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實用】高一數學教學計劃四篇

校園2.97W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好的教學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數學教學計劃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高一數學教學計劃四篇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1

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對即將要學習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乃至高中的不等式的運用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本節內容掌握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教學內容。而對於不等式的基本性質1和2,相信絕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會有很大困難,而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通過對以往學生的瞭解,發現很多學生會忘記分正負兩種情況,因此在本節新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將不等式未知的性質與等式已知的性質進行類比教學,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驗證不等式的性質。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

2.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對不等式進行變形。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等式的性質,探索不等式的性質,初步體會“類比”的數學思想。

2.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從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不等式基本性質的活動,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大膽猜想,樂於探究的良好思維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不等式的三條基本性質並能正確運用它們將不等式變形。

教學難點: 不等式基本性質3的探索與運用。

三、教學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1.舉例説明什麼是不等式?

2.判斷下列各式是否成立?並説明理由。

( 1 )若x-4=12, 則x=16()

( 2 )若3x=12, 則 x=4()

( 3 )若x-4>12 則 x>16()

( 4 )若3x>12則 x>4()

【設計意圖】(1)、(2)小題喚起對舊知識等式的基本性質的回憶,(3)、(4)小題引導學生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通過複習既找準了舊知停靠點,又創設了一種情境,給學生提供了類比、想象的空間,為後續學習做好了鋪墊。

教師導語:當我們開始研究不等式的時候,自然會聯想到它是否與等式有相類似的性質。這節課我們就通過類比來探究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温故知新

問題1.由等式性質1你能猜想一下不等式具有什麼樣的性質嗎?

等式性質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不等式。

估計學生會猜: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所得結果仍是不等式。教師引導:“=”沒有方向性,所以可以説所得結果仍是等式,而不等號:“>,<,≥,≤”具有方向性,我們應該重點研究它在方向上的變化。

問題2.你能通過實驗、猜想,得出進一步的結論嗎?

同桌同學通過實例驗證得出結論,師生共同總結不等式性質1。

問題3.你能由等式性質2進一步猜想不等式還具有什麼性質嗎?

等式性質2: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是0),等式依然成立。

估計學生會猜:不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數不能是0),不等號的方向不變。

你能和小夥伴一起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嗎?(教師鼓勵學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發現了在不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同一個數時,不等號的方向會出現兩種情況。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探索規律,從而形成共識,歸納概括出不等式性質2和3。

【設計意圖】猜想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探索規律,讓學生在“做”數學中學數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問題4.在不等式兩邊都乘0會出現什麼情況?

問題5.如果a、b、c表示任意數,且a

【設計意圖】把文字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是數學學習中的一項基本能力,這裏有意識地進行滲透,指導學生先作變形再填不等號,對字母c的取值進行討論,培養學生的分類意識,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想一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與等式的基本性質有什麼相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

學生思考,獨立總結異同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二者進行比較,有助於加深對不等式基本性質的理解,促成知識的“正遷移”。

綜合訓練:你能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嗎?

1、課本62頁例3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每個問題是由a>b經過怎樣的變形得到的,應該應用不等式的哪條基本性質。由學生思考後口答。

【設計意圖】對學生進行推理訓練,讓學生明白,敍述要有根據,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你認為在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時哪一條性質最容易出錯,應該怎樣記住?

【設計意圖】及時進行學習反思,總結經驗,通過相互評價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問題、解決知識盲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小明的困惑:

小明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將不等式m>n進行變形,兩邊都乘以4,4m>4n,兩邊都減去4m, 0>4n-4m,即0>4(n-m),兩邊都除以(n-m),得0>4,0怎麼會大於4呢?

小明可糊塗了……聰明的同學,你能告訴小軍他究竟錯在什麼地方嗎?同桌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替人排憂解難,強化對不等式三個基本性質的理解與運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4.火眼金睛

①a>2, 則3a___2a

②2a>3a,則 a ___ 0

【設計意圖】通過變式訓練,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

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有何體會?你認為自己的表現如何?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思考、交流。

【設計意圖】回顧、總結、提高。學生自覺形成本節的課的知識網絡

思考題:你來決策

咱們班的王帥同學準備在五、一期間和他的爸爸、媽媽外出旅遊。青年旅行社的標準為:大人全價,小孩半價;方正旅行社的標準為:大人、小孩一律八折。若兩家旅行社的基本價一樣,你能幫王帥同學考慮一下選擇哪家旅行社更合算嗎?

【設計意圖】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數學是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既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樹立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2

  教學分析

課本從學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數的集合、有理數的集合等)出發,通過類比實數間的大小關係引入集合間的關係,同時,結合相關內容介紹子集等概念.在安排這部分內容時,課本注重體現邏輯思考的方法,如類比等.

