”這三個字都在嘴邊了,卻依舊會因為自己的氣傲而説不出口。直到後來我才明白,母親只是在默默承受,悄然抹淚。但是,當我現在想要説出“對不起”這三個字時,母親已經不是當年的母親,我也不是當年的我了。這一份遺憾和後悔,就像《合歡樹》中的史鐵生一樣,或許再也無法彌補了。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常懷敬畏和感恩,用更多的耐心、細心和用心來照顧她,回報她,不因後悔留下遺憾。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8

秋風吹起安詳的落葉,掀起一頁書角,匆匆一撇,細膩的文字一時間如流水般湧入我的腦海。《合歡樹》,是在我們學習了《秋天的懷念》後才讀到的,卻依舊在我心底翻起了陣陣漣漪。

二十歲,正值青年的史鐵生永遠失去了行走的資格。他放棄了自己,然而他的母親卻沒有。為了兒子的腿四處奔走,這是一位母親為了兒子全身心的付出。史鐵生的腿實在沒法治了,恰逢其時,母親發現他在寫小説,於是母親開始了新的奔波——“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着雨或冒着雪帶我去看電影。”後來,史鐵生最終成功地在這片領域站穩了腳跟,可母親已不在人世。

母親去世後,史鐵生一家搬離了小院兒。他還是常回到大院兒裏頭去,卻從未去過母親曾住過的小院兒。有一回,他在路上瞎逛,不覺間又來到了大院兒。這回他想去看看那棵樹,可“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他後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文章的末尾,他寫道:有一天,那孩子長大了,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想起他的媽媽,他會跑去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麼種的。

我的目光掠過最後一個文字,心中只剩下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史鐵生常常想着讓母親回到人世間看一看他今日獲獎的文章,看一看他,可他做不到,也沒有人能做到。合歡樹是一棵樹,象徵着母親,更是她與母親的回憶和過往,是史鐵生的精神寄託,是對母親的懷念,是對自己的悔恨。

合歡樹樹影婆娑,思緒飄散,猛然想起曾經也有一個人坐在婆娑的樹底下看着我長大,我的外太婆。外太婆家門口種了好幾棵金桔樹,每年深秋,八十幾歲的外太婆總是幫我和表弟拿兩把椅子,一邊看着我們摘金桔,一邊坐在門口和我們聊天。她的話題很沒有什麼新意,總是問我們,你們最近幹了什麼,學校發生了什麼事,諸如此類的。她的耳朵不太好,以至於我們每和她講話都要説得很大聲,甚至要重複好幾次。這樣的想法或許使我不經意間流露出了不耐煩,年邁的外太婆又太善於洞悉人心,等到我們再大一些,外太婆就很少和我們聊天了,只是靜靜地看着我們。

讀了《合歡樹》,我突然覺得,或許自己就是史鐵生吧。無論我走得多久,走得多遠,每次回家,總會有人在樹底下默默地看着我,等着我,而我卻似乎從來沒有注意。現在的外太婆,耳朵更加不好使了,忙於學業的我們也很少有時間去看她。我到現在才開始後悔,後悔沒有和外太婆多聊聊天,多説説話。金桔樹就像合歡樹一樣,一年比一年長得高,長得茂盛,而我們見到外太婆的次數卻越來越少了。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又有多少人會真正靜下心來,想到別人為自己的付出呢?感謝史鐵生,感謝他的《合歡樹》,讓我靜下心來,好好體味別人的真心與真情。每個人的出現與存在都是有意義的,相信史鐵生的《合歡樹》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我們也要好好珍惜身邊為你默默付出的人,哪怕只是默默地,亦應如此。他們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那一個。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9

在平坦的路邊,生長着一株剛剛出土的小草。它剛剛將自己的頭兒冒出地,便被一位平凡的女人帶回了家中,隨後開始生根、發芽、長大,最終成長為史鐵生筆下的合歡樹。這是我在讀完《合歡樹》後的最初印象。但令我記憶深刻的,卻不僅是這棵樹,還有栽種這棵樹的人——史鐵生的母親。

在《合歡樹》中,史鐵生這樣形容自己的母親:“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髮;醫院已經明確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沒辦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哪怕明知兒子的病情已經無藥可醫,卻每一回都虔誠地抱着希望,不願放棄。不僅如此,當她發現了史鐵生在寫小説後,第一反應是全力支持,像過去給兒子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着希望,希望兒子能夠就此找到一條屬於他自己的路。

這樣的希望,是一位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現在想想,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我的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不是同樣抱着希望呢?在進入國中以前,我有一個長達六年的愛好——舞蹈。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就對舞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父母拗不過我,為此支出了一筆十分可觀的費用。我的母親也因此辭去了自己的工作,開始陪在我的身邊,和我一起跑遍了大大小小的賽場,見證了我一次又一次的比賽與成長。無論我在哪兒,那亮眼的燈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就一定可以看見那個模糊而瘦弱的身影——我的母親的身影。以前的我不知道母親的辛苦,總是覺得母親的付出是應該的。但在《合歡樹》中,我看到了一位與我的母親如此相似的母親,我才幡然醒悟:原來,母親每時每刻的陪伴,是她給予我的希望,更是對我無私的愛啊!

