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高一地理《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知識點

校園4.58K

鄉村、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以及世界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高一地理《人類的居住地與地理環境》知識點

城市起源的歷史條件:

農業技術創新,出現剩餘產品——城市起源的物質基礎

鄉村起源的歷史條件:

人類社會的第一次社會大分工(農業與畜牧業分離)

第二次社會勞動大分工(手工業和農業相分離)——促進了城市出現

世界上最早出現城市的地區

共性:大河沖積平原;農業文明發達;但古代城市發展不穩定,自然經濟始終佔統治地位

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印度河谷地、尼羅河谷地

不同城市的區位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城市的區位因素有自然地理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兩方面

社會經濟因素:

自然資源:

煤礦城市:英伯明翰和曼徹斯特、美匹茲堡、我國大同、鶴崗、撫順、開灤

石油城市:英阿伯丁、中大慶和玉門

鐵礦城市:鞍山、包頭、攀枝花

金礦城市:南非的約翰內斯堡

交通:

我國南方城市多在河流匯合處;北方城市多在大道匯合處

古邯鄲在兩驛道交點

鐵路樞紐城市:

京廣線——石家莊、鄭州、株洲;京滬線——蚌埠;隴海線——寶雞

運河城市:揚州、濟寧

政治

古希臘——雅典;古羅馬——羅馬;古都——西安、洛陽、杭州

我國100萬人口大城市中76%為省級行政中心,如合肥的發展

政治與經濟職能分開的首都:巴西利亞、華盛頓、堪培拉、伊斯蘭堡

軍事

宗教

沙特阿拉伯——麥加、麥地那;梵蒂岡;我國拉薩

城市區位因素的變化

軍事、宗教等對於現代城市區位的影響很弱;

交通、自然資源自古至今一直對城市區位產生巨大影響

新的因素出現:日本筑波科學城;中國張家界旅遊城市;深圳經濟特區的政策因素等

城市化標誌

城市人口增加

自然地理因素:

氣候:

世界城市主要分佈在氣温適中的`中低緯度地帶,且該地帶的沿海地區城市一般密於內陸地區

荒漠、高寒、濕熱地區少有城市的分佈

地形:

平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巴西城市多分佈在巴西高原上;我國汾河、渭河谷地城市分佈

河流:

對城市的選址具有深遠的影響;河流具有供水、運輸、防衞功能

沿河設城是我國南方城市分佈的一般規律

江西贛州——水運起點或終點;

宜賓——長江與岷江匯合處;重慶——長江與嘉陵江匯合處;武漢——長江與漢江匯合處

上海、廣州——河口

瑞士伯爾尼、法國巴黎、美國波士頓——河流的安全防衞功能

12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指標)

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問題 解決途徑

環境質量下降(城市污染嚴重):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4、固體廢棄物污染

建立衞星城,開發新區如上海浦東新區,北京周邊14個衞星城華盛頓等政治與經濟職能分開的首都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條件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治理污染加強綠化建設

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增加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不同類型國家城市化的不同進程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

起步時間 早(工業革命) 晚(二戰後)

城市化水平 高(70%以上) 低(30-40%)

城市化速度 先快後慢 先慢後快

城市化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 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 城市化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