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通用25篇)

校園1.73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3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通用25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

假期已經結束了,又到了新學期的開始,2023年的《開學第一課》教育傳片也隨着我們的開學到來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

我們的文化曾以文字的形式,鑄刻於青銅,謄錄於絲帛,書寫於簡牘之上,它們也曾以水墨丹青繪製的畫作留存於世,它們生動地記錄下了古人的生活和豐富的精神世界。

我們跟隨浙江大學的金曉明老師一同在光影裏進行了一場“千年畫中游”。金老師用南宋時期的大畫家馬遠的《蹴鞠圖》向我們講述了蹴鞠由戰國時期就開始了,到了宋代迅速發展起來。

接着帶領我們細細品味了了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清明上河圖》展示了宋代人的生活細節的表現,雖然距離我們已經過去了1000年,但是畫中那栩栩如生的畫面,還是吸引着我們把它放大來細細的品味。裏面有左手拿着餐盒右手拿着筷子身上穿着圍裙的“外賣小哥”;讓我沒想到的是,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租車”服務,要是路途比較遙遠的話,還能選擇牛車。

我們如今強生的國力與先進的科學技術,讓我們有機會見到“中國曆代繪畫大系”,讓原本難以公開展覽的.一些古話珍品直接展示在我們的面前。今天我們走進了“繪畫大系”,看到了一幅幅令人讚不絕口的畫作,得以接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這節開學第一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明白了中國發展之快,也同時讓我知道了我們要傳承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我無悔身在中國,同時也為有這樣的祖國而感到自豪。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2

新學期開始了!又到了一年一度觀看《開學第一課》,還沒有到八點我就坐在那裏等着開始。今年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今年的每一個節目都非常的精彩讓我印象深刻。

節目中,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工程副主編金曉明帶領同學們“畫中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南宋時期大畫家馬遠額《蹴鞠圖》,畫中一位手拿餐盒筷子的“外賣小哥”,便利的“租車”服務,看到這些圖中古人的生活場景,都是來自於“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千古名作《千里江山圖》為什麼很少公開展覽呢?原來是因為每次展卷打開,都有可能讓畫面上的石青、石綠這些礦物質顏料剝落下來,這也讓這幅國寶更多時候是藏在“深閣”中……

身為年輕人,我們更應該接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讓這些“歷代繪畫大系”繼續傳承!

五千年前的中華文明史給我們留下了太豐富的文化遺存,但是五千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從何而來?考古學家高星為我們講述了人類起源、演化歷史、中華文明起源……居於首位的湖北十堰學堂樑子遺址發現了第三具“鄖縣人”頭骨化石,距今有一百萬年的.歷史,對於這麼古老的人類是否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呢?他們通過就地取材,把合適做工具的石頭打造成為石器。現在的我們都是錐子臉、鴨蛋臉,那個時候的人可能長着敦敦實實的大方臉。根據推測,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們飲食粗糙,需要粗碩的牙牀和強勁的咬肌,長此以往就容易長成大方臉。

這節開學第一課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明白了中國發展之快,也同時讓我知道了我們要傳承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我無悔身在中國,同時也為有這樣的祖國而感到自豪。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3

我通過觀看今晚的的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我發現原來中華的文化原來這麼的博大精深,以及他們背後奮鬥的故事。這個節目從傳統文化、文明探源、生態文明、國防教育、科技創新這幾個方面去介紹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

節目中展示的各種文化都給我留下了很難忘的印象。從開局的儒藏到人類的起源,接下來就是自然世界從昆蟲到江現現代化農場。到了最後就是到宇宙曹臻向我們介紹了拉索觀測站到航天員景海鵬的故事,這裏面每一段每一個故事,都很振奮人心,讓我瞭解到平時可能沒有發現的東西,給我科普很多知識。這些成就不僅僅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艱苦奮鬥的決心和智慧,也向我們展示中國在整一個世界的舞台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今天這節開學非常的'精彩,同時也讓我們明白我們今天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同時也要好好的奮鬥,不斷學習和進步,將來有機會可以報答我們的祖國。同時,我們要傳承中華的文化,還要知道要好好保護環境和糧食來之不易。

這節開學第一課也讓在新學期的有了新的奮鬥目標,並且為這個目標而不斷的努力學習,不需度美好的光陰。我也希望其他的青少年也可以認真的觀看這個節目,去感受到一代又一代那種偉大奮鬥精神的力量,積極去參與到我們國家建設中去,攜手一起去共同實現屬於我們中國的復興夢想。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4

9月1日晚8點,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制作的2023年《開學第一課》如約而至。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聚焦傳統文化、文明探源、生態文明等多個方面,採取多地、多主題實景課堂全新模式,帶領學生走入田間地頭、國家公園、文化地標。

