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老頭讀書心得 15篇

校園1.87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老頭讀書心得 ,歡迎大家分享。

高老頭讀書心得 15篇

高老頭讀書心得 1

讀完《高老頭》,我自己深有感慨。可憐的高老頭深愛自己的兩個女兒,當兩個女兒在舞會上出盡風頭的時候,被榨乾的高老頭只能在又髒又臭的伏蓋公寓孤獨的死去。歐也納作為一個攻讀法律卻急於想往上爬的大學生,親身經歷了巴黎上層社會的種種醜惡。作者通過歐也納的嘴告訴讀者“不管別人説上流社會怎樣壞,你信就是,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掩蓋下的醜惡。”

也許和歐也納一樣作為大學生,一樣初涉社會,所以讀起來頗有同感。他親眼目睹了巴黎社會上層的奢華,他一直穿梭於豪華舞廳、客廳與伏蓋公寓之間,每一次回來看到伏蓋公寓的景象,無不感到厭惡。

剛開始歐也納由於不清楚人際關係,吃了德· 雷斯托夫人的閉門羹,德·鮑賽昂夫人把他介紹給但菲娜之後,歐也納深深陷入巴黎的漩渦之中,他這時對母親和妹妹的那種內疚感已經煙消雲散,那種急切進入那個富麗堂皇的上層社會之心佔據了主流。其實歐也納還進行着良心的`鬥爭。伏冷脱妙語連珠,赤裸裸的向歐也納展示巴黎社會的種種醜惡,當他似乎將要被鬼上當征服的時候,無疑是高老頭拉了他一把。這位大學生對高老頭是懷有極其敬佩之情的。高老頭借但菲娜之名用自己的財產為歐也納在聖圖瓦街購買房子,為的是能有時間和女兒子一起,高里奧愛女兒達到了瘋狂的程度。

當高老頭死去後,兩個女兒竟沒來為他送葬,只派來兩輛載有官家的馬車,而這時歐也納身無分文,把但菲娜買的懷錶當掉,為高老頭準備了寒酸、簡單的葬禮。經歷了一場夢的歐也納明白了社會的種種罪惡。“他看了看墳墓,掩埋了他青年人的最後一滴眼淚,這是神聖的感情從一顆純潔的心裏釋放出來的眼淚,一經落地便落回高高的上空。他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凝視着浮雲。他向這個嗡嗡作響的蜂房看了一眼,似乎想吸盡其中的蜂蜜,同時喊出了這樣一句豪言壯語:‘好,現在咱們來較量較量吧!’接着,作為向社會挑戰的第一個行動,他徑直到德·紐沁根夫人家吃晚飯去了。”

歐也納內心受到深深的震撼,決定向社會挑戰,直接去德·紐沁根夫人家吃晚飯去了。下文會是怎樣呢?

我讀完《高老頭》是在一個晴朗的上午,當我合起書沿着小路走時,聽到有人説話,轉頭一看,一個坐在噴泉旁的老太太對一個站着的老太太説;“你看,活着多好!兒子那邊有房!媳婦那邊有房!家裏還有一套房!……”她邊説便把一個個手指頭數過去,“是,是……”,另一個老太太應和着。這種情景不得不使我與《高老頭》這本書聯繫起來,他們所指的幸福與快樂都建立在物質基礎上。不錯,我不得不承認,人吃飽了心情就會好一點,人的物質條件好了,自尊心和榮譽感都會上升,所以我們不得不努力工作,使自己的生活好一點。但在追求物質財富的同時,千萬別忘本,別違背良心與道德,否則,你仍然不會快樂。

所以憑真本事和良心獲得的幸福生活,我們問心無愧,甘之如飴。

高老頭讀書心得 2

《高老頭》一書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過父女情,鄰居的關愛、情人的感覺及赤裸裸的金錢關係來批判社會的冷漠無情。特別是小説中描寫高利尤老爹與其兩個女兒之間的故事,極大地批判了拜金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這部小説給我帶來了心靈上的衝擊。我不得不深思其中的藴意。

小説中,作者通過對沃蓋公寓內各個房客的性格及居住環境描寫。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拜金社會的縮影。其中,歐仁,比昂鬆時這個社會陰影下的犧牲品,尤以歐仁為代表。

小説中的歐仁(即拉斯蒂涅)由一個外省的熱血青年變為拜金社會的剝削者。他如此大的轉變,不得不發人深省。拉斯蒂涅初來時時一名熱血少年,不受世俗污染。可是,在巴黎這個魚龍混雜的地方,難得會有良心尚存之人。況且不諳世事,不慕財勢的人也只是人們口中的“傻瓜”。拉斯蒂涅由於受金錢權勢的誘惑而走上了不歸路。他投靠遠房表姐,向母親、妹妹、姑母借錢以及做黛菲娜的情人,諸如藉助女人謀權奪勢此類的事,於他已是人生必要的一課。但他的良心尚未完全泯滅。他仍然相信愛情,仍然對他人懷有同情心。雙重力量的壓迫,使他不得不選擇名利而放棄“一文不值”的良心。高老頭最終死得悽慘,沃特漢同樣被捕入獄,德。薄賽昂夫人隱退,黛菲娜及萊斯多的慘淡結局,使得他對這個社會完全失望。而他,也真正淪為了金錢的奴隸,真正成為了巴黎的一份子。諸如此類的事為數尚多,難道還不值引人深思嗎?

