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通用6篇)

校園2.4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山的女兒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通用6篇)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1

有些人從山裏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裏回來,卻再沒有離開。在年度感動中國的頒獎盛典上,白巖鬆這樣向黃文秀致頒獎詞,催人淚下。以“時代楷模”黃文秀為原型創作,正在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則再次引領觀眾走進黃文秀30歲平凡而偉大的奮鬥人生,點點滴滴,情真意切,令人淚目。

換一種方式認識黃文秀。不同於以往平鋪直敍,娓娓道來的英模題材劇,《大山的女兒》節奏飛快,藝術表達新奇,開場就以倒敍手法將觀眾的情緒迅速拉到頂點。暴雨之夜,黃文秀獨自駕車行駛在崎嶇山路上,年邁父母擔憂返程的女兒,百坭村同事不停打電話發微信預警山洪,讓她不要回村,可惜一切都來不及了……該劇開篇用急促緊張的鏡頭真實再現了黃文秀生命的最後時刻,令人心痛。然而故事講到這裏,導演卻出人意料地採用了打破第四面牆的電影語言——楊蓉飾演的黃文秀直接面對鏡頭,像對觀眾訴説一樣,平靜地介紹自己:我叫黃文秀,由此拉開了她30歲的無悔青春。不少觀眾表示:“好故事越真摯,越打動人。開場的山洪,黃文秀坐在車裏的最後一次自我介紹,把我看哭了。”“今天的眼淚為黃文秀而流。看着黃文秀殉職前在車內的自我介紹,再看她帶着父親看天安門,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下來。也許是因為一開始就知道結局,她的笑容是那樣燦爛,越動人、越心痛。”“看《大山的女兒》,又像去年看黃文秀事蹟圖片展那樣忍不住哭了。舍小我,為大我。內心有多熱愛人民,才有如此堅定信念,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脱貧攻堅事業。向黃文秀致敬!”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2

《大山的女兒》作為脱貧題材劇,無論是人物造型,故事場景還是人物表演都返璞歸真,讓觀眾讚不絕口,直言土味十足,有了《山海情》般的美學質感。沒有美顏、沒有美白、沒有磨皮。劇中人物皮膚黝黑,穿着樸素,都以真實面貌展現在觀眾面前,非常接地氣。崎嶇的山路、綠色的大山,美麗但也貧苦,去一趟村裏就要十幾公里,不開車根本不行,村裏也是蕭瑟破敗,當時廣西百坭村的風貌也在劇中真實呈現,有着鮮明的“粗糲”感。

此外,楊蓉飾演的黃文秀戴着眼鏡,梳着馬尾辮,跟原型非常像。説着廣西普通話的楊蓉,既有原生態的味道,又有當代大學生的氣質,更演出了黃文秀的神韻,尤其是她被劉奕君飾演的農戰山誤會的那場爆發戲:我黃文秀不是來鍍金的,是帶着鄉親們脱貧的,可謂信仰堅定,張力十足。在劉奕君生活化演繹下,農戰山煙一點,眉頭一皺,廣西話一出口,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鄉村本地幹部的形象躍然熒屏。眾多觀眾點贊:“《大山的女兒》各種小細節很用心,全民説廣西方言,特別是黃文秀説的那句‘不得噢’,很親切,太有感覺了。”“農戰山一臉正氣卻封閉固執,劉奕君將這種矛盾感展現得淋漓盡致。全劇可謂自然真實,“土”味十足,這不是貶義詞,而是鄉土,是接地氣。”

不精緻、不誇張、不做作!講實事、説方言、訴真情!有劇評人評價:“這部電視劇採用了較為純粹的現實主義敍事手法,質樸當中透露着真實感。”有觀眾表示僅看前兩集,就已經感受到這部劇的濃濃誠意與質感,“土裏土氣的劇集細節,讓人感覺無比真實,給人一種沉浸式觀感,同劇中人共情,感受鄉村扶貧的不易。”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3

昨日,電視連續劇《大山的女兒》已完美收官,這部30集的電視連續劇讓我們再次看到了那抹百色大山裏最美的朝霞,那朵脱貧戰場上最醒目的黃花。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本應該前程似錦,在繁華的城市裏找尋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但她卻選擇回到家鄉,再次回到大山,回到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致力於村民脱貧。她攻克一個個的難關,踏踏實實的做事,把百坭當成自己的家,用自己的真心感動村民,正是有了許許多多奮鬥在一線的脱貧人員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一起奮鬥,在一年多時間內讓88户貧困户實現了順利脱貧。然而一場暴雨,卻將黃文秀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這部劇裏有無數的角色,植樹造林的三叔,為了村民而一直奮鬥的村兩委的每一個人,榨油、種枇杷、砂糖橘、煙草、釀酒、養鴨、養蜂、建立快遞點、大家一起唱歌、升國旗等等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潸然淚下,即使相互之間有小矛盾的蒙昌龍和班華元,在暴雨來臨之際枇杷需要交貨運不出去時,所有能動員的人、以及其他村的第一書記都派人前來援助,上千的人徒步走出了一條屬於他們的長征路。脱貧道路不僅僅是每個幹部,更是需要每個村民都團結起來,才能實現脱貧。