大田是什麼?無人插秧機是怎麼作業的?農田裏的生態循環是怎麼樣的?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的實景課堂的新農人故事就知道!他們用實際行動鼓舞廣大青少年博學篤行,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徵程。

今年在節目中有兩名江蘇人熟悉的身影,他們是82歲的全國脱貧攻堅楷模、農技專家趙亞夫和80後返鄉創業“新農人”魏巧。

魏巧是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姚橋鎮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2017年,身為土壤學碩士的魏巧和農學博士的丈夫,分別辭去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工作,來到家鄉2萬多畝的農田上,成為國內最早的一批數字化農田種植的探索者。6年過去,他們探索出一條數字化引領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

正是受到趙亞夫的影響,在父親的.勸説下,魏巧選擇回鄉成為“新農人”。

趙亞夫先生64年紮根農村一線,2001年退休後,趙亞夫帶領戴莊村創新發展生物多樣性農業,把一個貧困村建設成為殷實的全國文明村。30多年來,他帶領的亞夫團隊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350多萬畝,幫助農民增收近300億元。

不收一分錢,幫你富起來,這誰敢信?但是64年紮根農村一線的趙亞夫就是這麼做的。農民不相信他的話,他就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幹,退休後,他帶領戴莊村探索出生物多樣性農業的發展道路,讓人類和大自然因為生態農業成為生命共同體。

“魏巧是80後,我也是‘80後’,我82週歲,還有我們的小朋友。將來我們的小朋友都是衝刺實現現代化的主力軍,只要我們能夠肯吃苦、肯堅持,我們就一定能夠把我們的農業搞好,早早地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趙亞夫説。

趙亞夫先生還介紹,現在正和農民一起探索一條新的綠色發展之路——生物多樣性農業。最後,還勉勵同學“只要肯吃苦、肯堅持,就一定能把我們的農業搞好,早早地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

是啊,耕讀教育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基石。觀看完節目,我深切感受到了科教興國、科教興農的重要使命,體會到了科技農田的力量,懂得了珍惜糧食、尊重勞動者。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5

《開學第一課》是中央電視台和教育部聯合舉辦了大型教育課,對中國小生們有着獨特的教育意義。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奮鬥成就夢想,讓我大受震撼,我們在新時代非常快樂,作為這個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應該積極向上,樹立目標和理想,努力學習,不僅為了我們自己,也為了我們的祖國。

節目精選三個國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國國家版本館、《儒藏》、《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着眼於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的大範疇,貫通曆史、現在和未來。《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為我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並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我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

《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編委會委員金曉明帶領我們"畫中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蹴鞠圖》到《清明上河圖》,在金曉明的介紹下,我們細細品味着屏幕上栩栩如生的畫面。"同學們,正是我們今天強盛的國力和先進的技術,讓寒江獨釣、孤雁北歸、空谷幽蘭,這些屬於中國人的文化印記,以數字化技術助力出版的方式,呈現在我們大家面前。"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歷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引導青少年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所以,觀看這期主題的《開學第一課》能讓我們內心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我們每個人為自己是中國人和炎黃子孫而倍感驕傲。

強國復興,我們要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我們要有理想,有要求,要敢於實踐,勇於創新,還要擁有愛國精神和團結一致。在世界民族之林中。

我們青年,作為新時代的先鋒,更作為一個民族和國家正冉冉升起的驕陽,應面朝世界新局勢,喊出自己不怕風浪的口號:強國復興,吾輩自強!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給予青年,一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一代代中國青年把青春奮鬥融入黨和人民事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為了往後的生活和未來更好,作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要樹立起遠大的目標及理想,努力學習,成為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人才加油拼搏,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義。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6

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是一種期待,因為這“行走的課堂”,總會以新穎的形式,帶領我們一覽祖國大好河山、領略上下五千年,感知中華文明,增強愛國熱情!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中華兒女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的責任與擔當。

節目中,王博教授向我們介紹了《儒藏》是收藏儒家文獻的大寶藏,所以稱之為儒藏。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告訴我們,《儒藏》由2億字,282冊,510種編制而成,是一部非常龐大的工程。若要做完全本《儒藏》大約需要10億字,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很難讀完。然而,也正是因為在不同時期的一批批讀書人,他們孜孜以求、殫精竭慮,才有了五千年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

其次,我被湯一介先生的堅持和擔當所感動。湯一介是《儒藏》的編纂人之一,他在76歲高齡時,身患肝硬化,仍然堅持完成了這項工作。當有人問他為什麼要編纂《儒藏》時,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是知識分子應有的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與職責。”他的堅守和奉獻精神讓我深受啟發。他的離世也讓我意識到,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説,擔當和責任是至關重要的。

