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國小生白楊課文賞析

校園2.86W

《白楊》這篇課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學過,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國小生白楊課文賞析,供大家參考。

國小生白楊課文賞析

  白楊課文原文:

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

那就是沿着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這些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搖着他的腿,“你看那樹多高!”爸爸並沒有從沉思中回過頭來,倒是旁邊的妹妹插嘴了:

“不,那不是樹,那是大傘。”

“哪有這麼大的傘!”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辯着。

“它是樹,不是傘!”哥哥肯定地説。

小小的爭論打斷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撫摸孩子們的頭,説:

“這不是傘,是白楊樹。”

哥哥還不滿足:“為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想了一會兒,對兒子和小女兒説:“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現在呢,孩子們多了一點知識。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白楊樹。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

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課文重點

《白楊》這篇課文運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先寫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生命力強的特點,藉以表達爸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宏偉志向。同時也表達了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們一定會像小白楊一樣,迎着風沙茁壯成長,成為建設邊疆的生力軍。

  文章概述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及希望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心願。

  文章結構

第一段:這一段從開頭到“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講的是列車在茫茫戈壁運行,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

第二段:這一段從“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灘上的衞士出神”到“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講的是爸爸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

第三段:這一段從“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到“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講的是爸爸在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段:這一段即最後一自然段,主要講的是爸爸看到白楊樹的身邊有幾棵小樹成長起來了,嘴角浮起了一絲微笑。

  課文賞析

課文首先講被蒙古人民稱為戈壁,顧名思義全是沙子和石塊,乾旱缺水,植物稀少。“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是説大戈壁非常荒涼,人跡罕至。特別是沙漠颳起風沙時,地是黃的',天也是黃的,天地一片黃色,所以説“渾黃一體”。課文開始的這兩句概括了大戈壁的特點:大、荒涼、氣候惡劣。這時,課文用一個設問句引出白楊——在茫茫戈壁,只有從白楊樹上才能“看得出列車在前進”也就是説,白楊是列車行進的唯一標誌。“每隔幾秒鐘,窗外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秀的身影”這説明鐵路沿線有許多白楊樹,它們像列隊的衞士,挺立在沙漠中,抵擋着風沙的襲擊,護衞着鐵路。“高大挺秀”就是又高大,又直立秀麗。形容白楊樹又高、又直、又秀麗。這是白楊樹的外形特點給人們留下的初步印象。

課文接着講白楊的內在特點,是在兩個孩子爭論的過程中通過爸爸的口講出來的。爸爸介紹白楊樹共有三句話,分別講了白楊的三個特點。第一句是從外形上講白楊直立高大。

第二句講“哪兒需要……就在哪兒……”這是講白楊頑強生存的精神。第三句講它不怕風沙雨雪、乾旱洪澇,這是在歌頌它堅強不屈的品質。

課文的重點在第三段,講爸爸在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這是點明中心的句子。“也”後面的意思是敍述的重點。“表白”即對人解釋,説明自己。在本課顯然應理解為表達自己的心願。爸爸要表達什麼心願呢?從這段講的爸爸的經歷和對子女的安排看,爸爸媽媽都在新疆工作,説明他們在年輕時就服從祖國需要,遠離家鄉去新疆工作,像白楊一樣,哪兒需要就哪兒紮根。他們接子女來新疆念國小,念中學……含着的意思是希望子女和他們一樣,學好本領,建設邊疆。聯繫上一段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來看,特別是“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總是那麼……不……也不……”等句子,表面上介紹白楊,實際上是讚美具有白楊品格的人,是表明他自己要做這樣的人。

課文最後一段的描寫意味深長,“一棵高大的白楊樹”暗指爸爸;“幾棵小樹”暗指孩子。看見“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爸爸嘴角“浮起一絲微笑”。含着的意思是,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紮根邊疆,成長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材。他為此感到欣慰。爸爸的微笑正表達了邊疆建設者願為祖國建設作出無私奉獻的志向和理想。

本文的重點有二:一是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心願的有關句子。本文借物喻人,意思含蓄深刻。怎樣才能瞭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呢?可抓住重點詞、句、段,特別是表中心的重點句,從理解內容再體會所表達的思想。如由白楊的特點體會邊疆建設者的品格;由小白楊迎着風沙成長,體會孩子們一定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紮根邊疆、茁壯成長。要把語文課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要抓住重點詞來理解重點句,方法很多比如朗讀、比較、分析、換詞、刪讀……二是初步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這也是本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可抓住“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啟發學生思考:爸爸表白了什麼心?他要頌揚什麼?先鼓勵學生自己試着概括中心思想,再相互訂正、補充,最後再結合課後練習思考題,準確地掌握本課的中心思想。

課文的難點是瞭解課文的借物喻人的寫法,這也是在為中心思想服務的,同時也是這篇課文的特點之一。在當前提倡推崇訓練教學的形勢下,應由詞句段的訓練引出這個寫法,從而加深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本文的特點之二是多處描寫了爸爸的神情。見到白楊樹,先“出神”,繼而,“沉思”,可見由樹想到人,想到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想到和自己一樣的千千萬萬邊疆建設者,等爸爸講到白楊的特點時,“微笑消失了,臉色變得嚴肅起來,”説明爸爸在借物喻人,談論邊疆建設者的品格,表達自己的志向。最後講到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如果第一次“沉思”是思自己、思過去,那麼第二次“沉思”主要是思子女,思未來——想到自己的孩子就要在邊疆落户,建設邊疆的事業後繼有人,感到欣慰。