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5篇

校園1.3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5篇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

今天晚上和女兒一起讀了《弟子規》第一部分——入則孝,並將其中部分生字和古今異意的字意解釋給她聽。原以為這是篇古文,説的又是古代日常生活的行為規範,孩子不會感興趣。但讓我驚訝的是,孩子不但讀起來琅琅上口,而且很快就能背誦下來,還一下子從幾件小事上記住了“孝”字。

古語説,百善孝為先。可隨着時代的進步,感覺“孝”字一點點在淡化。説實在話,沒看這篇文章前,我只懂得應該孝順老人,覺得自己能讓父母高興、即使啥也沒做也算是孝順吧。看後才恍然明白怎樣才是真正的“孝”,我做的原來人家早寫着呢,更多的是應該“孝”而沒有“孝”的,雖然都是一些做起來很簡單、很普通、很平常的事:父母叫時立刻答應,父母讓做事時不偷懶;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作為萬物之首的人類更應該以“孝”為榮。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堅持從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做到入則孝,必將對促進全社會良好風尚的形成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2

讀了弟子規後,使我深受教誨。今天我要踐行弟子規。

吃午飯時,我看見媽媽還站着,我就想到了“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如果長輩還站着,晚輩不應先坐下;長輩坐定後,允許我們坐才可以坐下。於是,我等媽媽坐下,對我説:“坐下吃飯吧!”我才坐下。

開始吃飯了,我想到了“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對飲食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適可而止,不要吃過量。我就把蔬菜、土豆和肉都夾在了碗裏,吃飽了,我就把碗筷都收拾好,端進了廚房。

晚上睡覺時,我換上睡衣,我想起了:“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到污穢。”帽子和衣服應當房子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髒。我就把我的衣服全放在了牀頭的凳子上,準備睡覺。

今天我收穫不小,學習又踐行了弟子規,很開心。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3

弟子規 剛開始第一感覺是孩子的啟蒙讀物,沒有關注過,可能還和三字經會混淆。可是前一段時間回公司開會公司送了一本弟子規和中華傳統文化光盤,在公司的會議室公司組織我們一起看傳統文化光盤,真的很受啟發,很受觸動。

記得看的第一個短片是胡小林老師的,講的他的創業故事,和自己的生活歷程,曾經輝煌和痛苦的他就因為一本小小的弟子規,短短的幾句話,就叫一個深度憂鬱狂躁的企業家改邪歸正,以善制企,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師兄,他為自己員工子女捐資助學,籌集善款救助自己的病痛員工,大愛無疆。企業也因為他的改變而變得更加有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因此步入真正的`正能量,正輝煌。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人間大孝王西海為了父親放棄了出國的機會,放棄了娶妻生子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病重的父親。此心感動天地。試問我們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如果換一下位置可想而知你自己可以做到幾分?看了這些,想想平時的自己,可曾給自己的雙親做過幾次家常飯,洗過幾件衣服被單,可曾每次在父母這吃過媽媽給自己做的美味佳餚後有幾位在飯後做過家務,或是留下來陪父母聊聊家常,這是耳邊響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4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勿諂富,勿驕貧”,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生活好時,我們不要笑貧,不要輕視這些貧窮沒落之人;我們如果貧窮,處於貧窮,我們也不要去巴結有權勢之人,沒有必要,人生活在世間應當坦蕩蕩。這裏也告訴我們,要有志氣,要有氣節。“勿厭故,勿喜新”,這一條就更重要了。有一句話説,“喜新厭舊”,這可以説自古以來,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習性。對物品來講,如果不能珍惜,總是喜新厭舊,追求物慾就會愈來愈深,這樣對我們人生也是沒有絲毫好處的。所以從小我們也要告誡孩子,要愛惜一切物品,防止喜新厭舊,在這裏我們父母就要以身作則,當好表率作用。

對物如此,人亦亦然。人與人相處更要注意不能喜新厭舊。比如,有些離異的家庭,就是在於自己一時的貪慾和喜新厭舊,才造成了家庭的破碎,甚至妻離子散。所以,當我們讀到‘勿厭故,勿喜新’的時候,也要反躬自省,在物質上面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毛病?在與人的感情方面,我們是不是也有喜新厭故的'這種心態?若有,這是非常危險的,我們一定要及時回頭,懸崖勒馬,把一切消滅在萌芽狀態,防患於未然。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5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裏,我們學校開展了“誦讀經典美文”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們讀的是《弟子規》這本書。我們已經讀了有三個月了,從中我體會到很多···

《弟子規》這本書是聖人孔子給他的學童定下的一些規矩,同時也是給我們定下的規矩。書中有很多地方對我感觸頗深。如:句子“冬則温,下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中我感到要讓父母感到幸福是我們做兒女的應該做的.,還又如:“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中體會到不管父母怎樣對我們,我們都要孝敬他們,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弟子規》這本書中教了我們很多有關“孝義”“信義”的道理,相信我以及同學們都從中領悟不少···它也是一本教我們在社會中怎樣做人,怎樣為人處世的一本經書。