通過《儒藏》,我們可以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瞭解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的思想。這部鉅著的整理和編撰不僅是對中華文明的傳承,更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擔當和職責。正如湯一介先生所説:“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是知識分子應有的'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與職責。”

《強國復興有我》這堂開學第一課讓我明白了,我們是誰,我們要到哪裏去。我們是中華兒女,我們要走向強盛的未來。只有通過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我們才能更好地堅守傳統、繼承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弘揚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必將在世界舞台上展現出耀眼的光芒。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7

當歷史的指針滑向2023年的金秋九月,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開學季,也迎來了新一期的CCTV《開學第一課》節目,回顧過往,身為中學生的我們總是對此節目懷着期待,每次都感受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向我們講述了祖國在歷史、文化、軍事等各領域一路走來的恢弘畫面。對廣大中國小來説,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樹立中華民族共用體意識,以時代的建設者和佼佼者為榜樣,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才是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回顧歷史,我們總能感受到老一輩人的努力和艱辛。

文化經典一直是我們中國的瑰寶,是數千年來薪火相傳的對象,自古以來,中國都非常重視文獻的整理和編撰,而文獻的傳承離不開歷代有志之士對文脈的守護,也正是因為在不同時期的一批批讀書人,他們孜孜以求、殫精竭慮,才有了五千年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在節目開篇中講述了《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在開工之初,他都已經是七十多歲的高齡了,而且身體狀況十分不好,處於肝癌晚期,但對於已經下定決心的人説,這又何懼?最終還是圓滿的完成了這項偉大的工程,讓我們領略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抗美援朝那段血與火的.歲月裏,上甘嶺、長津湖......我們多少志願軍戰士長眠於此。課堂裏,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飛行員陶偉,以及駕駛新型戰機為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的飛行員張威,帶同學們感受解放軍戰士不畏犧牲,保家衞國的無私精神。

1953年5月17號,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不滿19歲的陶偉在對敵空戰中,首創志願軍空軍120米近距離擊落敵機的戰績,創造了“空中拼刺刀”的範例,激勵着一代代空軍官兵搏擊空天,守衞長空。

陶偉回憶,那時候戰鬥很激烈,5月16日空戰了四次,17日空戰了兩次,擊落了七架敵機,擊傷一架,一共八架,犧牲了飛行員四個。

聽到這裏,不禁熱淚盈眶,身為中學生的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8

強國復興有我,這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使命和責任。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收穫了許多,也感悟了許多。

開學第一課中出現的場景有很多,從文化傳承,到現代化發展;從生態建設,到鄉村振興;從祖國河山,到科技宇宙,都使我震撼且自豪,這些是祖國發展強盛的展現。其中浩瀚宇宙中建立的空間站令我印象最深刻,這是航天員與科研人員無數日夜的共同努力。

強國復興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正是這條道路塑造了我們國家的骨氣和民族的精神力量。歷史告訴我們,夢想只有用行動去追求才能成真。

強國復興有我,是一句鏗鏘有力的宣言。強國復興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現在的我們掌握的知識或許不能為國家科技研發出力,但我們終將長大,不斷的變高,不斷的變壯,逐漸成為國家的支撐。

作為一名學子,我將不負使命,以嶄新的姿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努力成為有思想、有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青年。我將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和素質,鍛鍊自己的能力和意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9

今天我收看的中央一台的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我滿心歡喜的去看電視,我看開始前的十分鐘就坐在那裏等候它的到來,

我最喜歡是説宇宙的部分,分別有“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我們介紹了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和天空和天空課堂給我們講述他們的故事。真的是宇宙之大,其大無外,宇宙之小,其小無內。他們的故事很精神,他們讓瞭解到宇宙的起源、演變、結構還有航天。他們生動的講解,讓我對科學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他們不僅僅是傳遞給我們科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這種成就背後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們不僅僅是強國復興重要部分,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展示,是想讓我們更好的傳承他們的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

他們鼓勵我們樹立正確的志向,可以全心全意的投身到全面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徵程中。

節目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富有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來講述他們在宇宙、科學、文化、生態等等的可歌可泣的`人生經歷和艱苦奮鬥的足跡。他們向我們傳遞一代又一代艱苦奮鬥的精神。我將來也想成為想他們一樣的人,為祖國出一份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這節課上使我終身受益,我想無論時候我都會記住這一課,這是讓我難以忘記的一課。我相信重要我去認真的讀書,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就可以在未來創作一番事業,就可以有機會為實現強國復興的偉大目標貢獻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再我們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定可以讓祖國繁榮昌盛的。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0

假期結束了,我們也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始。2023年9月1號晚上八點,我準時收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主題。