再有作者塑造的人物高里奧老爹。他的悲慘一生正揭示了社會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女兒無情地將他榨乾吸乾,他卻毫無怨言,還心中暗自歡喜,儘管心靈深處時刻有道聲音提醒他“一切的愛都是利益的驅使。”他義無反顧的為女兒奉獻着,他將他對妻子的愛傾注到他的兩個女兒身上,可他並未能給他們幸福。女兒們對他心有怨恨,他知道,可他一直都逃避。誰能説這裏面沒有他自己的原因呢?我想,他的.悲劇應該是註定的吧!

縱觀全文,這個故事不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作者內心深處的一種吶喊。正義之士心中的哀鳴,作者以靈動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惟妙惟肖的舊巴黎的風情圖。在圖中,人們的各種性情展露無遺。不管是高老頭的慘死,還是拉斯蒂涅的墮落。都值得我們反思,反思過去的舊社會,反思現在的社會環境。

高老頭讀書心得 3

最近,閒來無事,見舍友書櫥上有這本《高老頭》,便借來讀讀。我想這本書,很多同齡人都在中學時讀過吧!以前聽別人説起這個書名,以為就和《伊索預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那些書一樣,都是講童話故事的,講一個關於姓高的老頭他的奇聞異事。其實不然,讀作品時才恍然大悟,這是講父愛的故事,然而這種愛卻帶有罪惡感。

巴爾扎克是聞名世界的小説家,他一生創作了許多作品,用他的筆給我們在現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現狀,而《高老頭》卻是巴爾扎克長篇小説中的代表作。這部作品是作者用三天三夜的時間一氣呵成的。作品發表後,就在社會上產生了不同凡響的影響,這就足以看出他的份量。

地位一落千丈表現得分外強烈。使資產階級中以“財”取人的狀況表現出來。

當時的巴黎社會是被金錢和慾望所充實的最惡的深淵。在那個社會中,只要有錢你就可以平步青雲,無人可擋。無論你的.出身如何,幹過何等惡事,錢就是你的通行證。

現在的社會雖然較為和諧,但並不是不存在這種現象。其實當我們步入社會之初,也會像主人公一樣,但隨着周圍環境的影響,心理也將隨之變化。

人人應保有一份良知。即使社會再黑暗複雜,也是存在光明的。正如顧城的詩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高老頭讀書心得 4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一向被稱作《人間喜劇》的帷幕,曾評為全球十大小説之一,它的具體內容是那樣的:

在法國巴黎的一所公寓樓裏,住着一個全名是高拉迪斯的老頭兒,他六年前住進了公寓樓,不知道為什麼,他由最好是的屋子換來到最少等的屋子,人也愈來愈瘦。總算,高老頭的轉變謎團被窮在校大學生拉斯蒂涅解開了。原先,高老頭之前是個小麥麪粉商,他為了更好地取悦兩個女兒,賣了店面,把錢分到了他們。兩個女兒得償所願地獲得了錢後,竟把高老頭從家中趕了出去。陰險毒辣的女兒們又來向高老頭需要錢,可伶的高老頭被逼投入了最終一文錢,導致中風症發病。臨終前,高老頭相見女兒們最後一面,都被回絕沒了,而他就只有在一張破牀邊無依無靠地離開人世間。

《高老頭》這一部小説集,從各個方面描繪了十九世紀的皇室社會發展,另外,又切實抨擊了人和人之間的金錢關係。高老頭在臨終前和拉斯蒂涅説的一句話一件事的印像尤其深:“錢能夠購到一切,乃至能購到閨女。”可兩個女兒只認錢認不出父,在美麗動人的表面下藏着一顆醜惡的內心。巴爾扎克把兩個女兒的陰險毒辣、虛情假意和高老頭的善解人意、樸實、描繪得酣暢淋漓,一批具備人性化的角色,一一呈現在大家眼前。

我禁不住從心裏感慨高老頭的悲慘遭遇。巴爾扎克以自身的日常生活感受,根據細膩描繪,入木三分地描繪了資產階級社會發展里人和人之間一絲不掛的金錢關係,用鋭利的筆勾畫出了當今巴黎——哪一個強盛一時的社會發展身後掩藏着的。許多的小故事,它便是波旁王朝的真實寫照,便是資產階層的.切身體會。讓人讀過之後,禁不住掩卷思索。

唸完《高老頭》,令人禁不住為法國巴黎上層社會只用金錢為管理中心、人情世故中間的冷淡而可悲。在法國巴黎上層社會不在乎真情、感情,有的僅僅人和人之間的金錢關係。馬克思主義曾説過:“官僚資本主義撕掉了罩在親子關係上的温情脈脈的面具,把這類關聯變成了純碎的一絲不掛的金錢關係。”

高老頭讀書心得 5

他如飢似渴的接受了奢侈的貴族生活,愛上了豪賭,輸贏很大,終於習慣了巴黎年輕人的放浪生活。戀上了交際。他不知時間的寶貴,就這樣將它糟蹋。高老頭死後,他草草埋葬老頭,也埋葬了自己的最後一滴温情的眼淚,埋葬了單純。