相信看過這部劇大結局的都會淚流滿面,雖然黃文秀犧牲了,但是扶貧並沒有結束,其他人接過黃文秀的接力棒,努力使百坭村實現了全村脱貧。而如今,黃文秀為百坭村設計的願景也一一實現,一個幸福的百坭村逐漸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看完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眼淚濕了眼眶,作為一名支教結束已經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我深知基層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層工作者的一個縮影,我們都應該向文秀同志學習,學習她對黨忠誠、信念堅定,學習她紮根基層、心繫羣眾,學習她胸懷大愛、無私奉獻,學習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拼搏奮進。文秀走了,千千萬萬個文秀還在,每一個青年學子都要承擔起光榮的歷史使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入時代的洪流中,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限度將自己投入到祖國偉大建設當中去。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羣眾,擔當起脱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看完黃文秀的視頻,我感慨萬分,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文秀走了,帶着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羣眾的脱貧願望、帶着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羣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裏,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她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着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學習。在今後的支教之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祖國奉獻自我的青春力量。

黃文秀同志勇挑重擔,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我們要學習她身上可貴的精神,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懈奮鬥,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奉獻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

外國語學院劉明晟同學表示,今天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極為感動且備受鼓舞。在此向扶貧先鋒致敬,向第一書記致敬。作為一名青年黨員,投身西部熱土,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的地方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貢獻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願望。願加入西部計劃,同志願者們攜手共進,以前仆後繼、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脱貧攻堅戰,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紮根西部,融入基層,深入脱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做好扶貧工作,讓國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計劃志願者的追求和目標。我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

學習黃文秀的事蹟後,瞭解到她放棄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決定回到革命老區百色,奔赴偏遠的貧困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將扶貧當作自己”心中的長征“,讓我回憶起去年暑假跟隨資源瓜裏鄉義林村第一書記在鄉間地頭跋涉,克服語言不通的問題和當地羣眾交流,協助降準扶貧工作的生活。對於基層,自己有很深的體會,大學連續三年暑假奔赴龍勝、全州、資源貧困山區參與為期將近一月的扶貧工作,與扶貧工作者戰鬥在第一線。深切感受到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扶貧道路不簡單,基層工作的經歷讓我覺得沒有辜負青春。今年六月,大學四年生活結束後,我將成為一名光榮的西部計劃志願者,踏入支教的崗位,繼續為祖國奉獻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體對黃文秀事蹟的報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現代社會發展的節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為何物。可能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孩提時代,説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為偉大的數學家或者科學家,為整個人類的發展做貢獻。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以及認知的具化,理想漸漸成為考一所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經濟獨立、獨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夠拼湊得起最初夢想的藍圖。也許是因為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越來越淺薄,也許是因為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許是對於人生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的認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黃文秀的事蹟,正是能夠讓我們在感動、感慨的同時,從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樣的力量盪滌靈魂、砥礪初心、呼喚擔當。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4

6月22日上午,百色市殯儀館,黃文秀的骨灰安放在鮮花翠柏叢中,上面覆蓋着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告別的人羣中,一位瘦弱老人久久地凝望着上方的遺像,老淚縱橫。他是黃文秀的父親黃忠傑。

黃文秀生前最後發的朋友圈中,展示了她買給父親的營養品。身患癌症的父親明白,除了脱貧大事,女兒最惦念的就是他的安康。

經過兩次手術的黃忠傑吞嚥困難,但他説自己一定會堅強:“我現在每天都努力吃東西。雖然很難吃下去,為了讓文秀放心,我也要拼命吞下去……”

父親曾這樣對女兒説,沒有共產黨,我們家不可能脱貧。黃文秀選擇回到家鄉工作,他很欣慰,常常叮囑她認真為黨工作,為羣眾辦事。面對前來慰問的幹部,黃忠傑謝絕了慰問金:“我們不能給黨和國家添麻煩。這些錢,村裏的扶貧用得上。”

父親懂得女兒的孝心,對女兒幫他圓了第一個心願而倍感自豪。老人家多年來都想“看看天安門”,黃文秀大學期間邊讀書邊做兼職,省吃儉用存下路費,把父親接到北京,幫助他實現了這個心願。

然而,黃文秀沒有機會實現父親的另一個心願了,老人家還想去韶山瞻仰偉人故居。姐姐黃愛娟含淚説:“妹妹請你放心,爸爸的心願姐一定替你完成。”

