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6篇

校園5.36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6篇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1

信息技術教學原則是指為培養學生的信息素質和提高教學效果,反映信息技術教學規律而制定的指導信息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

關於信息技術教學原則的探討,有人喜歡借用教學的一般原則,並稍加解釋。筆者認為,信息技術教學原則有其特殊性——個性,是共性要求與個性要求的統一。信息技術教學原則的“個性要求”主要有:技術性,強調信息技術與工具的運用,強調教學手段和內容的高科技含量。素質性,強調對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整合性,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整合度,強調數字化學習方式的優化。發展性,強調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要求必須隨着信息技術的更新而不斷調整,強調所有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都必須有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信息技術教學原則體系的提出,還要注意各原則的相適性、完備性和原則本身的獨立性、簡練性、針對性等。據此,信息技術教學原則體系可以表述為如下九條:

任務驅動與問題激勵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習任務的設計與佈置,也要注重學習的主動性與思維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學習結果,也要重視學習過程。既要追求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學生創新意識等心理素質的培養。既要運用接受性學習,也要加強理解性學習。努力使學習的外在驅動力與內在驅動力共同發揮作用。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中要避免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兩張皮的現象,使信息技術滲透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資源、課程結構、課程實施方法、課程評價等各個方面。要把教學改革建立在信息技術平台上,同時信息技術教學要主動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

虛擬教學與現實教學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與網絡學習環境進行虛擬教學,拓展教學時空,要發揮人工智能技術的作用,節省教育成本。同時,也要重視教師面授、學生間的直接討論與綜合實踐等現實的教學,加強直接交流與即時反饋。要避免虛擬學習中的情感冷漠與情景變異,也要避免傳統教學中的“少”、“慢”、“差”、“費”。

開放學習與統一規量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在信息技術教學的實施模式與評價管理中,既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由創造、自願參與、自我評價,也要重視教師的具體指導與教育管理部門對教學績效考評的統一要求。

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既要重視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的學習,也要重視具體操作、工具運用技能的學習。既要重視知識體系的建構,也要重視能力體系的形成。既要重視書本知識、間接經驗的掌握,也要重視實踐創造與直接經驗的積累。

以優化學習、培養信息素質為根本宗旨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要牢記信息技術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以優化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為中心,努力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質。要避免將信息技術裝“門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與濫用。

直觀性與抽象性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要充分發揮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與語言直觀的綜合作用,要加強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直觀形象性,可以化解教學難點,減少教學坡度,提高記憶效果,但應注意避免使教學表層化、膚淺化。適當加大學習難度,特別是抽象思維的難度,對於高年級學生、對於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説同樣是十分重要的。

知識、情感、技能多目標統一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目標的設計與選擇中,要處理好知識目標、情感目標、技能目標的關係,使多種目標統一到信息素質培養這一根本目標之中。同時,在信息技術教學實施中,要注意每一教學活動的多功能性和各教學環節組合的科學性,使知、情、技多種目標都能有效地實現。

效益性與經濟性相結合的原則 該原則強調,信息技術教學要重視成本效益分析。既要考慮教學效益、社會效益,也要考慮教學的人力成本、物資設備消耗與經費投入。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2

(一)“任務”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求

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並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

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採用瞭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瞭解主要指學生能夠記住或復現已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理解指學生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及操作方法,能用自己的語言或動作進行表述、判斷和直接運用;掌握指學生能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操作方法去解決新情況下的簡單問題。操作目標一般可以採用初步學會、學會、熟練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初步學會指學生能進行基本的上機操作;學會指學生能進行連續的、差錯較少的上機操作;比較熟練指學生能進行效率較高的、習慣性的、有錯誤能立即自我糾正的操作。例如,許多《信息技術》教材中的“學着做”、“試一試”、“動手做”等就包含了不同層次學習水平的要求。

二)“任務”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學生親自上機動手實踐遠比聽老師講、看老師示範要有效得多。通常,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後,關鍵的一步就是讓學生動手實踐,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課的理想教學環境是人手一機,學生上課的最佳過程是邊聽講(或邊看書)邊操作。教育部20xx年11月14日印發的《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討論稿)》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課的“上機課時不應少於總學時的70%。”。可以明確的説,《信息技術》教學,必須在機房進行。

(三)“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 1.“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循序漸進等原則。對於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詳盡的操作步驟,便於學生自主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在完成一個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與學習密切相關而且比較有趣的“任務”時,他們會非常專心致志,樂此不疲。

例如,七年級在學習“輸入文章”的內容時,可以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輸入一篇自己的短文並保存起來”,這個任務包含“輸入”和“保存”兩步操作,並強調“自己的短文”,體現了與學生的關係和文章的“短”,主要考慮不要讓學生把大量的上課時間花在輸入文字上。