他那一雙眼睛簡直是渴望地盯着旺多姆廣場銅柱和殘老軍人院倥隆中間那塊區域,那裏便生存着他曾經朝思暮想打進的上流社會。最後,他對巴黎的.富人區説:“現在咱們來較量吧!”在這之後,歐仁有了自己的貴族頭銜,成了一個無恥的政客。

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多的是以歐也納為主線去敍述,高老頭並不算是本書的主人公,不過儘管如此,高老頭給人留下的印象還是很深刻的,而且巴爾扎克通過寥寥幾句就刻畫出了那種扭曲的父愛。沒錯,就是扭曲的父愛。高老頭為了兩個女兒放棄了一切,儘管他知道是女兒不對,但卻無怨無悔,哪怕自己過得再悽慘,只要兩個女兒高興就行。當然,首先要弄清楚一點,兩個女兒嫁給的都是有錢人,高老頭的女婿腰纏萬貫,但兩個女兒卻不問她們的丈夫要錢,一個勁兒的壓榨父親,這實在是太狠了。高老頭在臨死的時候才發出對兩個女兒的詛咒,實在是太悲哀。

高老頭讀書心得 6

巴爾扎克的世界文學史上一個偉大作家。一八三三年,他把所著的所有書組成了一本大書,即《人間喜劇》。《高老頭》便是他系統地嘗試創作的第一部小説。

小説講述了一個叫拉斯蒂涅克的年輕人的故事。他隻身來到巴黎,住在一個簡陋的公寓裏。在那兒,他先後認識了神祕人物伏脱冷,年輕孤女維克多莉娜、退休麪粉商高裏秋奧等人,此後,他又藉助表姐鮑賽昂夫人的關係,鑽進巴黎的上流社會,結識了兩個貴婦人,即高老頭的兩個女兒,高老頭向兩女兒傾注全部感情,心甘情願讓他們榨乾畢生心血。伏脱冷建議拉暗殺維的哥哥,使維成為唯一繼承人,再娶她,拉聽了,怒不可竭。後來,經過努力,成為紐沁根夫人的情人。高的兩個女兒的戀情外泄,被向高乞討子兒,醜態畢露。他又氣又急,直至中風,三天後死去。臨終,只有拉和另一個人守在牀邊,這是小説的主要內容。

巴爾扎克説,他在小説裏描繪的是一種極為強烈的感情,什麼也不能使這種感情有所減弱;輕侮、傷害和不公正都對它無損,這人有神聖的父愛。高老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由本能驅使的人。他把所有精力盲目的加在女兒身上,他的感情中,一切都是反常,過分的。如“我願意成為偎依在她們膝上的小狗。”盲目的父愛給他帶來了悲劇性後果,臨終時的懺悔。他是在不斷的忍受中解體的人。

拉在小説中也佔據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他是高的命運的觀察者和見證人。小説是拉認識社會及處世準則的`過程,他從一個單純善良的青年的性格初到巴黎。不久,就發現他需要更有力武器,投降與反抗經多次較量,他由表姐關係高攀了一位貴婦。高老頭入土促使他人格塑造完成,人間的自私無情虛偽使他滴下了最後的眼淚。他完成了巴黎的啟蒙教育,大徹大悟,並且青出於蘭更勝於蘭,發誓要向發出挑戰,比個高低。他是個用行動往上爬的人。

伏脱冷也是小説中另一個重要穀物。他與拉的談話成了我們認識這神祕人物的一把鑰匙。他認為世界是醜陋的,社會是腐朽的,人間是可憎的。他野心勃勃,蔑視法律,對年輕人善於説教,對女人總愛另眼相看,他超越一切社會準則,有堅強的意志,幻想得到權力。

上述三個人物成了全書主線。最先出場的是高老頭。但他的悲劇需要有人見證,這人就是拉斯蒂涅克。後不,高把拉看成“自己的兒子”,並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拉做情婦。真正對拉完成理性化教育的是伏脱冷。作者也借他之口,説出自己對社會和人生許多充滿哲理的見解。本書結果是拉總結了兩個精神上的父親――高老頭和伏脱冷的教訓和經驗,完成啟蒙教育,脱穎而出,單槍匹馬向巴黎社會挑戰。這也是作者利用手中的筆,對當時的社會作出最嚴厲的控拆之一。拉也可以當做是作者的影射吧。

高老頭讀書心得 7

當浮華、奢侈、虛榮之風颳過,人們的生活便充滿了勢力與欺騙。不願付出努力,卻又嚮往躋身上流社會,在金錢的誘惑下,親情與感情又是那樣一文不值,夢想與堅持又是那樣不切實際。

拉斯蒂涅,一個窮苦的大學生,起初有着完美的夢想,有學識,有膽識,想憑藉自我的才華出人頭地,報答父母。然而生活在紙醉金迷、燈紅酒綠的巴黎,他羨慕那揮霍奢侈的生活,迫不及待地想過貴族生活,他揮霍着父母的勞動成果,尋歡作樂,靠女人的財產來實現他始終所信奉的夢想。然而,當他真的步入上流社會,才發現貴族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那樣完美。那些表面高傲,揮金如土,不可一世的貴婦人,其實只是一個玩偶,任憑丈夫擺佈,出演着一場場被別人設計好的戲劇。她們的金錢受丈夫的控制,她們為了表面的虛榮,不斷借錢來填補自我那顆虛榮的心。她們為了維護那用盡一切才換來的凌駕於人的地位,不斷壓榨她們的父親。親情、友情、感情都以利益為代價,以權力為籌碼。又有誰會在乎世間的真情呢?畢竟,金錢才是他們唯一的追求,利益才是他們唯一的夢想。