節目首先通過介紹我國的三大文化工程:國家版本館,《儒藏》和《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為我們展示了中華文明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發展,我們在歷史中找到復興的答案,在文化隗寶中找到強國的意義。這三個工程,讓我們深入瞭解到古人的文化與智慧,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煙火生活。

其中讓我印象作深刻的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他是古今中外所有藏有中華文明印跡的資源,承載着厚重歷史文化古籍。國寶“何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展出的文物之一,裏面講到當時因為差點被當成廢品賣掉,還好我們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及時的發現,國寶“何尊”才躲過一劫被留下來。

《儒藏》“藏”是讀呢?讓我們帶着這個問題去傾聽《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為同學們回顧講述了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故事。自古以來,我們中國都是非常重視文獻,整理和編纂,這些傳承都離不開歷代有志之士對文脈的守護,正是因為在不同時代,有着一批這樣的讀書人,他們孜孜以求才有了這五千年未曾中斷的中華文明。他還提到了湯一介老先生,是《儒藏》工程的發起者和主持人,湯一介用八個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這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絕不逃避,遇到責任勇於擔當。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我們更應該傳承中華文明的智慧,開創美好未來。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我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樣性。這堂課,我們從中學習,也更加自信,強國復興有我,我將為之努力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1

9月1日晚8點,我準時在電視機前收看着2023年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節目主要分為2個大板塊,第一個是節目主舞台現場主持人撒貝寧、龍洋的主持以及有關學者到場講話,第二個就是舒冬、張舒越和王嘉寧作為主持的實景課堂。兩個時空共同講述,圍繞的主題就是“強國復興有我”。

第一個外景就是中國國家版本館,龍洋就以外景記者的身份帶領孩子們一起做了採訪,瞭解了中國國家版本館的歷史知識,拓展了孩子們的眼界,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未知海洋暢遊。在這裏,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這個外景片的創意是從小朋友對中華文明的疑問視角來展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主持人龍洋則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二個實景課堂中舒冬到訪的是武夷山國家公園,這片繁茂的自然保護區是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生物多樣性的絕佳場所。他們沿着山路漫步,欣賞着沿途的植被和野生動物,聽舒冬講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舒冬和工作人員以生動的案例和形象的比方,向孩子們解釋了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他告訴孩子們,如果我們繼續破壞生物多樣性,就會破壞地球的生態平衡,導致一些物種的滅絕,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第三個實景課堂中,主持人張舒越帶着同學們去了江蘇鎮江,大家一起在魏巧的帶領下了解了農業知識,她向同學們介紹了現代農業的科技應用和發展趨勢,講述了農業科技創新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挑戰,還介紹了可持續農業的理念和實踐。

第四個實景課堂中,主持人王嘉寧帶着同學們去了國內最大的航空主題博物館——中國航空博物館,在那裏張威老師為大家講述航空知識,其中一個細節就是當張威老師在講到動情處的時候有點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灑現場,而攝像師也給了王嘉寧一個鏡頭,畫面顯示,王嘉寧也被張威老師的講述所感染,兩隻眼睛也是哭得紅紅的。

實景課堂的嘉賓們通過全新模式,帶領學生走入田間地頭、國家公園、文化地標。而對廣大中國小來説,更好地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樹立中華民族共用體意識,以時代的建設者和佼佼者為榜樣,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就是最好的“開學第一課”。

在揮毫潑墨間感受中國人的精神天地,於廣闊天地裏寫就綠水青山的時代答卷……作為一名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一定要謹記祖國的重託、父母的叮嚀和老師的教誨,做一名積極樂觀、努力向上、對祖國有貢獻的人。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2

觀看2023年開學第一課《強國復興有我》之後,我深受觸動和啟發。這堂課以文化傳承和中華文明的起源為主題,通過介紹《儒藏》工程編纂的故事,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節目一開始,王博教授給我們講解了《儒藏》名字的由來。《儒藏》是收藏儒家文獻的大寶藏,所以稱之為儒藏。然後接着講解了《儒藏》由2億字,282冊,510種編纂而成。若要做完全本《儒藏》大約需要10億字,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很難讀完。聽完王博教授的講解,讓我瞭解了原來一部文獻的編纂是如此繁雜。

通過《儒藏》工程的介紹,我瞭解到這是一項龐大而艱鉅的工作。整理和編纂《儒藏》需要耗費巨大的力氣,而且幾乎是不可能完全完成的。然而,這項工作的意義卻遠遠超出了它的規模。通過《儒藏》,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瞭解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的思想。它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民族的精神財富。

在節目中,王博教授向我們講述了《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的故事。湯一介在高齡和病痛的情況下,仍然堅持着這項工作。當被問到為什麼要編纂《儒藏》時,他堅定地回答道:“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是知識分子應有的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與職責。”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我。湯一介先生的堅守和擔當精神令人敬佩,他的奉獻精神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讓我深感自豪。

