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13篇

校園1.05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13篇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1

在前幾天日本發生大地震之後,作為一個經歷過08年汶川大地震的人,我對災區人民表示同情,同時,也對他們這種精神表示敬佩。恰好,去年出品的《唐山大地震》我還沒有看過,於是今晚就抽時間去重温那段難忘的日子。

首先説唐山地震,個人認為既是天災也是人禍,同三年自然災害一樣,人為因素起了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的因素。儘管已經預測到了唐山一帶可能發生地震,但是還是由於那個時代所富有的某些因素,未能夠成功發佈地震預報,導致傷亡慘重。事後,又由於時代富有的其他因素,不接受國際上的救援,而且是號召大家發揮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精神,傷亡進一步增加。比起汶川地震,除了在經濟物質上的條件好一些減少了傷亡,時代主流思想的變化以及震後對待國外救援態度的變化,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後確實是在大步向前進的。

這部電影講訴了一家四口,夫妻和姐弟,地震中父親先去世,用自己的.命換回來母親的命,由於姐弟倆都被同一塊預製板壓着,在被救援人員問及先救哪一個的時候,儘管母親堅持兩個都要救,但是時間以及當時的情形決定了只能在兩者當中做出選擇(這種選擇我相信我們每個人漫長的人生歲月都會遇到,建議多看一下哈佛大學公開課程:公平:如何做是好),母親選擇了救弟弟。這句話被姐姐牢牢的記在了心裏。隨着姐弟倆被挖出,母親以為姐姐已經死了,就帶着弟弟離開。哪知道姐姐在屍體堆裏面醒來,遇上了救援的解放軍夫婦,並被收養。在大學聯考前一次回唐山的機會,肄業後的很多機會她都沒有回唐山尋找親人,因為即使她的父母回着,在她心裏,也已經死了。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2

1976年,是中華人民忘不了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多件大事: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和我們心目中的好總理周恩來同志逝世,還有中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地震———唐山大地震……

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唐山市民都沉浸在夢鄉的時候,忽然在主人公方達和方登的家的,魚缸裏的魚跳了出來,這表示地震的前兆,忽然,地開始搖動了,巨大的震動振醒了方達的一家人。爸爸先感覺到,急忙衝出自己的房間,一路跑一路叫:“大家快跑啊!地震來了地震了!!”邊説邊衝向自己孩子的屋子裏,孩子一邊叫一邊向外逃跑,突然房屋倒塌了,兩個孩子被壓在了廢墟下,而父親卻陷如地層去世了……

救援隊尋找到了方登和方達,他們開始就他們,但一開始就無能為力,因為兩個孩子都壓在一快水泥板上,只能救一個,母親都想要,但不可以的`,“這邊發現了被困人員”友鄰救援隊説,這邊的就想趕過去了,勸母親快做決定,母親迷茫的説:“救兒子。”壓在水泥板下的王登哭了。

可喜的是王登在屍體堆裏活過來了,是解放軍叔叔收養了她,一直養到她長大,她讀上了大學的醫療系,打算將來為困難的人們服務。方達因為右手殘疾,只能拉三輪車養母親。

10年後,王登結婚生了孩子,叫點點。她的丈夫是加拿大人。方達的孩子也叫點點!王登成為了一名醫生,方達是一家軟件公司的老闆,20xx年5月12日,王登的丈夫告訴王登中國發生又發生了8。0地震,王登決定去當志願者,方達也參加了,為災區捐贈救援物資。兩人是在一頓晚飯相認的……

方達帶王登去看母親,母親痛苦欲絕的看見這自己女兒沒死,30年了,每天守着自己女兒,從此過上快樂的生活…

這部電影真的很好,體現出了一母親對兒女的慈愛,表現了人民面對地震堅強不屈,自強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誠,一定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3

昨天晚上,我不知道是懷着怎樣的心情看完了馮導的新片,我不懂什麼電影拍攝的真實感,或者從專業的 角度去評價馮導的新作,或者説這樣一部電影已經可以超越那些所謂的商業利益,我只想從情感本身,去默默體會這樣一場34年前的地震帶給我們的關於生存與死亡,心靈和信仰的思考。

