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母親》讀後感

校園2.3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母親》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母親》讀後感

《母親》讀後感1

這本書是樑曉聲的作品,特別引人入勝,我連續讀了兩遍。這本書裏面有很多個故事,每個故事都特別感人。

讀了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他的母親是一個特別善良,勤勞,愛心,能出苦的偉大的媽媽。為了省錢,不捨得花錢做坐公交車,都是步行上班。在作者小的時候,他的母親時常一邊做針線活,一邊給他講故事;母親為了微薄的工資,在鐵路工廠做零時工,幹男人才乾得很累很危險的活----翻砂;母親回到家裏,也總是等孩子睡覺以後,在昏暗的燈光下為孩子補輟衣褲,以至於視力很差。母親為了作者能吃上雞蛋,沒事就用手捂着雞蛋。

還有一個是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上還講了作者的小姨。其實書中的小姨不是他的親小姨,是和她媽媽一起的臨時工,沒有地方住,就住到了他們家裏,作者的母親就讓孩子們叫他小姨,這個小姨比他們的親小姨對他們還好。小姨沒有結婚,要生孩子了,母親依然不怕連累把小姨留在家裏照顧。最後再見小姨時,她小姨已經特別瘦了,還把她的女兒託付給作者。他小姨也是一個了不起的媽媽,臨終時 還 放不下自己的女兒。

天下所有的母親們,為了兒女能夠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不論兒女是否殘疾或者癱瘓,都不會嫌棄,也不會放棄。所以,母愛是偉大,無私的。

《母親》讀後感2

天下只有不是的父母,沒有不是的孩子。母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崗位,她站在整個民族的最前端。

——題記

《發現母親》是教育學家、社會心理學家王東華用十年的時間寫出的一部關於母親與教育的書籍。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母親”,“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這兩句話貫穿了全書的中心,是作者最有價值的發現。

這是一部能夠引人共鳴共思共感共歎的書,閲讀之後讓人的心久難平靜回味無窮的書,因為教育與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與國家的強盛興衰密不可分。的確是一部天下人都應該共讀之的書。而不僅僅是母親。

全書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闡述了母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母親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書中作者從古到今,從中國到世界旁徵博引用許許多多的活生生的事例佐證了母親的偉大和母教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閲讀的過程就如同是在瀏覽一座關於女性關於教育的博物館,作者像一名講解員,深入細緻的講解女性作為母親在教育方面對人類歷史發展過程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現代女性應該怎樣肩負起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同時也分析了現代教育中的一些問題。

在中國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作者經過認真考查發現在唐宋時期女性的文化素質普遍較高,甚至高於現代。比如唐宋八大家中,幾手每個人都有一位識書達禮的母親,他們的成名與母親從小的教育不無關係,歐陽修之母更被稱為千古名母,歐母畫獲的故事流傳至今。

在唐代上至妃嬪下至百姓之女多能讀書識字,能詩善文,就連當時的名妓也都是以才情出眾而不是以色情。作者認為那時的國富民強與重視女性教育有直接關係,因為母親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着對孩子的教養。但中國畢竟是個男尊女卑極其嚴重的國家,唐宋之後女性教育與日俱下,女性所受到的教育多是為了男性的利益,之後女子無才便是得大行其道,禁固女性智識發展,用束胸束腰纏足束傅女性身體的發展,女性不能受到良好教育整體素質不斷下降,導致整個民族素質的衰退,其實“東亞病夫”的歷史就是“東亞病母”的歷史,沒有聰慧健康的母親就沒有智識超羣身體強壯的孩子,一個民族的未來就是暗淡的。

作為新中國的女性應該是極其幸運的,現在的女性普遍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的程度卻並不是普遍的。許多女性在社會所承擔的諸多角色中恰恰忽視了母親的角色,接受過教育的母親只是為了自身能在社會上和男性一拚高低,並不是為了教育孩子。

