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秋的原野 讀後感

校園2.72W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我喜歡在文字中暢遊,我喜歡把看過的書反覆回味,體會它們在不同的時間給我的不同的感受。因此,在這個包含着春節的寒假裏,我再一次的閲讀了《莎士比亞戲劇集》,這次我以一個大學生的眼光來讀它,又有了與以前不同的體會。

秋的原野 讀後感

威廉·莎士比亞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一位偉大的劇作家和卓越的人文主義的代表。他生活在中世紀的封建制度正在土崩瓦解、新型的資產階級開始上升的大轉變時代。他深受人文主義的影響,並把這種影響表現在他的作品中。

莎士比亞很多作品都在描寫愛情故事,在這些愛情故事中我們看到莎士比亞所揭露的當時政治、社會生活的醜惡面。例如《羅密歐與朱麗葉》這齣戲劇描寫的就是一對青年男女為了愛情的理想而對阻礙他們結合的封建制度所進行的堅決鬥爭。在這個悲劇中,莎士比亞有力地控訴了封建社會對愛情自由的扼殺,譴責了家族間世世代代所結下的無原則的宿仇,批判了中世紀僧侶統治下的禁慾主義,同時也歌頌了青年一代真摯熱烈、堅貞不屈的感情。《辛白林》則揭露了無賴流氓阿埃基摩對於一個美滿婚姻的破壞。《冬天的故事》對國王里昂提斯的昏聵多疑、專橫跋扈作了批判。在《一報還一報》中,我們看到了社會的混亂,道德的淪喪。“犯罪的人飛黃騰達,正值的人負冤含屈;十惡不赦的也許逍遙法外,一時失足的反而鐵案難逃。”莎士比亞再次作中無情地揭露了當時法律的虛偽性。

《威尼斯商人》所反映的途徑就更為廣闊,他所揭示的矛盾也更為重大尖鋭了。這個故事中的正面人物安東尼奧是代表新型資產階級勢力的商人,反面人物夏洛克一方面是個殘酷兇惡的高利貸者,另一方面又是個在民族問題上受歧視的猶太人。他們之間展開的是一場殘酷的鬥爭。它反映了轉制王權統治下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之間的聯盟,安東尼奧代表的是促使資本主義發展的進步力量;劇本批判了光剝削不生產的封建生產方式的舊式高利貸者——鐵石心腸的吸血鬼夏洛克。在這個戲劇中,莎士比亞接觸到一個極為重大的課題:金錢。

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我們時常可以讀到他對金錢的譴責。在《辛白林》中,他説:“讓一切金錢化為塵土吧!只有崇拜污穢邪神的人才會把他看重。”羅密歐去買毒藥的時候,對那個賣藥的人説:“這是你的錢,這才是害人靈魂更壞的毒藥。在這個萬惡的世界上,它比你那禁售的毒藥更會殺人。”在講述雅典的富翁太門從有錢到沒錢再到有錢這一過程中人們對他的態度的《雅典的太門》中,太門在傾家蕩產、嚐到人世炎涼之後,對金錢發出了詛咒:“這東西,只那麼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微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個戲從金錢關係直接批判到社會罪惡,是莎士比亞對資產階級社會的有利控訴。