2.“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任務”設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後的聯繫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説來,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最好不要有兩個以上的重點、難點,過多會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任務”的規模宜小不宜大,規模過大,會偏離“任務驅動”的本意;前後“任務”之間能有一定的聯繫是比較理想的,但不要強求,否則也會加大難度。任務是手段,便於學生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務驅動”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設計一個統領全局的“任務”,而是要注意由點到面,逐步介紹各知識點。一開始先讓學生有所瞭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以及相關知識的積累後,再深入理解,然後適時地加以概括和總結。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例如,學習“保存文件”的內容時,一開始可以讓學生把輸入的文章保存到計算機默認的文件夾中(操作較為簡單,不會難倒學生),這時不必過早引入“文件夾”的概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後,再介紹“文件夾”的概念及操作,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夾”,並把文件保存到自己的“文件夾”中了。

3.以“佈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在傳統教法中,引入有關概念時,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説明”的順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經驗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識時,應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以“佈置任務→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歸納結論”的順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操作過程中,觀察到了現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來分析、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後適時地加以總結,概括出其規律性的知識,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

例如,在學習存儲容量的單位時,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給他們佈置一個“查看文件大小、磁盤容量大小”的任務,學生在完成了該任務後,就會對容量單位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總結規律,歸納出結論,讓學生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採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鼓勵、指導學生檢驗信息,獲得信息,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的。

  1、傾注愛心,培養學習興趣

  2、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情緒。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不僅僅意味着教師在課堂上面帶微笑使學生的心情放鬆、消除緊張,也不僅僅是自然地運用語言來組織教學,通過視覺交流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讚許地點頭、恰當的表揚、肯定的眼光、得體的手勢等都有會給學生以愉快的鼓勵。教師愛學生並充分信任他們、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他們也就會信賴老師,就會積極地參加到學習當中。

  3、進行正確的引導

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在教學中使學生清楚地瞭解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及各章節知識的具體目的、任務和要求,教學內容在實踐中的作用及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佔的地位。通過生動、具體、感染力強烈的學習需要,使學生了解計算機是信息時代的標誌,生活在信息時代必須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新奇感轉發轉移到學習上來。對信息技術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

  4、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教學中教師要把全體學生的情況,要處理好和學習的關係,特別要抓好學生那種羣體的“兩頭”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和諧的氣氛完成教學任務。<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4

信息技術教學可分為兩層台階:即基礎教學和應用教學。所謂基礎教學主要內容是課程的引入、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應用教學主要內容是教會學生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中去。基礎教學是前提,應用教學是根本,學以致用是本門課程教學的基本原則。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如何踏好這兩層“台階”。

一、抓好基礎教學

基礎教學以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要,重在基本技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有如下幾個方面的體會。

1、任務驅動的指導思想

第一堂信息技術課要讓學生明確本門課的學習任務,解決好為什麼學的問題。此後結合教學大綱要求,提出每一個學習階段的學習任務。儘可能將學習任務明確化、通俗化、具體化,便於讓學生抓住重點,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比如:將WORD使用分為基礎部分(常用菜單、常用格式與工具欄的使用等)與技巧部分(專用工具欄、複雜選項、複雜格式等),基礎部分內容嚴整,量少,便於教學,務必嚴格把關,確保每位學生都學會;技巧部分注意教學方法,不必一一細講,要引導學生學會摸索學習。同時要注意將任務分層,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相應難易的任務,因材施教。

2、對於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要提綱挈領

如在鍵盤與指法教學中,強調指法訓練三要點為:基準位置,手指分工和擊鍵要領;又如,對於Windows系統的教學:要注意從個別到一般,再從一般到個別,提出標準部件概念,將窗口、對話框、按鈕、菜單、列表框、編輯框、選項卡等標準部件逐一講解,再以積木作比喻引導學生理解所有的界面顯示,歸納出Windows操作的一般性便於學生迅速掌握。

3、推行協作學習法

學生學習的組織形式通常有三種:一種是競爭性組織結構,學習者之間的關係互相對立;一種是個別化組織結構,學習者之間的關係是互相獨立的;第三種是協作組織結構,學習者之間協同工作並共同分享學習目標。

協作學習(CollaborativeLearning)是指通過小組或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策略。要求輔導教師要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積極為學生創造協作學習的環境。

協作學習的基本模式為:競爭、辯論、合作、問題解決、夥伴、設計、角色扮演。一位哲人曾説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那麼,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基於此,不難理解協作學習的價值。