值得注意的問題:在集合間的關係教學中,建議重視使用Venn圖,這有助於學生通過體會直觀圖示來理解抽象概念;隨着學習的深入,集合符號越來越多,建議教學時引導學生區分一些容易混淆的關係和符號,例如∈與?的區別.

  三維目標

1.理解集合之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能判斷給定集合間的關係,提高利用類比發現新結論的能力.

2.在具體情境中,瞭解空集的含義,掌握並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加強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能力,樹立數形結合的思想.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集合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

教學難點:理解空集的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思路1.實數有相等、大小關係,如5=5,5<7 5="">3等等,類比實數之間的關係,你會想到集合之間有什麼關係呢?(讓學生自由發言,教師不要急於作出判斷,而是繼續引導學生)

欲知誰正確,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研探.

思路2.複習元素與集合的關係——屬於與不屬於的關係,填空:(1)0N;(2)2Q;(3)-1.5R.

類比實數的大小關係,如5<7,2≤2,試想集合間是否有類似的“大小”關係呢?(答案:(1)∈;(2)?;(3)∈)

  推進新課

  提出問題

(1)觀察下面幾個例子:

①A={1,2,3},B={1,2,3,4,5};

②設A為國興中學高一(3)班男生的全體組成的集合,B為這個班學生的全體組成的集合;

③設C={x|x是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④E={2,4,6},F={6,4,2}.

你能發現兩個集合間有什麼關係嗎?

(2)例子①中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例子④中集合E是集合F的子集,同樣是子集,有什麼區別?

(3)結合例子④,類比實數中的結論:“若a≤b,且b≤a,則a=b”,在集合中,你發現了什麼結論?

(4)按升國旗時,每個班的同學都聚集在一起站在旗杆附近指定的區域內,從樓頂向下看,每位同學是哪個班的,一目瞭然.試想一下,根據從樓頂向下看的,要想直觀表示集合,聯想集合還能用什麼表示?

(5)試用Venn圖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

(6)已知A?B,試用Venn圖表示集合A和B的關係.

(7)任何方程的解都能組成集合,那麼x2+1=0的實數根也能組成集合,你能用Venn圖表示這個集合嗎?

(8)一座房子內沒有任何東西,我們稱為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麼一個集合沒有任何元素,應該如何命名呢?

(9)與實數中的結論“若a≥b,且b≥c,則a≥c”相類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活動:教師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

(1)觀察兩個集合間元素的特點.

(2)從它們含有的元素間的關係來考慮.規定:如果A B,但存在x∈B,且x A,我們稱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 A).

(3)實數中的“≤”類比集合中的 .

(4)把指定位置看成是由封閉曲線圍成的,學生看成集合中的元素,從樓頂看到的就是把集合中的元素放在封閉曲線內.教師指出:為了直觀地表示集合間的關係,我們常用平面上封閉曲線的內部代表集合,這種圖稱為Venn圖.

(5)封閉曲線可以是矩形也可以是橢圓等等,沒有限制.

(6)分類討論:當A B時,A B或A=B.

(7)方程x2+1=0沒有實數解.

(8)空集記為 ,並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 A;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A(A≠ ).

(9)類比子集.

  討論結果:

(1)①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②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

③集合C中的元素都在集合D中;

④集合E中的元素都在集合F中.

可以發現:對於任意兩個集合A,B有下列關係: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或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

(2)例子①中A B,但有一個元素4∈B,且4 A;而例子②中集合E和集合F中的元素完全相同.

(3)若A B,且B A,則A=B.

(4)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寫在一個封閉曲線的內部來表示集合.

(5)如圖1121所示表示集合A,如圖1122所示表示集合B.

圖1-1-2-1 圖1-1-2-2

(6)如圖1-1-2-3和圖1-1-2-4所示.

圖1-1-2-3 圖1-1-2-4

(7)不能.因為方程x2+1=0沒有實數解.

