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舞蹈的觀後感

校園6.06K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舞蹈的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舞蹈的觀後感

舞蹈的觀後感1

這學期我選修了舞蹈鑑賞,進行為期六週的舞蹈鑑賞,瞭解到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是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的人體動作--舞蹈化了的人體動作,也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和綜合性的動態造型藝術。別看它只是動作的變化,可謂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看着舞者隨着優美的音樂,是那麼的陶醉,彷彿自己都身臨其境了,自己也真想去學學舞蹈,但看到選擇一名天資優秀的學舞者,要求是多麼的嚴格,上身與下身是要一定的比例的。所以我只有欣賞舞蹈的份了,不過欣賞舞蹈也是一門學問,舞蹈者不只是在跳舞,更多的時候還表達了一種情感,其中的情感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介紹了黃豆豆,並欣賞了作品《醉鼓》。《醉鼓》以醉借鼓表現一位民間藝術家執著追求事業,視藝術為生命的優秀作品。舞者並不是單一的靠舞姿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而是巧用鼓來表達所有的感情的。一段段,一個個簡單的舞蹈動作都給予了無限生命的可能,也留給觀眾眾多的想象,是他對藝術事業的執着精神,是他不顧一切對夢想追求的精神,是他在激流中的勇往直前……

《醉鼓》中的舞者的執着精神鼓勵着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生命的熱愛,對藝術事業的熱愛與追求,寓示着我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也要勇往直前,激流奮進,追求美好未來。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傣族舞,其中楊麗萍的《孔雀舞》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孔雀舞”這支舞蹈使人觀看了之後,心情非常得好,楊麗萍身穿一件白色的衣服,在舞台燈光的照耀下,白裏透出了許許多多的顏色,楊麗萍的動作優美,骨骼十分柔軟,做出許多高難度的動作,使觀眾讚不絕口。

女性的温柔、美麗,更使孔雀舞增加了獨特的韻味和魅力。舞蹈動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態上的顫動,身體的.每個關節都有彎曲,形成了獨特的三道彎舞姿造型。孔雀舞還十分講究手的動作,以手形象徵孔雀頭頸,變化多姿,生動傳神,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孔雀舞》中楊麗萍優美的姿態,非常唯美的將孔雀的美麗展現在觀眾眼前,纖細的雙臂在空中微微扭動,婉轉可愛,似乎真的有一隻孔雀在自己面前跳舞,宛如自己已融入了大自然,自己亦貪婪地享受着這一美麗畫境,如詩如畫。楊麗萍以優美的舞姿,高雅的體態,美麗的羽衣,將孔雀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欣賞這支舞蹈,給人以美的享受,賞心悦目。

上述兩個作品我認為都是藝術的經典代表,雖然是不同時期的作品,但都是舞者經過很長時間訓練而成的。其中飽含了多少的辛酸苦楚,有排練時的累與苦,也有在排練時取得小小成績的歡歌笑語,只有他們自己知曉。無論過程怎麼樣,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會有懂得欣賞藝術的人去評價它,讚美的繼續保持,批評的積極改進。熱愛舞蹈的人會為了藝術事業奉獻自己的一生,去追求理想,他們的一生將與舞為伴。

從舞蹈課一路走來,我們欣賞了古典舞,以孫穎為代表的“踏歌”、“桃夭”;其中古典舞的三個特點折袖、擰腰、含頸。“萋萋長亭”完全折射出了這三個特點。

還學習了秧歌,東北秧歌以“手巾花”為主要特徵,節奏明快富有彈性的鼓點。東北秧歌形式詼諧,風格獨特,廣袤的黑土地賦予它純樸而豪放的靈性和風情,融潑辣、幽默、文靜、穩重於一體,將東北人民熱情質樸、剛柔並濟的性格特徵揮灑的淋漓盡致。膠州、山東秧歌,雲南花燈,安徽花鼓燈,欣賞了張繼綱的《一個扭秧歌的人》,大概瞭解了秧歌的動作特徵。

在鑑賞舞蹈的同時,認識到傣族人把孔雀作為自己民族精神的象徵,孔雀舞是傣族代表性的舞蹈。由於歷代民間藝術人的精心創造,形成了各具特色,不同流派的孔雀舞。傣族的許多村寨都有擅長於跳孔雀舞的人。其中以楊麗萍的《雀之靈》、《孔雀之舞》和《兩棵樹》為代表性的作品。

在學習古典舞之餘,還欣賞了新疆舞蹈《可愛的一朵玫瑰花》,蒙古舞《狼圖騰》,苗族舞《火塘邊》,它們的節奏是如此的輕快.

最後我們還跟着老師的步伐,大概瞭解了拉丁舞,內容包括倫巴、恰恰、牛仔舞、桑巴、鬥牛舞。拉丁舞的五項舞蹈各有風格,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潑,倫巴的婀娜,鬥牛的強勁,牛仔的逗趣。

老師還給我們看了舞蹈的素質訓練,學習舞蹈的學員要在指導老師的口令下,即興發揮,將舞蹈融入生活中。由此看來,學習舞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好舞蹈更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舞蹈的觀後感2

