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活着讀後感(彙編15篇)

校園1.95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着讀後感(彙編15篇)

活着讀後感1

説實話,讀完《活着》,內心真的被餘華給震撼到了。是怎樣的一個人,經歷過什麼,才能寫出這麼一個偉大的作品。它描繪了二十世紀中國慘淡生活,讓我看到了當時社會的殘忍與底層百姓的無奈。同時,主人公福貴的不幸遭遇也令我感到痛心,儘管之前他有着種種陋習,但在社會背景下,終究學會適應生活。我驚訝於他於生活的勇氣,敬佩於他對命運的無畏,也因此懂得了活着,不僅僅是活着。

苟活,並不是唯一的生活目標。苟且地活着,沒有信念,就宛如一具具行屍走肉,肉體還在,靈魂卻不翼而飛了。就像魯迅所説的“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着。真正意義上的活着,不是簡單的生存於世,也不是不惜一切代價地生活下去,而是對生活,對人生充滿着希望,對未來充滿信心,不管他貧窮與否,但起碼他精神上是富有的。早期的福貴便是苟活於世,但後來經歷了大風大浪,終究懂得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活着。對這個世界有付出,有努力,有信心,才能算是活着,活過。

不懼命運,努力活着。這個世界,向來是不平衡,不平等的。有的人一出生就家財萬貫,有的人奮鬥了一輩子還是一無所有。這是命運的安排。但是,命運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人活着,就是為了與命運搏鬥。著名的作家史鐵生與小説中的福貴一樣,便是這樣的例子。他因為某種原因,導致他下半身殘疾,只坐在輪椅上生活。命運給他開了個玩笑。但是他卻不服命運的安排,他通過文學創作,給我們展示了他強大的毅力和生命的偉大。

學會為自己,為他人活着。在你呱呱落地的那剎那,你註定不是一個人為自己活着的了。你有着父母,或許有兄弟姐妹,各類親戚,所以你代表着就不只是你一個人了。你活着的意義,也不只是為你個人而活。對於父母,他們撫養你長大,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為了感謝他們,你必須要好好活着,等他們老了,去贍養他們。對於兄弟姐妹和親戚們,要互幫互助,在他們有困難時,給與力所能及的幫助,不負你們流淌着的血液之間的關係。小説中的福貴,最後也明白了這個道理,在他身邊所有人都先他而去,只剩他自己時,用錢買下一頭老牛,作為自己最後的朋友終老。

活着,多渺小,而又多偉大的一個詞。不同的人,活着的方式都會不同。有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有人卻迷失在世俗中,無法自拔。在讀《活着》之前,我也曾對自己活着的意義感到迷惘,不知所措。但是,《活着》一書卻給了我明白了活着的意義,小説中的福貴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例子。我想,從現在開始,我知道我以後該怎麼做了。

活着,不僅僅是活着。

活着讀後感2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好好地活着,餘華的《活着》寫出了真正的意義,書中主人公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的一生曲折多變,最後他沒有了所有的依靠,所有的親人,只剩他一人孤獨的活在世間,但他依舊活着,他努力賺錢,只為買一頭牛,與自己共度餘生。

書中主人公福貴幼時家境富貴,不愁吃不愁穿,他生在福中不知福,每天沉浸在賭場,揮霍人生,揮霍家產,直到有一天,他輸光了家產,他們家一落千丈,他爹也因為這樣死了,他爹死了,他像染上病似的渾身無力,就這樣過了幾十日,他妻子的爹——米行的老闆來了。他是來接他女兒家珍回去的,家珍肚子裏還有個孩子,家珍走後,他找了龍二租了兩畝地,他得養活自己一家人啊。

慢慢地,幾個月過去了,家珍帶着有慶回來了,一家人在一起了,即使窮,但也開開心心地,這樣的日子過了一年,福貴他娘病了,他去城中請郎中,可是並不順利,他被拉去拉大炮,打仗去了,他害怕極了,他擔心自己就這樣死了,家珍和他的兒女還有娘怎麼辦,就這樣過了許多天,他終於回家了,當他到家時,他娘已經死了,鳳霞也因發燒不能説話,後來家珍也病了,她得的是軟骨病,可伶的家珍啊!

家中沒有米吃,人人只能各吃各的,又過了一些天,有慶出了事,有慶的學校教五年級的學生到醫院去給校長獻血,校長懷孩子大出血,孩子們一個個的都特別高興,到了醫院,孩子們挨個驗血,驗了許久,都沒有合適的血型,直到有慶才對上校長的血型,可是抽血的醫生一直抽,抽到有慶的嘴脣都白,還不停下,有慶死了,福貴他很傷心,因為他只有一個兒子,他要找到害死他兒子的的人,可害死他兒子的人是縣長,縣長還是當年自己一起打過戰的老戰友。他還能怎樣?