直麪人生,直面靈魂!——這是我最深的體會。如果説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由無數次的選擇構成的,那麼我不知道有什麼選擇比選擇生與死更艱難。記得曾經看過畢淑敏關於生存與死亡的演講,她説一個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通向死亡的過程,每過一秒,我們就離死亡近了一秒。然而關於片中元妮的選擇,我卻無法去評論對與錯,或許結尾處當方登對母親元妮在墓地邊一遍一遍的“對不起”已經告訴了我們什麼。

32年,從唐山道汶川,不是簡單的時間與空間的距離,這對於那些經歷過它們的人來説,也許是生與死之間的距離,這之間,包含了他們所有人的人生,以及靈魂深處的堅守。我想我或許沒有資格去評論這裏邊的苦與痛,因為畢竟不曾經歷,便無法真正理解那樣的生活。

看完之後,我更多的選擇了沉默和思考,思考那些廢墟下掩蓋的生命和廢墟之上活着的人們。也許我們真的`沒有理由去埋怨些什麼,就像餘華筆下的《活着》,好好活着,就已經足矣。我們都需要一種信仰,去支撐靈魂,然後直麪人生!

也許能夠帶給我們感觸的不是災難本身,而是在災難之後另一種愛與責任的堅守以及重新撿拾起美好人生的勇氣。但願這樣一部能讓舉國同哭的電影,帶給我們更多關於人生的思考以及自我靈魂的洗禮,帶給我們直麪人生,直面靈魂的勇氣!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4

看完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震撼、忍耐、親情、責任、拼搏 ,用這幾個字可以概括整部影片。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沒有接受任何國際組織的援助,全憑中國軍隊、各地政府派遣的救援隊以及國人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參與搶險、救災。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有的只是人的一雙肉手,救援的速度和質量以及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當時的政治精神激勵唐山人戰勝了災難。

餘震和震後的建設中,忍耐、親情和責任又促使唐山人默默地投入到重建家園的熱潮中。他們忍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忍受孤獨寂寞,忍受災難帶來的副影響以及自卑的心理,強迫自己忘卻災難的陰影去救險,去工作。可是災難的陰影不是輕易可以抹掉的,需要長時間的慢慢磨礪。就像影片中母女的心結在災後的32年才得以化解。

當然,唐山的今天,離不開唐山人的拼搏。沒有拼搏就沒有現在的唐山;沒有拼搏,唐山有可能在國人乃至世界人的心中只是一個瞬間而已。

很佩服馮小剛導演的天才,抓住了人的心理,把一個災難片用親情串起來,沒有刻意描寫災難的殘牆瓦礫,而是渲染了人的本性,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不愧為新一代的導演大師。

看了唐山大地震,不能不提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影片中馮導巧妙地把唐山大地震中失散的姐弟倆放在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相見相認,讓觀眾再次進入災難的殘酷中,使得觀眾在馮導蒙太奇手法的調動下,心靈再次得以震撼,淚水再一次控制不住。汶川震後的搶險,唐山的救援隊無疑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唐山和汶川聯繫在一起,同樣再次引起世人的矚目。

唐山,不僅僅只代表一座美麗的城市。在當今金錢、利益高於一切的社會,唐山更是代表了一種精神,一種支柱。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5