我是長這麼大第一次參與舞蹈比賽,跳的維吾爾族傳統舞蹈——麥西萊普舞蹈比賽,我所在的參賽隊都是各個單位職工中抽上來的業餘選手,50多名參賽隊員近90%都是少數民族同志,只有我們8個漢族同志,其中兩個還在比賽之前由於其他原因來不了了,教練是聘請的文工團專業的,給我們跳舞選的曲子是經典而深沉的,我們一直抱怨教練給我們選的曲子不好,不歡快、不活潑,不是大家熟悉的歡快、喜悦的維吾爾族舞曲,在長達兩個月的練習中,我們隊好多隊員好像都沒有認真對待這次比賽,顯得懶散、拖沓,所以教練也就教了我們最簡單的十幾個麥西萊普舞蹈動作,我們很快都會了,但是作為我們隊領舞的兩名專業舞蹈演員那優美而熱情奔放的舞姿深深的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百看不厭,讓我們真正欣賞到了維吾爾族傳統舞蹈的迷人魅力。

在比賽前在我的意識中我一直覺得我們的參賽隊跳的並不好,一直覺得大家練的不認真,曲子也選的不好,可能大家都對拿不拿名次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僅僅只是為了完成上級及各單位領導下達的任務,而真正到了比賽那天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直至最後比賽結束,完全改變了我以前的想法。

真正的預賽在大家無奈而焦急的等待中來臨了,在廣場彩排時我們看了其他參賽隊的表演,越看心越涼,因為可以看得出其它大多數參賽隊準備的都很充分,他們跳的很認真、整齊,看來是都很重視,下了不少功夫,排練的很認真,有的隊可以説從選曲、服裝、舞蹈動作各個方面都很出彩,很多參賽隊增加了曲目、增加了內容、變換了多種隊形,都是三四首舞曲連跳而我們只選了一首舞曲,所以我以為我所在的參賽隊的隊員看了其他隊的彩排表演就對拿名次更不在乎了。到了真正開始比賽那天晚上,卻一切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天晚上9:00開始比賽,我們的隊員和其他參賽隊一樣卻都在下午7:00左右都早早來到了廣場,當我坐到自己隊伍裏時,發現大家一改平時練舞時的拖拖拉拉懶散之風,不僅參賽隊員都按時到齊了,而且很多隊員都自發自費去了專業美容美髮店做了髮型和化了舞台粧,換上統一的漂亮的舞裙,平時很普通的這時都變得非常漂亮,個個都神采飛揚而且都很興奮、激動,在我們隊臨上場站在舞台邊上做上場準備時,我們隊員中一會這個人過來給我説,等會上去這個動作要認真,一會又一個説你那個動作別做錯了,都是在糾正我平時做的不好的地方,還有一個隊員居然緊張的心跳加速,我一邊為大家的過於緊張有點好笑,同時又深深地體會到了每個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我意識到一直以來不是大家跳的不認真,而是我自己跳的不認真,這對我們來説是個進步和激勵。

我們的參賽隊抽取名次在最後,21個參賽隊我們在最後比賽,所以我們安心地坐在觀眾席認真的觀看其他隊的表演。而我一邊看錶演卻一邊看周圍的環境,結果發現我們的比賽雖然沒有大範圍(即在社會上)發出通知,但自發來觀看的羣眾卻很多,尤其是維吾爾族羣眾,可以説是熱情高漲,我們本來坐在觀眾席上,但不僅有人不斷地擠進來問我們要凳子坐,而且人越來越多,其中好多是拖家帶口,也是最底層的老百姓,尤其是那些小孩邊看邊跟着跳,那形式多樣、優美而熱情奔放的舞姿不僅僅是我們所喜愛的,廣大的羣眾更是多麼喜歡這樣的活動,我們被一波波擠進來的觀眾擠得悶得快透不過氣來了,於是我和同事讓出位子好不容易擠出了人羣出來透氣,發現廣場外圍也有好多觀眾,特別有意思的是,有一個穿的很舊衣服的維吾爾族婦女在廣場外圍聽着台上的音樂也自發的跳起了麥西萊普舞蹈,我不禁感慨:看來這樣的活動辦得太少了,而老百姓是非常渴望和喜歡的。

在那麼多熱情觀眾的掌聲中我們順利跳完了我們的舞蹈,我們雖然跳得不錯,整齊沒有出差錯,但不得不承認準備的太簡單,其他大多數參賽隊不僅增加了曲目,都是三四首曲目連跳,而且不約而同的都把這兩年最流行的筷子兄弟的歌曲《小蘋果》加了進去,而且跳的都不錯,而所有參賽隊的麥西萊普舞蹈跳的風格不同,各有所長,有的跳的詼諧幽默,有的跳的比較傳統,有的很有突破,有的優美而熱情奔放,更增加了這次比賽的喜感,把這次比賽推向了高潮和成功。

我覺得作為都是業餘的參賽選手,這次比賽很成功,很受作為和田大眾百姓的歡迎,這樣的活動辦的是太少了,如果每年都辦一次舞蹈大賽、民族器樂大賽、歌唱比賽等等,對當地政府相關部門並不是什麼難事,卻可以達到不僅豐富老百姓的業餘生活目的,而且漸漸的把我們新疆各民族青年的思想、精神帶動到高雅文化藝術領域。因為我們新疆各個少數民族自古以來都是能歌善舞、熱情奔放的民族,只是最近幾年很多年輕人受宗教極端勢力的影響而放棄了他們所熱愛的民族音樂、民族藝術。通過這次比賽讓我看到了他們這方面的需求是多麼的強烈。