有慶死了,家珍也快不行了,只是後來家珍的病慢慢的好像好了些似的。慢慢的到了鳳霞出嫁的年紀,可是她不會説話,沒人上門提親,福貴和家珍就請隊長幫忙,沒想到還真找到一個,叫做萬二喜的人,條件不錯,就是個扁頭,過了幾天,鳳霞嫁給二喜,不久也有了孩子,可生完孩子的後一天,鳳霞大出血死了,三個月不到家珍也死了,只剩下福貴,二喜和苦根了,最後二喜和苦根都死了,只剩下福貴。

福貴短暫的一生,卻經歷了許多大困難,但他還是活着,沒有放棄生活,依舊為了活着而努力着,他雖然平凡,但卻是偉大的。

活着讀後感3

《活着》是一個讓人讀完後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給人留下的除了悲情,還有深深的無奈,以及在絕望之中若有若無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貴,名字很是喜慶。他原是一個富家公子,卻因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最後成了佃農。青年時一次上街,被國軍壓走當雜役;中年時,女兒鳳霞因病成了聾啞人,兒子有慶因為抽血過度而悲慘離世,他目睹了這一切,卻無能為力;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後病死在家裏;女兒鳳霞在生產時因難產失血過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鳳霞的兒子苦根成了他最後的希望,卻因為吃豆子撐死了。多麼熱鬧的開頭,又是多麼悽慘的結尾!最後,福貴牽着一頭衰老的老牛,走在鄉間的泥路上,當夕陽的殘輝落在他們身後時,是多麼的蒼白啊。

福貴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的人生遭遇,正應了那句老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活總喜歡製造缺憾,總像在欺騙着福貴。一個人最難過的,並不是自己已將要面臨死亡,而是身邊的至親一個又一個的死去,自己卻活着。活着,難道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對,福貴是這麼説的,我也是。

宗璞在《紫藤羅瀑布》裏説過一句令我記憶猶新的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活下去,才是最棒的選擇。無數的困難與挫折,是這輩子來人間走一道的“調味劑”啊。

抬起頭,我看見了窗外的那棵盛開着無數粉色花朵的夾竹桃,它曾經被調皮的孩子折斷過枝椏,也曾遭受颶風、驚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無論是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它都能頑強生長。即使成了兩半,也會像蚯蚓一樣,反而要以雙倍的熱情堅強生存。正應正了沙爽的一句話:“原始生物本性往往是潑辣的,反襯出人類的矯情。”人是高級動物,在擁有思想的同時,卻也忘記了最原始的本能。

前兩個月我去鄉下玩,我看見一個老農,皮膚因為長期被太陽照射而黝黑黝黑的,身旁跟着一頭老牛,他走到一個土包前坐了下來,土包裏似乎是他的親人,他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兒,伴着月色來臨。看着他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福貴。

人的這一生,就是由無數個悲歡離合組成的,不管在什麼樣的境遇裏,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的陽光,才能看到希望。挫折帶來的不應僅僅是絕望,在粗糲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像福貴一樣,即使一無所有,依然能夠放聲高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活着讀後感4

“老人的脊背和牛的一樣黝黑,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將那塊古板的田地耕得嘩嘩翻動,猶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細品餘華所著的《活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這場曠世之劇,“聚散無常,落葉安知花開日”。每個人的故事總不會順風順水,而文中的主人公也依是如此。

回顧書中福貴的一生,眼前彷彿一片漫漫無垠的沼澤地,似乎那麼平靜。而福貴的親人卻相繼在這裏陷下去被吞噬在平靜背後無盡的黑暗裏。一場場生死離別不斷上演,而最後,當走出這片沼澤時,只剩福貴孤身一人。回頭望望,當初那片埋藏着他無數親人,痛苦與愛的地方,缺口早已癒合,竟完好如初。

他似乎是那麼不幸,卻似乎是最幸運的。

幸運的是,他還活着。而活着,就挺好!

縱使他一直等待,卻始終不被幸福選擇。

縱使他不斷看見希望,卻又眼睜睜地看着死神用無情的雙手扼殺他的至親,將他的希望之火澆滅,打入絕望的深淵。

縱使苦難總是無情地接踵而至,突襲而來,擊打在那最温柔的地方,亦或是滲入那流淌着的紅色的液體裏。

他也沒有放棄,他也沒有死去。這就是生活啊!

