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2017蘭州交通大學全國排名情況大綱

校園2.9W

蘭州交通大學創建於1958年,是我國第三所鐵路院校。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565畝,建有3個校區。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蘭州交通大學2017年在全國的排名,希望對你有幫助。

2017蘭州交通大學全國排名情況大綱
  2017年蘭州交通大學全國排名  蘭州交通大學所在省份最好大學排名  蘭州交通大學簡介

蘭州交通大學(原蘭州鐵道學院)創建於l958年,是我國第三所鐵路高校,學校原隸屬鐵道部,2000年,根據國家統籌規劃,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3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蘭州交通大學”。

1958年,鐵道部決定由北京鐵道學院和唐山鐵道學院兩校“系科對口支持”,在西北地區增設我國第三所鐵路高校——蘭州鐵道學院,由鐵道部教育局局長孟華兼任首任院長和黨委書記,並於當年從京、唐兩校抽調了340多名教職工,劃撥了相應的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成建制遷到蘭州,在黃河之濱、北山腳下的一片荒灘上組建起“蘭州鐵道學院”。來蘭教師中,有我國鐵道運輸學科奠基人林達美教授(留美學者)、橋樑專家胡春農教授(留英學者,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博士)、鐵路軌道專家沈智揚教授、有線通信專家孫祺蔭教授、機械專家張殿執教授、無線電專家班冀超教授、數學教育專家趙楨教授等一批著名專家學者,使我校直接秉承了兩所交大嚴謹治學的優良傳統。之後,鐵道部又選派了一批留蘇副博士和研究生充實教師隊伍,從而在建校初期就奠定了我校專業師資隊伍的雄厚基礎和鐵路特色專業的主幹地位。在紮根西北、艱苦創業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確立了“尚德、勵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形成並弘揚了“奮發向上、艱苦樸素、刻苦鑽研、嚴謹治學”的校風。

蘭州交通大學的成立,與我國鐵路建設事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鐵道部創建蘭州鐵道學院,是對全國鐵路高等教育佈局所作的適應性調整,旨在為西部培養鐵路建設急需的工程技術人才,並與蘭州鐵路局、西北鐵路科研所、第一鐵路工程局、第一勘察設計院、蘭州機車廠等單位一起,共同構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設計施工、生產運營為一體的西北鐵路建設體系。學校根據鐵路建設需要,設置了鐵道運輸、鐵道建築、橋樑與隧道、機械、電機5個系,共7個本科專業。

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後,學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突出工科優勢和鐵路特色,對本科教育從培養模式、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及方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近年來,學校進一步解放思想,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科教興國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緊跟我國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步伐,積極培育和發展“大交通”特色,着重在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狠抓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管理水平上下工夫,實現了從“學院”向“大學”,從“鐵道”向“交通”,從“學士、碩士授予單位”向“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的拓展,豐富了辦學內涵,提高了辦學層次。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與發展,蘭州交通大學現已成為一所以工科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農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在甘肅省屬院校中辦學規模最大、辦學層次最全、就業形勢最好、成果轉率最高、對外交流最活躍、擁有國家級創新平台最多,在土木工程、交通運輸、機械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數學等學科領域形成了一定的優勢與特色,其中橋樑與隧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環境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車輛工程等學科在西北地區高校具有較強實力。

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565畝,建有2個校區,1個大學科技園區,形成了一校三區的格局。校舍建築總面積76.42萬平方米,總資產21.77億元,其中固定資產10.73億元;圖書館藏書達225.67萬冊(其中電子圖書43.26萬冊);建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國際聯機情報檢索工作站,是甘肅省五大文獻收藏單位之一。學校於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校園計算機網,形成以遠程教育、教務管理、校園計算機網、通訊網和有線電視網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服務網絡系統,之後又數次升級、更新和擴展,目前其硬件設施和功能在甘肅省高校處於先進水平。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22137人,研究生2638人,留學生157人,國防生412人,成人學歷教育在冊學生17433餘人。教職工2352人,其中專任教師1409人;具有副高職稱以上的757人,博士生導師39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77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甘肅省特聘科技專家4人,甘肅省領軍人才42人,甘肅拾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選16人,甘肅拾555”創新人才工程人選22人,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2個。學校教師中有9人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師德先進個人”稱號,1人獲國家“西部開發突出貢獻獎”,1人獲“甘肅省教學名師”稱號,3人獲“詹天佑青年科技獎”,44人獲省部級“優秀教師”稱號,30人獲“甘肅省園丁獎”,1人獲“蘭州市科技功臣”,18人入尋鐵道部優秀中青年專家”,19人入尋鐵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22人獲“甘肅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稱號,30人獲得“甘肅省高校青年教師成才獎”,另有9名兩院院士受聘為我校兼職教授,已形成了一支整體結構比較合理、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學校始終把本科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工作中心和資源配置重心,努力改善辦學條件。通過加強高等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加強基礎教學、深化教學改革、注重實踐教學、強化學風建設、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將人才培養計劃落到實處。保證了本科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學校實施46個校級重點課程羣建設項目計劃,已有3門國家精品課程和27門省級精品課程。2005年10月,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2001年,我校“信息與通信工程”學科通過了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的一級學科評估。2007年“土木工程”與“給水排水”兩專業分別通過了教育部委託建設部進行的專業教學複評與初評,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和穩固。

學校科研工作始終面向西部交通和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為重點,形成了依託交通行業、並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應用性科研特色。早在1978年,我校就有6項科技成果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83年,我校參加的“漢江斜腿剛構薄壁箱形鋼樑橋設計”曾獲國家優質工程金質獎章。近五年來,全校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05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77項,省部級項目394項;科研經費達6.1億元;全校教師共發表學術論文7738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檢索收錄1008篇,出版教材、專著255部;通過鑑定的科技成果123項,申請專利51項;獲省部級以上成果獎80項,學校總體科研成果的數量與水平均在原有基礎上有了大幅提升與質的飛躍。

學校學科特色鮮明,門類齊全,涵蓋了工、理、經、管、文、農、法等7大學科門類。目前設有研究生學院、自動化與電氣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交通運輸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數理與軟件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文學與國際漢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鐵道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和位於武威市的新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18個學院和1個體育教學部。有50個本科專業,16個博士點,64個碩士點;有6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有1個國家級工程中心,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93個各類研究所。學校具有優秀本科生免試推研資格,具有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資格,學校於2006年開始招收海外留學生,目前已有近100名來自美國、烏克蘭、韓國的留學生在我校進行學習。2008年3月,我校取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生招生資格,截至目前已招收來自15個國家的157名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學校還是鐵道部繼續教育西北基地、甘肅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是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培養國防生的高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