我願意用誦讀到的及學到的東西真真切切運用到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6

《弟子規》為清代康熙是山西絳州人李敏秀所作。我早對這本書有所耳聞,當時,,我只知道“弟子規,聖人訓”這六個大字,直至今日,我才得知我所知的那六個大字,僅僅是《弟子規》中的一些皮毛而已。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誦讀之廣,僅次於《三字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程的。此書以《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

《弟子規》第一章:總敍講的'就是作為學生,就要有學生的言行規範。今天,我主要讀了《入則孝,出則悌》這一張讓我深有感觸

本章主要講孝,古代聖賢的教導,首先就是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本章讓我明白父母生我養我談何容易,就是這些,也夠讓我們感激涕零。我們那還能不孝順他們呢?從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現在,不學習為大。我們就算是不為自己,也為他們的養育之恩,就這些,我們難道不該報答他們嗎?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7

我有時中午在家看看農民頻道,因為媽媽每天中午都看,看到節目裏的一些為了每月200元錢不贍養老人的,為了家裏的一間草房,和鄉間的2分薄田兄弟翻臉大打出手的…真是不該啊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3個字短短語卻道出為人處世的'深深道理。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自從讀到這句話還有就是在近期公司的活動中,感覺酒對身體的危害,對德行的危害後,我對酒的看法,有了巨大的改變,都説聖賢教育改變命運,我想改變命運先從戒煙限酒開始。

在今年10月初,固安舉辦了論壇有幸和公司秦總還有公司同事一起參加,現場感悟,真是受益匪淺啊。通過聽給位老師的真實案例,我深受觸動,我立志,學習弟子規,漸行弟子規,先從自己開始,慢慢的會感染改變自己身邊的人和事,為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一絲微薄之力。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8

蔡老師講到了,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要學一句做一句,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把好學的精神演給孩子們看。我們班的禮貌這段時間做的不好,作為帶班老師我要懺悔,沒有做好身教。“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以後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老師對生命的認知和高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師哉,師哉,童子之命也。作為老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絲毫不敢懈怠。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發點。如果每個孩子,每個人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就不會有中國小生跳樓事件發生。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一個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獨立不倚,不為外界利慾所搖奪,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標準,這就是立身。做事的時候,他的進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軌,不妄行,有始有終,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為眾人所敬仰。他的的父母也將因兒女德望光榮顯耀起來,這便是孝道的完成。

如果每個孩子能站在生命的高度去立志,那麼他們的一生必將是幸福的一生,那我們的國家也必將繁榮富強。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9

《弟子規》通篇都對我們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但有句話一生都應牢記在心,會使人受益匪淺。即“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每個人雖然都是單獨的個體,卻不能脱離羣體而存在。“滴水之恩將湧泉相報”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記不忘,並時時想着報答。也可能會有別人對不起你的時候,但是不要怨恨在心,應儘快忘卻。

常懷感恩之心,感恩父母的養育,讓我們健康成長;感恩兄弟姐妹的陪伴,讓我們不會孤單並懂得分享;感恩朋友的幫助,讓我們快樂生活。甚至於我們要感恩困難,讓我們學會勇敢;感恩挫折,讓我們不斷成長。對生活中的一切都滿懷感恩,感恩別人的幫助,並在別人有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將感恩之情傳遞,生活將更加美好。

《弟子規》教給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簡簡單單的話語卻內涵及其豐富,外延無限廣闊。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要將其落實到行動中,內外兼修,成為更優秀的人。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0

小時熟讀三字經,中學背誦論語。但是我們只是侷限於背誦文字,並不能真正理解其中要表達的含義和真正的教育意義。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傳統道德,現在的我們又做到了哪些呢?讀《弟子規》後,我感觸頗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在尊敬師長,孝順父母方面,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是否想到過媽媽在懷胎十月的辛苦,她為了不壓住我們,不能睡一個囫圇覺;是否想過媽媽在分挽是使經歷的痛苦;是否想過父母把我們從嬰兒培育到現在的辛苦。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外出掙錢,供我們識字讀書,但是我們是否真正的關心過他們,是否為他們做過一件小事,哪怕是最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讓他們感動。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進入到了叛逆期,在父母教導我們時我們是不是早已經厭倦了他們的嘮叨,羅嗦。一句我都知道了就反駁的他們無話可説,但是我們卻不能理解他們的用心良苦,反而產生了逆反心理。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1

《弟子規》共分為總敍及其它七大部份,分別列舉了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規範和禮儀,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學習它首先對孩子們是必需的,因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少年強則祖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少年厚德則中國才會更加興旺發達。尤其是德,如果孩子沒有德,縱然他(她)滿腹經綸、才高八斗,將來也未必會成為社會的棟樑。其次,作為大人,學習《弟子規》也是大有脾益的。