通過這堂課,我意識到中華文明的傳承需要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我們作為中華兒女,應該瞭解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正如湯一介先生所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3

2023年央視《開學第一課》於9月1日晚上8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播出,本次節目的主題為“強國復興有我”。

在節目中,我觸摸到歷史變遷、時代發展,更瞭解到歷史洪流中許許多多的祖國青年用一生的捍衞與守護,鑄就了今日的祖國榮光、文化地基。至此,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們才有更多機會繼續談個人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

《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為同學們講述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並回顧《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讓同學們更能感受到薪火相傳的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工程副主編金曉明帶領同學們“畫中游”,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考古學家高星通過最新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講述人類起源、演化歷史,追溯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

中國國家版本館建設,構築國家版本資源總庫,就是着眼於中華版本資源的永久安全保藏,讓文化典籍‘藏之名山、傳之後世’。這對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厚植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具有重大意義。

多讀書、讀好書,是一個人樹立三觀、蓄積力量的重要途徑。而書籍的保存、傳承、版本研究,在其中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瞭解文化,知道宇宙茫茫,自己從何而來;運用文化,知道世界之大,自己該如何做,對於個人成長至關重要。因此,未來,我希望自己也會在圖書版本領域增加了解,為文化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讓我們一起為夢想揚帆,為祖國遠航。新學期,我要向着自己的小目標沖沖衝!同時,我也明白了少年是民族最鮮活的血液,是家國篇章的書寫者,所以生逢其時的我們要擔起家國理想,心中始終牢記強國的信念!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4

今天開學第一課風雨無阻,依然是9月1日晚上的八點鐘。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節目通過展示中國文明的發展歷史,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令我影響最深刻的是介紹了文化工程,分別是《儒藏》和《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王博教授向我們講述了世代流傳的典籍背後的守護故事。我們瞭解到,《儒藏》的編纂過程需要湯一介先生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這讓我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自信。

我發現如果要做完全本《儒藏》大約需要10億字,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很難讀完,不得不感慨真的了不起。《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則是金曉明老師講述,一邊聽着金曉明老師講解,一邊觀賞歷代繪畫作品,讓我深深入瞭解了中國繪畫的獨有的魅力。繪畫作同時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造詣。今天的節目很精彩,他們的精彩故事深深的鼓勵着我,讓我有了一份奮鬥的衝勁,同時讓我知道只有不斷的`去奮鬥,才能實現個人的目標。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讓我感受到了中國的偉大,讓我深刻認識到我們這一代青年是國家復興的重要力量。無論將來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我們都要保持一個奮鬥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樣我們才能夠肩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讓我們一起努力奮鬥!我相信只要我們肯努力去幹,就一定可以為祖國幹出一番新天地。加油吧!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5

通過觀看2023年開學第一課《強國復興有我》,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的壯麗景象和堅強奮鬥精神。這一節目採用了全國探訪,各地接力的方式,讓我們跟隨着科學家們的腳步,學生們的`視角,見識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復興,讓我們對中國發展有了全新的瞭解。

在這堂課上,我們見識到了國家富強,脱貧攻堅的重要歷程。在節目中,農技專家趙亞夫,用現代科技為鄉村賦能,64年紮根農村一線,服務農民,幫助農民脱貧致富,帶領莊村創新發展,實現生物多樣性農業,讓一個貧困村莊建設成為現代化全國文明村,30多年來,他帶領的亞夫團隊,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幫助農民脱貧致富。從吃不飽到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這這種不怕苦不怕艱辛,勇於迎難而上,為建設祖國奉獻自我的精神,是我們所需要學習而傳承的。

從種植水稻開始,到探索一條綠色發展道路,科學實現生物多樣性農業,實現大自然物種跟物種之間相生相剋,相互制約又相互利用,做到大自然生命共同體。我們傳承古人的智慧,再利用科學技術創新突破,實現如今吃得飽吃得好的盛世局面。我們作為學生,都是衝刺實現現代化的主力軍,只要我們能夠肯吃苦,肯堅持,一定能夠把農業搞好,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今天我們享受着前任的栽樹,明天我們作為接班人,有義務有責任有當擔去奮鬥,去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心中懷着強國復興的理想,努力學習創新,為建造美好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6

2023年的開學第一課《強國復興有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完節目後,我的感受是無比振奮與自豪的,同時也感受到我們身上的責任與使命。

浩瀚星空,我們渺如塵煙。在這堂課上,我們跟隨着科學家的腳步,一起走近宇宙的`世界,考察宇宙的歷史。這堂課程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在宇宙觀測領域的強大實力,也讓我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話語權而感到自豪。