苦難無法打倒一個堅強者的心,更無法阻止一個堅強者好好活着。正如眾所周知的海倫凱勒,命運如此殘忍地蒙蓋她的雙眼,而她卻奮發圖強,報之一個最美的笑臉。

有時候,學習會讓我厭煩。我想去逃避,面對着內心與現實中強烈的“盾”,我不知如何應對。我一面忙着應付現實,一面又得不到解脱。有些人認為死去是靈魂的解脱,活着是痛苦的折磨。其實,死才是懦者的逃避,才是最無能的表現。與福貴相比,我們怎能面對一點坎坷就輕易放棄?人生處處面對絕境,但高尚的便是置於死地而後生。我們都是一個個黑暗中的不倒翁。苦難的風總是試圖把我們吹倒在地,再讓我們趴下。

我們要頂風沐雨,決不被泥濘擋住去路,決不被暴雨衝散信念,而是堅定活着,堅決活着,宛如沙漠中的胡楊林,“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就像書中的福貴,經受過痛苦的考驗,生死的錘鍊,依然安靜地活着。

一頭老牛,一畝地,餘生......

在生命旅途的最後一段路,他們悠悠地走着——“聚散無常,落葉安知花開日”。誰能説福貴以後不會幸福呢?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見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

活着讀後感5

餘華説:“作為一個詞,‘活着’在我們的語言中充滿力量。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攻擊,而是要忍受,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忍受現實賦予我們的快樂與痛苦、無聊與平庸。”活着,就有希望,這是一種勝利。沒有什麼比活着更簡單,也沒有什麼比活着更難。只有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只要你活着,一切都會好起來。

餘華簡潔的語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生動地刻畫了生活的真相,讓人不由自主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我不能忘記那個小村莊,那個家庭,那頭牛。

小説的主人是一個地主,他的名字叫傅貴。傅貴沉迷於賭博,最終賭博輸掉了他的家族生意,失去了父親,使他的家庭陷入貧困。貧窮的傅貴去就醫,因為他的母親生病了。他沒想到半路被國民黨軍隊俘虜,然後又被解放軍俘虜。直到他回家,他才知道他媽媽已經去世了。妻子賈珍艱難地撫養了兩個孩子,但不幸的是,她的女兒變聾了,而她的兒子聰明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開始逐漸展開,她的妻子因為艱難而失去了生命。傅貴沒有退縮。他試圖學習做農活,他不得不承擔養家的責任。“萬事開頭難”,這並不容易。但是每當生活變得美好,親人一個個死去,只留下老傅貴和一隻老牛在陽光下回憶。可悲的是,卻沒有辦法。

傅貴,不要因為親人的'離開而結束自己的生命是需要勇氣的。那麼,人活着是為了什麼?人活着不是為了什麼,只是為了自己活着,不是為了生活以外的任何東西。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有很多不同的情況。我們有幸經歷了這一切,我們要尊重生命的威嚴。

我們就像命運手中的螞蟻,挫折總是猝不及防。傅貴的真實本性在生活中並不少見。我家附近住着一位老人,已經一百多歲了。我父母給我講了他的故事。那些年,我們住在山裏。他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都是一樣的。盛夏的一天,洪水肆虐,他的村莊被淹沒了。洪水奪走了一切和他的妻子。洪水沒了,他無助地站在從前家的前門,無助而沮喪。他沒有絕望,也許他還在為孩子擔心,也許他對生活的希望還沒有泯滅。晚年,兒子兒媳相繼去世。白髮人給黑髮人一種痛苦的滋味。現在,老人以後的每一天,他總是坐在門口,面帶微笑,沒有一絲對生活的絕望。很明顯,他往下看,他沒有放棄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些少年,風華正茂的時候,總是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死去活來。他們活着只是一種享受嗎?樂趣結束了,就不長久了?你想過無數人為了活在災難中忍受了多少痛苦嗎?活着對他們來説是一種幸福,一種值得追求的幸福。

活着是死亡的單程票,不能退。人活着,無論貴賤貧富,只有一次,這一次可能長也可能短。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善待這一次,善待自己的生活,善待自己的生活。

活着讀後感6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儘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着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並且敢幹面對,我不敢説。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説不清到底該怎麼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儘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後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願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併發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願我能帶着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見。

活着讀後感7

生命是一個人對自我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餘華

看完這本書後,我第一句就感歎:這是一個好悲傷的故事啊,這本書以一個流浪漢道聽途説的故事方式寫了下來。其中,文中的第一個“我”,對這個故事是有自我的評論的。這樣的文學手法,我第一次接觸。這樣能夠完整地寫出這個故事,也能夠自由地抒發作者的一些感觸。