在《發現母親》中,作者提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的作用要在90%以上。”“女人的名子叫母親,母親能頂半邊天。”母親最重要的責任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教育好孩子,如果每一位母親都能做到不但把孩子養大,而且還能教育成材,那將是對社會做出的最偉大的貢獻。如果母親送給社會的是一個不合格的人那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面對這樣的結果做為母親就不僅僅是對不起孩子了。

有那位女性能比她的工作更忙,以至於不能照顧孩子。如果因為工作而放棄對孩子的教育是最錯誤的選擇,你的工作可以由更多的人去做,但孩子因此被毀掉的一生卻是永遠沒有人能彌補的,對於母親工作孩子應該兼顧,如果不行,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孩子。即然生下孩子就要為孩子負責,也是為國家負責,把一個合格的人送進社會是比自己工作更重要的事。

做一個好母親並不只是生下孩子給孩子餵飽這麼簡單,母親不能只是用手把孩子捧起,更要用心把孩子捧起來。母親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奶水更應該用自己的精神素養餵養孩子幼小的心靈。因此母親要有足夠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肩負的是怎樣重要的便命。小樹苗只有紮根土地才能長大,樹苗是孩子,土地是母親,小樹苗能長多大多高取決於土地是否有是夠的營養,沙漠里長不出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缺乏智慧心靈貧乏的母親是不能教育出一個聰明而具豐富精神素養的孩子的。今天的母親在現在這樣好的條件下如果還不能為孩子的成長負起責任那就是不能原諒的錯誤。

《母親》讀後感3

最早接觸王東華的《發現母親》是看到《中國教育報》上的推介,一下子就被書中的觀點強烈的吸引住了,於是就把這本書的名字記錄在我的本子上。後來聽劉瑩老師説他手中有這本書,就在春節前借來拜讀,讀後只能用震撼來形容我的對教育的無知。

這本書用發現二字表達了他對教育的問題思考,後來我也發現很多教育專家用詞頻率最高的就是“發現”,週六我去47中參加新課改講座,台上作報告的是濰坊廣文中學的校長趙桂霞,上午三個小時的報告最少使用“發現”20次,其中有很多的題目是:發現課程;一張照片的發現;桌子被砸發現離校課程等。發現是對每一個教育行為的反思,發現是教育智慧的閃現、發現是對教育深層次的理解。書中這樣説:在現代社會,什麼都強調學習和考核,沒有人敢不經過充分的練習就走上舞台去演奏鋼琴,沒有誰敢不經過考核就把汽車發動後開到市區,但是人類何曾出現過為了哺育孩子而去精心設置的育兒學校呢?我們社會對那些從事兒童工作的各種人員,如教師、醫生、幼兒園的營養師等都要進行專心而嚴格的訓練,可是對在孩子生活及成長中擔負重要培養任務的人——母親,卻視而不見的沒有給予任何專門的訓練乃至最低程度上的提醒。而我們的老師們呢,很多幹了一輩子的老教師,榮獲過無數的榮譽和證書,但是從來沒有這種發現,準確的説他是個教知識的優秀老師,而非真正的優秀教書,因為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教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簡單的説是學習不足,如果説我們老師們經過專心而嚴格的訓練的話,那也是在上大學時期,而工作之後所從事的都是教知識的學習和研究,而非真正的教育研究。這讓我想起了書中導論中美國著名母親斯特娜夫人的一段話:中國是最早開設學校的國家,儘管如此,他們的文明落後了。這是由於他們沒有認識到婦女教育的必要。過去,中國人認為婦女不應受教育,因此,中國大多數婦女是文盲,也不進行家庭教育。受不到母親教育的國民決不能成為偉大的國民。更何況我們老師呢。