在課堂上,拉索觀測站首席科學家曹臻向我們介紹了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我們知道,拉索觀測站的建設代表着我國在宇宙觀測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作為一個複合型高海拔觀測站,它不僅能夠觀測宇宙線,還能進行其他多個方面的觀測研究。這項科學技術的研究,讓我們不再只能仰望星河,還能去探索到宇宙太空中的奧妙。這種綜合性的觀測站在國際上也是非常罕見,它的建設標誌着我國在宇宙觀測領域的獨立自主能力的提升。

曹臻首席科學家在課堂上詳細介紹了拉索觀測站的建設過程和科研成果。他提到,拉索觀測站的設計和建設完全由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完成,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還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和話語權。我們不再是僅僅接受他人的觀點和成果,而是能走在科學研究的前沿,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科學貢獻。

作為學生,新一代中國人,我們深感自己肩上揹負的責任,我們需從現在開始,強健自身,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強國復興,為祖國的夢想,貢獻自我。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7

9月,金秋,暑假在一聲聲蟬鳴中進入了尾聲,伴隨着絲絲秋的涼意,又是一年開學季,2023年《開學第一課》也隨着學生們的開學如約而至。作為全國中國小生的第一門課,每年都會根據當下的環境給我們呈現出不同的主題,每一節課都藴含着極深的教育意義,而今年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

對於中華兒女來説,瞭解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是一堂不能缺少的課。《儒藏》是收藏儒家文獻的寶藏,“兩億字,282冊,510種”,這在我看來簡直是天文數字,可在這一個個巨大的數字後面,卻是中國研究人員的心血築成的,這是一件多麼浩大的工程,但是他們完成了,默默無聞的奮鬥二十年。

在王博教授生動講解《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皓首窮經匯聚《儒藏》的過程中,我深深地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到自豪和驕傲。湯一介先生更是令人敬佩和感動,76歲高齡並患有肝癌晚期的他一直在堅持着編輯《儒藏》,在面對病情的一直反覆,卻只説了八個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他這種對中華文化的執着,對中華文化傳承的信心,這種精神讓人感動敬佩,也激勵着我們勇擔文化使命,賡續精神文脈。

作為新時代好少年,我們應該向湯一介老先生學習,勇於承擔責任,不負韶華。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8

“強國復興有我,少年立志強國!”9月1日晚上八點,我和父母已經守在電視機旁,等待着今年《開學第一課》的播出。隨着美妙的音樂響起,開學第一課映入我們的眼簾,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

在節目中,通過王博教授對《儒藏》的講解,我瞭解到了《儒藏》這個寶藏級的儒家文獻收藏,以及整理這些文獻的艱鉅任務。收藏儒家文獻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保存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是為了讓我們能夠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瞭解影響了我們兩千多年的思想。我被《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所介紹的湯一介先生深深感動。他為了完成《儒藏》的編纂工作,不顧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年齡,堅持不懈地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堅持和奉獻精神讓我深受啟發。

中華文明的傳承需要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努力。我們不能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更要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理解和傳承。正如湯一介先生所説:“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是知識分子應有的對國家對民族的擔當與職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這份責任,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這堂課也讓我認識到,中華文明的復興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和奉獻。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追求卓越,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我們每個人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參與者和見證者,我們的努力和奉獻將會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添磚加瓦。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深刻認識到了中華文明的偉大和寶貴,也明白了我們每個人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我將懷着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和敬畏之心,不斷學習、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們每個人的努力下,中華民族必將實現偉大復興的夢想。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19

2023年開學第一課節目開播了,這期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觀看這堂課,我們深受啟發,內心是無比的自豪與驕傲。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將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飛行員陶偉這部分,也明白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當擔這句話的意義。

在課堂上,我們聽着陶偉飛行員講述他當年戰場上擊落敵機的戰績,講述他思念的戰友們,我們被帶入到那場激烈的戰爭中,我們感受到了解放軍戰士們的不畏犧牲,保家衞國的精神,也明白這期的主題的.含義,強國復興,匹夫有責。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不滿19歲的陶偉在對戰敵軍中,首創志願軍120米近距離擊落敵機的戰績,成就了“空中拼刺刀”的範例,激勵我國一代又一代飛行員軍官搏擊長空,守衞我國空域,也鼓舞着我們新一代人奮進自主,永不屈服。

在課堂上,還介紹了駕駛殲20為第九批志願軍烈士遺骸護航的張威,當搭載着志願軍遺骸的運-20飛入我國領空時,殲20長機飛行員用無線電與運-20對話。“我部殲20飛機兩架,奉命為你護航,長空祭忠魂,英雄歸故鄉。向志願軍忠烈敬禮!”“身後是我們志願軍的遺骸,前方是祖國家鄉,請志願軍烈士們看好了。請你們抬頭看一看,看那蔚藍色的天空,那是我們祖國的領空,看一看那湛藍的大海,那是我們祖國的領海……”説到這一刻,節目中的張威忍不住哽咽,而屏幕前的我們更是熱淚盈眶。