影片結構概述:影片以敍事為主,以片中主人公的感情為線索進行的,把人物的情感與地震發生始末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採用對比,相關等手法,又影片情節感人至深,再有大牌明星的參與和一些搞笑情節的加入,使得影片更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影片觀後感概述:影片以一個慘痛經歷唐山大地震的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的,看似是一部紀實片,實則是一部講述人性倫理的'情感大戲,影片開端丈夫與妻子非常恩愛,當地震來臨時,為了救自己的孩子,丈夫捨生將妻子推開,自己卻葬身於廢墟之中,和後面王登與研究生的愛情觀形成了鮮明對比,這不僅體現的是一種人性情感的美,更是對青年男女之間愛情是否能經的一種考驗的一種鞭策,還有母親在面對救助兒子與女兒抉擇時,內心的無耐與糾結,這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考驗,女兒被救出時,和在隨後的幾年裏一直對母親當初的做法耿耿於懷,其實母親的心裏一直十分的痛苦,正如片中台詞所説;‘唐山的建築經過多年重建是可以修復的,但母親心中的那份傷痛是始終無法修復的。”片尾最後女兒與母親的心節終於得到了解開,母女二人又重歸於好,與片的開端得到了呼應,正好也印證一句話,只要人自有真情在,任何代溝都是可以逾越的!魯迅先生曾經説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視敵人淋漓的鮮血,"而這位母親在失去自己丈夫和女兒的雙重打擊,任然堅持獨自生活三十幾年,不僅體現了對丈夫的忠貞,更是對人性美的一種宣揚,用修改過魯迅的名言講;真正的勇士,敢於直視慘淡人生,一點都不為過!不僅刺醒了人的靈魂,更喚起了人的本性,這也就是這部電影能成為最強華語電影的關鍵所在。

好了,就寫到這吧!好的電影還需觀眾躬親去感悟,體會!望大家也觀看一番,細細品讀,定有感悟萬千,高屋建瓴之言,如有雷同,概不負責 !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6

下了陣暴雨,像是在廢墟中大聲喊叫親人名字的聲音。

在今天的語文晚自習上,我們觀看了《唐山大地震》,看到一幕幕在廢墟中振撼人心的場景,也讓我們都流下了悲痛的淚水,最讓我心酸的畫面是:母親在最後斷然決定救兒子,當她的女兒聽到後,心涼了。在這個場景中,我們可以看到母親是愛她的孩子的',但是,因為他們説只能救一個時,哭着求他們把兩個孩子都救出來,很讓人心酸的畫面。

也許在當她看見死去的爸爸也躺在她身邊時,心裏肯定很不好受,很孤單吧,畢竟,她是這麼的小。

“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可我媽心裏的房子再也沒有蓋起來,三十二年守着廢墟過兒子。”——心靈的廢墟上,我們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儘管曾經的創傷無法讓生命變得完整,我們卻看到他們依然懷揣着希望在成長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許多年後,元妮一直不願搬家,每次燒紙時她都會念叨家裏的地址,她害怕那孤單的靈魂不認得回家的路,她怕她最愛的人迷了路,回不了家。——親人永遠是親人,就算陰陽兩隔,也是至親的人!

“沒了,才知道生命叫沒了。”這是元妮在她最後悔時所説的話。是由這一次的地震,而觸一動了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因為有了這種愛,才會讓世界變得愈加美好,也看出了,元妮在內心深處依舊懷念着那段從前的時光,但是卻一去不復返……

“我不是想不起來,而是忘不掉。”方登在最後的時候對自己的養父説了這一句話。是的,有些東西是不遠想起的,但並不代表可以一輩子忘掉。

災難的颶風過後,唯一留下的就是親情。就好像這些光亮,是支撐着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7

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個催淚彈,從一開始就那麼強烈,那麼振動人心,生與死的抉擇猶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人們腳下踩着血水,在一個個死人旁走過,場面令人恐怖,地震過後,唐山下着一場場傾盤大雨,那些孩子們痛失親人的痛苦,與撕心裂肺的哭聲,讓我有了幾度動容。

啊,人間親情啊,人間最需要的就是親情,在地震過後,好心的人們都奮不顧身振作了起來,不顧個人安危,去救他人。這是多麼值得歌頌的精神啊。

今天是太平盛世,風調雨順,一派和諧。可是回頭想一想,那個年代的人們,是怎樣堅強到底,勇敢的活下來的。這部電影中,最感動我的是那個母親無時無刻想着自己的罪過,無時無刻不感到心痛。徐帆飾演的那個母親,説實話,在我把整部電影全看完的時候,我才發現,懺悔其實可以在堅定不移的信念之中,幻想化成愛。那個母親,在救孩子的時候,不停地重複,救兩個,救兩個。啊!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生與死,這幾個字在他們的腦海中是一個殘酷的選擇,有人選擇生,是因為他們還有理想沒有完成。有人選擇死,是因為他們失去親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可是故事中的`小姑娘卻有一顆頑強的心,堅強地活了下去。這正是殘酷環境中,值得頌揚的。人生是條單程線,不售回程票,讓我們珍愛生命吧。