原來我一直認為,女人剛生完孩子後是由於缺少一種元素而出現不同層次的抑鬱,這種抑鬱期到三歲基本消失,抑鬱期的時候常常與丈夫、婆婆發生一輩子激烈的碰撞,這也是中國婆媳關係不和協的根源,看完這本書才讓我知道這不是主要的原因。書中説:“由於人是早產三年的動物,因此人出生後的這三年極為重要。儘管人的生物體脱離了母親,但是它實際上同母體仍然沒有分開,仍然有一個未分化期。母親和嬰兒仍是一體的,彷彿是一對連體嬰兒那樣”。連體嬰兒説明什麼?説明他們都是孩子,孩子都不懂事,不高興就哭、發脾氣,一會兒就會呵呵地笑。這樣的結果給丈夫一種感覺不像原來的愛人了,給婆子的感覺是這個媳婦這麼不通情達理,可是對於孩子來説有這麼懂他、愛他、理解他的夥伴,真是棒級。這個時候的孩子與母親是一種感通狀態,他們彼此心心相映,心照不宣。這就是很多孩子為什麼總是聽媽媽的話而不聽其他任何的話,而上學以後,很孩子把老師當成了他的媽媽。這個我們一個啟示,就是我們老師要想教育好孩子,包括提高學習成績,就必須走進孩子的世界,跟他建立感通關係,孩子自然就會進入“親其師,信其道”的軌道上。

《母親》讀後感4

母親是崇高的,母親是偉大的,而祖國母親又培養了千千萬萬個花朵,今天我學了一篇,叫做《懷念母親》的感人的文章。

這篇文章中寫了季羨林六歲離開母親,在他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他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母親去世,他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痛哭了好幾天。從此,他失去了母親,一想到母親,他就會淚流不止,感到十分悽楚。他到德國之後,經常夢到自己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在193x年11月寫的四篇感人的日記中,我讀出他不但愛自己的母親,還愛着祖國和遠在祖國的朋友。在那之後,他寫了一篇名叫《尋夢》的文章,表達了他熱愛兩個母親的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一定要向季羨林學習。我有時對母親發脾氣;有時還不肯做家務,沒有更努力地學習。而他從小失去了母親,得不到母親的呵護,卻沒有受到任何一點影響,反而更加熱愛、思念母親,更加勤奮學習,考取了博士學位,並去德國留學。在哥廷根的時候,他並沒有忘記母親。在《永久的悔》這篇文章中,他説:“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沒能孝敬母親。”這樣一位大學者,取得了那麼多成就,最終後悔的卻是沒能孝敬母親。

現在,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儘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母親》讀後感5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母親》。我來給你們介紹一下這本書吧!

這本書講了一位母親的孩子病了,那個孩子面色發白。突然,傳來一陣敲門聲,母親打開門,一位身體被凍得僵硬的老頭站在家門口,其實他是死神。這位母親太疲憊了,所以她在牀邊睡着了。她醒來後,發現她的孩子不見了。後來她經過千辛萬苦,歷經磨難,才在死神的温室裏找到了她的孩子。然而死神説:“上帝派我來移植你的孩子,如果你把她帶回去,你的孩子將繼續受苦,你的孩子在天國會生活得更好。”死神恢復了她的眼睛,説:“你去那口井裏面看看你的孩子在人間的未來。”母親看完以後,説:“好吧,你把她帶走吧,我不會讓她跟我一起受苦、捱餓了。你跟上帝説請照看好我的孩子。”死神把孩子帶走了,帶到了遙遠的天國。

看完後,我感動得流出了眼淚。我想:“如果説世界上最偉大的是什麼?答案一定是母愛。母愛是無私的,所有的母親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一定要學好本領,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來回報母親,回報社會。”

《母親》讀後感6

《母親》描述了俄國十月革命前工人運動的發展和人民羣眾的覺醒過程,描繪了前蘇聯時期工農人民為真理、為平等、為自由、為未過上好的生活而不斷奮鬥的場面。原著者高爾基是蘇聯近代著名作家,世界無產階級文學文學的第一位偉大代表。

