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勸學詩》賞析(通用5篇)

校園2.09W

古體詩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勸學詩》賞析(通用5篇)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勸學詩》賞析(通用5篇)

《勸學詩》賞析 篇1

古詩原文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譯文翻譯

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學問卻很難獲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陰都要珍惜,不能輕易放過。沒等池塘生春草的美夢醒來,台階前的梧桐樹葉就已經在秋風裏沙沙作響了。

註釋解釋

池塘春草夢:這是一個典故,源於《南史·謝方明傳》,謝方明之子惠連,年十歲能屬文,族兄靈運嘉賞之,雲:“每有篇章,對惠連輒得佳話。”嘗於永嘉西堂四詩,競日不就,忽夢見惠連,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雲:“此語神功,非吾語也。”“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詩句,後被讚譽為寫春意的千古名句,此處活用其典,意謂美好的青春年華將很快消逝,如同一場春夢。

秋聲:秋時西風作,草木凋零,多肅殺之聲。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逸詩,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大約在紹興末年(1162)。日本盛傳此詩,我國大陸亦不脛而走,以為為朱熹所作,姑且存以備考。其主旨是勸青年人珍視光陰,努力向學,用以勸人,亦用於自警。該詩語言明白易懂,形象鮮明生動,把時間快過,歲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夢未覺,階前梧桐忽秋聲來比喻,十分貼切,倍增勸勉的力量。

《勸學詩》賞析 篇2

勸學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翻譯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後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註釋

更:古時夜間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為兩小時。午夜11點到1點為三更。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髮: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髮白了,這裏指老年。

方:才。

賞析

《勸學》中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勸”解釋為“勉勵”的意思。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的詩歌中,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後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三更燈火五更雞”是指勤勞的人、勤奮學習的學生在三更半夜時還在工作、學習,三更時燈還亮着,熄燈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雞就叫了,這些勤勞的人又得起牀忙碌開了。第一句用客觀現象寫時間早,引出第二句學習要勤奮,要早起“正是男兒讀書時”為第一句作補充,表達了年少學習時應該不分晝夜學習,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報家報國,建功立業。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寫的是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到了年紀大了,在想要學習也晚了。句子中“黑髮”,“白首”是採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過對比的手法,突出讀書學習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後悔了才去學習。從結構上看,三、四句為對偶句,“黑髮”與“白首”前後呼應,互相映襯,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髮早勤學,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注意抓緊時間讀書學習修身養性,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後悔。詩人是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後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

創作背景

顏真卿3歲喪父後家道中落,母親殷氏對他寄予厚望,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他自己也格外自律,每日勤學苦讀。這首詩正是顏真卿為了勉勵後人所寫。

《勸學詩》賞析 篇3

勸學詩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無車毋須恨,書中有馬多如簇。

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讀六經。

賞析

黃金屋指代榮華富貴的生活,顏如玉指代美貌的女子。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概括了過去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和追求。其實列舉這兩者只是一種借代的説法,它們是一朝金榜題名出人頭地後最具代表性的收穫,這裏也就代指出人頭地。古代許多讀書人讀書的目的求的就是一個出人頭地。所以人們也就常用這句話鼓勵別人或子女讀書。

字裏行間給我們的啟示是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人生的一條絕佳出路。用現代理念去解釋,讀書就是接受教育,教育是社會的一個功能,讓學生掌握知識學能,以投身社會,服務人羣。

《勸學詩》賞析 篇4

《雲莊勸學》

宋代 陳普

百川皆望東,三才同面離。

半圭崇幼德,六矢志男兒。

孟子道非高,周公言非欺。

要須辨方位,乃識窮陬維。

自從學校廢,俗敝柏梁詩。

英才陸沈盡,卓犖非無資。

下車眾皆悦,苟且遂成痴。

混澒聲一概,沈痼星千期。

天生紫陽子,纓冠而救之。

萬類始根理,六經初有師。

立心辨邪正,成德在勤嬉。

曾參作門户,夫子為根涯。

有位民物康,在家兄弟宜。

敬義貫心筠,德業暢根枝。

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不從灑掃起,何以為類推。

羣居不及義,遊宴日相追。

失學莫此甚,一成而百隳。

時文築衰末,不直埋馬帷。

六經不勤讀,學荒身亦危。

二劉與三蔡,相牖如壎篪。

師門賴有嗣,流澤今未衰。

子孫欲不墜,祖訓勤奉持。

不失伯牙心,不患無子期。

作者

陳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於宋理宗淳祐四年,卒於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歲。居石堂山。入元,隱居教授,從學者數百人。三辟為本省教授,不起。當聘主雲莊書院。晚居莆中,造就益眾。普著述有石堂遺稿四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勸學詩》賞析 篇5

《勸學》

孟郊〔唐代〕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

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註釋

乃:才。

元:原本、本來。

始:方才。

道:事物的法則、規律。這裏指各種知識。

非:不是。

自然:天然。

運:運用。

賢:才能。

青春:指人的青年時期。

豈:難道。

長:長期。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