望着手腕上的銀手鐲,黃文秀年過六旬的母親悲痛不已。今年婦女節,黃文秀給媽媽買了這一禮物,手鐲內側刻着4個字“女兒愛你”。

黃文秀的同事、同學、朋友們都知道,這個懂事的姑娘深深地愛着她的父母和親人。但是,作為第一書記,她心裏始終裝着村裏的貧困羣眾,為了羣眾,她常常顧不上親情。

蔣金霖説:“文秀回到家鄉參與扶貧是為了知恩反哺,她懂感恩,她對初心的堅守令人敬佩。”

陳月香和黃文秀同一批到樂業縣的貧困村任第一書記。她們曾經在一起聊駐,共同感受投身脱貧攻堅的艱辛,以及看到羣眾擺脱貧困的喜悦。陳月香回憶説,夜深人靜時,黃文秀會拿起吉他,對着天空的繁星輕聲唱幾句自己喜歡的歌。

“文秀的生命正值芳華卻戛然而止,令人無比傷痛。她堅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對信仰的無比忠誠,無愧於‘時代楷模’的稱號。”黃文秀的好友、曾經在百色凌雲縣上蒙村擔任過第一書記的路豔説,“她是我們青年的榜樣,將激勵我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勇於擔當作為。”

“芳華雖短,但燦爛地綻放過,馨香永存!”黃文秀去世後,她的朋友李黎看着文秀的畫作,忍不住淚流滿面。黃文秀留下的兩幅畫,一幅是父親揹着小女兒的素描,畫面温馨動人;另一幅水彩畫上,金黃的向日葵正迎着陽光綻放。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5

《大山的女兒》在央視一套播出後,黃文秀的事蹟和精神不僅感染了普通觀眾,更讓黃文秀的母校師生以及廣西百色市幹部羣眾深受觸動。

很多北師大師生每晚都在追看《大山的女兒》。一位北師大二年級同學表示:“以前通過新聞了解過黃文秀學姐的事蹟,現在看了《大山的女兒》很驕傲,也很受感動,她是我們北師大學子的榜樣,我也要成為她那樣的人,向黃文秀學習。”“文秀師姐的精神力量影響着每一個北師大人,我們要爭做黃文秀式好青年,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

在百色市廣大黨員幹部羣眾中,《大山的女兒》同樣引起強烈反響。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村民們都被楊蓉飾演的'“黃文秀”身影所牽引,情感與思緒隨之而動。作為“時代楷模”黃文秀的第二任“接棒者”、市委宣傳部幹部、現任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旭在觀看首集後,和很多百坭村村民一樣,內心滿是惋惜和感動。“黃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優秀品質讓我深受鼓舞,我也決心接過她的接力棒,繼續奮鬥在鄉村振興一線,把百坭村建設得越來越好,讓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民警趙顯跟説:“作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優秀品質,在工作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堅守,把有限的青春投入到無限的奮鬥中去,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貢獻,實現自我價值。”

大山的女兒觀後感6

進入七月,每晚八點央視一套兩集連播的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緊緊牽動着我欽佩而激動的心。一個柔弱而堅強,且洋溢着善良與道德的光芒,以其青春之智慧和對大山裏父老鄉親無私大愛的身影,時時縈繞在我澎湃的記憶裏,鐫刻在我靈魂的深處。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廣西大山裏深度貧困的百坭村第一書記。從繁華的首都大都市,到偏僻窮困的小山村,從天之驕子,到撲下身子與父老鄉親為伍,一心一意奮戰在脱貧一線的鄉村第一書記。正值青春年華的知識女性黃文秀,如此驚人的身份轉換讓她身邊的人感到驚愕和不可思議。然而,她割捨了愛情,告別了痴心真誠挽留她的男友,説服了親人朋友的勸阻,她放棄了優越的都市生活,依然決然的回到了她曾經生活成長的大山深處。她本可在百色市委宣傳部的辦公室裏,處理公務,迎來送往。但她卻主動請纓,到深度貧窮而偏遠的百坭村擔任第一書記。

黃文秀,一個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文秀書記的大學生小姑娘,温和而堅定地走進了百坭村,並深深地走入了鄉親們的心裏。

萬事開頭難。曾經村民疑慮的目光,村班子渙散的現狀,村支書不願接受改變的狂吼……接踵而至的挫折和打擊,讓這個年輕的小姑娘曾流着淚水,徹夜地思索過。然而,當黎明的曙光穿越窗户,投射進心裏的那一刻,她依然扛起鋤頭,帶領村幹部們揮汗如雨在幫扶貧困户的田間地頭。