《母親》是一部思想上進的革命作品。它號召人民團結起來,為人民利益而奮鬥。小説的主人公之一巴維爾.符拉索夫是由普通工人成長起來的物產階級革命家。他是工人區中鉗工的兒子,他偷偷的學習--因為這是工人所不能擁有的權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讀書、討論問題、辦報、散發傳單。幹起了革命事業。以巴維爾為代表的這一羣熱血青年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他們不顧個人的生命安危,為無數平民的利益而奔波、演説、用宣傳的方式去喚醒人民,使人民以沙皇反動政府為主的壓迫大眾的機構解脱出來。他們追求真理、熱愛和平,讀後感《《母親》讀後感---劉琳琳》。所以他們要奮鬥,要用行動來打到一切不平等的現象,去捍衞羣眾的利益,去創造社會主義的社會,去實現無產階級的和平夢想。他們崇高的理想和真誠的呼籲使無知的工農階級覺醒,他們偉大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染了身邊的人。

小説的另一個主人公是母親,通過他的一步步的覺醒,直至在兒子的感召下投入革命,從一個封建時代逆來順受的被迫着變成一個熱情堅定的革命戰士。母親起先是擔憂自己兒子,慢慢的,她開始喜歡並欽佩這些年輕的革命者們,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參加了革命工作。隨着革命黃四爺的不斷壯大,沙皇反動政府開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維爾為首的革命者卻冒着危險宣傳革命思想。工人運動越來越浩大,羣眾的反響越來越強烈,母親的覺悟也越開越高。她將整個心靈貢獻給了屬於人民自己的事業,她是一個温柔、温順、憂鬱的傳統工人變成一個有着深刻見地、滿腔熱情、勇敢無畏的新時代革命工作者,他不辭辛勞地跋涉送報紙、傳單。不顧警察殘酷毒打向人民羣眾宣傳革命真理,他帶頭和青年一起遊行,高高舉起代表真理、理性的旗幟,向世界宣告者革命者強有力的信仰。

這部小説使人熱血沸騰,令人強烈的感受到可歌可泣的革命工作者的勇敢不屈、正義凜然。並由衷的感歎他們對理想的堅持,欽佩他們對偉大事業的獻身精神。特別是母親這個人物的轉變,由膽小、明哲保身的保守派到熱愛生活傳播真理的革命先驅。這壯麗、激昂的革命故事震撼着我,使我看到了生命的真諦。

《母親》讀後感7

讀完高爾基的《母親》,按理説寫出的讀後感應該是關於讚美母親的,可我卻不想寫那些,當然,母愛是值得永久歌頌的,知識在沒有領會其真諦,沒有觸機靈魂的情況下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膚淺的,和那些無病呻吟的文章一樣令人提不起興趣。

讀完《母親》,確實在一些方面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反思。

母親——作為生活在當時俄國黑暗社會最底層的工人代表,從一個沒有靈魂的麻木的人,一躍而為一個具有先進思想,為推翻沙皇統治而站在第一線的人。在母親身上,所發生得重大變化,讓我們震撼,尤其是母親不識字,卻比那些識字的更加理解真理,理解俄國的未來。這些與她的兒子帕沙卡對他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她的兒子是工人的代表,是工人運動的領導者,不斷對他的母親灌輸革命的真理,將母親的思想提高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當然這與母親本身也是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她對兒子的理解,對兒子所從事事業的信任,沒有對兒子的自豪,對兒子深深的愛,也不會使她在兒子被捕後,下定決心走兒子的路,從而真正成為一個革命者,一個大造新時代的人。

這裏我們談到了理解,這不僅讓我想到一句話:理解萬歲。確實,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是無價的,理解可以創造奇蹟,就像理解可以將帕沙卡和她的母親,兩個思想完全不同的人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一座信任的橋樑。