今天,我還是一個年僅12歲的少年,人生的許多事,我還不太懂得,但通過這部電影,我似乎成熟了許多,也懂得了許多。其中最值得我珍愛的就是人間真情。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以及各位演員的精彩演出。

俗話説,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雖然現在生活安逸,無憂無慮,但並不意味着我們面對的永遠都是鮮花和微笑。人生道路上難免挫折與磨難,讓我們為不測的人生做好未雨綢繆的心理準備,為幸福的明天做好堅忍不拔的精神品格吧。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8

《唐山大地震》通過一地震中的倖存者方登為線索,把唐山大地震與四川汶川大地震巧妙的聯繫在一起,並以我是唐山人為主題把唐山人的感情,唐山人的善良,唐山人的倔強表現得淋淋盡致。

首先是方達的母親,在救兒子還是救女兒的選擇中痛苦的`掙扎,一句救弟弟使這位母親始終生活在愧疚中,以至兒子在深圳混出名堂了,有車子和房子,還有了自己的公司,想接母親去享福,可這位母親倔強的説:我哪也不去,我要去了,就更對不起你姐姐和你父親了……

再説方登,也為母親的“救弟弟”那句話折磨着,壓抑着,直到被善良的解放軍夫婦收養以後,幾天都不説一句話,甚至以為是啞巴,可是當她第一天上學報名,老師問她的名字的時候,母親説叫王凡,小方登馬上説“我叫王登”,把大家都愣住了,在這隻有兩個字的語言裏表現出了極其複雜的心情,一方面母親的“救弟弟”讓小方登無法接受,另一方面,也為“我是唐山人”這個主題思想埋下了伏筆。

在杭州醫學院學習期間,方登和一位研究生意外懷孕,男友為了不影響王登的學業,希望王登做人流,方登堅決不肯,男友問為什麼,方登説“因為我是唐山人”,不用多説,就這一句我是唐山人,道出了一個經過了唐山大地震倖存下來的人對生命的執着。

王登在加拿大結了婚,當某一天,她從電視裏得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後,當年唐山大地震的情景,即刻浮現在她眼前,立馬到了四川地震災區,參加了救援工作中。影片就這樣把相隔32年的唐山和汶川大地震巧妙地聯繫起來。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9

愛情有很多種。母親對她的孩子有至高無上的愛。愛與朋友互相幫助;人們也喜歡和諧相處,一起度過難關……今天,我在電影院感受到了很多愛。

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分離了。父親為了救母親獻出了生命,兩個孩子被壓在同一塊混凝土板上。雖然一邊的一個孩子可以被救,另一邊的另一個會被壓死。在這個艱難的選擇中,母親選擇了救她的哥哥。這使得幸存的妹妹終生恨她母親。2008年四川也發生了地震。解放軍不遺餘力地拯救廢墟下的生命,挖掘石頭,運送救援物資...場景打動了人們的心。我已經分居32年的哥哥和姐姐也來抗震救災了。那一年,我姐姐深深感受到了母親痛苦的選擇。最後,我姐姐跟着我哥哥去看我憔悴的母親。他們在興奮和悲傷中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難以放棄的母親和孩子,血濃於水,讓人哭泣。在電影中,母親感到悲傷,責怪自己32年,32年,在地震危險時沒有選擇女兒鄧芳。多麼漫長的'一天,你一生中能有多少個32年?這難道不能反映母親的偉大愛嗎?在幫助四川地震災區時,她的女兒鄧芳終於意識到了她母親的艱苦努力和困難。世界上有多少孩子能理解母親的苦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經常聽到媽媽的嘮叨。儘管這有時讓我感到不安和懊惱,但畢竟是出於好意。例如,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還是寒風,他們都趕回家做飯。我記得那天我在興趣班學習的時候,天下着傾盆大雨空。我擔心沒有帶傘,媽媽一直在門口等我帶傘。母親的嘮叨又在我耳邊響起,但我的心湧上了暖流。