高老頭,一個愛女如命的沒落商人,他將自我的畢生積蓄都奉獻給了自我的兩個女兒,滿足她們一切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只是為了讓女兒嫁進豪門,成為貴族,藉以來提升自我的地位。

而現實總是殘酷的,那些貴族能夠為錢去娶地位低下的女人,但始終不願承認丟臉的岳父。最終,在高老頭變得一貧如洗,毫無利用價值的時候,他的女兒們再也沒有來見他。

可悲啊!高老頭為女兒付出了一切,期望得到尊重和社會地位,然而正是因為錢,他那唯一的願望卻無法實現。彌留之際,他最終明白,要想得到女兒的關心,必須始終有錢。錢才是改變一切的根本。臨死前,他才瞭解到社會的本質,但這一切都為時太晚,結局已無法改變。

人是物質的俘虜、金錢的奴隸。這個混濁的世界沒有真誠,僅有利益,沒有法律道德,僅有時局現實,財產便是富人的金科玉律。人與人之間,不再有情感,只留下冷漠和勢力。

一切浮華皆是背景,舞台上那些道貌岸然、心靈醜陋的人們正上演着一場杯具。

高老頭讀書心得 8

《高老頭》本出自於法國19世紀大作家巴爾扎克之筆的世界名著。是一部批判現實主義的時代小説,它濃縮了時代色彩,展現了當時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虛偽、狡詐、殘忍……這本書中文版不到十八萬字,但是其視野之廣,人物形象之多姿多彩,簡直夠得上一幅全景畫卷。

本書寫的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貢獻了他的一生,可是最後在下葬的時候,非常簡陋,他的女兒一個也沒來為他送行。可是老人在死的時候仍然祝福他的兩個女兒,希望代她們承受所有的痛苦。與老人唯一一起下葬的是個墜子。用銀色頭髮編織的,下面掛着個牌,牌子的'正反兩面寫着兩個女兒的名字。老人一直將它掛在胸前。可是送葬隊伍裏卻只有倆人,不是他的女兒。一個是實習醫生,另一個是迫切躋入上流社會的大學生。其他的人對他的死,只是冷冷的開了幾句玩笑。很諷刺。

其中有一段文字:“一個人可以在這裏出生、活着、死去,沒人注意你”。好冷的社會!好黑暗!那位父親好偉大,也好可憐,為了兩個女兒能過上錦衣玉食的貴族生活,他説他要讓自己的女兒成為這世上最幸福的人。可是最後他還是沒做到。他的女兒居然瞧不起他,閒他太窮,太髒了。直到最後,老人要死的時候,她才醒悟。可是時間不允許了,老人死了......

高老頭的遭遇是許多當時社會中人們的一個最真實的縮影。他的結局是法國貴族社會失去人性的一種殺戳。他生前的光輝帶着痛苦與回憶,永遠藏在那座孤獨的墳墓中……但高老頭的悲劇並非全是社會造成的,他的悲劇有偶然性和時代性但更有必然性和主觀性。試問,像高老頭這樣的幾近病態地溺愛女兒,濫愛女兒能不對其女兒促成不良的影響嗎?我想這種教育方式搬到當今社會很大可能也是一場悲劇。

《高老頭》裏的父親是那個時代的悲哀,也是一種親情的迷茫。不知道該讚賞這位父親,還是該歎息這位父親。

高老頭讀書心得 9

巴爾扎克不愧是享有盛譽的諷刺小説大師,他洋洋灑灑地寫盡了金錢背後的所有罪惡。寥寥數語,就能將一個豐滿的人物呈現在我們面前。他用犀利的筆鋒刻畫出了人類靈魂最醜陋的部分——貪婪、自私、虛榮,但是我認為他這樣寫的目的不是為了打擊人類的自尊,而是跟魯迅一樣不留情面地抨擊社會和麻木、冷酷的人類,是為喚醒人性的覺醒。

正如沒有好人的善良就襯托不出壞人的罪惡一樣。書中人面獸心的人隨處可見,可是值得投以敬佩目光的人還有兩個人——維克托莉和高老頭。高老頭在書中雖是一個悲劇人物,可是他那份父愛神聖的不可侵犯——儘管這種父愛是溺愛,也害了自己的女兒,但是他太無私太偉大了,讓人不得不為之感動。

他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留給了女兒,只留下幾百法郎的最低生活費。當女兒出現了麻煩,連偷和把自己賣掉的想法都有,可見愛之深,恨之切。他的死更是悽慘至極催人淚下,更難去想象:在一個潮濕陰暗、破舊不堪的房間裏,一位老人躺在滿是破片的牀上痛苦呻吟,嘶聲竭力地呼喚自己的女兒的名字,可是女兒們遲遲不肯來,只能帶着悔恨和悲哀離開人世。在當今的社會同樣的悲劇又會上演多少次?受金錢支配的人們怎麼能如此狠心地將如此偉大的.親情拋至腦後!