為了保護大片橘樹不被砍伐,她獨自驅車數百里,找專家,尋技術,苦口婆心,誠懇請求。終於請來了市裏的農學教授和他的學生團隊,他們進村入園,修枝剪葉,並指導橘園管理,培訓農民技術員。終於使一度險些被人砍伐的橘樹,迎來了碩果累累的春天。村上一部分貧困户也因此脱貧致富。村民們更加信任他們的文秀書記了。村班子成員之間也因此消除了誤會,更加和諧團結了。

當初有人曾不止一次的問黃文秀為什麼回村,她説,她出生在貧困的家鄉,從小在父母艱難的扶養下上學成長,走出大山。她看慣了鄉親們飽受貧窮的煎熬。她説:“我回來就是要‘改變’的,要讓貧困消除,讓村子成為鄉親們的樂園”。文秀書記不僅這樣説,更是一步一個腳印,風裏雨裏,不辭勞苦,一心一意地努力去做的。她幫帶着兩個孩子的寡婦雙應姐買回了榨油機,辦起了榨油作坊。她還多次上門反覆勸導,使年逾四十的光棍漢黃元軍重新振作,並主動出門學技術,不僅找到了一份勞務工作,還成就了他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

文秀書記不僅是第一書記,她還是村民的小妹,是女兒,是孫女……在鄉親們心中,她比親人還要親。八十多歲的孤寡老婆婆獨自一人生活。文秀來村後給她梳頭洗腳,還和村裏青年一起給老人打掃屋子。當得知老人已有幾個月沒有吃到大肉時,她自己掏錢去鎮上買肉,還親自為老人烹飪餵食。老人家聲淚俱下,感動不已。她卻親切地説,您就是我的親奶奶,我是您的孫女,孝敬您是應該的。

文秀書記一心一意為村民過上好日子忙碌着。父母年老多病,依然生活在貧困中。她沒有時間回家,常常牽掛二老,但因村裏工作忙而不能脱身。直到得知父親因患癌卧牀,才匆匆趕回家,安頓父親住院手術後,又匆忙趕回村子。

在黃文秀的帶領下,百坭村成立了種植業合作社,養植業合作社,村民們依託自然資源,發展種養加工業,釀酒業,通過公司加農户加學院的現代聯合模式,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脱貧致富的新路子。得到了上級部門的肯定和支持。然而,當廣西電視台聞訊趕來百坭村採訪文秀書記時,面對鏡頭她卻謙遜地説:“我做的還很不夠。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從新手到熟路。"

是呀,“從新手到熟路",她曾多少次走訪貧困户貼心交流,又曾多少次翻山越嶺上門幫扶,帶着專家技術員下田指導。調查摸底貧困原因,制定脱貧計劃,落實幫扶責任,開展黨建活動,調解村民糾紛……一樁樁,一件件,身負重重壓力,肩扛時代使命,堅定的信念支撐起蓬勃旺盛的青春力量,在鄉親們的眼裏,她始終陽光燦爛,樂觀向上,是一個永遠不知疲倦,活力四射的熱心姑娘,文秀書記。

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她幫助百坭村實現道路硬化1.5公里,帶領羣眾種植油茶,八角和杉木,發展獼猴桃,砂糖橘,農產品電商等多種產業。

歷盡千般耕耘苦,迎來黃花分外香。黃文秀帶領村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使百坭村這個百色脱貧戰場上最難攻的山頭,全村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到2.71%,全村共脱貧88户418人。實現了貧困家庭户户有致富門路,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番。

然而,正當文秀書記滿懷希望帶領鄉親們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勇敢奮鬥的時刻,不幸卻在突然間降臨了。2019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書記在回村的路上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她靚麗的青春永遠的定格在了30歲的座標之上。聞訊撲來的村民哀聲動天,哭聲撼地,人們一遍又一遍喊着文秀書記的名字長跪不起,淚水漣漣。大山哽咽,田園慟哭,百坭村的父老鄉親們用最純樸的真情表達着對他們的文秀書記的百般不捨,萬般眷戀……

在當年的百坭村全面脱貧慶功大會上,支部書記搬出了黃文秀書記生前自費預訂的兩大壇酒,高聲呼喚:“文秀書記,請一起為咱們的百坭村全面脱貧舉杯慶賀,得不得?”,“得!”,台下全村的父老鄉親們齊聲回答。這洪鐘般的聲音穿越林海,跨過河川,在百坭村的大山深處久久地迴盪着……

黃文秀書記永遠活在鄉親們的心中!

青山遮不住,黃花永亮麗。《大山的女兒》在觀眾湧動的淚水中徐徐落幕了,然而,黃文秀的名字卻永遠的閃亮在我靈魂的深處。

時代楷模,最美奮鬥者,全國敬業奉獻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脱貧攻堅楷模,七一勛章獲得者……萬千榮耀彰顯着她青春的輝煌,美麗百坭村銘記着她大愛的奉獻。

正如感動中國人物給予她的頒獎辭:“有些人從山裏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裏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脱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