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學生傅雷家書主題的讀後感

校園2.9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學生傅雷家書主題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學生傅雷家書主題的讀後感

八年級學生傅雷家書主題的讀後感1

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們,他們時刻關懷着我們,在身邊教導着我們。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着我們,打動着我們。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正直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温厚善良,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八年級學生傅雷家書主題的讀後感2

説實在,沒這本書我目前還真不知道傅雷是誰,彷彿傅雷就應該和他的家書綁定在一起似的,曾國藩除了家書人我還是知道一些的,傅雷的話,還真的是“寫家書的傅雷”這個印象。

以前聽説這本書的時候,版本不同,最無語的就是書中時有時無的英文單詞,心裏不滿道這個人怎麼愛賣弄自己的學識,特別是當他聽聞兒子的好消息時連説了幾個“wonderful”真是讓我聯想到圍城裏一個也愛説英文的老先生。

不過這次買的版本英文是有註釋的,於是讀起來也並不只是不滿和無語了。更何況這次不能是隨便看看,要寫讀後感。

家書從1954年到1966年,正是傅聰準備出國留學波蘭參加比賽到傅雷夫婦憤而棄世。傅雷對孩子的家教很嚴格,而且他有句話,真理第一……愛情第二(中間忘了),這是在傅聰有女友時寫的。先不説愛情第二,一九五三年正月,就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傅聰與父親爭論激烈,傅雷認為兒子太狂妄,”才看過多少書!“,傅雷堅持己見,導致雙方嚴重衝突。在傅雷勃然大怒的情況下,倔強的傅聰毅然離家出走,住在父親好友毛楚恩家一月餘。後因傅雷姑父去世,父親覺得人生在世何其短促,父子何必如此認真,感慨萬千,遂讓傅敏陪同母親接傅聰回家,雙方才和解。

這次事件讓我深深感受到傅雷家風果然不同,離家出走的理由都和藝術有極大的關係。

書中一些傅雷有關彈鋼琴的評價,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鋼琴家琴藝的精湛,但是,普通人的話,真的能聽出什麼音色,技巧,“真正的蕭邦“嗎,看來這只是內行人的共鳴。這些靠聽覺的東西用文字寫出來還真是更能理解一點。

在傅聰有了女友後,傅雷又開始給兩人寫起了信,並教育兒子要好好“培養“彌拉,因為作為藝術家的妻子是有些不同的。這麼關心兩個青年人的初步生活,體現了他的責任感。後來,彌拉雖然沒達到傅雷理想,還是挺合格的。

總感覺傅雷的教育方式對培養藝術家來説是很有用的,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藝術家,因此讓傅聰斷斷續續上了幾年國小,主要在家督教。不知道這樣的方式在今天還能不能實行。

八年級學生傅雷家書主題的讀後感3

這是一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親情之書。這幾天來讀的幾本書中,唯有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親情,就像書中説的那樣,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書的.開始便傅雷的自責,我不由對他產生了一絲同情,但是他似乎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但卻沒有辦法幫助挽回。第二封信便是葉其母親服從的母親,在作者筆下傅聰的母親寫得那麼的純潔善良,也讓我不由想起我的母親,她也是那麼的善良,但在我出行的五天中,她的眼淚似乎也變了,讀這兩封信便開始回味,可想要再讀的時候,夜色已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

第二天讀的幾封信中,便是去勸告孩子,回憶昨天的內容,今天的似乎沒有那麼傷感,但這些囑託卻是父母最真實的寫照,從中我讀出了他們的擔憂,他們的關心,他們的關照,這一直是父母,從小到我們長大的時候,甚至成家立業以後改不掉的老毛病一樣。

真正的光明,絕不是沒有黑暗的時間,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罷了,真正的英雄絕不是永沒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罷了。正如上面所説,這幾封信便是要去教你如何做人。

做人弗雷説要心平氣和,要講誠信,我也有相同的看法,就像找到了伯牙一樣,我的內心似乎也與她產生了共鳴,也讓明白了,做人是很難的,但你不去做人,能做什麼呢?阿貓,阿狗?但是話説回來,如果你心有所向,那麼你將會感覺到做人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難。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是的,不錯,這正是生活與人性的結合,只有去走進生活,去控制人性,去了解人性,才會迎來高潮,你以為你已經走到了世界的頂峯但其實你並不知道有一些人已經在月球上去俯視你只是你們相距太遠,很難發現對方罷了。讀《傅雷家書》給我感受很深,從小事到大事,讓我瞭解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親情,讓我對親情又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