而維克托莉純潔美麗的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對父親的殘忍竟會如此豁達地包容,還在上帝面前幫他贖罪。得知哥哥死了,寧願犧牲自己的所有也要哥哥健康地活着。她對愛情更有着純情少女的天真,愛對方就包容對方的一切,哪怕對方一無所有,甚至正在追求另一個女人。在她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美的存在,哪怕這個社會都是淋漓的鮮血,生活總會有美好的一面。

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就是伏脱冷,不僅因為他的聰明幹練及對社會的非正義有着透徹的理解,更因為他的邪惡裏透露美的地方,也許是反叛美。他對上流社會的腐朽深惡痛絕,殺人不眨眼,並且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引誘一個正義青年走向。可是,在下流社會裏他樂於幫助別人,對鄰居的背叛可以寬容地原諒。他的陰謀裏也似乎在打擊富人幫助窮人。他雖不光明偉大但有他睿智的地方:一雙鋭利的雙眼彷彿能洞察世間的一切,任何人站在他的面前彷彿是赤裸裸的。也許正是因為他對一切看得太透徹了,才會泯滅良心。

拉斯蒂涅,即那位在污濁的社會裏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有志青年,從他有強烈的慾望往上爬開始時,對昧良心的事他也會斷然拒絕,正如他自己認為的“青年人若心存不義,絕不敢在良知的鏡子面前照自己,成熟的人倒敢正視,這就是生命的兩個階段的不同之處。”

一樣在成熟中不斷地迷失自我。當慾望無法得到滿足的時候,他會埋沒自己的良知去欺騙一個純真的少女。慾望和道德在他的心中進行着強烈的掙扎,當他身處的社會又是一個畸形的社會時,他在失望中一步步衝破道德的防線。雖然他後來擁有他想要的一切,可是他難免地成為這個畸形社會的犧牲品、可憐蟲,他本擁有親情、愛情漸漸地離他遠去。

當今的社會也是一個充滿物質享受和追求的社會,許多人也在自己利益的驅使下去損害他人的利益,生活中也有許多虛偽的地方。例如,今天別人對你特別關心,臉上掛着燦爛的笑容,但是心裏盤算着怎樣從你身上撈到好處。

明天等你沒有了利用的價值就一腳踢開。還有的人愛慕虛榮,對窮人真誠的微笑覺得噁心,富人輕蔑的目光覺得是氣質。而且現在最流行的擇偶標準就是富有。在這樣一個物質追求盲目的社會裏,我們真的需要好好的靜下來想一想:金錢就真的那麼重要,親情、友情、愛情就真的一文不值了嗎?

高老頭讀書心得 10

讀完《高老頭》,我的腦子裏一開始是混亂,慢慢的,許多感想奔湧而來,百感交集。心裏更是像被打翻了五味瓶似的。我為高老頭碰上了着兩個不肖女而感到傷心,為他感到悲哀,可是又被他的父愛給感動了,從他的思想、行為無不感受到父母的偉大。

高老頭的兩個女兒在父親的寵愛下,一個成了貴族的夫人,一個成了銀行家的夫人,兩個女兒把父親的“油“(金錢)榨乾了後便把父親趕出了大門,他只好住在破舊的伏蓋公寓過着窮酸的日子,高老頭臨死前想見女兒一面,卻實現不了,好心的拉斯在兩個女兒中奔走,希望能籌集埋葬費可卻無濟於事,可拉斯已經把所有的金錢用在高老頭身上了,他實在是一分錢也沒有了,他只好問別人借了一個金幣,可憐的高老頭,給他哭喪的只有被他的父愛而感動的拉斯。

讀完此書後,我的腦海裏想放電影似的閃現出高老頭臨死前的畫面:高老頭躺在骯髒的牀上,雖然很疼痛,但是為了能夠見到兩個女兒一面,久久不肯閉眼,可是他等了又等,望眼欲穿的時候,門口那裏仍然是連一個影子都沒有。一直欺騙自己:女兒對自己很孝順自己的高老頭還是心疼地説出了集資一直在逃避的真相:女兒其實當他連狗都不如,女兒一直在利用他,現在他沒用了,女兒當然懶得來看他,他很後悔為什麼不留下一點東西,這樣一來女兒就一定會來看他了。剛開始高老頭説出了這樣一番話,可説完後他馬上又後悔了,他又立刻説自己很狠心,還不停為女兒説好話。我為這位偉大的.父親流下了感動的淚水,我很憤怒,難道他的那兩位女兒真的那麼忙嗎?不她們只是人為高老頭對她們已經沒有用了,於是這兩位並不珍惜時間、在現在卻顯得如此吝嗇時間的貴夫人用“沒空”這兩個冰冷的字去搪塞她們倆那可憐的父親,這兩位貴夫人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純真的小天使了,她們已經成為了“以名、錢、利為中心”的“傑出”代表了。