福貴原先是個富家子弟,卻因賭博輸了家產,連妻子也被孃家接回去了。好不容易妻子帶着兒子回來,母親卻病倒了。為了求醫,福貴被抓去當壯丁了。

幾年後回來,雖然母親已經去世,女兒也因一場高燒不會講話,但好歹四人的小家團聚了。又因饑荒,被迫無奈把女兒送給別人。女兒逃回了家,他們再也狠不下心了。但厄運接踵而至,先是妻子病倒了,之後兒子又因獻血過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勤懇的女婿,女兒又因難產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外孫。

本還可勉強過上好日子,女婿卻因工地失誤丟了性命。福貴拉扯着外孫長大,卻因為一個自我都不敢相信的失誤——豆子煮多了——外孫被吃撐死了。就這樣,親人接二連三地去世,這樣的遭際,苦不堪言。

這個故事的時代背景是解放初期前後。先是和國民黨打仗,再是分田地、鬥地主,還有饑荒。我看過的書也有很多是取材於相似的動盪的時代背景。這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同樣是被社會一步一步碾壓,直至毀滅。可是《活着》的結局不一樣。福貴沒有被壓垮。最終他從集市上的宰牛户手中救回了一頭老牛,並以自我的名字命名,和它一齊優哉遊哉地種田,喊着逝去家人的名字,告訴“福貴”,不僅有你一頭牛在犁田哦!

這樣的田園生活,是甜是苦難以分辨,只覺得瀰漫着無盡的蒼涼。有人會問,這樣“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有什麼意義嗎?什麼是活着?活着就是你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歡樂,更能夠經受生命中的痛苦——畢竟如果死了,就什麼也感受不到了。

我的爺爺也出生在這樣一個動盪的年代。我小時候還聽爺爺説過,當時捕來的魚都要充公,饑荒時確實會上山挖野菜,大家都不上學。其實生活的苦難離我們並不遙遠。現實中也有很多類似的“苦難”。我們不應像駱駝祥子一樣被壓垮,我們應當學着福貴,以樂觀的心境去繼續生活。

像我這樣一個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並不是很瞭解什麼叫饑荒,我也沒有體會過親人離開的痛苦。我只能在看完《活着》後,長歎一聲,這真的是個好悲傷的故事啊……

活着讀後感8

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字字不漏,把書裏的每一個感情都儘可能的看清楚。而我,始終不夠深沉,只能通過眼淚來宣泄我的共鳴,以及對命運的感慨。

看到最後,我深深佩服於福貴對待生命的態度。沒有看過過程,就不會懂他經歷了什麼。

在書的中間部分,我為每一個淳樸、善良生命不應該地離去傷心抽噎。有慶熱情地獻血,卻被無情地抽死;苦命的鳳霞,剛在為她終得嫁一真心之人欣慰、舒心之時,卻又不情願地看着她為新生兒的降臨而逝去;最善良的家珍,永遠都懷着那最柔軟的心,為家人無私地付出,最後,實是被累得死去;中途成為徐家女婿的二喜,一個偏頭男人,同是苦命的人,同樣也逃不出命運的安排;還有最讓人憐愛的苦根,他的死,最是讓人痛心的難以接受……

每一個人都是那麼鮮活地存在過,他們就想簡單地活着,他們其實早參透了人生最基本而又最深刻的哲理。他們勤勞能幹,為了活下去堅強地支撐着。即使貧窮,即使病痛,他們也從未有過放棄生命的念頭。

看過《活着》,就等於經歷了好幾場人生的急劇悲痛。每一場,都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親身跨越痛苦,無疑是艱難的。但是,跨越了,也就解脱了。而最虐人的,其實是那一直駐足在旁的作為旁觀者的痛苦。是的,我説的就是福生。我甚至無法想象他最後怎麼還能和他那命名為“福生”的老牛談起有慶、二喜、家珍、鳳霞以及苦根。他的“玩笑”,在我看來,無疑是一次又一次地揭開那足以讓人血流不止的瘡疤。可是,他確實這麼做了,並且笑聲實為爽朗。以往的苦痛與現在簡單的豁朗對比,再看看每一個真實卻又已去的人,或許,這就是《活着》的寓意所在吧。