(8)空集.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3

本學期我擔任高一(1)、(2)兩班的數學教學,完成必修1、2的教學。本學期教學主要內容有:集合與函數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數,函數的應用,空間幾何體,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直線與方程,圓與方程等七個章節的內容。現將本學期高中數學必修1、必修2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面

1、要認真研究課程標準。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是關鍵,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與參與是推進課程改革的前提。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對課改有所瞭解。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教學的目的、教學目標、教學的指導思想以及教學內容的確定和安排。繼承傳統,更新教學觀念。高中數學新課標指出:“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於對概念、結論和技能的記憶、模仿和接受,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閲讀自學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互動”。

2、合理使用教科書,提高課堂效益。對教材內容,教學時需要作適當處理,適當補充或降低難度是備課必須處理的。靈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學中少走彎路,提高教學質量。對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應認真理解課標,對課標要求的重點內容要作適量的補充;對教材中不符合學生實際的題目要作適當的調整。此外,還應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數性質的教學,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注意問題的提出、探究和解決。教會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以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探究、歸納、總結。引導他們更加主動、有興趣的學,培養問題意識。

4、在課後作業,反饋練習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課後作業和反饋練習、測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這一環節的教學,也有利於複習和鞏固舊課,還鍛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完一課、一單元后,讓學生主動歸納總結,要求學生儘量自己獨立完成,以便正確反饋教學效果。

二、存在困惑

1、書本習題都較簡單和基礎,而我們的教輔題目偏難,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學生完成情況很不好。課時又不足,教學時間緊,沒時間講評這些練習題。

2、在教學中,經常出現一節課的教學任務完不成的現象,更少鞏固練習的時間。勉強按規定時間講完,一些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來越多。而且知識內容需要補充的內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與係數的關係;根式的運算;解不等式等知識。

3、雖然經常要求學生課後要去完成教輔上的精選的題目,但是,相當部分的同學還是沒辦法完成。學生的課業負擔太重,有的學生則是學習意識淡薄。

三、今後要注意的幾點

1、要處理好課時緊張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加強對教材的研究;

2、注意對教輔材料題目的精選;

3、要加強對數學後進生的思想教育。

高一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校高一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進一步學習條件不具備.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相比,知識的深度、廣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飛躍.這就要求必須掌握基礎知識與技能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高中數學很多地方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數在閉區間上的最值問題,函數值域的求法,實根分佈與參變量方程,三角公式的變形與靈活運用,空間概念的形成,排列組合應用題及實際應用問題等.客觀上這些觀點就是分化點,有的內容還是高國中教材都不講的脱節內容,如不採取補救措施,查缺補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動學習.許多同學進入高中後,還像國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瞭解,上課忙於記筆記,沒聽到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不知道或不明確學習數學應具有哪些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老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繫,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對自己學習數學的好差(或成敗)不瞭解,更不會去進行反思總結,甚至根本不關心自己的成敗。

4、不能計劃學習行動,不會安排學習生活,更不能調節控制學習行為,不能隨時監控每一步驟,對學習結果不會正確地自我評價。

5、不重視基礎.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同學,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麼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鶩遠,重量輕質 ,陷入題海.到正規作業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

此外,還有許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不濃厚,不具備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對數學思想方法重視不夠或掌握情況不好,缺乏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缺乏準確運用數學語言來分析問題和表達思想的能力,思維缺乏靈活性、批判性和發散性等。所有這些都嚴重製約着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二、教學策略思考與實踐

針對我校高一學生的具體情況,我在高一數學新教材教學實踐與探究中,貫徹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則。以學法指導為突破口;着重在讀、講、練、輔、作業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加強學法指導,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紮穩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鍊學習意志。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搞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着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上課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學然後知不足,課前自學過的同學上課更能專心聽課,他們知道什麼地方該詳,什麼地方可略;什麼地方該精雕細刻,什麼地方可以一帶而過,該記的地方才記下來,而不是全抄全錄,顧此失彼。

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通過反覆閲讀教材,多方查閲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上,使對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

獨立作業是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意志毅力的考驗,通過運用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由會到熟。

解決疑難是指對獨立完成作業過程中暴露出來對知識理解的錯誤,或由於思維受阻遺漏解答,通過點撥使思路暢通,補遺解答的過程.解決疑難一定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做錯的作業再做一遍。對錯誤的地方沒弄清楚要反覆思考,實在解決不了的要請教老師和同學,並要經常把易錯的地方拿出來複習強化,作適當的重複性練習,把求老師問同學獲得的東西消化變成自己的知識,長期堅持使對所學知識由熟到活。

系統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節.小結要在系統複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課外學習包括閲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求知慾與學習熱情。

1、讀。俗話説不讀不憤,不憤不悱。首先要讀好概念。讀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內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數學中的一個原始概念,是不加定義的。它從常見的我校高一年級學生 、我家的家用電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數等事物中抽象出來,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於特殊具體的實物集合,集合的確定及性質特徵是由一組公理來界定的。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詞。