4、用多媒體電子教室教學

新啟用的機房大多具有多媒體電子教室功能,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其展示功能,講練結合,將教師演示與學生練習的時間比控制在1:3到1:5之間。教師注意利用實例作品(word文檔,圖片等等)教學,向學生展示一些實踐中做得較好的作品,最好構建信息技術教育網站,將教案與課件做成網頁形式,利用局域網使課堂教學與網上教學相結合。

5、教學考評

簡單的考評辦法,將教師機的文件夾設成完全共享讓學生把完成作品保存或另存到其中,教師及時批閲同時也適合進一步存檔。

結束語基礎教學與應用教學是兩種不同傾向的教學階段,基礎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應用教學以學生實習實踐設計作品為主,兩者相輔相成。只有抓好基礎教學使學生打下牢固的雙基,在應用教學中,學生才會得心應手。應用教學好比大學裏的課程設計,事實上,目前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的課時尚不是十分寬裕,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如果本地信息設施建設發展較慢,學生實習的機會較少,建議還是將教學重點放在雙基的培養上。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5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

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八年級信息教學反思6

美國教育家目標教學理論創始人布魯姆認為,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巨大潛能和個性差異的人,這為分層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也説明了實施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現代教學論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獨立人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社會的需要。

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腦普及的信息時代,掌握計算機已經是科學發展和作鄉未來信息時代的需要了。隨着信息技術教學的普及,學生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大,如何應對這種差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在這裏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把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演化到分層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技能後,都有自己發揮才能的空間。

一、分層教學前的準備:

在我所任教的班級中,實施了分層教學已有一個學期。在進行這種教學模式之前,我曾經思考過,分層教學應該照顧到所有學生的認知過程,讓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後進生“吃得了”,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所以上課之前的充分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我呢,是“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哪兩手呢?

1、學生的分層準備:

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學習需求的不同,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層次。

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的差異在於先前的計算機知識水平。首先,要有的放矢,做好課前摸底準備,這對每學期的新生來説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讓我自己在以後的教學中方便的一件事情。那怎麼個摸底法呢?在全一冊的《信息技術》課程中,在課時的安排上是足夠的,所以要捨得花上一兩節的時間和學生交談,做一些調查。調查的形式可以是調查表、集體討論、個別聊天、談心之類的,並且從中獲得有價值的信息,調查的內容可以涉及到:你是什麼時候接觸電腦的?家裏有電腦嗎?電腦上有哪些東西啊?平時上過網嗎?有沒有參加過計算機的培訓或者競賽啊?下面是我進行調查後的一個小小的統計表:

接觸過電腦家裏有電腦有上網上網幹什麼參加電腦培訓或競賽

接觸過電腦家裏有電腦有上網上網幹什麼參加電腦培訓或競賽2003853聊天12004301228聊天、遊戲22005422042聊天、遊戲6(平均班級人數為60人) 調查雖説只是一個基礎,但至少給了我不少的參考價值,這就和後面的備課分層有了一定的聯繫。在圖表的參考下,我就暫且可以把學生分為特長生,普通生和急需幫助的學生。

2、備課的分層準備:

備課的思路直接關係到你上課質量的好壞,一堂45分鐘的課往往要花上我7、8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一份滿意的教案,有時還要好些天收集資料後才能完成,有了大量的試題做基礎,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地提高教學質量。

有了前面的三個層次的學生分層,備課的目的性、針對性就更明確了(大前提,特長上要對基礎知識已經瞭解的透徹,而且能夠獨立完成,這些也是需要你進行課前調查摸底)。對於特長生,我就尋找一些在競賽類,具有開發智力,超出課本之外的知識,但是,不能太難,特別是一些自己心裏都沒譜的題目不宜拿來當作學生的作業或者習題,沒必要,這樣反過來被學生問倒了;對於普遍的普通生來説,我對問題的設計就大致沒有脱離課本,像課後的習題可以當作是課堂中的小練習,但這部分學生還要挖掘出他們的潛力,也應該適當的加些提高型的練習,象課本中的“想一想,練一練”之類的題就可以交之完成;最後剩下的那一批學生的大前提是一般沒有接觸過電腦,所以在剛上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不適應,這就是所謂的需要幫助,如何幫助呢?一個,我是利用課餘的時間給他們補補差,先讓他們從最基本的怎樣使用鼠標學起,當然這要安排的妥當,不能太佔用他們的時間,也不能讓他們沒有收穫而回。這樣,在統一上課的過程中,不至於連最基本的也不會,在那裏乾瞪眼;另一個,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把先前需要掌握的最基本操作加以重點,但這些學生中也不乏能出現天才型學生,所以我們要注意觀察使“之”不漏網,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備課中的練習的設置也是相當基礎型的。同時,充分利用學生資源,採用一幫一結對子的方法,利用他們課餘時間讓特長生和普通生結成友好對子,同是上課時也有意地讓特長生和普通生相鄰,給他們的學習提供最有利的便利條件。