這些故事的北京大部分不在英國。這裏有丹麥國王,希臘貴族,摩爾將軍或意大利紳士。其實,作品裏所反映的都是莎士比亞同時代的政治社會生活的現實。這是因為伊麗莎白王朝的官府對思想控制得非常嚴厲,鎮-壓手段也極殘酷,輕則割掉舌頭,重則處以絞刑。像描寫丹麥王子為父復仇的《哈姆萊特》這個戲劇,就是借丹麥的歷史題材來反映當時英國宮廷的荒淫無恥和為了爭奪王位而展開的一場尖鋭殘酷的鬥爭,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新舊交替的社會的矛盾。《一報還一報》是十六、七世紀初葉英國社會生活的縮影。在講述一位將軍因為意志不堅而受到女巫誘導而篡位並施行暴-政,最後被人推翻的《麥克白》中,作者□裸地揭露出一個暴君的瘋狂和兇殘。《李爾王》反映的是宮廷生活中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揭露了王室成員的貪婪和自私。國王李爾在暴風雨中才想到了民間疾苦,才看出到底誰才是真正關心他的。環繞着《奧瑟羅》這個描寫黑皮膚的摩爾人由於莫須有的懷疑而殺害了心愛的妻子的'悲劇,莎士比亞提出了兩個關於民族的重大問題。故事一開始,作者就以讚美的心情敍述了白種人苔絲狄蒙娜如何戰勝了元老院的反對,同勇敢而品質高貴的摩爾人奧瑟羅結了婚,並且甘願放棄舒適的閨房生活,陪他一道出徵塞浦路斯。這個勇敢的女子既衝破了種族的界限,又砸碎了封建婚姻的枷鎖,是一位雙重叛逆的女性。從毒辣陰險的伊阿古的行徑中我們得出什麼結論呢?儘管黑臉將軍由於輕信讒言而受騙上當,殺妻之後又自戕,他是光明磊落的;而白種人伊阿古,則比毒蛇更為陰森毒辣。

莎士比亞是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之前一百六十年左右從事創作的,它比馬克思早出生兩個半世紀。他的世界觀是超不出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範疇的。這就是説,他同情人民,憐憫人民,但並不認識人民羣眾的智慧和力量。他的生活理想是個性解放,自由,平等,博愛等等,但是資產階級自由即使在初期形勢下,本質上也是消極的——只是為了摧毀封建主義的枷鎖,擺脱神權的控制;他所要求的指示資產階級的自由,而資產階級的自由就意味着對無產階級的奴役——買賣和僱傭的自由。他看到了他所生活的社會的醜惡,然而他並不想去推翻它。《威尼斯商人》中的女“律師”鮑細亞在公堂上一再宣稱“威尼斯法庭執法無私”,把威尼斯的法律説成是“絕對公道”。他所強調的是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法治精神。她還宣揚了所謂基-督教的寬恕之道。她並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否定那時的商業準則和法制思想。

尤其在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中,在描繪現實生活時是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的。在講述一位公爵的弟弟先篡位最後又悔過自新的《皆大歡喜》中,亞登森林儼然成了個世外桃源。在故事煞尾處,那個篡位的公爵原想到亞登森林去殺害他的哥哥。可是“天意安排”,碰上一個修道士。經修道士那麼一勸,公爵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表示要把公國還給他哥哥。這裏放映出作者對現實的逃避。

莎士比亞在戲劇中創造了一些大膽防抗的女性,但是《終成眷屬》中的海麗娜雖然為了愛情而奮鬥,她的形象卻是軟弱的,缺乏女性尊嚴的。甚至苔絲狄蒙娜在丈夫的淫威下,也表示了屈從。奧瑟羅據以殺害妻子的榮譽感,完全是封建制度下夫權思想的殘餘,因而他才在懷疑妻子不貞時,認為理所當然地有權處死她。

哈姆萊特王子在獨白中,對當時社會上的不合理現象表示了深切的抗-議和譴責。他認為丹麥和全世界都市一座監獄,他想改造現實,“重整乾坤”;然而到頭來它只能提出問題,卻找不到解答,因為這位王子以及創造他的劇作者莎士比亞看不到羣眾的力量,也反對革命暴-力鬥爭,他只能幻想在一位“開明君主”的統治下,自上而下的改革。

有些故事中還出現一些精靈或鬼魂。十六、七世紀的英國距離中世紀還不遠,科學還未昌盛到使劇作家及讀者能夠全部擺脱這類超現實的東西。另一方面,莎士比亞這樣安排也有意識地在行使詩人的“特權”,是從藝術效果出發的。例如他在《哈姆萊特》中就用鬼來渲染悲劇的陰森氣氛,在《仲夏夜之夢》中,又用仙王仙后來把讀者引入一個芬香燦爛的童話世界中去。

莎士比亞的作品總是充滿了矛盾和掙扎,這是因為莎士比亞是一名隱藏的天主教徒,在伊麗莎白王朝統治下,天主教徒被殘酷的打擊,所以作為隱藏的天主教徒的莎士比亞時常在忠於信仰和保全性命之間搖擺不定。

標籤:讀後感 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