舞蹈的觀後感3

記得我曾經説過當我看喬丹打籃球的時候,我感歎那不僅僅是運動,一定是藝術;而看完這次的《雀之靈》的演出我想説的是,這不僅僅是藝術,而一定是生命,這是生命之舞。

就故事情節來説,故事的內容很簡單:從生命的誕生,孔雀薩垛懵懂歡樂的青春,到遇到孔雀嘎雅後火熱的戀情,可是愛情遭到烏鴉路斑的嫉妒而遭遇障礙,嘎雅為了薩垛犧牲了生命,薩垛悲傷欲絕,最後薩垛通過和神靈的對話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講述了一個輪迴的故事。故事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交替來表現,也象徵了生命的一個輪迴,春天萬物始發的季節,一切都是那麼的清新充滿着希望;夏天萬物茁壯成長,一切都是那麼的蓬勃而又熱烈;秋天萬物開始成熟也開始轉向落敗,一切都是那麼的蕭瑟而又黯淡;冬天萬物開始迴歸,歸於泥土,一切都是那麼的寒冷而又趨於安靜,從始至終,從有到無,周而復始,循環往復….. 從出道的《雀之靈》,龍年的《雀之戀》,到收官的《孔雀》,這對於楊麗萍來説或許也是一個輪迴。

就舞台表現來説,序曲開始,舞台上放着一個一個的鳥籠,關着小鳥,人穿梭在鳥籠之間,一一打開鳥籠,放出籠中鳥,耳邊傳來人世間的喧囂之聲,突然空中降下來一個巨大的鳥籠,把人罩在了籠中。是的,沒有人能倖免,這象徵的就應該是人生的本質吧,每個人在世間上早已有了關押自己的籠子,不管是自己給予自己的,還是被罩下來的。

春天開始,正對觀眾舞台的右側,神靈站在舞台箱上,撒出綠葉,左側的舞台箱上時間開始旋轉,隨着季節和劇情的不同,旋轉的時而快時而慢,扮演時間的是彩旗,她從春開始一直旋轉到冬,整個舞劇結束,代表着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時間總是靜靜的流淌着,生生不息,這讓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我身邊的友人對這個小姑娘很是心疼,轉了整場約1個半小時呢。時間的`旁邊有一個生命之樹,隨着季節的變化,長出綠葉,又凋零落下。舞台上象徵生命的蛋殼開始搖動,生命破殼而出。這一幕中,有楊麗萍穿着粉色的舞衣,有段獨舞的片段,是整場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那種對於生命的喜悦、自由、靈動,伴隨着她的舞蹈,發揮的淋漓盡致,整個氛圍,甚至空氣都是那麼的輕盈唯美,還帶着絲絲的清新,讓我瞬間有窒息的感覺,一點都不誇張,有那麼瞬間,我的眼裏只有我這個位置和台上的那束燈光下的舞者的,周圍是一片黑,無法用文字表達的美感,讓我醉暈,深深感動。

夏天開始,神靈灑出玫瑰花瓣,兩隻孔雀出場,都拖着華麗至極的藍色雀屏,孔雀本就是華麗驕傲的動物,那種羽衣散發出的彩色光澤,無與倫比的美麗,自然就會產生如鳳凰神話般的想象,感歎不愧是天下之靈物。這是一幕華麗的盛宴,也是龍年春晚上看過的片段,依然讓我覺得光彩奪目,除了華麗、璀璨我不知道該用什麼來形容,兩隻孔雀喃喃細語,依依相偎,那麼甜蜜就這樣彌散在空氣中,雀之戀,唯美的片段。

秋天開始,神靈灑出黃色落葉,盛極而衰,幸福中出現了禍端,烏鴉路斑嫉妒孔雀,抓走了薩垛,嘎雅為了救薩垛,獻出了生命,路斑雖然擁有了孔雀的羽衣,可是即不能成為孔雀,也失去了自我,剩下迷失和沮喪,這一幕的故事性比較強,基本就是講述了故事。

冬天開始,神靈灑出雪花,獲得自由的薩垛,卻失去了嘎雅,悲傷哀鳴,人生為什麼要經歷這些傷痛?一直默默觀看的神靈,終於走向了薩垛,神靈對一切都瞭然於心,可是該發生的一切還是要發生,生命本就無常,這就是生命的本質,通過與神靈的對話,薩垛終於明白了生命的真相,也了知了愛的真諦,化解了哀痛仇恨,內心歸於寧靜,在梵音聲聲中走過這個人生。這一幕,身着白色舞衣的楊麗萍只能用超凡脱俗來形容,從她身上與動作中散發出來的,那種純潔、神聖、靜謐而又深遠,讓人感動落淚,在漫天雪花中,似乎已然化羽而去。

舞蹈相當的精彩,好看。而唯一覺得遺憾的就是,明明現場不允許以任何方式拍照攝影,可是偏偏就是有人看到提示只當沒看到,拿着手機不停的拍,枉坐在前排,素質實在讓人無語,這樣的行為本身就不尊重舞者,其次還影響其他觀看的人,不僅是手機屏幕散發的光,更是打破整個劇場的氛圍,打斷別人的觀看,讓人覺得可惡又可恨。

人生是什麼?即使受到傷害,受到,受到拋棄,仍然要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人生就是喜怒哀樂,人生就是悲歡離合,人生就是一串串的經歷,人生就是春夏秋冬,人生就是一場輪迴。

舞蹈的觀後感4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作者張炳惠博士是三位中國繼子的母親,這位“韓國第一媽媽”將三個繼子送進哈佛、耶魯,她養育孩子的奉獻精神與創新探索深深震憾了我,特在此與每一位中國媽媽們分享:

張炳慧博士是三國中國孩子的繼母,1959年,作者張炳慧博士與丈夫邂逅並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丈夫與前妻的三個孩子因分別被託付給別人代養而都缺乏家庭觀念。他們沒有安全感,對她戒備、不信任;他們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教養;他們沒有家庭歸宿感,缺乏兄弟姊妹間的謙讓、友愛和互助;他們的智力發展不均衡;老二彼德被醫生診斷為因心理問題而導致智力發展障礙,中學之前成績一直很差??但是,張炳慧受父親教育子女方法的啟發,成了孩子的“良師益友”。在她的教育下,三個孩子都成為了美國社會出類拔萃的人才。張博士一邊工作一邊將精力傾注到教育三個孩子峯上。她言傳身教,並且十分注意培養孩子的基礎能力。最終,大女兒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成為一名國際律師;老二在耶魯大學,畢業後又在哈佛大學進修經濟管理學,以第一名的好成績畢業,併成為卓越的商業人士;最小的女兒16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耶魯大學,最後也成了一名國際律師。

張博士教育子女的方法非常簡單。她從來沒有對孩子進行過特殊的輔導,也沒有尋求過什麼特別的教育方法。父母在生活中的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祕訣中的祕訣。在本書,張博士強調了“好父母教育出好子女”的真理。如果想教育好子女,不要從孩子身上找原因,而要首先從父母做起。就像每個孩子都藴含着無限潛能一樣,每一位父母也都擁有自己的教育方法,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基礎做起,先成為孩子們的良師益友吧!

此書中張也並未提出任何教育理論,僅僅描述出與三個孩子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但從中可以清楚看出一個母親如何用心去觀察孩子所需,從旁輔導孩子,以及在面對問題時的種種掙扎,最後,如何去選擇對孩子最有利的解決方法,書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有以下幾點:教育、培養孩子的方法並不來自於所謂的教育理論,而是來自於父母本身。 把廚房作為最好的教育課堂。不要干涉丈夫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不要忽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提問。要讓孩子適應社會,必須讓他自己去經歷和領悟。你不必成為教育專家,你是母親,沒有一個教育專家比母親更瞭解自己的孩子!

我應該算是讀了不少育兒類書籍,如:《卡爾威特的教育》,隨後又看了《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等等,我認為每本書都各有所長,都讓我學習與體驗了為人母的責任與義務,也教會了我用一雙慧眼去選擇、閲讀與學習。

相對而言,我覺得《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一書更具時代與現實意義,因為張炳惠老師就生活在我們的身邊,説的都是在養育孩子的生活細節中我們很多中國媽媽們所忽略的重要事情、所常犯的習慣性錯誤:許多中國媽媽們喜歡聚在一起互相攀比、顯擺自家孩子的興趣、特長;不弄清楚自己孩子的愛好與興趣就鋪天蓋地得給孩子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習班、特長班、興趣班等等。“我家孩子鋼琴彈得可好了!”“我家孩子學英語了!”“你怎麼這麼不瞭解大人的苦心呢,好心當成驢肝肺!”“你知道爸爸媽媽掙錢養家供你讀書上學多麼不容易嗎?你怎麼還不好好學習上進呢?”??各種各樣的抱怨與牢騷不絕於耳,捫心自問,作父母的是否真正瞭解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真正尊重孩子,是否和孩子有過真正的溝通與交流,而不是單方下命令、指責與埋怨!

我始終不渝地認為,也正如書中所述:溝通不是學習與作業監督方面的日常對話,這不是溝通,而是很糟糕的與孩子們的相處方式,長期這樣下去,孩子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覺得與大人無話可説,疏遠父母,到時再想挽回就需要付出非常多的時間與精力,同時也錯過了與子女孩童時期天真爛漫的遊戲與玩耍!因此,我現在每天都有一種衝動與激情,想到人行天橋上去大身疾呼:中國的媽媽們呀,不要讓單純的母愛矇蔽了您們的雙眼,睜大眼睛看清楚我們周圍的世界,您的孩子究竟需要的是什麼?不要讓您的孩子僅僅只是跟着老人與保姆,您多抽一些時間陪一陪自己的親生骨肉,這樣您們才能親自體味為人父母的滋味,才能瞭解自己的孩子究竟是個什麼樣子,到底需要什麼?退一萬步來説:一位養母能做到的,難道我們這些親身父母連其十分之一也做不到嗎?我們應該多花一些時間與耐心去學習與閲讀《好孩子的成長99%靠媽媽》這本書,多花一些心思去和我們的孩子相處與嬉戲,也許只有這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青少年心理問題、犯罪問題、動輒輕言自殺問題等等才能遏止在其最初發育生長的搖籃期!這難道不比您一年掙幾百上千萬更有價值與意義嗎?(更何況有的.父母並不是因為生計困難而奔波勞頓,只是為了掙錢而掙錢,為了一己自尊與面子、為了暫時的安逸與享樂而失去了許多同自己孩子朝夕相處的大好時光,真不值呀!)