回到我的現實,分明覺得我確實離他們好遠,可是,那些人物着實給予了我前所未有的共鳴。當我看到鳳霞被送走時,看到福生揹着有慶的屍體在夜裏泣不成聲時,看到二喜死前發出所有氣力呼喊自己兒子名字時,看到苦根因為平時難得吃豆子而撐死時……其實還有許多我説不完的情景讓我哭到沙啞。彷彿我就在書中,我就是福生,我就目睹着這一切悲劇的發生。福生哭過的地方,我哭了;他沒有流淚的地方,我也哽咽了。我沒有他那麼堅強,但是,我是那麼真切的體會到他的悲傷。

這本書的主題,不是要我們體味人間悲苦,而是從作者的字裏行間看到“活着”。無論如何,活着便就成就了一切。活着,着實需要勇氣和毅力,需要懂得順其自然,繼續下去。人生,不是一場童話,它現實地讓我們經歷種種的喜怒哀樂,甚至於只有悲憤和哀怒。但是,只要活着。活着,我們就應如期地睜開眼去迎接朝陽;活着,我們就應順應地呼吸空氣中的每一方氧氣。只要活着,就不要放棄自己。

活着讀後感9

無論何時都要樂觀的堅強的活着。——題記

在假期的閒暇時刻,我讀了餘華的作品《活着》。餘華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揭示了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真諦。

文中的‘福貴’從家財萬貫到一無所有,他敗光了家裏的錢財又失去了妻子,可謂是人生跌落谷底,可他仍然堅強的活着。緊接着福貴的父母相繼死去,為福貴更添痛苦,可他仍然活着。當他被拉去當兵,拉大炮時,他也不忘自己要活着。當知道妻子得軟骨病時,當知道兒子抽血死去,當知道女兒出不了產房時,當知道女婿被水泥板夾死時,當看見自己的孫子‘苦跟’由於自己的愚蠢吃豆子撐死以後,富貴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他一生中失去了一個又一個親人,親手把一個個埋葬,它堅強的活着,他經歷過所有的痛苦後,他仍然買了‘老福貴’陪自己活着。

從古至今,總有人因為一事不順而尋求短見,人的生命是如何短暫而又脆弱,多少人為了它不惜失去一切,又有多少人被死神無情的奪走了它,可是,不論何時我們都應該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就在本地,有一個人因為和丈夫吵了一架,再加上工作有些勞累,就在半夜跳樓自殺,被早上的清潔工發現時血肉模糊,令家人傷心,令看見和知道的人又覺得可悲,為什麼不能向富福貴學習呢?不論經歷什麼都要活着。

海倫凱勒,美國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他在19個月大時就因為一場疾病失去了視力和聽力,可她依然堅強的活着。為許多殘疾人造福,為他們開導。霍金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可他通過自己的努力仍然成為了著名的物理學家。這些殘疾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活的很精彩,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活着?在醫院中一位又一位的抗癌明星,他們和富貴一樣經歷痛苦折磨,可他們為了活着,為了繼續看這美麗的世界,他們靠着自己的信念扛過一次又一次的痛苦。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也有了很多的感悟。學習壓力再大也比不上富貴失去兒子的痛苦;暫時失去的自由與福貴被抓走,拉大炮時的擔驚受怕相比也不值一提,相比起福貴這算什麼?還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等着我們,脆弱的生命帶給我們絢麗的體驗。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

生活雖然逆風而行,但我絕不屈服!

活着讀後感10

他,輸盡祖業,生活困苦不堪;他父母先後離世,後被抓去當壯丁;他,女兒生病驟變聾啞,兒子抽血卻被抽死;朋友自殺,女兒難產,妻子病死,女婿遇難,到最後外孫也因意外撐死掉了,只剩下一頭老牛在殘陽下陪他淡淡的笑歎人生......

福貴的人生篇章,彈起來就是一首苦難的交響曲,命運在歲月的譜線上填滿了悲傷的音符。每次他為生活沸騰起來的心,總是不知不覺的化為一縷雲煙,又消散在生活的風雨中。然而,福貴默默地忍受、樂觀地面對災難的身影,在月光下不斷模糊,最終分散成千千萬萬個“福貴”的身影,隨着月光散佈在中國大陸上。這羣身影,不知為何卻“像鳥抓住樹枝時那樣緊緊地抓住我的心”。

縱使失去了所有親人朋友,生活困苦不堪,福貴仍樂觀的活着。這讓我不禁認真思考: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或許,正如作者所言,活着不是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人,僅僅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不因為沉舟在旁而拒絕千帆競渡,哪怕是病樹的前頭也有萬木爭春。