《合歡樹》讓我開始理解並懂得了母親那熱烈而無言的愛,也值得每個人去細細一讀。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10

上週末,我讀了史鐵生先生寫的一篇文章——《合歡樹》。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史鐵生在與病痛的抗爭中開始寫作,盡力忘掉自己的腿,母親也到處借書,推他去看電影,讓他對生活抱有希望。過了幾年,他的小説僥倖獲獎,登門採訪的記者數不勝數。看完這篇文章,我的內心深有感觸:作者雖然命運坎坷,但他的心態逐漸由絕望變得樂觀,並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最終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可見,樂觀與積極有多麼重要。

史鐵生樂觀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它們不顧外界的冷嘲熱諷,不在意命運的苦難與不公,在陽光下盡顯自己的美麗,用樂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感受世界的美好,就像《秋天的懷念》裏的菊花。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在萬物凋零、毫無生機的秋天,菊花依舊保持樂觀積極的姿態,盡顯自己的獨特色彩!樂觀積極的又何止菊花呢?蘇軾曾寫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曹操曾吟道: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樂觀積極,或許是古往今來很多人的最愛吧!

人生難免會遇到坎坷,不要一下子就被踩在困難的腳下,不要一下子就被困難所打敗。我們要做的不是絕望,也不是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就只想着悲傷,而是要挺起胸膛,立直腰板,向着成功進發。跨過一道道門檻,穿過一個個關卡,躍過一處處泥地,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去走好每一步,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那麼,你就已經成功!

人生很短暫,但是人生的狀態和結果完全取決於自己,誰不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快樂的呢?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讀了史鐵生寫的一篇文章《合歡樹》,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也我讓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無私。

文章主要回憶了史鐵生和母親之間發生的事,其中有一件事讓我很感動:當醫生確診史鐵生的身體已經無法治療時,史鐵生已經不抱希望了,但他的母親仍會去各種地方替他打聽各種偏方,會花昂貴的費用去買有各種功效的藥,也會嘗試各種方式來給史鐵生治病。儘管史鐵生勸她放棄,她卻一心只想着能讓他的病好起來。由此可見,母親非常希望史鐵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活下去,她的愛是多麼的偉大無私啊。

其實,每個母親都是這樣偉大無私的,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在三年級時,我生了一次病,躺在牀上一直不想動,感覺臉上很難受。母親幫我把一種藥塗在臉上,我覺得更難受了,不斷地動來動去,把被子、枕頭沾了個遍。我眼裏冒出淚花,看見母親的臉通紅,似乎比我還委屈,但又一邊用手控制住我,輕聲細語地和我説,讓我忍一忍,一下就過去了。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安靜地躺着,母親讓我乖乖的,説她會陪着我,讓我張嘴説好。她把我抱在懷裏,我雖然覺得悶,臉上依然很癢,卻不想動了。母親的懷抱就是最好的藥,它給了我心靈上的安慰。

生活中,我們總能感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愛,當我們患病時,母親總是會盡全力幫助我們,像史鐵生的母親一樣,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兒的。所以全天下的母親都是慈祥的,偉大的,無私的,讓人敬佩的。不要只會接受卻不懂回報,我們應該學會把心中的愛意傳達給母親,因為愛是相互的。

史鐵生《合歡樹》讀後感 篇12

史鐵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特殊而偉大的作家,他雖雙腿癱瘓卻身殘志堅。艱難的生活與悲慘的命運沒有把他打倒,反倒使他在文學上有了巨大的成就。他把苦難化作動力,微笑着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難。

《合歡樹》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史鐵生用平凡卻寓意深遠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我”的雙腿殘廢後,母親為“我”想盡一切方法,找藥方為“我”治療,直到一次“我”的胯被薰成燒傷,她才放棄了治療“我”的雙腿,後來又對“我”的寫作上了心。母親去世之後,“我”重新回到了小院,看到母親從前種的合歡樹,睹物思人,想起了母親。

文章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母親深沉的愛,而是史鐵生自己的樂觀與堅強。其實如果史鐵生自己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對活下去已經失去了信心,即便母親再怎麼幫助他和鼓勵他,他也終究成不了大器,又怎麼能有現在的成就?怎麼能在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正是因為他能在悲劇連連的命運中,綻放出如向日葵般陽光的笑容,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他才能夠成為如此偉大的作家。我由此想到從前綻放於石縫間頑強的生命。

那是一個盛夏,在一個普普通通的牆根下,我看到它的時候,它才剛剛在牆縫間冒出一點兒綠色。就是這點兒渺小的綠色,還被石塊層層疊疊地包圍着。石頭壓着這株幼苗,壓住了它的希望。我不禁在心哀歎可惜。

過幾日再去看,它卻並未像我的猜測一般漸漸枯黃、凋零,反倒長得粗壯了些,也逐漸冒出了密密的絨毛,抽出了嫩綠的新葉。我終於認出它來了,童年時的向日葵,向着陽光的向日葵。可它依舊只是一株小小的秧苗,與那葱鬱的森林相比,顯得默默無聞,不值一提。

幾年後,再去看他,我發現石塊已不再是他的負擔了。他已經是一株挺拔的向日葵了,向着生活微笑,不再向磨難低頭,朝着陽光,綻放着燦爛的笑容。人人讚歎怪石縫裏長出的奇鬆,但那株迎着苦難與壓力向前生長的幼苗,不也值得文人墨客歌頌嗎?

不是隻有偉大的人物在苦難中成功綻放,才值得人們讚歎;平凡的人物在苦難之中掙扎,更值得被眾人歌頌。史鐵生不也是一個平凡人嗎?沒有一個偉人出生就成為偉人,他們不都是由一個平凡的人經歷無數苦難,才能在芸芸眾生中脱穎而出,才能綻放出屬於他們的花朵嗎?讓我們在絕望與苦難之中綻放出世上最美的花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