總而言之一句話:無論您有再好的家庭條件與教育方法或專家,做父母的自己不付出時間與耐心,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作為孩子成長的基石,那麼您要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也只有枉然與徒勞!最後與所有的父母們一起分享一段育兒心語: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説過:人的個性,像樹的年輪,是一圈又一圈發展的。嬰兒的一圈代表愛與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創作與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和嬉戲;青年的一圈是情愛和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則象徵現實與責任。其中任何一圈未完成,這個人的個性就會負傷,不會善始善終。

舞蹈的觀後感5

扯得多了,因為這種心態也是我最喜歡欣賞婭姝的地方,所以多説兩句,希望自己也能有點這個範哎。

然後第三段舞蹈是《風》,從一開場就被震撼了,所謂美輪美奐不過如此。這段舞不是説多有難度(當然也不簡單),或者肢體動作做得多麼好(其實看了年唐詩逸的表演,基本功真的比婭姝高一個檔次),而是美在意境。舞台形式,配音,舞者,紗巾,融為一體,共同演繹了什麼是風,就像海清説的“謝謝婭姝,讓我們看到了風”。而且最讓金星愛惜的是,這個創意是來自於婭姝自己的想法,包括配音,都是她自己親自錄得,想説這姑娘可真厲害,錄音都錄得這麼專業。這段舞看了好多遍,每一遍都還是覺得這麼美。

接着就到了決賽的《觸碰》,非常非常喜歡,她和張傲月共同創造了這樣一個空靈的意境,乾淨漂亮的肢體動作,輕輕的觸碰,那種第一次觸碰的美好的感覺,被詮釋的很到位,看的時候讓人連呼吸都忍不住放輕了,怕打擾了這個舞台。其實她上台前,我真是非常擔心,因為之前李德戈景的《夢中的額吉》表現的非常出色,現場直接看哭了一批人。李德選題有優勢,跳的是他對天堂的姥姥的懷念,而且他跳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這種感受融入到他的肢體裏,傳遞到了觀眾的心裏,再加上扮演姥姥的敖登格日勒老師真是太贊太讚了,這個慈祥美好的姥姥真讓人動容

以至於李德差點全票把樓中玉秒了,金老師之所以給樓中玉票主要是因為婭姝還沒出來呀但是等婭姝和傲月一出來,音樂響起,時間瞬間安靜了,你就像墮入了另一個安寧的空間,完全忘了之前發生了什麼。有現場的觀眾説,現場看觸碰,比電視機上有感覺太多了,李德跳的時候是很多人淚目了,但是婭姝和傲月跳的時候是全場寂靜了,大家都發不出一絲聲音來表示那種感受和讚歎。有些同學説看不懂觸碰,覺得後面威利斯和駱文博的《戀》還更好看一些。其實第一感覺,確實《戀》更通俗,就是兩個戀人纏綿的感覺,然後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背景也美的,兩個人的動作也挺舒展的,確實蠻養眼,但是看完就覺得沒有什麼特色,和平常晚會看的那些舞蹈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好看,但是缺少動人心魄的魂,所以也只是好看。

這裏海清看完一臉陶醉幸福的樣子,説明她的水平還是有點水啊,個人感覺她的欣賞角度更多的是從整體從感覺從形式上來看的,審美還是不錯的,但是專業的東西就不太懂了。也有人説金星此處又毒舌了一把,狠狠的指出了威利斯的弱點,讓後面的幾個導師不能給他票,從而確保婭姝的晉級。好吧,金星是毒舌,此處也只算她的普通毒舌水平啦,至於有沒有私心,確實不知道啦,哈哈,她確實是偏愛婭姝一點。

不過即使她沒把話説絕,也肯定是婭姝贏的。而且威利斯到底受傷在哪裏了呀,為嘛跳的時候底氣那麼不足,不停的流汗,表現出痛苦的表情,好像生怕別人看不出他的傷痛一樣,看不出他有多勇敢多堅強一樣。我不是説他故意苦情,他應該也不是故意那個表情的,可能只是確實不夠堅強。話説我也是和他差不多,太脆弱,容易把弱的一面表現出來。

最後的solo很多人説放水了。感覺放水説不上,婭姝還是認真跳好這支舞的,這支舞的灑脱率性是她沒有表現過的舞蹈風格,或許更接近她本人的性格一些,她是想表現不一樣的自己。但是選這樣的一支相對簡單的舞,説明她此刻確實已經沒有奪冠之心了。如果想要爭個冠軍,她肯定會更鄭重,拿出個殺手鐗什麼的,但是她此刻的心態應該是滿足了,她好像沒有想奪冠,只是想在這個舞台上再肆意一把,所以像黃豆豆説的,這是她到中國好舞蹈跳的最快樂的一支舞,她跳的那麼歡樂那麼開心,像最開始接觸舞蹈一樣,讓人想跟着她一起跳起來。雖然簡單,也很棒。

本來以為郭富城會投給婭姝,這樣把最後的難題丟給金星,哈哈,看郭富城在投票的時候,金星老師的那個表情就好糾結,很想知道如果是她做決定,她會選擇誰,兩個人真的都很棒,選誰都是合適的,但是感覺也許金星會給婭姝,為了她可能的發展,古麗已經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舞者了,將來很難再有突破性的發展,但是婭姝可能,比如那支《風》,就給了我們驚喜。

年的決賽張傲月並不是最出色的的,但是後來傲月的進步和成熟讓人覺得當得起這個冠軍。不過對於婭姝而言,或者不要這個盛名也罷,這種名聲有時候反而是一種壓力和負擔,雖然心態夠好,但也是多少會有影響的。其實對她而言,她覺得夠了,這個舞台已經給了她充分展示的機會,她已經覺得非常的滿足了,足夠開心了,冠軍亞軍其實無所謂啦。

舞蹈的觀後感6

《中國媽媽》舞蹈鑑賞《中國媽媽》是一部史詩,一段催人淚下的故事。這是一個闡述愛的舞蹈,這種至高無上的愛稱之為大愛,它摒棄了仇恨,抹平了悲傷,跨越了國界。在這個舞蹈裏,無論是在動作上,表情上,還是情感表現上,都完美的用臉部表情以及肢體語言,細膩的塑造了這個故事裏的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節。成功的的反映描繪出了中國母親最偉大、最本真、最淳樸的胸懷,和對每一個弱小生命的珍視