人活着總是要經歷苦難的,或多或少。在苦難來臨時,我們應該做的不是消極的逃避、一味的退讓,而是像福貴一般稍作休息又笑着繼續走下去,因為人活着就是要去經歷、承受苦難才會成長。就如趙美萍所言,經歷是一筆財富,苦難是一座金礦,苦難的經歷是一所人生大學。

只有去承擔去忍受苦難,人才能在某個驀然回首的瞬間,找到自己的幸福。

就如忍過了寒冬,才可能看到山花爛漫;忍過了磨礪,才會有寶劍鋒芒畢露;忍過了破繭的痛,才有蝶兒翩翩飛。 且不説貝多芬、霍金和史鐵生等人如何勇敢地承受人生苦難的洗禮;就連路邊的小草,在路人的壓力下,仍堅強的活着,不為其他,就為了活着本身。因為活着本身就是最大的一筆財富,只有活着才有希望。

活着的目的,就在於經歷過了苦難,早上起牀時仍能對着鏡子發出感慨:我還活着!活着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活着的力量,就在於承受苦難的重量。 將災難的這杯苦酒一飲而盡吧,如同福貴老人一樣,把苦難當做你的老友,無論生活的苦難怎樣欺負你,渡盡劫波,一笑泯恩仇。只有笑對災難,才能把人生的悲慘世界譜寫成一曲英雄讚歌。

福貴還活着,也只有福貴才能活着,他經歷的苦難太多了,苦難的巨浪不斷的打擊着人生這葉扁舟,但是最終他都憑藉着堅忍活了下來,因為他懂得熱愛生命,他知道活着,就是對苦難最有力的嘲笑,像海燕面對暴風雨的笑,這是強者的笑!

夜深,掩卷。抿一口新茶,久澀餘甘,大概,這就是活着的味道。

活着讀後感11

最近再一次看完了餘華的《活着》,還記得第一次看這本書時被書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以至於一口氣把它讀完了,當時的感受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只是依稀記得一點點感受: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歷程,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位老人牽着他的老水牛走在夕陽下的情景,我不為他感到悲傷,我自己很平靜。這個暑假我突然又很想看看這本書,這次是斷斷續續看完的,看完後仍然是一種靜謐,一種對大自然對生命的靜謐感,時光就那樣就躺着,人的生命也一點點消耗着,誰也逃不了最終的結局,都會這樣靜靜地離開……

書中的故事的確讓人有一種悲痛,甚至説是一種苦難,但作者所採用的敍述方式確讓我們感到平靜,幾乎沒有大喜大悲,就是一位老人在話家常,講述家人的故事,他們曾經生活過,然後他們死了。

餘華在麥田新版序裏這道這樣一句話:“《活着》的福貴讓我相信: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的確,在我們看來福貴這一生的確過於悲慘,但在福貴自身看來,他和他們有許多的經歷,或快樂,或悲傷,或恐懼,他們經歷過了,然後各自走向各自的歸程,有的人可能走得快點兒,有的人可能稍微慢一點,但最終都殊途同歸。曾經的我一直害怕討論死亡的話題,我沒有經歷過,我害怕,我不知道在面對至親在面對自己死亡的時候會是怎樣的,但是如今我卻有點看明白了,就像福貴説的“人是早晚會熟的”,也就不再如此害怕,反而開始想想自己的這一歷程該如何去度過。

前幾天剛看到一票文章叫做“閒暇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工作不應該變成我們生活中唯一重要的部分,我們應該學會虛度光陰,近年來有很多人士開始認識到虛度光陰所帶來的幸福感,但社會上更多的還是拼命工作和鼓吹拼命工作的人,這些人們為了工作放棄了一切,包括父母,愛人,子女,無法陪伴他們,無法正確處理家庭和工作的關係。曾經有一篇傷情的文章叫做工作了就沒法陪伴孩子,看着讓很多人唏噓不已,人類的無奈也正在這裏,每個人都在生活裏掙扎。

我們到底應該怎樣活着呢?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解,生活永遠是自己的感受,別人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所以不強求別人,也別委屈自己,做好自己就好,短暫飄渺的一生有很多問題想不明白都是正常的,自從有了人類開始,大家就在探討生死的問題。就在探討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意義,一致的方向是向着真善美出發,但個種情景只能由自己去體會,去成長,去經歷。

活着讀後感12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題記

在未看《活着》之前,我也聽過同學説過這本小説,同學説看這本書時很壓抑。

後來我拿到了這本書,黑色的封面,薄薄的一本,卻為餘華帶來了巨大的聲譽。美國華盛頓郵報這樣評論道:“《活着》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活着》所講述的是一個帶有濃厚悲劇色彩的故事,初讀時會讓人覺得十分戲劇化,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活着》裏很少有煽情的情節,更多的是用平淡的筆觸來如實的向我們轉達那一個又一個悲劇。