一想到高老頭為了女兒可以付出任何代價。我想:子女們只要有一些煩惱就能讓父母像得了心病似的,真偉大啊。我突然想到我的父母對我的愛。記得在我7歲的時候,因為父親迷上了煙,當時我的體質又不是很好,還總是吸着二手煙,所以呼吸系統嚴重收到“污染”,肺也跟着受到了傷害,還發了一場高燒,我昏身滾燙滾燙的,有幾乎呼吸不了,我只能張開嘴來呼吸,慢慢的,睡着了,只是迷迷糊糊感覺到,母親在帶着哭腔、激動地説着話。第三天醒來後,只看見平時只要睡眠不足就得一天不做事的父親掛着兩個大大的黑眼圈,我還以為是我眼花看錯了,現在回想起來,那一次起,父親不僅戒了煙,還把脾氣給改好了,我想,他是怕我某一天知道當時的痛苦是他帶來的,找他“報仇”的時候他忍不住會傷害我吧,原來,平時把事情辦得井井有條的父親也會那麼小心翼翼地去想辦法補償並努力不去傷害我。

在高老頭的那個年代,説好聽一點就是很現實的年代,説難聽一點就是視名、錢、利為重,視正義、法律、愛為輕的年代。只要你有錢、名利,不管你想幹什麼都可以,並且不會出事。可是高老頭的鄰居拉斯卻仍然是有情有義,他與高老頭非親非故,只是因為被高老頭那偉大的父愛所感動就把全身的金錢用在高老頭的身上。想比之下,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無論是從哪個地方去看,都比高老頭所在的那個時代好很多。可是我對父母的孝敬卻及不上拉斯對高老頭的那種孝敬。在我讀五年級的二個學期的時候,母親把她辛辛苦苦經營了十幾年的涼茶店關閉了,原來她想來一家美容店,因為資金不夠,所以陪着笑臉,帶着一盒巧克力,嘻皮笑臉地説要和我溝通溝通,説了一大堆話後,確定倘若繼續和我溝通下去真的會打起來後,母親才結結巴巴地向我”借錢”,我大嚷道:“可是我已經差不多把錢都給你啦,我都只剩下300元了,我這300元對於你開店來説只算得上是雞毛蒜皮啊!”母親好像想要説什麼,可是又搖搖頭,走開了。吃晚飯的時候,父親也表示不同意,我居然為了不給母親300元而大説反話:“我也不同意,媽,你會累的!”母親懷疑地着我,那眼光好想在説:“你會那麼好心?你只是想省省錢吧?”我羞愧地低下了頭,母親像是看出了什麼似的,也埋下頭一個勁的吃飯。現在對比起來我當時的行為真是太自私了。

讀了着本書後,我很想説一句:“父母老了後又不用很多錢,最主要的只是你會去真心愛他們,真心去關照他們,又有什麼難的呢,和父母的無私、願意奉獻一切、不計較……我們為人子女的去孝敬父母也是應該的啊!怪不得大家説,兒女欠父母的真是一輩子也還不清啊!

高老頭讀書心得 11

一個富有的破產老頭,兩個自私自利的女兒,三個因親情聯繫在一起的靈魂,構成了牽引整個發展的主線。因早年失去妻子,高老頭將自己一生的愛全部傾注於兩個女兒身上,給她們創造的物質條件,並以高昂的嫁粧作為基礎,將她們捧入上流社會。然而,到頭來,高老頭卻被趕出女兒們的住處,獨自住在小小的舊公寓中,就連臨死前想看一眼女兒的願望都未能實現。

在絕望與孤獨中,高老頭感歎到“金錢能買到一切,包括女兒”。這位可憐的老頭終於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醒悟了,他悟出了造成這種過錯的原因,不是他,不是錢,是愛,是他對女兒們無私的愛。這種愛是不顧一切的付出,不顧一切的滿足他人需求的愛,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

現實生活中,正有很多人與高老頭的經歷相似。很多單親家庭與喪偶家庭的父母們,因為失去了另一種而把更多的愛傾注在子女身上,給予他們的,給予他們更多地零花錢,想從金錢上彌補孩子所缺失的父愛或母愛。然而,往往這樣的孩子是孤僻的,對社會充滿了敵意。他們很難感受到愛,因為他們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最多的是金錢,他們離開金錢是很難生活的。這樣的人往往與父母之間也是有隔閡的。

除了單親家庭,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也存在相同的情況,由於一個家庭只有一個子女,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予了他,力所能及的'為創造的物質條件。父母將好吃的東西留給孩子,給孩子買各種衣服,自己不捨得買的只要孩子需要都會盡一切努力辦到,久而久之,子女們自然而然的認為好東西都是自己的,自己不要的都是父母的。這種習慣和想法就理所當然的被保留下來,當他們進入社會後,用同樣的方式待人接物,最終造成整個社會都以自我為中心、以金錢為中心,從而出現各種黑工廠,各種不誠信的商家。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情況,與我們的是密不可分的。這種以金錢作基礎和手段,滿足子女們一切慾望的溺愛,養成了他們自私自利的人生觀,從而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危害。

然而,父母女的愛本身並沒有錯,這種親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雖然愛的付出方式失當,但愛是真的,從小的養育是真的,所以,作為子女,如何正確的去看待和利用這種愛才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高老頭讀書心得 12

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一向被稱為《人間喜劇》的序幕,曾被選為世界十大小説之一,它的主要資料是這樣的:

在巴黎的一所公寓裏,住着一個名叫高里奧的老頭,他六年前住進了公寓,不知為什麼,他由最好的房間換到了最低等的房間,人也越來越瘦。最終,高老頭的變化之謎被窮大學生拉斯蒂涅揭開了。原先,高老頭以前是個麪粉商,他為了討好兩個女兒,賣了店鋪,把錢分給了她們。兩個女兒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錢後,竟把高老頭從家裏趕了出來。心狠手辣的女兒們又來向高老頭要錢,可憐的高老頭被逼付出了最終一文錢,致使中風症發作。臨死前,高老頭想見女兒們最終一面,都被推辭掉了,而他就只能在一張破牀上孤苦伶仃地離開了人世。

《高老頭》這部小説,從多方面描述了19世紀的貴族社會,同時,又着力批判了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高老頭在臨死前和拉斯蒂涅説的一句話對我的印象異常深:“錢能夠買到一切,甚至能買到女兒。”可兩個女兒只認錢不認父,在迷人的外表下藏着一顆醜陋的.心靈。巴爾扎克把兩個女兒的陰險、虛偽和高老頭的善良、純樸、描述得淋漓盡致,一批具有個性化的人物,一一展此刻人們面前。

我不禁從心底感歎高老頭的悲慘遭遇。巴爾扎克以自我的生活體驗,經過細緻描述,入木三分地刻畫了資本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用鋒利的筆刻畫出了當代法國巴黎——哪個興盛一時的社會背後隱藏着的許許多多的故事,它就是波旁王朝的縮影,就是資本階級的真實寫照。使人讀了以後,不禁掩卷沉思。

《讀完《高老頭》,讓人不禁為巴黎上流社會只以金錢為中心、人情之間的冷漠而悲哀。在巴黎上流社會無所謂親情、感情,有的只是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馬克思曾説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温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高老頭讀書心得 13

《高老頭》是法國文學大師巴爾扎克的代表作。作品描寫的是819年至1820年初的巴黎,波旁王朝復辟時的社會特徵。主要寫兩個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麪條商高里奧老頭被兩個女兒拋棄,悲慘的死在伏蓋公寓的閣樓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會的腐蝕下走上墮落之路。小説同時還穿插着鮑賽昂夫人和伏託冷的故事。作者通過寒酸的公寓和貴族沙龍這兩個不斷交替的舞台,描述了巴黎社會人慾橫流`極端醜惡的圖畫,展現了法國金融資產階級當政時期的金錢關係和金錢對人心的腐蝕,暴露了在金錢勢力支配下資產階級的道德淪喪和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解釋了貴族資產階級的必然滅亡!

高里奧老頭是作家着重刻畫的人物,他對女兒深深的.愛無比的高尚,令人欽佩,不禁讓我想起了這樣一句話:父愛是一口井,子女那淺淺的同,怎麼能量出父愛的深度呢?高老頭的愛換來了什麼?換來的是資產階級吃人的面目!換來的是沒有人性的“回報”!換來的是臨死前沒有子女送終,只得獨自仰天長歎“錢能買到一切,買到女兒”談起父愛,雖已是老生常談,有誰真的瞭解,又有誰以等價回報了呢?

拉斯蒂涅是作品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外甥來的大學生,經過鮑賽昂夫人“越沒有人性就越可以步步高昇”的告誡,逃犯付託冷“要想弄大錢就要大刀闊斧的幹”的指點,使他懂得了金錢的重要性,學會了豺狼哲學,在埋葬高老頭的同時,他也埋葬了自己的天真`正直和良心!徹底!巴爾扎克真是偉大,他讓我們明白有事父母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他讓我們明白有事金錢可以迷惑人心;他讓我們明白有什麼樣的社會就有什麼樣的人......

甦醒吧!不要讓文學作品中的悲劇在現實社會中上演!

建議大家去讀一下《高老頭》,因為我的語言實在是生硬的對不起大家,原文更有感染力!

高老頭讀書心得 14

讀完《高老頭》這篇小説,我彷彿看到了資本主義世界那一切以金錢為主的醜惡面孔和裸的社會,讓人不禁為巴黎上流社會只以金錢為中心、人情之間的冷漠而悲哀。

故事中的主人公高老頭本是一位富裕的商人,並一心愛着自己的兩個女兒,併為女兒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傾盡畢生心血,想方設法為女兒們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將女兒們培養成貴夫人,還幫她們嫁進名聞望族,但得到的卻是被女兒們趕出家門,就連臨死前,想見一見女兒,這個簡單的願望都無法實現,最終孤獨地死去。

當我讀到兩個女兒雙雙將高老頭趕出家門時,我為兩個女兒的冷酷無情而感到無比的'氣憤;當我讀到高老頭臨死也見不到女兒,明白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無情,最終孤獨去世時,我為高老頭的去世而感到無限的惋惜與悲哀!

然而,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沒有像高老頭的兩個女兒的人。現代社會,也有不少的人唯利是圖,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有為了錢,兄弟鬩於牆的;有為了錢,夫妻反目的;甚至有的為了錢,不惜殘殺親生父母的……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錢”字。

雖説錢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講,固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對金錢有個正確的認識,要好好利用錢,主宰錢,而不能唯利是圖,反倒成為金錢的奴隸!不是錢自身有問題,而是人們對它的理解出現了重大的錯誤!