《中國媽媽》

,講述的是一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母親撫養日本遺孤的故事。全舞圍繞着主題“母愛”發展開來。在情感上運用不誇張造作而又具有真實感的表情,動作完整的表現出了這一系列的心理活動的複雜變化。憎恨、接納、養育、送行四個環節緊緊相連。憎恨時的家恨悲痛,接納時的拒絕掙扎,養育時的真情奉送,送行時的戀戀不捨。臉上誠懇而又豐富的表情,細膩而極具表現力的動作完美的演繹了這段過程,把“母愛”的主題演繹得淋漓盡致。一段跨國的母愛,一位善良的中國媽媽撫養令人髮指的日本鬼子的遺孤,顯彰出了女性的偉大胸懷。愛能超越國界、超越階級,母性的包容強烈的震撼每個人心靈。

一,憎恨

一羣衣着簡樸的中國媽媽弓着腰,在激昂的音樂聲中,邁着沉重而整齊的步伐,向所指的同一個方向迸發尖鋭的控訴和撕心裂肺的吶喊,控訴日軍滔天罪行令人髮指,這樣的血海深仇無法寬恕,不能原諒,不共戴天!那彎曲的背,絕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現出中國媽媽遭受的苦難,失去親人的痛苦。二,接納

音樂嘎然而止,人羣中出現一個穿日本和服的小女孩,她蜷縮着身體蹲在地上,怯懦而可憐!然而,她是侵華日軍的孩子,她的和服上還沾着中國人的血,一方面是對敵國的國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憐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國媽媽感到不忍與同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對於飽受家園洗劫、親人被殺戮的中國(河蟹)母親來説,能向仇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給予這些孩子超越仇恨的親情和關愛,已經超出了常人範疇,實在很難做到!但最終,無私的母愛使中國媽媽接納了這個日本孤兒,演員圍成圓後再散開,瞬間她的和服換成了中國小女孩的衣服。中國母親是善良與母愛的代表,這樣的母愛稱之為大愛,是跨越國界、化解仇恨的曠世情懷!

三,養育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當養育遺孤孩子時,中國媽媽表現出的那種真情流露及無私奉獻,讓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國女性的偉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母親們插秧、割草,在田間辛勤勞作,同時也忘不了對自己“女兒”噓寒問暖。媽媽將孩子的手捂在懷中取暖,而自己卻被凍得瑟瑟發抖時,一箇中國媽媽對孩子的疼愛不言而喻,無關國界,這是真正的“大愛。此時,當年的異國小兒郎已經成了一個地道的中國姑娘了,她的活潑與懂事,讓中國媽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簡單的播種收割動作,讓人聯想到媽媽辛勤勞作,撫養這個本不屬於自己的孩子,憎恨與母愛的矛盾碰撞,母性的偉大瞬間體現。尤其是那幾句歌詞“老玉米,金黃黃,養活了異國的`小兒郎。我捧着玉米回頭望,地裏站着的是我娘……”“女兒”一把抱住正在地裏勞作的母親,由於常年勞作含辛茹苦的養育,母親的手磨出了層層老繭,“女兒”把媽媽的手緊緊貼在自己臉上,對母親的心疼和體貼溢於言表,接着,“女兒”彎下腰,模仿母親的動作開始為母親分擔勞苦,以求回報深沉的母愛。這一刻觀者飽蘸淚水,媽媽也欣慰地潸然淚下:懂得感恩,知恩圖報,不是親生勝似親生!接着,家喻户曉的東北民歌《搖籃曲》的旋律響起,旋律如泣如訴,悠揚感傷,輕柔的音樂讓人回想起童年的往事,還有媽媽温暖的懷抱。四,送行然而,當年的小兒郎已經長大,可以幫媽媽幹活了,可是中國媽媽卻並沒有就這樣讓孩子留下,白髮蒼蒼的媽媽彎着背,一步一步蹣跚着步子拿出了當年的和服,告訴她當年的身世。女兒終將離去,離開這片養育她的厚實而深情的土壤,回到那個生下她卻未能撫養她的陌生的國度。當她狠着心將女兒推出自己的懷抱時,她不捨,她心痛,那是她養了十幾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兒啊。誰能體會她的心疼與無奈,在送行時,突然,女孩一個轉身,回奔到媽媽身邊,緊緊抱住媽媽雙腿不忍離去,此刻別離讓所有媽媽愴然淚下。母親、孩子的戀戀不捨,讓人為之動容。漫天大雪中,親手撫養日本鬼子遺孤的善良的中國媽媽依然在痴痴地守望,守望那個曾喊過“地裏站着的是我娘”的女兒。母親長久凝望的身影,讓我體會到了中國媽媽的博大胸懷。

舞蹈的觀後感7

北宋學者周敦頤在《愛蓮説》中寫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展示中心的語句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於蓮花的喜愛之情。舞蹈劇目《愛蓮説》的編導趙小剛就是根據詩詞中所描述的蓮花的高貴氣質,採用擬人化手法來詮釋,同時加上編導獨特的藝術創作手法,為我們演繹出了一朵超脱於世俗的蓮花的形象。該舞蹈作品是兩段體結構,由引子、前奏、慢板、漸快、快板、結束組成,該舞蹈作品通過舞者用其行雲流水般的肢體語言演繹《愛蓮説》,加上音樂語言對整體意境的唯美刻畫與表現,更明顯地向我們闡述了東方女性典雅古樸的美以及蓮花傲然獨立、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藉助這一古典舞,可以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一、音韻的古典美