故事是圍繞着福貴的一生而展開的,一開始的他家財萬貫,過着無憂無慮,人人都羨慕的生活。可是一開始的福貴不懂珍惜,去賭去嫖,終於敗完了所有家產,而《活着》也正式開始了。先是父親的去世,母親的去世,然後是兒子有慶,女兒鳳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最後是外孫苦根。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沒了,最後只有一頭老牛陪着他。

而我卻敬佩着福貴,當一個人經歷活着的種種磨難之後,他還能樂觀的活下去,那麼他就是一名不平凡的英雄,這使得他可以揹負起接踵而至的打擊,擁有着對抗挫折的勇氣。當苦難終於過去,福貴依然樂觀的活着。

全文中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對於有慶的死,因為權貴的勢力,有慶失血過多“腦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慌了的那人第一時間叫來了醫生,醫生同樣輕描淡寫的迴應道“心跳都沒了”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沒有任何人實施任何針對有慶的搶救措施,有慶年少的生命就這樣輕而易舉的斷送了。醫務人員此時所有的關注力都只集中在產房裏面難產的縣長的女人身上,沒有人對普通孩子有慶撥出絲毫的關心。

福貴不敢告訴妻子有慶已經死了,就自己一個人把他埋在土裏,直到後來妻子發覺了。

《活着》裏面每個人的死都讓人感到無力,明明這麼做他/她就可以活下去,為什麼啊!可惜後來誰也沒有活下來,活下來的只有幸運又倒黴的福貴。

小説的結尾老人的故事講完了,他和牛漸漸遠去,炊煙在田野的鄉村裏裊裊升起,黃昏轉瞬即逝,象徵着福貴老人短暫而又曲折的一生即將走到盡頭,可我們不必感到悲傷,每個人短暫的一生中總會有許多苦難,但這些苦難終會過去,珍惜當下,好好地活着就是最重要的事。

活着讀後感13

活着或去世都是一個年青生命難以駕御的標題。相同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覺心這本書為佈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逼真地領會到了這書的意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視點道出了一個一般人普通而彎曲的終身。主人公福貴日子在那個繽紛特別的時代,閲歷了戰役,殺伐以及一系列動亂的日子,閲歷了家庭的興富到堵塞,身邊人連續的死去。在他們終身中,不知失掉的多少東西,失掉金錢,失掉親人,最終只剩餘一頭弱不禁風又幾乎被人分割的老牛與他為伴。雖然是這樣,他仍是友愛地面臨國際,全部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平。或許當咱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止境的時分,回望從前的全部,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全部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去世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際實在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敍説全部。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全部生離死別中最安靜的一段,也是最逼真的一段,想起阿朱身後喬峯抱着她的屍身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窩囊眼淚,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痛不欲生,我想人活終身,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年月帶走了,那時的咱們或許真的會挑選一種安靜,它是多年的愛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閲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臨着一塘殘荷將曩昔的傷痛回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曩昔是否清楚地知道而且敢幹面臨,我不敢説。

這個國際確實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有相同,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血汗過完終身。面臨這樣的不公,憎惡確定都是白費,乃至我也説不清究竟該怎麼做,我面臨的是無法自由挑選日子方法的無法和心裏與實際的激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下,我一面應付着實際中的瑣碎,而在心裏尋求思想上的終年,但不論怎樣,我一直遺言自已能對國際友愛,雖然天分中的頑強與後天構成的叛變或許會導致我走上背叛的路。

生老病死,咱們都得相同相同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進程算了。我僅僅遺言能按自已的志願挑選一個方法,實在清醒併發自心裏的去完成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遺言我能帶着安靜的淺笑向國際道單個,也對身邊的人説聲再會。

活着讀後感14

其實,很早就聽説過《活着》這本書,自己卻遲遲沒有刻意的接觸。某天一個下午,隨手一翻,便深深的陷入主人公曲折的命運之中。三個小時,我一直攥着手繃緊了神經,直到書一頁一頁的被翻完。晚上,又把同名電影翻了出來,相比之下,電影顯得太温柔,張藝謀顯的太温柔。