錢能買到女兒,卻買不到女兒的良知;錢能買到一切,卻買不到親情。如果要給良知和親情標個價格,那是無價的,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讓我們感受到了冬日裏的陽光;讓我們瞭解到了烈日中的綠蔭;讓我們理解了秋日裏的清爽;讓我們明白了春日中的花香……可父母從未要求我們彙報什麼!如果無私是親情的代名詞,那麼,孝敬父母便是我們應盡的義務——良知!

這本書讓我對金錢有個正確的認識,擁有金錢獲得利益只能帶來片刻的歡愉,不是永久的,只有保護好自己的良知,好好孝敬父母,才不會遭受良心的譴責。

高老頭讀書心得 15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描述《高老頭》的話,那麼我覺得它是一本黑色幽默的諷刺小説。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話來形容“高老頭”的話,那麼我覺得他是一個低情商的好父親。

這個故事發生在十八、九世紀的法國巴黎,不同於現在我們印象中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浪漫之都,《高老頭》中的巴黎是一個奢靡浮華的充滿着謊言的虛偽社會。

在這裏,普通人嚮往着現實的金錢以求改變自己的生活;有文化的大學生渴望進入看似遙不可及的上流社會;光鮮亮麗的銀行家夫人希冀進入更高一層的上流社交圈……但與這一系列的渴求相對應的,是社會的現實和人性的貪婪。為了金錢可以出賣身邊人;為了“榮光”可以欺騙家鄉受苦的母親和姐妹;為了維持表面的美麗可以壓榨自己的老父親……儘管透過這些讓人難以接受的現實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温暖,但縱觀全文,這種温馨的描寫少之又少。

巴爾扎克在此文中用了許多的場景描寫來形成對比——悲慘的下層社會和光鮮的上層社會之間的對比。比如文章開頭對沃凱公寓的描寫——“不可名狀”的公寓氣味,“黏糊糊”的餐具廚櫃,“沾滿油跡或酒痕”的餐巾和“油污之厚足以使愛開玩笑的見習醫生以仿古手法用手指寫上自己的名字”的鋪着漆布的長桌。雖然作者並沒有直言沃凱公寓的居住環境的惡劣,但這些描寫卻能更加直觀的展現。並且和鮑賽昂夫人府邸的“美妙絕倫的豪華擺設”,“鋪着紅地毯、兩邊擺滿鮮花、裝有鍍金欄杆的大樓梯”和“令人眼花繚亂的豪華富有的裝飾”形成鮮明對比。

也正是這種生活條件上的懸殊差異,造成了這個城市的拜金和浮躁。就如同沃特藍所説的——“如果歐洲各國首都傲慢的貴族拒絕接納一個卑鄙無恥的百萬富翁,那巴黎會向他敞開臂膀,與他的卑鄙行為碰杯。”這一座城市,金錢至上,權利至上。無錢無權的小市民在這座城市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因為美麗優秀的女子寧願稱為腦滿腸肥的暴發户的情人,幽默風趣的青年男子也甘願做寂寞夫人的入幕之賓。無關愛情,只是慾望。因為這是一座“凡是滿載而歸者在上流社會均受到敬重、祝賀和款待”的城市。

對於高老頭其人,我個人沒有什麼好感。他是一個吝嗇鬼,麪粉工人的出身讓他習慣於嚴苛的對待甚至於是虐待自己了。他住在一個每月僅需四十五法郎的公寓裏,住在陰暗的房間中——儘管他有着一筆為數不少的年金。他是一個溺愛女兒的傻爸爸——當然“傻”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他將自己的全部財產分給了兩個女兒,為了讓女兒和女婿開心,他結束了自己熱愛的麪粉生意,不斷地為女兒奢靡的生活買單,甚至典當亡妻留給自己的.具有紀念意義的盤子。可以看得出,他真的是一個很重感情的父親,但他的情商真的很低。他不懂得怎樣教育自己的女兒,於是他只能給他們最好的。讓她們過着公主一般的生活,為她們謀取一樁滿意的婚事,不斷地處理她們惹下的麻煩,即使被無理地對待也堅信那是女兒們的逼不得已。他盲目地愛着自己的女兒,認為她們就是天使,即使她們犯錯,那也一定是別人“欺負”她們。這樣的一個父親,真是偉大,真是傻。

最後,高老頭病了。可憐的他發出最後一聲呻吟竟是“求求你們,讓我見見我的女兒吧!我只要看見她們,我的病就會好的,求求你們了……”這幾句發自內心的肺腹之言雖是這麼樸實,但卻飽含了對女兒的愛與期待。病痛折磨得他渾身發抖。但他在昏迷時還親切地呼喚着:“阿納斯達齊,戴爾菲娜”。他對女兒的愛已經感染了周圍的人,卻不能融化兩個女兒那冰冷的心。直到他死了,兩個女兒才來到父親身旁,同他“告別”。但對父親的後事卻不聞不問,揚長而去。高老頭的歸天儀式是最簡單的——只有最窮的人才是這種一時:可憐得只有哀樂在號響。

高老頭的遭遇也許是那個社會的縮影——一個金錢至上,無視情感的社會。

標籤:高老頭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