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

校園3.61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貝多芬傳》的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1

我前幾天讀完了《名人傳記》,其中《貝多芬傳》另我深有感觸。

貝多芬出生在德國一個貧困的家庭,相貌醜陋。他的父親一心想成為一個“神童”的父親,所以在貝多芬四歲的時候,就逼着他練習小提琴,這幾乎讓他對音樂產生了厭煩。但他還是從此踏上了音樂之路。

11歲,貝多芬加入了樂隊,13歲他當上了管風琴樂手。1787年,他最愛的母親去世了,他也患上了憂鬱症。在他25歲的時候,他已經創作了許多歌頌革命的曲目,雖然那時他疾病纏身,但他卻立下了“用才華戰勝一切”的願望。

貝多芬的雙耳幾乎失聰,使他過着悽慘的生活,在這種痛苦下,他創作了《悲愴奏鳴曲》;他那麼需要快樂,因此創作出了充滿歡樂的《七重奏》,以此來調試痛苦;他墜入愛河,靈感使他創作出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

他經濟上潦倒,雙耳失聰,親人們相續離逝。他的生活如此苦難,卻並沒有另他屈服,反而以他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的輕飄的曲風。

貝多芬享年57歲。他的一生是短暫的,卻是不平凡的一生。他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偉大的作品。他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面對病魔,以及無數的苦難,最終成為了一代偉大的音樂大師!

我為貝多芬的偉大震撼、感動,不禁問自己:你也想成功嗎?你具有貝多芬的勇氣和堅持嗎?當苦難降臨,你是會勇敢面對還是一味退縮?好好反省一下,我們該跟偉人學習哪些,我們又能做到哪些?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2

貝多芬是一位舉世聞名、偉大的音樂家,他在音樂界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可是他一生的經歷會是怎樣的呢?貝多芬的童年非常悲慘,4歲時,父親用暴力迫他使學習音樂,11歲入戲院樂隊,17歲喪母並一人承擔了全家的重任。後來,耳聾已開始他的酷刑,直到完全失聰。晚年時,心愛的侄兒也完全辜負了他。貝多芬身處悲苦的深淵,可是他對生活抱着劇烈的熱情、充滿信心和無限的希望,讓往昔美妙的歲月悠久地照耀着他,他最終扼住命運的咽喉,戰勝人類的平庸、自己的命運和痛苦,成為勝利者。如果我們也能像貝多芬那樣,還有什麼事做不成呢?

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50多歲時編寫的《國榷》被盜,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為烏有。他十分沮喪,但是他憑着厄運打不垮的信念,讓希望之光驅散絕望之雲。最終,完成了流傳千古的鴻篇鉅著,談遷也因此名垂青史。物理學家霍金下半身完全癱瘓,上半身只有3根指頭可移動,説話都需要語言合成器,但是他身殘志不殘,憑着頑強的意志和信念,取得了不朽的功績。被人們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宇宙之王”等。

現在我們都生活在和諧美好的社會中,雖然環境很好,但是許多卻人很平庸,碌碌無為。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他們遇到了一些挫折,就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遇到失敗、挫折、困難時就到貝多芬的意志與信念的海洋中浸潤一下,必將得到不可言喻的收穫。前年輪滑比賽前,我起早貪黑,不怕酷暑;跌倒了爬起來,不懼疼痛,終於取得了速滑第一名的好成績。就是因為我有熱情,對取得第一充滿了迫切的希望。我將記住取得的成績。無論遇到什麼崎嶇和坎坷,都永遠滿懷熱情、充滿信心和希望,一步步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3

《貝多芬傳》中的主人公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崙等高。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後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説: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並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刻的體會到了貝多芬熱愛音樂的執着,也深深地同情他的悲慘童年,然而我更為貝多芬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所感動了,也正是因為有着這樣的執着與熱愛,使得貝多芬終於戰勝了一切,也使得他自己至今仍舊能夠成為全球樂壇永不褪色的常青樹。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4

他短小臃腫。一張土紅色的寬大的臉,到晚年才皮膚變得病態而黃黃的,尤其是冬天,當他關在室內遠離田野的時候。額角隆起,寬廣無比。烏黑的頭髮,濃密,好似梳子從未在上面光臨過,到處逆立。眼中燃燒着一股奇異的威力,使所有見到他的.人為之震懾;但大多數人不能分辨它們微妙的差別。因為在褐色而悲壯的臉上,這雙眼睛射出一道曠野的光,所以大家總以為是黑的,其實卻是灰藍的。平時又細小又深陷,興奮或憤怒的時候才大張起來。寬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竟是獅子的相貌。一張細膩的嘴巴,牙牀結實得厲害。左邊的下巴有一個深陷的小窩,使他的臉古怪地不對稱。

貝多芬一生苦難不斷,痛苦不堪。

一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地釘在洋琴面前,或是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裏,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的童年儘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個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着一種温柔而淒涼的回憶。

在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更大的痛苦就已在叩門,耳聾已開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響;他內臟也受劇烈的痛苦磨折。聽覺越來越衰退。這一切對貝多芬來説無疑是巨大的折磨。要知道,一個音樂大師,如何能夠進入無聲的世界!