看完電影后,母愛依然如故。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10

往事不堪回首,但在汶川、玉樹的大地震後,我們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了19xx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

地震發生前,一切都是那麼平靜,可愛的姐弟倆正在家裏睡覺,突然,地震發生了,姐姐從夢中驚醒,她趕忙叫起弟弟,他們的父母拼命回去救孩子,母親被父親拉回安全的地方,父親剛進門,房子轟然倒塌,姐弟倆都被壓在房樑下,母親只能選擇救姐弟之一。母親最終選擇救了弟弟,但姐姐卻奇蹟生還,後被解放軍收養,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一隻手臂,他也不願讀書,自己掙錢,成為了一個公司的老闆,姐姐當英語家教養活自己和女兒。32年後一家人的意外重逢,讓他們彷彿再次回到了震後的唐山……7.8級的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好在頑強的唐山人能重建家園,讓唐山更加繁榮。

“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這句話是影片中的母親(元妮)在地震之後的感悟,每次看到元妮孤獨的身影,對於丈夫、女兒的懷念(她以為女兒也死於地震),對於外出兒子的思念……在32年後母親與女兒的團聚,更是讓人感到撕心裂肺的痛,看到這一幕,我心中湧起酸楚,當初元妮選擇救兒子還是救女兒時該是多麼痛苦的決定啊!意外的重逢,讓這位母親又想起了當時的場面,她對女兒的愧疚,畢竟是她自己拋棄了女兒啊!地震帶給這位母親的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她本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僅僅23秒,讓她失去了丈夫,還以為失去了女兒……

做父母的,哪個不擔心自己的兒女?元妮擔心出門在外的兒子,年邁的養父面對着失散多年的.女兒怒而激動的大喊:“我天天擔心!”是啊,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隻言片語所能表達的,這部影片更加深了我對父母愛的認識,它也讓我明白了當我們面對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時,我們只能選擇,選擇捨棄!

如今的唐山已經成為了一座繁榮的城市,它不僅是唐山人奮鬥的結果,更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援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11

看完《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之後,我連歎五聲。

一歎地震當中的人們之不幸。他們有的永遠離開了人世,有的失去了自己的`親人,悲痛欲絕,但他們只在斷在的悲痛之後重振旗鼓,為自己的家鄉出力,為國家的建設做貢獻,這種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二歎父母之偉大。父母將我們生下來已屬不易,此恩已經無法報答,再加上養育之恩我們就更無以為報,就算我們有天大的能力也抵不過母親十月懷胎之恩,因此我們又有何理由抱怨父母?我們也只有盡最大力量來孝敬父母之賜生及養育之恩。

三歎中國老百姓之團結。在危機時刻,只有老百姓才能在第一時間救同胞於水火之中,官員們雖然在此刻也出了力,但是比起老百姓之力,就像是大人與小孩兒般差距。官員又如何?百姓又如何?同為人,為何就不能如百姓一般挖石刨土救遇難者於水火?

四歎人類之之無情與貪婪。地球會有今天這樣多的災難,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人類不善用地球資源所造成的,人類對地球的無情和對地球資源的貪婪,導致地球之災難,可悲可歎。

五歎中國電影事業之進步。《唐山大地震》這不影片,從故事的構思到影片的拍攝技術,都遠遠超越了中國電影以前的水平,讓中國的電影事業踏上了一層嶄新的台階。我在此預祝中國的電影事業越來越好。