在現代社會,很多問題有待於理解來解決,代溝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試想,如果父母與子女之間加強交流,增進理解,又什麼問題解決不了呢?有時候我感覺父母不理解我,當然,問題是出在雙方。父母當總是讓我一個勁的學習,殊不知,為了責任而學習是很累人的。

再者,書中的革命者為了信仰,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而奮不顧身。

《母親》讀後感8

五月,我們迎來了一個神聖的日子——母親節。這是一個為天下所有的母親準備的節日,我們要為自己的母親獻上一份子女的愛,讓媽媽感受到擁有孩子的幸福。

就在這段日子裏,我讀到了一本和這個節日有關的書——高爾基的《母親》。這本書進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在俄國十月革命前,老百姓過着苦不堪言的生活。本書的主人公——一個有思想的年輕人為了擺脱這樣受奴役受壓迫的生活,一步步走向革命事業。他的母親,為了兒子的理想和事業,不顧一切地幹着“違規”的事情來支持兒子:發放印着宣傳真理的傳單,鼓動人們反抗濫殺無辜的官兵,等等,導致自己被憲兵毆打甚至坐牢。

多麼偉大的母親!不知不覺,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這本書從頭到尾沒提到一個“愛”字,卻處處洋溢母親對兒子的愛。從母親對兒子反常舉動的擔憂,到得知他所從事工作後的忐忑不安;對兒子事業的支持,到以兒子為驕傲,直到自己也投身革命事業,一位母親年邁又執著的愛心,對兒子無私的愛上升到了對全世界為真理而奮鬥的無產革命者的愛,這是歷史的跨越。

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位平凡而甘於奉獻的媽媽。我的媽媽是一位普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她的工作雖然平時很忙,每天下班回到家後仍然細心地照顧我的起居生活。不管自己有多辛苦,對我的學習、生活從不懈怠。尤其是我學校裏只要有需要家長配合的活動,她總是積極參與,為我們的班集體出力獻策。記得在去年元旦學校搞遊園活動時,班級需要佈置教室,我們四年級的主題是“五穀豐登”。第一天晚上,媽媽準備了很多張泡沫紙板和一把超大的雨傘,做成了一個大型的穀倉;第二天晚上,她又用白天專程買的幾百條裝飾用的金色毛條,鋪滿了昨晚的穀倉身體和大雨傘頂部,我們還把親手畫的很多五顏六色的農作物,如南瓜,辣椒,麥子等等掛在穀倉上,營造成了一個金光閃閃、喜氣洋洋、五穀豐登的大谷倉。媽媽晚上一直忙到十二點多才準備好。等到第三天遊園會佈置完現場後,我們班的穀倉成了整個四年級最亮麗,最有個性的一道風景線,贏得了校長、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我們班同學別提心裏有多美了!可是她們哪裏知道,從得知要佈置教室到活動正式開始,才只有三天時間,媽媽為搞好這次活動,為班級出一份力,費了多少心思、花了多少時間啊!媽媽為了我的成長,吃盡了多少辛苦啊!

媽媽的愛在點點滴滴中匯聚成大海,她用她無私的奉獻、偉大的付出,給了我一生都無法回報的愛。我要用最温柔的心情,擁抱媽媽,告訴她:“媽媽,我愛你!媽媽,謝謝你!”我要用我小小的雙手幫她分擔也許不多的家務,我要用我小小的肩膀幫她分擔也許不重的擔子,我要用我小小的孝心幫她分擔也許不多的憂愁,我還要幫她……我能幫媽媽做的事太少了,但是忽然之間,我好像明白了一個道理,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最好,就是對媽媽最大的感謝和報答啊!媽媽,對嗎?