莫扎特,除了擁有童年美好的回憶,一生也是貧困潦倒,鬱鬱而終。米開朗基羅,一生被人嫉妒,常常中了暗箭,並且病魔纏身,令他苦不堪言,還有懶惰惡劣的一家人,像是一個無底洞,把米開朗基羅辛苦賺來的錢花得一分不剩。

我們的生命要的不是一味的風平浪靜,我們要的是與風暴搏鬥,與礁石較勁的驚心動魄。只有在經歷了驚濤駭浪後,我們的生命才能真正綻放,被銘記。作文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5

我在暑假裏讀了《貝多芬》人物傳記這本書。貝多芬被法國著名文學家、音樂史家羅曼。羅蘭稱之為“勝利的普羅修斯”的“正直與真誠的大師”。貝多芬除了耳聾外,還有其他疾病,難以想像的痛,但是為了表達人民追求自由、鬥爭、意志和解放,他帶着痛創作了《d小調第九交響曲》。

我要學習貝多芬的堅強、不怕困難、不放棄自己工作的意志。我現在也在彈他創作的曲子,我要更加努力的彈鋼琴,把他美妙的曲子彈給大家聽。

我會牢記他的一句名言: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6

人人都期盼成功,渴望得到鮮花與掌聲,然而,當你的努力付水東流,當你的希望化為泡影的時候,你是否可以坦然的傲視挫折,笑對失敗呢?

寒假期間,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貝多芬傳》,為他歷經風雨、飽受挫折,而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所震撼!

貝多芬的一生一直在追求平等、正義、個性,他用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和平而奮鬥。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他26歲時,聽力開始逐漸下降,但他對藝術的熱愛戰勝了個人的痛苦和絕望。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嚴重患病、生活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仍以頑強的意志創作完成了不朽的《第九交響曲》。

“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它絕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扼住命運的喉嚨,需要何等的勇氣,何等的胸懷啊!傲視挫折,是貝多芬用他不屈服的一生給予我們的人生啟示。傲視挫折是一種人生的態度,更是一種面對困難的勇氣。面對困難要學會的不僅僅是堅強,更要學會樂觀向上。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生平坦,總會有跌倒的時候。在哪兒跌倒就在哪裏爬起!跌倒不代表失敗,而爬起來就意味着成功。

沒有遭遇過失敗的人,永遠是輕浮的,沒有深度的。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不是嗎?挫折是一位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人的鬥志,磨礪人的意念,增長人的才幹。挫折是壓力,是動力,是催人奮進的力量!

我們必須學會面對,學會應對,學會挑戰!用“乞求失敗”的達觀與困難抗爭,把每次失敗看作是鍛鍊我們的機會,在戰勝困難、戰勝自己的過程裏,享受奮鬥的快樂!

“如果你想學會走路,就要先學會摔跤!”記住馬克吐温的話,抬起頭來,傲視挫折!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7

看着風度翩翩的貝多芬坐在琴前微閉雙眼,修長的手指在琴鍵上滑動,知道他已深深陶醉在指尖的音符中,我似乎聽到了叮咚的悦耳……

捧起《名人傳》,信手翻閲,被大片彩圖所吸引。仔細端詳着貝多芬,這位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就這麼一個普通的人身上卻發生着常人難以承受的故事,這些故事,與其對他來説 是不幸,不如説是不幸中的萬幸,或許,他是個上帝派來歌唱光明和歡樂的天使,或許,是諸多不幸造就了他一生的輝煌。

童年的貝多芬幾乎是鋼琴和小提琴伴他度過的,不能確定是否是嚴厲的家教起到了作用,還是他的天賦,兒時的他已在音樂上顯現了過人之處。二十多歲時的貝多芬是痛苦的,耳聾讓他的內臟承受着劇烈的、痛楚的折磨。貝多芬的愛也是痛苦的,他為初次鍾情的朱麗埃塔。迪妮譜寫了《月光奏鳴曲》,而這段愛情卻讓貝多芬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最終捨棄他而另嫁,此時的貝多芬幾乎陷於崩潰,似乎到了死亡的邊緣,他心情絕望,這段愛情,讓他更加了解自己殘疾和貧窮的可悲。《第二交響曲》更多地反映了貝多芬青春的愛情,貝多芬渴望愛情,不願相信自己的愛情已經無法挽回,此時的貝多芬一片糟蹋。