因為我們要培養的`是德才兼備的好孩子,俗話講“打鐵尚得自身硬”,何況是為人師長。而另一方面,我們現在的社會普遍強調和遵循的都是急功近利型的競爭模式和發展思路。若以這個作為行為準則,有利可圖的,大家就爭先恐後、趨之若鶩;沒名沒份的,大家都退避三舍、恐及其身。那麼久而久之,在利益面前人們將道亦無道;大而推之,則國將不國。

所以就大人和孩子一塊學習《弟子規》來説,我覺得倒不失為一次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不斷進步的有益嘗試。大人自己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每一條都和孩子一起學,一起做,不論孩子説什麼、做什麼,大人都堅持原則不動搖。久而久之,孩子必將在學習生活、待人接物和尊老愛幼等方面有一個可人的進步。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2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辭上的無禮挑釁或詆譭攻擊,通常會程度不同地,運用語言來自衞和還擊。依我們的生活經驗,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與出言不遜有關。因此,在與人交往時,言語有禮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誠於中而形於外。要做到言辭上以禮待人,其核心就是對他人的真誠尊重。語言上,如何做到禮貌待人呢?

《弟子規》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説.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抓住別人的一點過錯、短處不放,數落、埋怨,會因此與人結怨,失去人緣。言談時,沉湎於誇耀自己的長處、優勢,不僅無益於達成良好的交談氣氛,還可能會招致對方的反感。

"言語忍,忿自泯."無論是對什麼人,無論在何種場合,帶有嚴重情緒的話,尤其是氣話,都是讓對方難以接受的,甚至會引發各種矛盾。因此我們千萬要控制不滿情緒,免造口舌之禍。不妨採取倒杯水、到户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緩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免造口舌之禍。倘若對方生氣時,我們也應該從和睦相處的大局出發,在語言上予以忍讓和勸慰。

以心換心,説真話、講實話。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誠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3

這幾個月我們學校舉行了朗誦《弟子規》的活動,我在這次活動中感受頗深,尤其是《弟子規》“信”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凡是説話,首先要講信用,不要花言巧語。你問我為什麼要説這一句,因為我也有這樣的經歷。

有一次,好朋友小明約我出去玩,我倆約好星期四在洛浦公園的車站等,不見不散。可等到那一天時,因為是個下雪天,我作業還沒寫完,那時天氣又很冷,家裏很暖和,心想:等我把作業寫完再説吧。可等我寫完作業的時候,已經八點了,外面的雪下得很大,鋪天蓋地,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這時,我又想起了我們的'約定,於是就穿好衣服,戴上帽子,準備出去。我打開門,一股冷風迎面撲來,嚇得我一哆嗦,聳了聳脖子,趕快把門關上,“好冷呀!”心裏想:還是不出去了吧,家裏太暖和了,舒服極了。第二天晚上,我打電話約他,他媽媽説他發燒了,我問他怎麼回事,原來是他昨天他一直等我,是他媽媽把他強行拉回去的,我聽了,慚愧極了。

讀了“信”之後,我想:“信”上説得對,我不應該失信,那樣就沒有人相信我了,好朋友會越來越少。從今以後,我應該講信用,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先説是否。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4

《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德育之本,開篇就用“弟子規,聖人訓”説出了它的學習內容。通過學習和誦讀《弟子規》,給了我透視心靈污濁的機會,增長了我的智慧,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百善孝為先,。“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些都是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父母是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

要常懷恭敬之心。世界上又許多在各方面做得很好的人,我們對人要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緩揭簾,勿有聲;寬轉彎,勿觸稜。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如有人”,感謝別人,對別人報以恭敬之心。

弟子規還教給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關於弟子規的讀後感15

古人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易經曰:“滿招損,謙受益,此乃天道”。就如滿杯的水,再好的東西也裝不進去了,所以,學習一定要以空杯狀態,這樣才能受益,有舍才有得嘛!因此,末學作為剛剛步入傳統文化的新生,更要先紮根基,學基礎。學習學習,習就是做,一定要知行並進。“傲不可長”,傲慢是求學問一個很大的“殺手”。就像林則徐十無益中所説:“心高氣傲,博學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

那麼,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是什麼?就是“道德”,因為他掌握了聖賢幾千年教誨的綱領。那麼,何謂道德?道就是自然規律;德就是順應自然規律而生活。所以,五倫關係的真正落實就是“道德”。

中庸曰:“君子之道,造端於夫婦”。五倫關係中最重要的一倫就是夫婦道。正所謂:“家和萬事興”,夫婦更要慎於始。末學真的'要感恩祖宗護佑,感恩古聖先賢,讓末學還未步入婚姻就學習了夫婦之道,對以後的擇偶有了正確的方向。

標籤:讀後感 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