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九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校園5.13K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代號寫在下面表格內)

九年級歷史上冊期末考試試卷附答案

1.在四川抗震救災的現場,到處活躍着帶着"紅十字"標記的醫護人員,"紅十字"成為捨己救人的象徵,始於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據此,你認為"紅十字"標記起源於下列哪一宗教()。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蘭教

2.今天,有的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這一政體的最早出現與哪部歷史文獻有關?()。

A.《權利法案》B.《獨立宣言》C.《人權宣言》D.《漢謨拉比法典》

3."當革命的風暴橫掃整個法國的時候,英國正在進行一場比較平靜、但是並不因此就顯得缺乏力量的變革。"這句話中的"變革"是指()。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光榮革命C.英國組織的"反法同盟"D.工業革命

4.世界近代史上解放"手"的最早發明是()。

A.珍妮機B.蒸汽機C.內燃機D.飛梭

5.學習世界近代史時,某同學發現1804-1814年間歐洲的國界發生了巨大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法國大革命C.美國獨立戰爭D.拿破崙戰爭

6."在歐洲以外直接依靠掠奪、奴役和殺人越貨而奪得的財寶,源源流入宗主國,在這裏轉化為資本。"這是對哪種罪惡的揭露()。

A.奴隸制度B.封建制度C.資本主義D.殖民主義

7.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誌是()。

A.歐洲三大工人運動B.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立

C.《共產黨宣言》的發表D.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會晤

8.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初期的英國,你無法享受到的生活方式是()。

A.穿印度的棉衣B.打電話聊天C.吃美洲產的玉米D.喝中國產的茶葉

9."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這是最後的鬥爭,團結起來,到明天,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這些歌詞引自()。

A.《國際歌》B.《宅地法》C.《復活》D.《英雄交響曲》

10.19世紀中期,美國南北矛盾無法調和,主要是圍繞下列哪一問題?()。

A.工業品進出口問題B.是否開放國內市場問題

C.奴隸制的存廢問題D.是否提高關税問題

11."比較"是歷史學習和歷史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張三同學在比較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歷史影響時,列出了以下四點內容,其中惟一的相同點是()。

A.摧毀了英國的殖民統治B.廢除了黑人奴隸制

C.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D.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

12."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乾二淨。"這句話反映了()。

A.英國圈地運動中出現了"羊吃人"的悲劇B.俄國廢除農奴制後農民一貧如洗

C.日本明治維新後農民紛紛破產D.美國內戰後解放的黑奴的處境

13.歷史上第一個圓了人類飛上藍天的夢想而被稱為"航天飛行器的先驅"的是()。

A.奧托B.萊特兄弟C.富蘭克林D.蒙特哥菲爾兄弟

14.現代工業起步的標誌是()。

A.珍妮機的使用B.蒸汽成為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時代的到來D."電氣時代"的到來

15.第二次工業革命給英國社會生活帶來了重大變化,下列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A.汽車在馬路上奔馳B.人們可以坐火車外出

C.電燈照亮了千家萬户D.手機成為重要的通訊工具

16.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説:"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為了爭奪"陽光下的地盤",德國與哪一個國家的矛盾最尖鋭

A.美國B.意大利C.英國D.俄國。

17.意大利作為德奧戰前的盟友,在一戰爆發後沒有參加德奧集團,反而參加了協約國對原來的"盟友"作戰,這最能説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

A.原因B.性質C.特徵D.結果

18.飛機作為新武器最可能首先出現在哪一次戰爭?()。

A.拿破崙對外戰爭B.美國獨立戰爭C.第一次世界大戰D.第二次世界大戰

19."生物是神創造的,是一成不變的"。這種18世紀中期以前的傳統看法,被下面哪一位著名科學家創立的偉大理論打破?()。

A.牛頓B.達爾文C.托爾斯泰D.愛因斯坦

20.下列説法,符合法國伏爾泰的是()。

A.他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開拓者B.他主張以人權反對神權

C.他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權分立"學説D.他提出了社會契約論

二、辨析説理(本大題有4小題,共18分。其中,第21、24小題各3分,第22、23小題各6分。請寫出試題中錯誤的史實或觀點,並簡要説明理由)

21.英語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3分)

錯誤:

理由:

22.1773年,美國青年約翰看到英國對家鄉殘酷的`殖民統治,激起了他反抗英國統治的決心。幾年後他參加了戰爭,並跟隨後來的美國第一任總統林肯南征北戰,取得了赫赫戰功。(6分)

(1)錯誤:

理由:

(2)錯誤:

理由:

23.17世紀80年代末,一位法國人坐飛機到英國旅遊。在英國期間,他觀賞了但丁的悲劇《哈姆雷特》,並對最近發生的光榮革命讚歎不已。(6分)

(1)錯誤:

理由:

(2)錯誤:

理由:

24.14-17世紀的啟蒙運動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3分)錯誤:

理由:

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5.閲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

打破藩界,重劃全國行政區。全國劃為三府七十二縣,由中央政府任命府、縣知事管理,完全取消大名的封建領主權。大名離開藩國,遷居東京,從國家領取俸祿。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2分)反映的是哪方面的舉措?(2分)

(2)除上述內容外,這一歷史事件還有哪些內容?(2分)

(3)從促進國家發展來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4分)

26.閲讀下列材料並回答問題。

材料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角--蒸汽機,是經驗和科學相結合的產物。科學對工業革命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材料二:……在電力的運用上,電報、電話、電燈、電梯、電影放映機等新興電器相繼問世,電報電話公司.電影公司等企業紛紛建立。

(1)依據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是什麼。(2分)

(2)材料二中的電報、電話等新興電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2分)

(3)兩次工業革命都出現了新能源,促使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把人類帶入了兩個新時代,這兩個新時代分別是什麼?(4分)

(4)學習了兩次工業革命的歷史以後,你有何感想?(2分)

四、問題探究(本大題共2小題,第27小題12分,第28小題10分,共22分)

27.回答下列有關新航路開闢的問題。

15-17世紀,歐洲許多冒險家多次進行海外探險。

(1)下列哪一項是當時探險者的夢想?()。(2分)

A.尋找刺激B.挑戰世界C.追逐金錢D.擴張領土

(2)美洲長期以來與世隔絕。把它與世界開始聯繫起來的轉折性歷史事件是()。(2分)

A.迪亞士遠航B.哥倫布遠航C.達伽馬遠航D.麥哲倫船隊的遠航

(3)寫出因哥倫布的發現而命名的土著居民的名稱。(2分)

(4)有人把新航路的開闢稱為"世界的發現"。你認同此觀點嗎?請説明理由。(6分)

28.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並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年僅17歲的普林西普立刻衝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婦開槍射擊。結果斐迪南夫婦斃命,普林西普被捕。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2分)

(2)這一歷史事件造成的直接影響是什麼?(2分)

(3)第一次世界大戰共有33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了戰爭,大戰涉及歐、亞、非三洲,雙方陣亡840萬人,傷2100萬人,戰爭中共支出戰費2084億美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學習本課以後,你得到了哪些啟示?(6分)

試卷答案:

一、單項選擇

12345678910

CADADDCBAC

11121314151617181920

BBBDDCBCBA

二、辨析説理

21.錯誤:英國最早進行工業革命。

理由:英語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多國家使用的官方語言,最直接的原因是英國的殖民擴張。

22.(1)錯誤:美國。

理由:美國是在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後才成立的。

(2)錯誤:林肯。

理由:美國第一任總統是華盛頓。

23.(1)錯誤:坐飛機。

理由:飛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2)錯誤:但丁。

理由:《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的作品。

24.錯誤:啟蒙運動。

理由: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是文藝復興。

三.材料解析

25.(1)日本明治維新。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3)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重視教育,培養人才;發展經濟等。

26.(1)蒸汽機。(2)第二次工業革命。(3)"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4)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四、問題探究

27.(1)C。

(2)B。

(3)印第安人。

(4)同意。新航路的開闢,錘鍊了歐洲人敢於冒險、勇於拼搏的精神,開闊了眼界,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拓展了人類的活動空間和範圍,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

28.(1)薩拉熱窩事件。(2)一戰的爆發。(3)世界大戰的發生是整個人類的悲劇,一切非正義的侵略戰爭都是對人類社會犯下的罪行;維護世界和平,避免戰爭是人類社會每個公民的職責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