如今的我們作為新中國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能做的唯有努力學習,鍛鍊自己的能力,樹立偉大復興的夢想,投身於強國建設的新徵程中,用我們自己的力量,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20

新學期的朝陽照耀着我們,伴隨着我們走進久違的校園。今天,我們和老師一起在教室裏觀看《開學第一課》。2023年我們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一聽主題我們就知道,中華民族的振興是我們每一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每個人都應該投身到國家建設中去。

在節目中,讓我對祖國穎以為傲的是在探尋宇宙的奧妙我們有了新的出現——“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我們介紹了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的'前世今生,在宇宙觀測領域,為在宇宙觀測領域有中國人自己的聲音、智慧和話語權而感到自豪。“現在我們的國力強大,有非常完備的工業體系,我們想做什麼東西一定能做出來”,這是當時科學家曹臻説的,是啊,只要有了信念,就能堅持走下去。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只要有了目標,朝着這個目標去努力奮鬥,終會有所成就。

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是我們的時代,請保持夢想,保持對世界,對宇宙的未知的好奇,這些宇宙的未解之謎,將來一定會由我們來破解。我們青年一輩,當乘風接力,扶搖而上,把強國復興作為我們新時代青年成長的方向標。立心天地,於時代華章再書一筆少年意氣飛揚。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21

晚上8:00,我們全家正打開電視機,準備收看《開學第一課》,經過一個小時的觀看,我覺得時間過的很快,這是因為我已經融入都節目中去了。

本期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邀請了《儒藏》工程首席專家——王博教授、《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工程副主編金曉明、考古學家高星、、“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還有神舟十六號乘組人員。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飛行員陶偉和駕駛新型戰機為志願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的飛行員張威。當時的陶老先生參加空戰的時候還不到19歲,在1953年的5月17日,志願軍空軍8架飛機同美國22架飛機遭遇,最終擊落敵機4架、損失2架,取得4:2的戰績。在這次戰鬥中,飛行員陶偉擊落了美軍的F-86戰機,據當時可靠計算,兩架高速飛行的戰機在空中最近的距離只有120米。這樣兇險的.一幕在當時的中國時常發生,幾乎每天都有人在犧牲。

我們何其有幸生於盛世,何其有幸生於華夏,我們的和平與安寧都是由先輩們用性命拼搏回來的,我們怎能不努力,怎能不奮鬥,怎能不去守護好我們的家園,多想讓先輩們看一看,我們現在多麼強大,不再淪為魚肉,瞧一瞧祖國的景秀山河。

在2022年9月16日,88位志願軍烈士英靈及遺物由我空軍專機從韓國接回遼寧瀋陽,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到祖國懷抱。

長空祭忠魂,英雄歸故鄉。歷經這麼久我們的英雄終於回到了祖國,終於能看到我們強大的祖國。

潮起正是揚帆時,勇立潮頭,向光而行。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把人生志向轉化為奮鬥動力,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徵程上,共同書寫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之歌!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22

9月1日晚上,我和家人們共同在電視機前收看了央視的《開學第一課》節目,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主題就是“強國復興有我”。

節目一開始,首先出場的是主持人撒貝寧老師和龍洋老師,撒貝寧老師首先介紹了我們今年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河南安陽的殷墟火出圈了,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首飛成功了,航天員在太空頻繁地會師,中華文明探索工程等。我國在取得這些舉世矚目新變化,構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小時候,我對天上成千上萬的星星特別感興趣,腦子總是在想,天上那麼多星星到底是誰製造出來的呢?星星到底是怎樣的形狀?現在長大後,才明白天上的星星只是宇宙中的一份子,人類探索宇宙的奧祕不斷取得新進展。

節目中的宇宙觀測讓我對我國的科技不斷髮展感到非常驕傲,“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同學們介紹了我國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的前世今生,在宇宙觀測領域,中國人有了自己的聲音。通過收看節目,我才知道在我國四川稻城,有一個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宇宙射線觀測的科學裝置叫“拉索”。“拉索”首席科學家曹臻向同學們介紹了“拉索”的神奇之處,接着就帶我們一起到了“拉索”的現場,給我們揭開了“拉索”的廬山真面目,原來“拉索”面積有1.36平方公里,然後介紹了“拉索”是由什麼構造的,原來“拉索”主要是由約45萬噸高純度水組成。水是我們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種物質,但是這些最普遍的物質卻幫助我們完成了科技的探索。我們不禁感慨,科學家們利用這些高純度水,利用它的物理原理,通過實驗,最後研製出來可以探索宇宙的先進工具。這些都離不開我國科學家的智慧,正是科學家的智慧,幫助我們揭開宇宙中的奧妙,讓我們這一代人能夠近距離,第一時間接觸到宇宙的科學知識,從而利用這些科學知識更好地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