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學生解釋清楚,角的始邊與x軸的非負半軸重合和與x軸的正半軸重合的細微差別;根據定義如果終邊不在某一象限則不能稱為象限角等等。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角度去認識和掌握數學概念。其次讀好定理公式和例題。閲讀定理公式時,要分清條件和結論。如高一新教材(上)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Sn.有q1和q=1兩種情形;對數計算中的一個公式,其中要求讀例題時,要注重審題分析,注意題中的隱含條件,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書寫規範。如在解對數函數題時,要注意真數大於0的隱含條件;解有關二次函數題時要注意二次項係數不為零的隱含條件等。讀書要鼓勵學生相互議論。俗語説議一議知是非,爭一爭明道理。例如,讓學生議論數列與數集的聯繫與區別。數列與數的集合都是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全體。數列中的數是有順序的,而數集中的元素是沒有順序的;同一個數可以在數列中重複出現,而數集中的元素是沒有重複的(相同的數在數集中算作同一個元素)。在引導學生閲讀時,教師要經常幫助學生歸類、總結,儘可能把相關知識表格化。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情況列表,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列表等,便於學生記憶掌握。

2、講。外國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教師的作用在於將冰冷的知識加温後傳授給學生。講是實踐這種傳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學手段。首先講要注意循序漸進的原則。循序漸進,防止急躁。由於學生年齡較小,閲歷有限,為數不少的高中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衝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針對這些情況,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識、發現新知識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為什麼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同學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紮實,他們的閲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自動化或半自動化的熟練程度。

每堂新授課中,在複習必要知識和展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老師着重揭示知識的產生、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學生疑惑。比如在學習兩角和差公式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五套誘導公式,可以將求任意角三角函數值問題轉化為求某一個鋭角三角函數值的問題。此時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於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過查表而求出精確值呢?這樣兩角和差的三角函數就呼之欲出了,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課要注意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要讓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鼓勵學生應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全過程,教、學同步。讓學生自己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例如,講解函數的圖象應從振幅、週期、相位依次各自進行變化,然後再綜合,並儘可能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學生容易接受。其次講要注重突出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例如講到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等比中項、等比數列的性質、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可以引導學生對照等差數列的相應的內容,比較聯繫。讓學生更清楚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是兩個對偶概念。

3、練。數學是以問題為中心。學生怎麼應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必須進行練習。首先練習要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切忌過早地進行高、深、難練習。鑑於目前我校高一的生源現狀,基礎訓練是很有必要的。課本的例題、練習題和習題要求學生要題題過關;補充的練習,應先是課本中練習及習題的簡單改造題,這有利於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通過認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摸得着。一定要讓學生在練習中強化知識、應用方法,在練習中分步達到教學目標要求並獲得再練習的興趣和信心。例如根據數列前幾項求通項公式練習,在新教材高一(上)P111例題2上簡單地做一些改造,便可以變化出各種求解通項公式方法的題目;再如數列複習參考題第12題;就是一個改造性很強的數學題,教師可以在上面做很多文章。其次要講練結合。學生要練習,老師要評講。多講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與錯誤的。特別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錯誤的思維發生過程,在課堂造就民主氣氛,充分傾聽學生意見,哪怕走點彎路 ,吃點苦頭另一方面,則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評判各方面之優劣,最後選出大家公認的最佳方法。還可適當讓學生涉及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拓展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思維的多面性和深刻性。

例如,高一(下)P26例5求證 。可以從一邊證到另一邊,也可以作差、作商比較,還可以用分析法來證明;再如解不等式。常用的解法是將無理不等式化為有理不等式求解。但還可以利用換元法,將無理不等式化為關於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除此之外,亦可利用圖象法求解。在同一直角座標系中作出它們的圖像。求兩圖在x軸上方的交點的橫座標為2,最終得解。要求學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時,也要講究特殊解法。最後練習要增強應用性。例如用函數、不等式、數列、三角、向量等相關知識解實際應用題。引導學生學會建立數學模型,並應用所學知識,研究此數學模型。

4、作業。鑑於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差異較大,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更好地學習數學,得到最好的發展,制定分層次作業。即將作業難度和作業量由易到難分成A、B、C三檔,由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自主選擇,然後在充分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再進行協調。以後的時間裏,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隨時進行調整。

5、輔導。輔導指兩方面,培優和補差。對於數學尖子生,主要培養其自學能力、獨立鑽研精神和集體協作能力。具體做法:成立由三至六名學生組成的討論組,教師負責為他們介紹大學聯考、競賽參考書,並定期提供學習資料和諮詢、指導。下面着重談談補差工作。輔導要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對於不能提高的同學要從平時作業及練習考試中發現問題,跟蹤到人,跟蹤到具體知識。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輔導,切忌冷飯重抄和無目標性。要及時檢查輔導效果,做到學生人人知道自己存在問題(越具體越好),老師對輔導學生情況要了如指掌。對學有困難的同學,要耐心細緻輔導,還要注意鼓勵學生戰勝自己,提高自已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