舞蹈與音樂是緊密相連的,舞蹈是表演者通過柔美的身體律動和相應的音樂節奏共同組成的視覺與聽覺相結合的綜合藝術。古典舞《愛蓮説》的音樂選自國風中的《沉魚》《落雁》,這兩部分音樂是中國器樂曲中屈指可數的代表曲名。舞蹈在選曲上結構有所刪減,大部分採用了《落雁》裏的選曲,但是這兩部分曲子大多以中國傳統五聲調式為基礎,以二胡、琵琶、蕭為代表的中國特色樂器,在琵琶宛轉悠揚、二胡如泣如訴的演奏中,給人以淡然之感,歌頌了中國傳統女子西施的高潔、淡雅的品格之美。《愛蓮説》與《國風》的音樂同屬於中國古典藝術文化,也就説明整個舞蹈描繪出了這兩個音樂的視覺感觀。舞蹈選擇了這樣的音樂,也就是選擇了一種清新、淡雅的意境。

二、舞姿的神韻美

舞姿與身法是中國古典舞的精髓。中國古典舞的身法韻律大多以柔美為前提,女子獨舞《愛蓮説》整個動態就是靠古典舞的小五花、擰、盤、旋,來表現蓮花的花蕊形象。表演者的動作編排上採用了單腿跪地、胸前小五花、上身後仰與勾腳的後腿等,形成含苞待放的蓮花的形態。經過舞者輕巧靈動的演繹,傳神地展示蓮花的輕盈,更表現出中國傳統女子的柔美。在整個舞蹈展示中,表演者沒有藉助任何道具來展示蓮花的盛開,而是以“圓曲”的雲手延伸動作來展現蓮花的待放狀態,多次運用到“圓”的涮腰、擰曲、圓曲這些非常好的身法和功力,貫穿於整個舞蹈作品,既緊扣“蓮”的主題又塑造了鮮明的形象。

在整個古典舞作品中,用動作的準確度來表現蓮花的聖潔品格,是非常精美和精緻的。編導在舞蹈動作神韻中又融入現代的理念意識、編舞技法,使得作品不僅具有濃郁的古典神韻,而且不乏新穎的創作手法,滿足了當代大眾的審美需求。再加上舞者以一身紫色略帶有藕荷色的服裝,給人以清秀靈動又素雅的魅力,以古典舞神韻的元素為舞蹈語彙,塑造了蓮花的品格之美,把蓮花的氣質與女子的氣質相結合,她們有着既羞澀又灑脱的雙層形象。蓮的潔身自好,將“花中君子”的形象展示至頂峯,既不妖嬈又不生硬,讓人們在舞者出神入化的展示中如痴如醉地品味着中國古典舞的無窮神韻與魅力。

三、詩情畫意的意境美

對於以文學作品為體裁的舞蹈,舞蹈意境是一個整體化的、豐富的綜合體。這一境界的'構成,由舞蹈編導者從舞蹈結構框架、燈光設計、音樂運用再加上服裝設計,整體構成統一、富於詩情畫意的場景,透過人與蓮之間的暗喻轉化,由心生情,融入自身的情感表現,即所謂的情景交融、人景合一,給觀眾以想象的空間,從而獲得超凡脱俗的感悟。

作為《愛蓮説》所塑造的意境,顯現給我們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女子獨舞《愛蓮説》則隨着音樂的高低起伏,舞者也有開有合,在適當表現荷花靜態的同時也展示了荷花的動態美,加之淡雅、富於詩意的服飾與舞台場景、現代燈光調配的完美結合,這樣一種和諧統一的編排,給人以安逸舒適的美的享受。

四、舞蹈編排的結構美

整個舞蹈的結構框架是體現舞蹈意境美的關鍵所在,結構框架類似於一篇文章的提綱,它是以總、分、總的形式向我們展示舞蹈所表達的內容。首先,編導在開頭就以別出心裁的“蓮花”的造型來直接闡述“予獨愛蓮”的思想。其次,在音樂的襯托下,編導根據現實生活中的“含苞待放”和雨中搖曳以及雨後的蓮花的各個形態,通過表演者高超的技藝和原來動作加工之後,擬人化地將蓮的形象層層遞進,從而更深刻地表現出作者對於這個花中君子的喜愛之情。這個形象先後出現了三次,中間兩部分前後懸殊較大,是編導對原文的真實寫照,最後一次則是蓮花由第二部分的雨中激昂的狀態轉化為雨後歸為平靜的自然外形,流露出蓮花孑然自傲的高潔品質。整個舞蹈結構前後呼應,情感細膩,為舞蹈的成功演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傳統舞蹈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代的進步,古典舞在借鑑西方文化的同時,也以古樸典雅的身韻,心與物、實與虛的統一意境,在“詩情畫意”中展示其魅力所在。優秀的舞蹈劇目都是編導根據自己對文化的研究、音樂的感悟以及自身的靈感展示別樣的風采與魅力,而鑑賞者則要深刻理解作者的創作情感,在賞析的同時繼續發展傳承,讓更多的人認識古典的韻味及其內在美。