《母親》讀後感9

我一直都喜歡看動物小説,尤其是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説。

讀書節裏,我發現了沈石溪的作品《巨蜥母親》,我就用零花錢將它買下,這次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他寫的動物小説。

這本書裏面有兩個故事,我比較喜歡第一個故事《為巨蜥寶寶清掃最後一個生存障礙》。它裏面有一個很好看的情節:寫出了寶寶出生那一天,綠頂點它心裏的喜悦,描寫的很生動;寫出了綠頂點用做媒的方式,吸引蚯蚓臉離開,因為綠頂點是雌蜥,蚯蚓臉是雄蜥,寫出了巨蜥的聰明。

文中還介紹了巨蜥的生活習性,它們吃什麼?怎麼養大寶寶和利用工具?還從書中瞭解了,很多關於巨蜥的一些知識點。巨蜥是從軟裏生出來的,喜歡在陸地上爬,兩米多長,它們產下自己的寶寶後,在寶寶還沒出來,但是之前會清掃它們的一切障礙,或者會吃掉它的一些動物,然後讓寶寶平安出世,它們身體最重要的器官,那就是三叉型的舌頭。這個對我們科學研究動物是特別有幫助的。

原本我喜歡看圖片多,文字少的書籍,但自從看了他描寫的文字,我就被深深地吸引,看了一頁又一頁。他每次都把動物描寫的特別細緻,特別生動,特別有趣。他有些書中,一張圖都沒有,但是看了文中的句子之後,腦海裏就能想聯想到一切這個故事的畫面,讓我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推薦大家一起去看看這本書,可以學到許多的知識。

《母親》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亞米契斯的名著,其中《我的母親》這個章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要內容是:安利柯你對你母親説了些不尊敬的話。安利柯幾年前你患病時,你母親數你的脈博,算你的呼吸,擔心得至於啜泣。你對你母親説出那樣不該説的話!那是為要救你一時的痛苦不惜捨去自己生命的母親哩!

你一定要記住,在你的一生當中,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品嚐各種各樣的艱辛,經歷各種各樣的離別,而其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失去你的母親。

親人之間的關愛在人世間所有的感情當中是最神聖的,而所有的親情之中,母愛是無私的,母子之情尤為珍貴!所以,對於自己的'母親,絕對不能説一些失禮和不孝的話。

我小的時候,總是很不尊敬母親。還説媽媽這裏做得不好,那裏又説得不對了,還有時着急了打媽媽。通過我不斷的成長,我懂得尊敬媽媽,孝順媽媽、愛媽媽了。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晚上我高燒39。8℃。媽媽知道我發了高燒,就連忙幫我穿上衣服,抱着我去了醫院。而媽媽只穿了一件毛衣。醫生説要輸液,媽媽交了錢,然後一直撫摸我的頭説:“沒事了!病馬上好了!”到夜裏,媽媽累得趴在牀上睡着了,我很是感動,幫媽媽蓋上了被子。通過這件事,我懂得了我們應該尊重我們的母親,不要説不尊重和失禮的話。因為每個母親都很勇敢、負責、辛苦、慈愛,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個偉大的英雄。

《母親》讀後感11

她的靈魂深處深藏着勇敢無畏,深藏着博大的慈悲,深藏着還未曾發揮的永恆的力量。這是《太陽的母親》在最後對孟君麗的的描述。很久沒有看過一本可以真正直達內心的小説了,這是一種處於失望中的生活,歲月所需要的營養無從供給,心靈日漸麻木。看古典小説固然很美,但畢竟隔着時代的玻璃罩,它所帶來的觸動總不是那麼的親切。大多時候,心靈的撫慰需要就近取材。

一直認為,一本好書所傳達的精神就像是空氣,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卻呼吸着它而得以生存。我在無意中看到了《太陽的母親》這本書。一本很厚的長篇原創小説,作者喬再芳。紅黑搭配的封面裝幀,顯得大氣而沉穩。只一眼就愛上了它,彷彿可以預料到它所具有的深層內涵。仔細讀來,內心漸漸開始激動,跌宕,直到波瀾壯闊,最後是慢慢沉澱下來的對於人生的豁然開朗的認識。