1806年,貝多芬又一次愛上了一個姑娘——特雷澤,他們真正相愛了,並祕密訂婚 。在這段幸福的日子裏,貝多芬享受着戀愛的甜蜜,衣着也比之前十分講究了,待人也彬彬有禮了,也能容忍那些他討厭的人,興致很高。這一年他創作了《第四交響曲》,散發着貝多芬一生最為平靜的芬芳。愛情如此美好,貝多芬在愛的滋潤下,獲得了非凡的力量,他的才華也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在他寫給“永遠的愛人”的信中,體現了貝多芬熾熱情感:“我的天使,我的一切,我的心裏裝滿了和你説不完的話語。當我想到你在星期日之前不能收到我的信件時,我難過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我愛你,像你愛我一樣,但還要強烈得多。我不敢想象,沒有了你我將面對怎樣的生活。你不在我身邊,咫尺之別,也似天涯永斷。我永遠的愛人,我的思念都在你身上,我有時快樂,有時痛苦,我問命運,問他是否會接受我們願望的那一天。我的生命已經與你聯繫在一起,否則,我將無法生存。永遠,永遠!上帝啊!為何相愛的人要忍受分離?你的愛是我成為最幸福和最痛苦的人。繼續愛我,永遠不要誤解我的心。”然而,悲哀的是貝多芬的愛並沒有他希望的那樣發展,是什麼摧毀了這段相愛的人的幸福?分手後的愛誰也説不出誰對誰錯,只是一場心痛吧!

貝多芬一直無法忘記這段感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曾幾度懷抱着特雷澤的肖像傷心的痛哭。看着悲痛欲絕的貝多芬抱着 愛人的畫像漸漸蒼老,一種莫名的痛似乎也撕扯着自己的心,愛,讓人這樣欲罷不能!

晚年的貝多芬是淒涼的,沒有一個可愛的孩子圍着他歡蹦亂跳,他對音樂的一腔熱情卻無人來回應。望着牀上瘦弱的貝多芬,不由讓人生憐。臨終前的貝多芬安詳地説:“我心情平靜,一切災難都會帶來善。”這是他一生悲劇的終常貝多芬在暴風雪中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親愛的貝多芬,多少人在讚頌着你!你是受苦不屈,當我們為世界上存在的苦難感到悲傷時,深切感受着你強烈的音符,安慰着人們受傷的心靈;當我們感到生活厭倦疲憊時,在你創造的意志與信念的海洋中侵潤,每次都能使我們振作起來,還有什麼苦難勝過你一生的苦難?!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羅曼·羅蘭的作品——《名人傳》中的一部《貝多芬傳》。讀完此書,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

《貝多芬傳》主要寫了貝多芬——這位我們看上去外表風光的偉大音樂家,他身後的堅辛歷程。

我國先哲孟子説:“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句話在貝多芬身上最能體現出來;貝多芬不僅身材矮小,容貌醜陋,而且一直患病。可是這位自尊心極強的音樂家仍然相信,“誰也無法戰勝我,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喉嚨。”

我的眼眶濕潤了。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創作樂曲的精神。貝多芬在外租房,他不願把鋼琴腿支起來,而是直接坐在地了彈,有時到作曲高潮時,他便接一盆盆涼水倒在頭上,使它冷靜。甚至有時廢寢忘食地譜曲。我對貝多芬——這樣幾乎成為“音痴”的偉大人物不多見,但他那樣熱衷於譜寫曲子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學習。

下來我想説説貝多芬的悲慘命運。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的一所破舊閣樓上,他父親讓他從4歲練大風琴、鋼琴等樂器

貝多芬十分有天賦,12歲成為大風琴手,但他不知道,命運的魔掌已伸向了他。在他創作曲子的“高峯期”時,他耳朵逐漸聽不見了。

耳聾對於平常人來説,只是失去了一部分世界,但對音樂家來説,那就是失去了整個世界。但貝多芬憑着他自己對音樂的感覺,憑着超凡的毅力,憑着奮鬥精神,他成功了!他雖然一生充滿了很多苦難,但他卻把苦難鑄造成了一支支歡快的樂曲,奉獻給了世人。

同學們,我相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會譜寫出美妙的人生曲。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9

咚咚,咚咚,生命之樂敲響了。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聲音,最動聽的聲音。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聆聽生命行走的聲音,聆聽生命跳動的聲音……貝多芬的生命之章