舞蹈的觀後感8

初夏的時節再次來到蘭州,不期然遇到了一位“故人”。經過歲月的磨礪淘洗,這位“故人”卻愈發年輕,愈發光彩照人——她就是聞名中外的舞劇《絲路花雨》。

她,誕生在百廢待興的1979年,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我至今還記得二十幾年前第一次看《絲路花雨》時的驚喜和感動,在當年的舞台上,《絲路花雨》如同天降奇葩,異香撲鼻,收穫了無數熱烈的掌聲和驚喜的目光。她像一把鑰匙,開啟了人們的審美視野,不僅把千年前的大漠絲路風韻帶到人們的眼前,也把久已被遺忘了的美好藝術感受重新帶給觀眾。由於她巨大的影響,《絲路花雨》被譽為中國民族舞蹈的里程碑。

去年,為參加北京奧運會重大文化活動的演出,甘肅歌舞劇院再次創排了這部曾經被譽為“活的敦煌壁畫、美的藝術享受”的經典之作。説實話,我原本是帶着一種回顧和重温的心情去看這部復排劇的,熟悉的老朋友重逢,總是温暖多於激動,話舊多於敍新。然而,當大幕開啟,音樂聲響起,一羣伎樂天在繚繞的祥雲中漸漸現出身影,我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和當年初看《絲路花雨》時同樣的驚喜,彷彿被同樣一種力量所震撼。依舊是優美動人的敦煌舞舞姿,依舊是那個悲歡離合的絲路故事,依舊是熟悉的音樂旋律,依舊能夠深深地撥動人的心絃。新版《絲路花雨》告訴我們,美好的藝術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30年,可以讓容顏老去,可以令天翻地覆,藝術卻歷久彌新。30年中,《絲路花雨》不斷成長,既是舊友,又是新知,這就是經典舞台藝術的奇妙之處。她可以不斷地用同樣的故事打動你,讓你在熟悉中體驗驚喜,在驚喜中辨認熟悉。據説,從創排至今,已經有七代共17位演員飾演過女主角英娘,英娘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她自己亦在30年中永葆青春。

其實何止30年,她難道不是早已經在莫高窟的壁畫上,輕歌曼舞了上千年嗎?只不過,在藝術家神妙的點化下,她從古老的石窟寺,從仙袂飄舉的須彌山,來到人間30年了。

我曾經在敦煌莫高窟中,仔細端詳過她的樣貌,也曾經問過敦煌研究院的專業人員,是誰,創造了這些美輪美奐的天上人間景象。他們告訴我,我們今天很難再瞭解到繪製這些壁畫的無名畫工的生平,有關他們的一切,大都已經沉沒在歷史深處,只有他們所創造的藝術形象,還在幽暗的洞窟中熠熠生輝。偶爾留下的一點蛛絲馬跡,也只是文獻和畫面上一個半個名字。我想,能繪出那樣純淨高華、瑰瑋奇麗畫面的人,心靈一定是豐富而高貴的。《絲路花雨》中畫工神筆張,從女兒英娘“反彈琵琶”的姿態中,找到了伎樂天最美的形象,我相信這個故事一定是真的,它就應該發生在被我們遺忘的歷史中。我彷彿從舞台上看到了那些無名的大師們的身影,他們就那樣生活在敦煌,雖然困頓躓踣,心中卻存有妙香花雨的聖址,腕底有驚神泣鬼的神工,有像英娘這樣美麗可愛的女兒,結識着波斯商人伊努斯那樣來自異域的朋友,遭遇着艱辛人世的波濤,用自己的畫筆,傾訴着內心的感悟與悲涼……直到有一天,《絲路花雨》的編創者們,在敦煌莫高窟這個遺世獨立的傾城美人身上,看到了藝術與美的靈光,於是,他們便從歷史的深處復活,並永遠鮮明地活在人世間。

我突然明白了,這個講了30年的老故事何以仍舊那麼感人至深,英娘 “盤上舞”的舞姿何以每次看都令人心醉神迷。因為,古今中外,高貴、豐富、善良、和諧、美麗,永遠是人類最通行的、沒有隔閡的'語言。因為,承載着、傳承着這一切的,有一個悠久而偉大的名字:傳統。只有傳統,才能既古老又年輕,既深厚又鮮活。

所以,當《絲路花雨》誕生的時候,她就不僅僅是一個“年輕”的藝術生命,她承載着我們民族文化深厚的積澱,承載着漫漫絲路上無數人的命運故事,承載着中土和異域珍奇的藝術聖果。所有這些,是我們這個古老的文明給予後人特有的歷史饋贈。傳統是創造的不竭源泉,是我們心靈的最終家園。

所以,神筆張那俊逸勃發的靈感,英娘那璀璨奪目的舞姿,都帶有一種温婉和平卻又深沉博大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體現在劇中的“二十七國交易會”中,也真實地體現在現實的生活中。30年來,所有被《絲路花雨》感動過的人,包括我,包括中國和世界各國觀眾,相信都能體會到這種力量。

所以,讓我們珍重地呵護傳統吧。

30年過去了,我們的舞台也在日新月異地豐富,《絲路花雨》不再像一顆獨明的孤星,僅甘肅的舞台上,就湧現出《大夢敦煌》、《敦煌神女》等優秀劇目。然而,面對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面對博大的文化傳統,我們仍然會感到重任在肩,仍然有“新鬆恨不高千尺”的迫切期待感。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栽培,努力澆灌,在我們民族文化這片原本豐饒美麗的土地上,會有更多的新苗茁壯成長,會有大木葱蘢、繁花照眼的光明前景。

標籤:觀後感 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