《太陽的母親》這部長篇原著,它揭示了一個社會層面,六七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的生存狀態工作形勢。千年文明鑄就的那種民族的凝聚力是永遠也磨滅不了的,這些都通過小説裏每個高尚的個體展示出的光彩來體現.女主人公孟君麗以超人的意志,在重壓之下迸發出非凡的生命燦爛之光,向世界展示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風華。

孟君麗,正如書中所寫的勇敢無畏,慈悲的偉大女性,滿腹才華,在政治運動為主的時代裏,這應該並不能算是一個優點。但她堅持着,與粗魯,毫無共同語言的軍人丈夫過着卑微的生活。離婚後,信守與曾經好友的承諾,放棄了自己的真愛。但這一切都不是她生活的主旋律。她活在一個崇高的信仰所塑造的世界裏,那是民族文化的巨大魅力彰顯出來的。她身上散發着典雅而堅強不屈的氣質。最後她終於破繭成蝶,如同塵埃裏的種子,開出了最絢爛的花——孟君麗用心血創造的小説,在她歷經劫難之後,首次在香港發行。這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社會問題,我們大陸對於文化似乎缺少應有的尊重,文化自由似乎很遙遠。

儘管小説通過孟君麗的遭遇,展示了社會中黑暗不美好的一面,但卻更讓自己明確了要用一顆寬善勇敢的心來對待人生。很多時候美好是缺憾的代價,上帝是無情的,本該屬於你的,偏偏讓它擦肩而過,讓你看到時,已是“高山仰止冰梅寒,青竹無語化笛聲”。即使月夜是那麼短暫,黑夜是那麼漫長,但是夜雖悽苦漫長,等待的卻是黎明。

孟君麗説:“一個勤于思考的人,他將得到最多的智慧,一個勤於勞作的人,他將得到最豐盛的果實,一個勤於求知的人,他將得到最大的精神財富。只要不畏艱險,肯於拼搏,勇於探索,世界沒有神祕。”看着這些話,突然感到自己如此渺小,只會發出閒花秋月之感,我的生命被這朗朗之聲重新震撼,精神也在極度的興奮當中。這種積極的人生觀像黑夜裏迸發的火花,就算只是那麼一點的閃現,它也啟悟着生命,展放出真理。正是這無數個點點的火星才使精神頹靡的人熬過那漫漫的寒冬。

書裏另一個偉大的形象是勤憾地。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名字,樸素而偉大。他與孟君麗因書信結緣,也因書信而錯過。他對孟君麗説:“曉林,你已經攀上了山峯,我還在半山中,我只能仰望你,無法與你共同領受美麗的風光,更沒有資格和能力愛你。事業需要攀登,愛情也需要攀登,那是同一座山,曉林,我理解你,上帝不會把聖果隨便送給每一個人,需要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釀造出供人們享受的果實,你才有資格和有可能得到聖果。也許,你付出畢生的心血與汗水去釀造,但終沒有果實,上帝理解你的勤勞和艱辛,雖沒有果實,但有精神,他會捧給你一束鮮花作為報酬,你也就欣然一笑不枉此生了!!”他就像天神塑造來的,帶着無比的神力,可以把生命的失落痛苦揮之一邊,永遠有着一顆堅強的靈魂,百折不撓的精神,去實現生命的價值。他會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向成功,用醫學解救世界上千千萬萬的人。

這是書裏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孟君麗,勤憾地,他們都是美好而善良的人。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應該對人性徹底失望的。人類的大潮毫不留情的洶湧澎湃的勇往直前,每一個人在不知不覺中都在被它修整着,但總有些堅固的精神元素,拒絕服從這種調配,它堅守着,不會變質。

《太陽的母親》一本具有唯美主義色彩的小説。閲讀它會使我在紛雜的世界裏擁有一份寧靜的空間,使我的心靈得到淨化,逐漸去培養一顆純美而堅強的心。

標籤:讀後感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