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幽思綿綿賞析

校園2.34W

“蛐蛐吱聲幽幽

幽思綿綿賞析

夜深人靜,藉着月色清輝,我尋找童年牀前媽媽的紡線歌。

老牆根下,蛐蛐吱吱不停的歌聲,彷彿又喚醒了耳邊縈縈繞繞綿延不斷古老的紡車聲和媽媽的紡線歌……”

蛐蛐吱吱,是母親最美的愛之歌吟,充滿於童年之記憶,母親之巧手編織着孩子身上之温暖,織編着孩子美好之明天。

“油燈下,紡車旁,我睡在媽媽的膝蓋上,靜靜地聽着媽媽哼着那支棉線一樣纖細棉線一樣悠長的紡線歌;那支歌,又像涓涓的泉水敲打着古老的紡車,古老的紡車映在燈影牆壁上,搖晃着那支棉線一樣纖細棉線一樣悠長的紡車歌;牆根裏蛐蛐,也陪伴着媽媽的那支紡線歌和紡車搖晃出的那支紡車歌,棉線一樣纖細棉線一樣悠長吱吱不斷。”

我睡在媽媽紡織之歌謠裏,甜絲絲美滋滋,絲絲都是親情的柔思,親情的真摯。

“媽媽也是童養媳,但她是為了她的兒女,為了她的家人能穿上粗布襤衫,也要一年三百六十個夜晚不停地紡線。她的.紡線歌伴着她的紡車聲,蛐蛐的吱吱聲也伴着媽媽的紡線歌和紡車聲,三種聲音擰成一股繩,紡成一股線,那樣地勻稱那樣地協調,也和紡車裏抽出來的棉線一樣的纖細一樣的悠長。”

媽媽孤苦之身世,勞碌的一生,鑄成了紡織之巧手,擰成股股之繩抽出根根纖細之棉線,那樣精緻,那樣悠長,彷彿媽媽在我心中永遠之慈祥。

“我伏在媽媽的膝蓋上,聽媽媽綿綿長長的紡線歌,我的思念,我的夢,也像棉線一樣的纖細一樣地悠長。”

媽媽之紡線歌,是孩子心中最美好之歌謠,心裏夢中,念母百遍千萬回,無論身在何處,最忘不了的總是,親孃手中奏響之蛐蛐吱聲幽幽。

“梔子花香幽幽,梔子花,我叫她月光下的夜來香。在月光臨窗,水銀滾地的夏夜,老屋的窗櫺下那一蓬梔子花,蓬勃開放,香氣四溢。那是媽媽栽種的一蓬梔子花。”

媽媽親手澆灌長大的桅子花,飄起我童年美好之幽香,兒行千里母擔憂,媽媽的愛不會因分離而沖淡,是我心裏夢裏最清純之風景。

“他挑着提着走到窗櫺下,伸手於梔子花叢摘下幾朵她最心愛的梔子花,同時,還帶上窗台上一隻水杯,那隻水杯裏浸泡的是樟木刨皮,是媽媽梳頭抹發用的“摩絲”。她把梔子花也浸泡在樟木刨皮的香水裏,來到水塘邊或港沿下,約摸一個時辰,全家的衣物就手腳麻利地一氣地洗完。”

桅子花記掛着媽媽愛美之心靈,勤勞之身影,晨光初照之時辰,伴着那陣陣搗衣聲,母親之汗水,也飄散出淡淡之梔子花清香。

“月光、星光,伴着露水澆灌着媽媽的梔子花,媽媽的梔子花的清新幽香一直把我養大。”

我在媽媽的辛勤汗水中澆灌長大,梔子花也在母親之愛護中茁壯成長,花香漫溢,心裏夢裏,花香滿徑,温馨滿懷,花香中之母子情,成了心中飄不落之記憶。

“裊裊炊煙幽幽

那一年,村口的那棵槐樹滿樹開花的時候,我從部隊探親回家,進門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媽媽已白髮如霜,心裏不覺一陣寒酸。就在這個時候,我卻要帶着我的妻兒離開媽媽隨軍安家。”

炊煙裊裊,臨別依依,母親風中紛飛之白髮,拂起遊子即將別離之無限酸楚。

“我怕媽媽難過,牽着媽媽的手説,媽媽,別難過,我先安頓好你的孫子,然後一定再回來接你。媽媽攏了攏一縷白髮,高興地噙着淚水説:兒啊,你出息了,帶着我的兒媳婦和孫子也都出息了,媽媽高興都來不及,哪能難過呢。我跟着你哥哥弟弟,挺好的,你就安心地去吧,只是常回來看看就是”

鳥兒長成便要振翅高飛,雖則不捨,然而母親之胸懷比海更寬闊,只要兒子一家在外過得好,為母的已是心安,母親之愛,戀是如此無私無求,令人感動。

“後來的幾天,媽媽沉默了,天天晚上就是為我們清理物品,打理行裝,邊清理邊打捆邊暗地裏把淚水往肚裏吞,可白天一見了我們,照樣還是把笑容掛在臉上給我們看。”

然而,到底是骨肉之分離,暗暗而流之淚水,更令人感到無言之不捨與傷悲。

“出發的那天上午,雨還是下個不停,媽媽站在村口的那棵槐樹下,踮起腳跟手搭涼棚遠遠地為我們送行……”

慈母送兒淚花流,此去經年,仿如隔世,只留下老母親孤單一個纖瘦之身影,悽風掠起那單薄之衣角。

“透過我滿眶的淚水,望見我小時候,也在這條小路上,媽媽教我蹣跚學步,扶着我想撒手又不敢放手,跟着我跌跌晃晃,累得滿額頭都冒汗珠子;

透過我滿眶的淚水,望見我進城讀書第一次離開家的時候,媽媽站在村口這棵槐樹下,踮着腳跟手搭涼棚遠遠地為兒送行,直到我把村裏的裊裊炊煙望成媽媽鬢角上的一縷白髮……”

裊裊炊煙,飄起媽媽縷縷蕭然之白髮,飄起我對母親濃濃之不捨,每當憶起,思念便隨炊煙飄起,如泣如訴,如怨如慕。

《幽思綿綿》--作者海王三段美麗的人生短章,對慈母之愛與思念裊裊如煙,媽媽的愛是紡車她手中的蛐蛐吱聲幽幽,是她親手所栽種之桅子花清香,是故鄉的縷縷炊煙下依依不捨那母子離別之酸楚,文筆優美細膩,感情真摯濃烈,感人至深,催人淚下,令人更添對母親之愛與思念。

標籤:幽思 賞析 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