翻開貝多芬的生命之樂,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憤怒,他的悲傷,和他用痛苦換取來的歡樂。全場歡樂的音樂,正如他的人生一樣在不停的跳動。

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將會失去這世界上唯一能永遠陪伴自己的音樂時,他絕望了,可是他很快便再次振作了起來。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控制不了的性質。他的心在這一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膨脹,音樂將他的血管燃燒至沸騰。

但是世界永遠不會根據人的意志來運轉。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嚥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在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

貝多芬的一生,是苦難的,但卻也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奮鬥了,雖然最後天不遂人願,但是他那激昂的鬥志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絃之上。

輕輕的將書合上,靜靜的思考着。貝多芬在生命將要終結時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想他這樣一個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的人尚能如此,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卻每天都在抱怨着,總是覺得上天對我們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禱着,希望能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可是誰又為那些殘疾人想過,他們每一天都在努力着,都在奮鬥着,從不肯放棄自己。

在看完這一本書的那一刻,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鬥,為的不是別的,只為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願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於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麼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10

在暑假裏,我讀了《貝多芬傳》,它講述了著名音樂大師貝多芬傳奇而又悲慘的一生。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於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生於科隆附近蓬恩的一所破舊小屋的閣樓上。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者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他不再厭惡音樂了。但是就在一七八七年,也就是貝多芬剛剛十七歲時,貝多芬的母親因為肺病而去世了。這對貝多芬來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並且他還以為自己和母親得了同樣的病,因此一種對人生莫名的憂鬱開始折磨貝多芬的精神和肉體。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命運的魔掌也漸漸的伸向了他。一七八六年至一八零零年間他的耳朵日夜鳴響,聽覺漸漸衰退,但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反而更加努力的創作。

一八二六年十一月末,死神已經走近了偉大的藝術家,貝多芬病倒了。貝多芬讓他的侄兒去找醫生,可是這個麻木不仁的傢伙竟然忘記了這件事,過了兩天他才想起來,可是已經晚了,醫生來得太晚了,耽誤了病情,一八二六年十二月二十日、一八二七年一月八日、二月二日、二月二十七日貝多芬連續動了四次手術。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在一場大風雪中,貝多芬嚥下了最後一口氣,一個陌生人為他合上了眼。

讀完這本書後我感到:貝多芬在人生憂患的征途上,他為了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了畢生精力。他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斷,不因悲苦於與劫難一味的沉淪,那麼就定能衝。

《貝多芬傳》的讀後感11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貝多芬這句話出自貝多芬在法國大革命時所寫的隨筆,由此,我們不難看清一個熱愛真理和自由,藐視一切的史詩人物。

以上出自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書中寫道,小時候,人生對他而言就是一場悲慘而殘酷的鬥爭。父親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的綁在鋼琴前面,為了防止他偷懶,父親就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濟問題,盤算着如何掙出每日的麪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擔。“人家柔和地説話時,我勉強能聽到一些,人家高聲喊叫時,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我卻願和我的生命挑戰,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麼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這是貝多芬耳聾之後,寫給朋友信中的一段話。

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已經完全聾了。他指揮的交響樂隊在演奏,自己卻聽不到,聽眾向他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時候,他才猛然醒過來,向聽眾致謝。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曾經在貝多芬面前演奏鋼琴,李斯特接受了這位長者的忠告,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樂音,但是貝多芬卻一點也聽不見,他只是從李斯特的面部表情和手指動作理解到他的造詣。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嚴重缺陷,幾乎完全聽不到任何普通音響的人,卻陸續寫下了大量美妙的樂章,他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為的是大家的耳朵!仔細想想,有時人生註定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和挑戰,即使今天安逸,明天的痛苦也會接踵而至。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海倫。凱勒失去了光明,可她用一顆追求愛與光明的心照亮了無數黑暗中跋涉的心靈;霍金失去了身體的自由,但他熱愛生活、嚮往真理的偉大情懷和傑出貢獻卻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精神上的自由!他們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一生都取之不盡的,讓我們為這些人類傑出的楷模深深地鞠一躬吧!從偉人們的身上,我們懂得了,面對困難,如果一味逃避,自然就得不到其中隱藏的好運和福氣。逆境人人都會遇到,但是更多的人被絆腳石絆倒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這時只要我們鍥而不捨的將生命中的泥沙抖落掉,然後站上去,化不利為有利,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安然脱困。貝多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的一生充滿着不幸,但他的艱辛和努力卻贏得了世人永久的敬仰與懷念。上帝是公平的,只要你勇於付出,終將有所回報。

標籤:讀後感 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