五歎畢,雖然文筆粗糙,但實屬真實情感,或許能讓他人有所感悟吧,中國上每一個人力量雖小,但13億人之力量則無比巨大,因此,只有13億顆心往一塊兒想,13億股勁兒往一塊兒使,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同胞們,努力吧,加油吧,為我國之未來獻出你們每一份力量!!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12

唐山是在地震以後蓬勃發展的一個城市,每當提起唐山這個城市,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曾經34年前唐山那場驚動世界的災難。在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里氏七點八級地震,造成24萬人遇難,是近代地震史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被稱為"二十世紀世界十大災難之一"。唐山人在不斷的建設和不斷的發展。現在的唐山已經煥然一新的感覺。去年馮小剛導演來唐拍攝大型電影《唐山大地震》,根據《餘震》這部小説改變的,講述了地震以後母親只能在自己孩子中選擇救姐姐和弟弟之間選擇一個人,媽媽選擇救了弟弟,然而姐姐奇蹟般的活了讓解放軍救助了。感動的畫面,感動的故事。

今天唐山體育場舉辦萬人首演,這是第一次以唐山為主題拍攝的電影。也很榮幸今天馮小剛導演一起出現萬人首場現場。今天左諾沒有時間,所以就沒有去。很多朋友去現場一睹風采。故事很感動,很多人留下了淚水。演員都盡善盡美的演繹了這場電影。一切都是那麼的感動,讓人不由得表達這自己的情感。我曾經問過我媽媽對於唐山大地震有什麼要代表的。我媽媽回憶那段地震心裏面都有恐懼,畢竟死亡的人數很多,父母都是經歷唐山大地震的人,用自己的真實感受告訴我其中的恐懼,當時的無奈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00字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00字。一切都是那麼的突然,一切都是那麼的`震驚。也許唐山大地震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知道當時的感受,也許唐山大地震太可怕了,可怕到不敢去回憶。

馮小剛導演第一拍攝以地震為題材的電影,他的嘗試給全世界展示了現在正在蓬勃發展的唐山,唐山現在不斷的建設,唐山的不斷髮展給年輕的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機會,我相信唐山也會發展越來越好,展示給世界不一樣的唐山。曾經對唐山的認知,是有34年前的地震,然後現在展示給世人的是唐山不斷的強大。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篇13

影片結構概述:影片以敍事為主,以片中主人公的感情為線索進行的,把人物的情感與地震發生始末緊密結合起來,透過採用比較,相關等

手法,又影片情節感人至深,再有大牌明星的參與和一些搞笑情節的加入,使得影片更具有必須的觀賞性!

影片觀後感概述:影片以一個慘痛經歷唐山大地震的家庭為故事背景講述的,看似是一部紀實片,實則是一部講述人性倫理的情感大戲,影片開端丈夫與妻子十分恩愛,當地震來臨時,為了救自我的孩子,丈夫捨生將妻子推開,自我卻葬身於廢墟之中,和後面王登與研究生的感情觀構成了鮮明比較,這不僅僅體現的是一種人性情感的美,更是對青年男女之間感情是否能經的一種考驗的.一種鞭策,還有母親在應對救助兒子與女兒抉擇時,內心的無耐與糾結,這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考驗,女兒被救出時,和在隨後的幾年裏一向對母親當初的做法耿耿於懷,其實母親的心裏一向十分的痛苦,正如片中台詞所説;‘唐山的建築經過多年重建是能夠修復的,但母親心中的那份傷痛是始終無法修復的。”片尾最後女兒與母親的心節最後得到了解開,母女二人又重歸於好,與片的開端得到了呼應,正好也印證一句話,只要人自有真情在,任何代溝都是能夠逾越的!魯迅先生以前説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視敵人淋漓的鮮血,"而這位母親在失去自我丈夫和女兒的雙重打擊,任然堅持獨自生活三十幾年,不僅僅體現了對丈夫的忠貞,更是對人性美的一種宣揚,用修改過魯迅的名言講;真正的勇士,敢於直視慘淡人生,一點都不為過!不僅僅刺醒了人的靈魂,更喚

起了人的本性,這也就是這部電影能成為最強華語電影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