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校園3.22W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四年級科學下冊教學計劃範文

本學期我帶四年級1班的科學,本班49人,通過一年半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樂於動手,善於操作,另外,在進行着觀察、提問、假説、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由於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導致學生的知識面受到壓制,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的形成。還有,學生在活動的時候常常耗時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現象尤為突出。再就是班內部分學生學習不積極,他們習慣於被老師和家長牽着走,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遵循《課程標準》的要求,內容涉及“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以專題研究為主,體現各單元課時之間知識的系統性與整體性。各單元仍然與前三冊相似,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進行建構,做到“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以學生髮展為本,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的觀”有機整合,重點落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內容。在“模塊化結構”特點的引領下,繼續突出課前準備、單元評價等特點。

從整體看,教科書依舊選擇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自然現象作為探究的重點,以冷、熱、光、土壤、植物、地球為載體,讓學生以自主探究為手段,以科學探究為核心,使學生親歷“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獲得結論——提出新問題”的科學探究全過程,並在此過程中,通過對比試驗、控制變量的實驗、蒐集資料等,進一步熟悉和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三維目標得到螺旋式上升。

本冊教材以主題單元的形式編排了《熱脹冷縮》、《巖石的科學》、《土壤與植物》、《光與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園——地球》、《研究與實踐》六個單元,共23個課題,30課時。

《熱脹冷縮》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對物體遇冷與受熱後發生的物理現象進行觀察探究,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般有熱脹冷縮的性質,並通過對比實驗與大量的事實來證實,使學生能夠掌握這一科學知識,科學地利用物體的這一性質,更好的讓科學服務於生活。《巖石的科學》單元通過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有關巖石資源的重要性,為進一步探究土壤形成、巖石與生活、巖石與地球等方面的內容打下基礎。本單元重在學習研究巖石地方法,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觀察物體的方法,形成探究能力。《土壤與植物》單元呈現了土壤、砂質土、黏質土、壤土、腐殖質、土壤肥力、水土流失、土壤、土壤改良等相關概念。讓學生了解了土壤與植物的關係,增強保護土壤的意識。《光與我們的生活》單元以光為主題,研究了光的傳播、折射、色散、合成及光與生活兩面性關係。《我們的家園——地球》主要側重於引導學生了解地球的概況,用“解暗箱”的科學探究方法解釋地球的奧祕。《研究與實踐》選擇了《植物》與《當地巖石種類考察》兩個專題。《植樹》結合《土壤與植物》單元,引領學生進行植樹活動。《當地巖石種類考察》結合《巖石的科學》,引領學生對當地巖石種類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走進大自然關注身邊的科學現象,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教學難點:

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別是實驗中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主體性、探究性原則。要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為主要學習活動,設計典型的探究內容、過程和方法,為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指導和幫助,真正成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材料。

2、科學、技術與社會有機結合。引導兒童關注包括人類自身在內的生命羣體的生存與發展,關注自然環境的變化,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對人類、社會環境的影響,使他們學會把科學即使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反洗、解決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

3、趣味性。對學生學習活動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感受科學學習活動是妙趣橫生、樂趣無窮的科學的活動。突出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

4、精心準備探究材料

課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充分領會教材的設計意圖及目標要求,並結合本地的教學實際及學生的需求,精心為學生準備好有結構的、足量的探究活動材料。

5、精心備課,靈活設計科學探究活動

一方面,正確解讀教材,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好教學用書備好課,用心研讀教學用書中對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靈活借用教學用書上的設計思路創造性的上好科學課。同時要注意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亮點、困難與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決方案,為以後調整和改進教學設計提供豐富的感性素材。

另一方面,要明確探究任務,恰當設計探究過程。應掌握由簡單到複雜、由由教師扶着走到逐步放開、由模仿到半獨立再到獨立的過程逐步進行。又給學生一個生疏到熟悉的過程,不要求一步到位。

6、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同時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活動中實際發生的事件,有效的推動學生的探究活動,創造性的駕馭課堂。

7、組織好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分組合作本着靈活分組,增強合作積極性。分工明確,落實小組成員責任。求同存異,自主探究。

8、引導學生有效交流,完善探究結果。學生彙報交流的方式不可強求一律,學生可靈活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展示。及時板書記錄學生彙報過程中的創新之處或獨到見解。

9、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意願,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

10、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許多無法親身體驗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積極運用這些資源,不濫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