有了這三個層次的學生後,給我的備課增添了相當大的難度,一個課時的備課相當於三個課時,但最終還是很好的為分層上課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二、分層教學的實施:

上課分層的大前提是有一個較好的機房條件,至少能讓學生分組操作。因為如果穿插座位後,會讓一些處在第三個層次的學生有種緊張感:我怎麼不會做?我的速度怎麼這麼慢?這就更影響了他的接受情況。我校的機房雖然不象一些其他的學校是六人圓桌電腦,可機子還是總共可以分成六排的,12人/排,每一排或者兩排安排同一個層次的學生,這樣讓他們在練習的過程中能互相幫助,互相糾正。

上課的內容首先是要能保證大綱的要求,落實大綱中的基本操作,然後才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我事先準備好的適合他們的練習,“放”要“放”的適度,“放”中要有“抓”,“抓”一些高水平的學生的離題,“抓”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生會產生厭惡的感覺的現象。

在上課的分層上我們還可以引用這麼一些資源,因為課堂中只有一個教師,所以有時候會忙不過來,這時候,我會讓一些特長生在完成題目的前提下,幫助第三批學生,這樣既可以讓特長生鞏固基礎知識,華而不實,又可以讓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能從中受益,使得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達到了一個同學之間互相協作的現象。

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的宗旨是在課堂教學及其延伸段中,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優勢和需要的不同,選擇一種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不同層次、不同個體需要的最優化教學設計,充分調動學生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節課裏都能得到充分發揮並有所收穫。

三、分層評價:

通過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及時瞭解學生達到分層目標的情況。其基本要求是差異性、及時性和鼓勵性。

學生在我的指引下完成了分層的教學任務後,我會有相應的作業分發給他們,以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一項指標,那麼學生在完成了任務後就通過教學軟件提交到我的機子上以供我檢查。這項對於學生的任務分層評價是有一定的必要的,你的評價以及下堂課或者課後給學生的矯正、調整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加深;通過評價能夠對少數不能達到目標的學生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幫助排除障礙,不使問題積累;及時發現學生優勢,若有必要,及時調整,允許層間流動。

做好反饋工作:教師在日常的工作中以交談的方式收集學生的意見,備課組每月召開一次學生座談會,以坐談的方式讓學生提出自己對分層教學的意見和建議,期末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面向全體學生進行調研,調查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分班的依據是否合理﹑分層教學是否贊同﹑各層次的教法是否合適自己﹑有何補充建議等。

我在班級實行分層教學只有一個學期,我不知道分層教學的效果能否達到我預期所想的,但是我覺得分層教學有以下幾個優越性,以供各位老師評價:

1.有利於所有學生的提高和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

分層,源於學生的差異,效果,來自於分層。分層教學的實施,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後無所事事,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心理品質得以逐漸優化,而這又進一步促進學生更為積極地探索軟、硬件知識,自主地結合理論進行操作,掌握知識,發現規律。他們的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增強,信息素養得以提高。而且,在相互連網的教室中,學生的層間、層內的合作變得活躍和突出,這有利於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精神,有利於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

2.有利於課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師事先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於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悦,這極大地優化了教師與學生的關係,從而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師在備課時事先估計了在各層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做了充分的準備,使得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容量。總之,通過這一教學法,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45分鐘的課堂效率。

3.有利於教師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各層學生的學習,及時有效地處理各種突發事件,極大地鍛鍊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學生所提的問題各不相同,這些問題不僅僅涉及到計算機基本操作、文字處理、多媒體制作、網頁製作、網上信息尋找等技術方面,而且涉及到程序的開發、審美藝術、硬件時尚等諸多領域,所有這些都對教師提出了嶄新的課題,迫使教師不得不認真去思考、學習和探索。分層教學在提高全體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師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知識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自覺跨越本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界限,主動實施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教學。所有這些,都有利於教師能力的全面提升。

分層教學應本着為各類學生提供最優質服務的思想出發,給學生提供各種選擇的機會,不要把着眼點侷限於在一定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上,而應從長遠考慮,從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分層教學的嘗試對於我或者大家來説都是很辛苦的,可是我覺得這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一條合適的學習路徑,不致於使低層學生因台階過陡而滋生懼怕心理甚至失去學習信心,也不致於使高層學生因學習台階過緩而滋生驕傲情緒甚至喪失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樂於學習,勤於鑽研,使信息技術能幫助大家完成其他的任務,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