科學家曹臻還跟我們介紹了當時建設“拉索”的歷程,專家們克服了高海拔,低温等惡劣環境,終於製造出這麼一座規模最大的宇宙射線觀測站,看到這裏,我佩服這些建設工作者,他們不怕困難,面對這麼惡劣的環境,仍然不斷堅持,不斷努力,最後終於取得成功。他們之所以取得成功,因為他們心中的信念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國必須要擁有這麼一座自主設計、獨立建設的複合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從而更好地服務我們的子孫後代,從而屹立在世界科學之顛。

科學家曹臻最後説的這句話讓我們非常感動,他説擁有了“拉索”這樣的`一個裝置之後,我們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那麼在未來的十年,在這個領域裏頭,我們來引領着這個學科的發展,將來對宇宙怎麼描述的宇宙觀裏頭,要有我們中國人的聲音,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我們的話語權。

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感觸良多,我們能否在未來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要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努力學習,不斷昇華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打造出不一樣的自己,建設祖國,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23

新學期即將到來,2023年《開學第一課》也將準時赴約,2023《開學第一課》以實地探訪、全國各地接力的方式,帶領廣大學生從傳統文化、文明探源、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國防教育、科技創新等各方面,全景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

節目開始,我就感受到了今年節目的主題——“強國復興有我”,整場節目從匯聚文明瑰寶的國家版本館到記錄人民空軍奮鬥史的航博館,從“雙世遺”武夷山國家公園到江蘇鎮江現代化農場,從位於世界屋脊的“拉索”到浩瀚宇宙的中國空間站......這些無不在展示着祖國的強大力量。

在《開學第一課》節目中,我看到了一位位擁有着強大精神內核的.優秀人物,瞭解完他們的事蹟,我感受頗深,在某些時刻不禁熱淚盈眶。從這些鮮活的事蹟中,我發現,人生是一個不斷奮鬥的過程,原來每個人的人生都非一路坦途。

我相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動力和信心,幫助他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通過學習榜樣的經驗和故事,人們可以受到啟發、獲得靈感,從而更加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強國復興的道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參與者、見證者和推動者。只有通過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我們一起攜手前行,共同為祖國的繁榮和復興而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24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們來到了9月1號開學日,還不到八點已經守在電視機旁,打開CCTV1頻道等待2023年《開學第一課》的播出。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

中華文明不僅體現在博大精深,深厚廣闊的文化中國,也體現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讓我們一起走進了解武夷山國家公園。

武夷山國家公園是我國唯一一個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的公園,他被中外生物學家稱為“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

廖紅老師為我們講述了她的創建生態茶園之路……八年來,廖紅帶着科技特派員團隊為生態茶園茶葉優質率提高百分之三十,水體磷污染減幅超過百分之六十,提出了“茶豆油菜套作”的綠色生態模式,我們對大自然好,大自然也會回饋給你。

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民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觀看了節目,感受到了我們祖國的地大龐博,山河壯麗,感受大自然的`奧妙。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快速增長,更是文化、科技、軍事等多個領域的全面提升,我將更加努力的學習,為祖國的美好未來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有感 25

強國復興有我,這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使命和責任。觀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收穫了許多,也感悟了許多。

節目中,王博教授介紹了《儒藏》這一寶藏級的儒家文獻收藏,讓我瞭解到這部鉅著的編纂過程是如此辛苦和不易。《儒藏》由2億字、282冊、510種編纂而成。若要做完全本《儒藏》大約需要10億字,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都很難讀完。然而,這個工程的意義卻遠遠超出了個人的閲讀能力。《儒藏》這個收藏儒家文獻的寶藏,不僅僅是一部巨大的文獻編撰工程,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博教授還向我們介紹了《儒藏》編纂人湯一介先生的故事。湯一介先生在高齡和病痛的困擾下,仍然堅持完成了《儒藏》的.編纂工作。他的堅持和擔當,讓我深受感動。他的話“事不避難,義不逃責”,讓我深刻認識到作為知識分子,我們應該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的責任和使命。

這節課讓我明白,中華文明的傳承離不開歷代有志之士的守護和努力。正是因為這些才智橫溢的讀書人,中華文明才能保持五千年來的延續。他們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讓我們能夠接觸到中華文明的精髓,並且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該立志成為中華文明的傳承者和弘揚者。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學習中華文明的精髓,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這節課讓我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身份和責任,激發了我對中華文明的熱愛和對國家復興的渴望。我將以湯一介先生為榜樣,努力學習中華文化,傳承中華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