死去,其實才是活着的真正名字。

由於賭博,本來錦衣玉食的福貴少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從此福貴就像被命運拋棄在某個暗無天日的角落,喘息着痛苦着。有時候,我們彷佛看到了希望。鳳霞結婚懷了孩子、年少就懂事的有慶是長跑第一名,儘管簡陋但是也有歡快,絲絲的暖意時時衝上心頭。但是命運的利劍還是無情的揮向了福貴。福貴無奈的看着自己深愛的人一個一個的死去,我們的心也被一次一次的戳痛。

有慶是第一個突然死去的,也是我記憶最深刻的。

我腦海裏的有慶是這樣的:炯炯有神的眼睛、短短的頭髮、笑起來有酒窩、總是向着陽光的方向奔跑。看到他彷彿就看到了希望。在他看來,生活艱辛沒什麼!他熱愛生活就像熱愛他的兩隻小羊一樣,單純且美好。終於,有一天,有慶拿了長跑第一名的時候,彷佛有一道曙光射進了福貴家,一切都在變好。

突然有慶死了,冤枉而且荒謬。由於有慶血型和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被抽血過多而死!

噩夢在延續,讀者看到所有的絲絲的温情和點點的希望,都被一個個悲劇扼殺在了搖籃裏。

所有的一切都在變冰冷和麻木,只剩福貴平淡的敍説。

我們為什麼要活着?

餘華用它的筆桿直戳人性的弱點。福貴為什麼不去自殺?我們有時候會想。在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悲劇,無奈的看着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相繼離去。他不應該絕望嗎?他不應該對生活失去信心了嗎?他不應該很孤單嗎?我想,福貴是絕望、痛苦和孤單。餘華偏偏讓福貴活着,這活着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釋然。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福貴忍受着,訴説着。我們儼然不能從他平淡的語言裏,感受到過去的絕望和痛苦。

最終我們都會明白,不管是你拿到大學通知書時的喜悦,還是失戀時的傷心,只要活着,時間的力量最終會把他們變成蒼白的結果。時間總會讓你忘記一些東西,承受一些東西。

活着讀後感15

再讀《活着》,沒有泣不成聲,只是內心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讓我無法呼吸,這種感覺比酣暢淋漓地大哭一場還要痛苦。生命中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讓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夠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活着,對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講是件簡單、再容易不過的事情。而在那個動盪、貧窮的時代,生活中的無情和殘酷,遠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可怕。

《活着》的內容的確是活着,只不過是活剩一個人罷了。小説的裏的人物一個接一個死亡,只剩下最該死的福貴。福貴曾是大富大貴的地主家少爺,吃喝嫖賭無所不幹,父親被氣死,母親病死,後來家終於敗光,成了一個連活下去都困難的窮光蛋。然而不幸的是,後來,兒女、妻子、女婿也都相繼離去,連那個可愛的小孫子苦根,也因吃豆子噎死了自己。最後只剩下兩個”——福貴和一直陪伴着他的那頭年邁的牛。想起這個場景,人生是多麼淒涼呀。風雲詭譎的命運就像一把鋒利的殺豬刀,悄無聲息地殺死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我無法釋然,甚至埋怨作者餘華,為什麼讓福貴一個人孤獨地活下來呢?他有一千次死的機會,也有一萬個自殺的理由,他給所有的親人送了終,活着還有什麼意思呢?壓抑沉重的生活,未免太過殘忍了。

合上書,我掉進思考的黑洞裏,千萬遍地問自己:福貴歷經磨難,飽嘗悲苦,為什麼還能在夾縫中活着?作為大千世界之一我又為什麼活着?這也是我該用一生去回答的問題。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換作是我,早已無力活下去,沒有勇氣面對一次又一次的災難。我沒有辦法像福貴那樣在一個黃昏的下午,向一個願意聆聽的陌生人,平靜緩慢地講述自己的那些或美好、或悲傷的回憶,然後再高聲唱出那首古樸的歌謠:“少年在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作者餘華説過: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餘華為福貴找出了一條活路,那便是忍耐和包容,活着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於生命,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敬畏。在一次課堂上,老師問我們怕死嗎?當然很多同學都回答怕死,我對死亡也充滿了恐懼。但是當前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要自殺?為一點小事要死要活,成績沒考好被批評就跳樓,情緒失控就輕生,受了委屈就離家出走,因為學習壓力大而抑鬱……活着不快樂,生命便不再延續了嗎?也有很多的人,為了活着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活着對於他們來説就是一條尋找希望,追求幸福的路。

蘇軾説:“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的一生中總有遇到很多挫折和苦難,我們要堅強、樂觀地面對。活着,一切才有希望,才有力量,活着就是一種勝利。

我似乎明白了人為什麼而活着,好好活着,真實地活在當下,比什麼都強,為活着而努力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